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龙家小院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9-09-06
  • 最近登录:2024-04-14
  • 粉丝人数:1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七律《诗之转》之学习感受(真实)

龙家小院 发布于2019-11-17 10:06   点击:1634   评论:0  
此内容为鄙人向老师学习感悟的留言,原文原貌分享于热爱诗词的朋友。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从中领会老师的写诗思想,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谢谢大家。

七律诗之转 [诗词]   文/huge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五绝 以诗代序
诗转藏何艺,情怀巧植魂,人言如不一,此处则留痕。

 

七律 诗之转

 

一路至斯初遇坡,高潮忽起唱军歌。
威风重整彰魂魄,场面别开喧鼓锣。

蓄势已周精抖擞,运筹未足巧吟哦。
此时进退皆能手,尚有后头藏更多。

 

http://www.52shici.com/css/img/face.gif

龙家小院

学生对老师这首诗的理解是:诗中的承接引申直到这里初次遇到了坡度,而这里也正是把主题推向高潮的所在。重新整理一下也是该揭示和彰显主题实质的时候了,但是要别开场面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论证。如果前面起承得法,则后面诗的转折是非常的轻松顺畅和精神抖擞的,否则只能是巧自吟哦罢了。此时是退一步说出问题好,还是进一步给出结果好都要考验的是作者的写诗能力,后面诗的合法则藏有更多的内涵令人回味。

2019-11-15 19:07  

huge回复: 2019-11-16 08:57

理解这首诗有两个途径,实际上理解任何一首诗也是这么两个途径,一是如果经验足够成熟,可以与之共鸣,交流心得,说说是不是这么回事,还有哪些心得补充和见地。
一是以学习的姿态来体会,进而借鉴到自己的写诗当中。这就要求让自己来发现自己写诗,有那些地方还没体现出诗里的说法,或感受不到诗里的经验,于是把这些想法拿出来沟通,以获得学习中的互动机会。
如果单单以一个人的脑筋来解释另一个人的想法,实际就意味抛开了自己的经验体会,变成了单纯想直接从文字上理解,这就免不了从主观出发,实质上还是从文字猜度文字。
这首诗在表达上语言技巧很简单,不具有复杂性,仅仅用了象征和比喻。这种情况下,理解了就理解了,不理解就是不理解,不可多想,一多想就不客观。
这首诗,首句是用上坡做转的象征,次句说该怎么办,应该有什么样的反应和动作,用了比喻。第三句扣第二句,说这是体现魂魄的地方,用“威风重整”必须转的特点,第四句是归拢整个转的总体特征,用“场面别看”比喻前后有,还有独具特色,用“喧鼓锣”比喻要有跌宕感。跌宕感是一种结构美。
到了颈联,是阐述转的技巧。通常认为起承转合,绝句一句一分担,律诗两句一分担,那么转句或转联如果是顺理成章的话,就可把所有的包袱都打开了,是给人一振的时候,如果到此该转还不可转,也不要硬转。
诗根据素材取舍和内容安排,有容量大小之分,结构处理也就有不同的秩序和条理。如果该转尚不能转,也不要拘泥于现成想法,要形式服从内容,要因地制宜,这时还是可以巧妙从容地往下进行的。
至于尾联,则是对全诗的概括,也是对转这一技巧的概括,说的是对转法,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有成见偏见,古今好多好诗好作品都证 明,转句和转联的处理,不论是进还是退,用得好就都是能手,因为后面在诗的收结上还有学问,有很多余地。
就这首诗,在这个地方能否明白,可以去对比主席的两首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七律•长征》。
你对这首诗的解释,让我想起了一些老师教课本诗词的情形,他们明明不懂得诗词创作,也不会写诗词,但迫于不得不上这种课,又不肯深入学习和尝试,便从文字解释文字,望文生义,甚至大胆引申和创新,不小心还弄得有些不懂装懂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也大声说好,有的还把课做到了省市和国家级来观摩,真是害人啊。
这就要避免,是不求甚解的表现,也是懒惰的表现。说话不仅要做到是什么就是什么,在内容上也要遵守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可以进入学习和研究,包括自己尝试和体会,尤其在写诗上有大量古今好作品做辅证,都可以做为学习、研究、考察和分析的对象,等弄清楚了,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然后再说话,就有了依据,就不再可能从文字解释文字,这也叫胸有成竹。
学习就是这样进步的。拿到一首诗不是轻易就来解释,要弄通弄懂弄透,弄得别人无可质疑,然后才能解释这首诗。这个过程中凡是自己所缺的,都是应该要去学习的,这就是深入,就是求知和探索,不能仅仅停留于一件事的表面,剩下则不知回头,也不知该干什么。
况且,我说过必须先弄懂我的文章和我说过的话,即使先看诗,在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硬解释,而是先懂得回过头来去看什么,找什么,查什么,然后经过对比理解和体会,待悟性打开了,明白了,诗也才能解释,而这时不仅意味是对规律的触摸,也是对自己写诗的提高,除此怎么都算不上学习能力,至多是浮皮蹭痒,浅之又浅,一无用处。
比如,你这个感受,本领来就可以说:“哪里我还不懂,弄不明白,去查了什么资料,对照了哪些作品,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与您这首诗说的有什么联 系”,等等,这才是真感受,真解诗。
这可是最浅显的学习本领,稍上一点学,就应该懂,也能做出来。没有这个,怎么学也学不到点上,等于工具和腿脚,实际就是不会学习。学习永远不能懒惰,总是跟着眼勤,心勤,尤其是手头勤,肯付出劳动和时间。
你现在这样,等于是在无端耗费我的劳动和时间,这些都不是我该教你的,你父母和学校的诗,要我这样教是跑了题的。
这就如同你要干什么,不能再等着我教你走路。吃饭怎么拿筷子。我只能告诉你往哪里走,该吃什么饭,除此之外,只能是你的问题,而且是有没有资格的问题。
以上告诉你的是解诗和学习的关系,自然什么方法都在其中了,尤其这对学诗的好处,以及怎么提高,都是最根本的一环。不能像你这样,以一个第三者和外行人的站位,来从欣赏角度看写诗和理解写诗。
这个改不掉,就怎么也不知道写诗为何物,因为你连怎么学习还不真会,至少不懂得哪里缺什么,怎么去补,又何谈自己知道往哪里深入?
想想看,我拿来一首诗,你解释一遍,错误一遍,有什么用?即使解释对了,瞎猫碰死耗子又有多大价值?
跟在我后面亦步亦趋,不付出真行动,就等着喂,是不行的。不懂还要硬来,什么都学不会,必须要举一反三,要懂得哪里缺就把头回到哪里,要有见到一首诗就能翻十本书,读百篇文章的功夫,否则还是指指动动,拨拨转转,我也没法往下教你。
说白一点,我没有时间把你从婴儿教起,要以成人的成熟姿态学诗。我不希望你把学习要求当表面任务,最终搞成了疲于形式应付,要往实质上去做,做不到实质都是白做。
比如,说的那个“三湾改编”搞懂了吗,去查了还是做了?这就是行动,就是悟。几句,--
学习过程须自重,志心非是可怜虫。一丝懒惰休生念,等喂等填都不中。

 

龙家小院 跟评: 2019-11-16 12:22谢谢老师的教诲,您说的问题正是学生所欠缺的意识,也正是我自己都不能发现的自身毛病,这就是身在庐山中的局限所致。学生解诗就是以文字解文字,当中如果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就解的准确一点,否则就只能靠运气了,所以总提醒自己客观却还是逃脱不了主观的评论。平时对起承转合的文法知识只是懂一点皮毛,比如我写诗如果是四句基本还能掌握,如果超过四句就很难再契合文法了,这就是不懂灵活运用的弊端,也是写诗老是发挥失常的所在。非老师一针见血的点出,学生虽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和无处着力,但是始终不知道问题的根在哪里,这也是自己很大的牵绊,老师的指点如同拨云见日。
学生有时是直接先把诗解释了以后再看文章,有时是先看了文章却先放哪里,先把诗解释了,是觉得诗耗时比较短的原因。以后学生决定先看文章,解释文章,然后才提对诗的感受。其实学生解释老师诗的时候有些也要查百度的,比如“三湾改编”这个具体历史事件我之前就不太了解,查了以后才知道是毛主席对党掌握部队的首次改革;再比如对老师的《感阅兵》这首诗中的第二句“二十万人齐出征”,我感觉到是可能对红军长征的描述,为了这一点学生查了红军几个方面军参加长征的总人数,然后加总,差不多就是20万人,所以才有那样的解释。
学生以后就按老师交代方式谈感受,因为除了您别人并没有交过我这些,自己也总拿不准该如何谈。以后学生一定从自己经验感受方面谈感受,这样就算一时理解错误,但起码不会跑题,也省得老师忧心。学生以后一定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主动的积极主动学习,避免疲于应付的学习状态,这样也可以减少浪费老师的时间,也只有这样才是可以长久持续的。再此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修改版)
[回应]

龙家小院 跟评: 2019-11-16 13:26

老师,学生根据昨晚观看夜空的感受做了一首五律,以从实践中体会起承转合的规律,请您过目。
夜半踱门外,银辉照小庭。
南云托玉𤩹,北斗洒天星。
河汉犹能见。人间恩义停。
此时风入眼,默默泪如零。
[回应]

huge 跟评: 2019-11-16 17:58

此诗不真,“泪如零”说大了,情绪没有根,读完看来也不至于。从第二联就不靠谱,出句非真见,哪怕是联想也不明,对句更不真,月夜时不妨去体会体会。颈联出句还可,对句转得过于主观,最后两句,第一句尚可,第二句成了精神病。
以后这样不真实,或没有真实体会和观察的诗,既不要写,也不要拿过来,让我看没有任何意义。假的东西,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实践是在真实基础上的实践,用制假方式不叫实践,这个心态要不得,愚蠢。几句,--
无根莫靠聪明劲,有实方观傻不行。遍地玲珑休任用,逆天编纂只虚荣。
写诗要让呻吟止,发力还凭磊落成。魔鬼机灵犹可使,好人手里论输赢。 [回应]

龙家小院 跟评: 2019-11-16 18:33

谢谢老师教诲,学生记住了,只是想借着对昨晚的夜晚联想,练下起承转合,以后还是观实景现场写,以保证真实。 [回应]

[跟评]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