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谈诗的入门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10-14 08:18   点击:1484   评论:5  
五绝 以诗代序
如需我发言,先要立渊源。祸自无端起,心从换位轩。

 

谈诗的入门

——与诗友在拙文《一个生活认识问题》下的互动

 

  人生是一场修行留言:2019-10-08 20:10

  年年岁岁有重阳,恰恰时逢菊又黄,今夕登高无别事,故云与我共舒张。

  huge回复:2019-10-08 20:50

  谢谢朋友留诗于此。不过,恕直言,孤零零一首诗,于话题之外,朋友又未表明何意,尚不敢多言。小和便是,--

  昨日重阳未及知,忙忙碌碌已逾时。人间九九尊为大,让却登高不觉迟。

 

  人生是一场修行跟评:2019-10-08 21:04

  自嘲解尾句:

  淡淡情思淡淡伤,白云怎可与心张,尽望天地穿不透,唯见苍茫不见乡。

  人生是一场修行跟评:2019-10-08 21:19

  在先生作品中,我深有感悟,不管是做人也好,做事也罢,要脚踏实地,所以想谢谢先生,这首诗也是学习后所做,只是想看算不算入门了。

  huge跟评:2019-10-08 23:10

  从入门的角度说,好讲,写诗能合辙押韵,节奏和谐,意思通畅,让人明白,有说出来的价值,就可算入门,这之中当然有一些方法技巧,其实不必特别重视,能到这个入门程度,这些是自然少不了的,实际是熟能生巧的结果,如果再深一点,就是写格律诗,也不过是懂得一下形式规则,除此所有规律无异。

  实事求是讲,写诗不只是停留于这个程度,入门还说明不了什么,真正的入门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这是个大门,很开放的大门,是信手拈来地把写诗当做深刻且有效的工具和武器来用,熟练得像日常说话一样,同时既能体现艺术的美,又超越了工艺品的简单表现,让人、诗和生活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不仅活生生得个性十足,也与读者有很好的融入性,如同或说他们的心里话,或戳他们的痛处,总之让什么人都有感觉。

  这个大门敞开以后,才是写诗的造化,也最终是人的造化。接下来,如何让写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直至炉火纯青,就都看这两方面的造化了。几句诗意,--

  李杜之能羡煞人,争仙竞圣究如尘。折腾到死惊天语,无一道来何是真。

 

  人生是一场修行跟评:2019-10-09 06:59

  哎!本来只是喜欢文字的那种美,并没有希望自己能真正的成为诗人,不过是喜欢罢了,像先生说的那个境界,我深知,依我的文化水平和现状,是遥不可及。

  huge跟评:2019-10-09 11:51

  这几句话很朴实,故也难得,不过“像先生说的那个境界,我深知,依我的文化水平和现状,是遥不可及”这个表态,先不要这样说,要想远一点,看开一点,就像有泉流出,水流到哪里,泉自己说了不算,时间、环境和具体实践才能证 明一切。

  泉生于大地,用于大地,只要不是汪水,是真正的泉,一旦流出来就没有干涸的时候,哪怕是条小溪,来自哪里,流到哪里,江河也不敢忽视。--

  直下飞流三万尺,尽观瀑布挂当时。几多背后无人晓,怎见溪溪淌不迟。

 

  人生是一场修行跟评:2019-10-09 13:08

  谢先生开导,定当努力,慢慢感悟。

  huge跟评:2019-10-11 23:50

  明白了朋友的意思,可以就朋友这两首诗说几句。前首借重阳赋诗,开头“年年岁岁有重阳”,很合情合理,也暗示下面要有所抒怀,次句承接以时兴景亦属自然,唯“恰恰时逢菊又黄”中“恰恰时逢”与首句义重,等于废话。

  第三句“今夕登高无别事”,从所置之景转入说登高,则没什么问题,“无别事”则有故作姿态感,让整诗变得无意义,且用此引出末句,又意味故弄玄虚。

  末句“故云与我共舒张”中“故云”二字,不好理解。“故云”有“因此说来”的意思,当做“旧云”或“故乡的云”解释,不仅属生造词语,也说不通。

  写诗有句子紧缩法,但既不能弄成生造词语,也不能违反约定俗成。另,如果末句没有思乡义,“共舒张”与前句“登高”则联 系悱恻。

  全诗可改成:年年岁岁有重阳,遍地菊花分外黄。今夕登高仍照例,白云寄我到家乡(白云与我望家乡)。

  次首,“淡淡情思淡淡伤,白云怎可与心张,尽望天地穿不透,唯见苍茫不见乡。”既然解释了前一首是写思乡的,就更证实了前首的改法。

  这一首,第二句“张”通过“可”与“白云”的联 系不好,不如说成:白云不解此心长,或白云难使此心张。

  第三句,从全诗看,用新旧韵皆有误。入新韵,“望”字不合,入旧韵,“不”字欠妥。“不”在旧韵有平声,却属于不同用法,并非像其它字那样可活用。

  又,“天地”涉及视角转换,恐过猛,此句不若改成:望穿千里猜不透,然后接末句,这样末句就有了更多的余地,也有了更多的含义。

  至于说,写出这样的诗算不算入门,当然不算,按前面说的基本入门要求,还有好多要学、要磨炼的,这仅仅是尝试写诗入门练习阶段,也算不上尝试正式写诗。

  尝试正式写诗,是指写诗基本能够达到言通义顺,格式正确,有表达价值,只是还处于笨笨咔哧不自然的程度,也就是踩在门槛子上的程度,过了这个阶段,待熟练一点才算可以正式写诗。

  正式写诗也未必代表就是入门,凡艺术的东西,在入门的阶段都是一个坚实的过程,并非轻巧之事,亦不可急功近利,总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然后入了门才能走得更远。

  从实际观察来看,如果入了门或在门里打转转,写诗还不能得心应手,就意味还未入门,多因是入了偏门歪门的缘故。

  就说到这,可否?朋友定夺。亦几句诗言,---

  事涉人生学习难,手无近利眼无欢。低头皆是拈来艺,不愿躬身也玩完。

 

  人生是一场修行跟评:2019-10-13 00:24

  谢谢先生,以前以为写诗并不难,在先生贴上才感觉到了学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力而为吧,希望能到不打工时入门就行,现在有时候自己也感觉就是瞎胡写,想等到人清闲自在时再回头整理,看来这个想法也是错误的

  写首感叹,依先生新帖子上韵,

  为写诗词心也尽,勤拈秃笔总无魂。偷偷学忆三年过,凿壁翻窗不入门!

  huge跟评:2019-10-13 09:50

  这些话和这首诗,已然说明朋友有很好的悟性,大有即刻认知,即刻形成认识,即刻转变观念的样子,心眼很活,不固执,还不失朴实,这便是朋友的优势。

  写诗,在学习上其实就是个辩证的过程,心眼和朴实都极其重要,易了不会,会了才易,根本不在于聪明劲,而在于悟性,特别是顿悟。

  悟性意味理解,意味改变,意味进步。实际上,写诗就是这么一点道理,谁先开窍谁就进步快,谁不开窍谁就没门,秃笔三筐还是没门。

  什么事情开始易,意味不踏实,因为聪明劲也意味歪脑筋多,走捷径抓表面,便制约悟性,至多是聪明的兔子。

  相反,开头就避免了浮躁,没有跟风习惯,肯于服理听劝,有辨别力,不受迎合性诱导,肯于笨笨咔哧也要走在规律上,又因为未进入憋诗,不求表面功夫和浮皮蹭痒,也就没有太多遗漏,慢慢就会水涨船高,还不会像兔子那样觉得有歇脚的地方,也就必然指向会。

  这种不易,实际就是易,因为终比别人先到。也不要担心这可能有失误,觉得比不过聪明劲,要知道在人的根性局限制约下,先到后到并不一定以一个人的意志转移,也就总是悟性要强过聪明劲。

  朋友这个留言,就做出了这样的自我证 明。正是朋友的悟性,让朋友局限少,有肯于主动而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这样的机智,所以就能毫无障碍地深入一些,于己于人都能显现出诚实地,顺利推测出自己的想法“错误”,说明未受虚荣左右,这也恰恰是任性的人永远做不到的,而且看来朋友还有耐心,更是可贵。

  于是,朋友这首诗也见诸了比先前给力,意思顺势而下,格式带着走也很舒服,情感和意识也无生硬之扭曲感,整体看顺畅而无雕琢,这就是写诗的真正走向。

  唯“也”用“已”,“勤拈秃笔”前二字换“拈成”,或四字改为“勤将笔秃”,似好些。

  这些地方,几次看来确是朋友的弱势。不过这一弱势是小小的,是熟练不够,属于知识性和训练性问题,是入门之前和入门阶段必然要有起起伏伏,时好时坏的反映,并非像别人那样出在总难以改变,甚至无法改变的人的问题上,造成让写诗从出发就到了头,怎么自信和努力也没用,除了反复巩固积习和憋在自己的瓶颈里,就没有出路。

  这个末句真的好,前后扣得不仅合理,而且形象生动,有痛快淋漓感,内置双关而寓诙谐,虽自嘲却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很富情调,故很自然地就把某种反思流向了诗外,让写诗有了真实的功能和这样的价值。

  不过,这也恰恰证 明了写诗在这一阶段,注定有起起伏伏,时好时坏的表现。换个角度说,从朋友的这些悟性和作为看,很多人应该过来借鉴,该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关键问题在哪里,怎么解决,方法是什么。几句诗意,--

  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撒欢何未达。惜是罗盘专指北,不觉有用不服它。

 

  人生是一场修行跟评:2019-10-13 22:26

  初来吾爱几天,看到先生帖子所说,深有感触,觉得仿佛就是在说我,所以仔细的想何为诗,为什么华丽的字眼看着只是觉得作者练笔可以,里面的诗意却很浅,而简简单单的诗词能让我动心,再结合先生所说的,算是有点明白了吧!这一切都是先生的功劳。

  huge跟评:2019-10-13 22:55

  撇开“功劳”二字,很高兴朋友这么说、这么想,因为显现出的是朋友能独立思考,不任性,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态心理局限,露不出多少毛病和弊端,这就为敞开步子学诗写诗,打好了一个很不错的底子,比起大多数人很难得,确实为朋友高兴。

  我总说,只要人看着美,当然这是指做人,他学诗写诗就赖不了,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前途,能写好。拿朋友来讲,这是朋友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优势。几句古风,--

  人能自救方有救,单靠外因一场空。知书达理今稀少,莫怨天生时不逢。

  (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46984

 

  后记:写诗的入门,其实什么入门都一样,做人是第一位的,是先有人的入门,然后才有事情的入门。这并非像一般以为的那样,入门仅仅是个时间和方法问题。

  没有人走在前面,时间和方法都不起决定作用,有时倒适得其反,让人自以为有恃,浮躁得屁颠屁颠起来,最终得意忘形于一无所获之中。

  上 面是与诗友的互动,很欣赏诗友具有可造就的变化,从一开始的与大多数人无别,到慢慢互动起来,表现出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特质,如果没有诗友的变化,这样的互动便不可能持续。

  同时,诗友很善于反思,这也是很快能有所调整和变化的先决条件,因而也就看不出有任性的情况,这也是保持互动下去的根本。以上虽谈的是写诗的入门,显然离不开这些。

  有人抱怨,说一直还没发现本人有什么漏洞,就是好批评人,老话里话外骂人。这本身就是该批评,该骂的,连戳之有痛都不知改正,还想生挑剔之心找人漏洞,还想舒舒服服安于现状,哪对得起做一个成年人,甚至上有祖宗下有儿女的人?这仍是骂人,就得这么骂。

  不是本人不会表扬,不懂得表扬,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这在学校里,连“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这句话,都坚决反对,杜绝传播,认为这是片面育人观,贻患无穷,又何提面对成人?再看看上 面,为什么没有批评,也没有可骂之处?

  一个人只要抱有好的心态,就能证 明心理不扭曲,就能有进步的表现,也就必然会给周围人带来美好的感受,谁还会看着没有表扬之心?以上就可看出,对诗友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不吝惜这样的语言。

  说这些,是在说入门阶段总的特征。一个师于人,又为人师的人,岂不晓入门这点事?凡读本人诗文,或与本人互动,如有戳之有痛感,即说明尚处于入门阶段,这也包括麻木不仁者。

  在入门阶段的人,哪有权利像小孩子似的要求表扬,或反对批评?否则就该去托儿所,就不该看本人的诗文,就不该与本人互动。这里不是哄人的地方,也不是迎合人的地方,而是面对有可造就的人的地方。

  本人欢迎诚实的人,心态好的人,懂得感恩的人,学了就能化的人,就像上 面诗友这样,便很乐意与之互动。也因为是这样的互动,才乐意比诗友说的还多,付出更多的劳动。

  常有诗友冷不丁就拿来一首诗要求点评,或看到本人对诗友留下的东西,每每给予尊重而多有点评,就如此效仿,殊不知没有换位思考互动之心,即便不吝惜第一次点评,也是不可持续的,对人的将心比心还是有所要求的。

  上 面就可看出,诗友初来也是冷不丁的一首诗,已经决定不予点评,是诗友的诚实和持续留言,争取到了应有的尊重,这就是将心比心的效果。

  本人是实践论者,讲究实事求是、探索和研究。这也是本人将心比心的资格,不图空口白牙说着痛快,有观点就必有论证,且不做论证不详的浮躁发言,故话语篇幅都较长,这是用真正的付出对他人的尊重,不怕不分好赖人,不怕不识货,不怕说成裹脚布,不怕做浅浮之言的试金石。

  而且,写文章用的是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是别人说不出来的话,面世便无雷同,若有雷同便是本人所写,不管题着谁的名字,保证他没有此一贯之气,因为天下这般说话者只有一个。点评自然一脉相承,都是充满性情的东西,属于个性产物,方式、语言、视角、内容、内涵、风格、气度,以及全面性、实践性、成长预估,均无人仿得了,且文也教人,诗也教人,亦恐怕可学得了,也仿不了。

  这都出自几十年的教育经历和研究成果,拿出来的东西就一定事实胜于雄辩,人人看得见摸得着。也因此,容不得谁过来以己度人,谁到此冒话犯酸,谁睁着眼说吹牛,故不屑主观一大片,跟着感觉走,搞无谓龃龉,欢迎拿真的试试看,厌恶小人痞气,鄙视狗急跳墙,气急败坏,翻脸不认人。这是尊严,若有冒犯,必自找灰头土脸。

  总有诗友拿诗来,想试探一下其写诗到了什么程度,渐渐发现很多都是为试探而试探,这就让往往对一首诗,或一个讨论,所形成的成千上万字的精力和劳动打了水漂,变成了不值得,让与人为善换来的是一人付出,而看不到他人回响之进步,这便是教训。

  故借此声明,本人说话从不为供人参考开口,不干劳而无功的事,说则必须重视和落实,否则就不予置评,也无见解可言,哪怕用第一次来观察,经不起考验便很难再有接续,所以凡缺乏诚意,有试探之心而无意与本人互动者,不要再拿诗过来,以免稍不留神,让一个热心肠换来的是教训,毕竟深知这样的教训里换不来对方的终成正果。

  有人爱寻捷径,诗的入门不是没有捷径,唯独人云亦云里没有捷径。细读以上内容,不仅明白怎么入门,也知道捷径在哪里,乃至悟出更多的感受,甚至凭这一点东西就足以让有些人一辈子受益。

 为了便于观察意愿和以后互动参照,避免情况鱼目混珠,如对本文未完成卒读,或没有体会,抑或反对加这个后记,点赞请谨慎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