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约评与评诗三(关于文而化之)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12-06 08:35   点击:1390   评论:9  
七绝 以诗代序
缘何任性是胡为,自恃之中实自卑。以己一私当轴转,虚荣背后掩其亏。

 

第三部分 关于文而化之

——复作者在拙文《约评与评诗一(关于常识和修养)》反馈

 

 

南门扫雪留言:2019-12-04 13:30

先生的文章更新得很快,其实我1129日在《写诗的一些事一(评诗)》里留过言,现在搬过来:

“我为我在留言中的不敬和鲁莽表示歉意,也虚心解释先生的批评和教育。本来昨天还写了我的疑惑之二,无奈中途离开,再返回时,手机页面已关闭,留言也一并消失了。今日想重写却无头绪,有空再来请教先生。

其实,事后我也重新审视了我的那首诗,依照先生点评的思路,我也确实发现不少问题,也感觉到了我明明在写自己的生活却又把自己置身事外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我向先生约评,不是为了博先生一个赞。虽然我只看了先生一两篇文章,但是在我约评时我已经大约能感觉到,要得到先生的赞许,以我目前的水平何其艰难。我约评的目的正是如先生所说的,是奔着把诗写好的方向去的,是想得到先生的提点而使自己有所进步。这正如学校随堂考试,考100分自然满心欢喜,但是考试的作用没体现出来,你没从这次考试中找到自己的错漏。

所以,先生能指出我的错漏之处,虽然面子上有那么点挂不住,但其实我内心还是很高兴的。

在此,我也对酬笔道和龙家小院诗友说声抱歉,我前面的留言有点冲,还是面子作怪。其实我只是想问@酬笔道诗友,你是怎么推理出那个结论的?有蚊虫和懒惰好像没有必然吧?另外,对龙家小院诗友的疑虑,我现在没法解答,只有等明年夏天我再去验证一下。

另外,先生说,写诗和评诗究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再究根结底就是怎么做一个彻头彻尾文而化之的人前部分我赞同,后部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个调太高了。像我这样每天为五斗米奔波如狗的人,写诗是一种业余爱好(虽然是业余的,也希望自己能写好点),周围也没有可以聊诗词的人,偶尔看看诗词,就是先生的文章有时看一篇也要好几天才能看完,能静下心来写诗的时间那就更少了,更多的生活就是围绕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并没奢望在文坛上有什么作为。所以做一个彻头彻尾文而化之的人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时间仓促,未及细思,或许我理解有些偏颇。

再次对先生的点评表示感谢!

 

huge回复:2019-12-04 20:02

很感慨朋友说的“前部分我赞同,后部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个调太高了。像我这样每天为五斗米奔波如狗的人,写诗是一种业余爱好…”这样的说法,看来不得不承认,有多少人都是被成见偏见等习惯认识给害惨了的。

此时,我就在想,我怎么老遇到要跟这种情况做斗争?这是人的内耗,若是人人都没有这样那样的成见偏见,该是什么样?毕竟意识指挥行动,会是如同朋友想的这个样子吗?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

在我一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我常常自问,到底哪方面做得更多?也不得不承认,尽管目的是传道授业,却往往要被解惑占去大量时间,

尤其在这个网的体验,仿佛就如同我以一定的电压,给导线通入一定的电流载荷,可是老遇到导线超过预期的老化问题,可见环境之恶劣,无形中就增加了导线的电阻,最终不是像遇到木头一样,不起效果,要么就像遇到敏感电阻丝一样,立马烧毁。

具体的反映便是,前者是麻木不仁,后者则翻脸不认人。这是什么情形?是社会普遍缺乏做人方面素质教育而造成的人的扭曲发展的情形,让人过于倾向随波逐流,过于受外界影响,过于让自身变得脆弱,反而失去了自身应有的存在力和生命力,导致越刷存在越无法存在。

做人教育,首先就是懂情懂理的教育,特别是为人处世和处遇挫折教育。也就是说,一方面人生大道理不能不讲,不讲就等于放弃了传道,二是辩证唯物主义不能搞成背书,背书不是应用,也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越背越是惑。唯物观和辩证法一定要从应用学起,只有应用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解惑压力。

就比如,“究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再究根结底就是怎么做一个彻头彻尾文而化之的人。”这句话为什么前面能理解,后面则不能理解?这两个问题能割裂开来吗?人的问题是不是文化问题?不能彻头彻尾文而化之,能否解决人的问题?

况且,“彻头彻尾文而化之”有标准吗?为什么要向消极方面理解?既然现代人都受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什么不能唯物而辩证理解?

文而化之的人,不是泛泛讲的“文化人”,更不是指读了书就算文化人。一个人即便肚子里都是墨水,也有可能是草包麻袋,这在当今比比皆是,不能把这样的人理解成“文化人”。这样的人也谈不上文而化之,文而化之是指学了就能用,且首先就是变成了不折不扣完完全全人的身心素质。

这样的人,即使只有小学水平,也比“高高在上”的所谓拉人屎不干人事的所谓“专家”、“教授”、“学者”、“权威”要强一百倍。难道不能这样来理解“做一个彻头彻尾文而化之的人”吗?这个调高否?

任何时候,都要对一切习惯认识加以警惕,凡思考问题,都必须防止成见偏见,如此才好往下讲。

朋友说:“事后我也重新审视了我的那首诗,依照先生点评的思路,我也确实发现不少问题,也感觉到了我明明在写自己的生活却又把自己置身事外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先生能指出我的错漏之处,虽然面子上有那么点挂不住,但其实我内心还是很高兴的”

“我也对酬笔道和龙家小院诗友说声抱歉,我前面的留言有点冲,还是面子作怪。”

这些才是我想听到的,因为这些并不是谁的嘴都能说出来的,是朋友自己的话,虽然事前也不无功利之念,但事后不管怎样能够回到反思,这就比很多人强,也就体现了文而化之的一面,也就能够联 系到“究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再究根结底就是怎么做一个彻头彻尾文而化之的人。”

这时,再看看朋友说:‘像我这样每天为五斗米奔波如狗的人,写诗是一种业余爱好(虽然是业余的,也希望自己能写好点),周围也没有可以聊诗词的人,偶尔看看诗词,就是先生的文章有时看一篇也要好几天才能看完,能静下心来写诗的时间那就更少了,更多的生活就是围绕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并没奢望在文坛上有什么作为。所以“做一个彻头彻尾文而化之的人”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于是,这就成了没有根据的话,也当不了做不来的借口,更是对自己的小看,反 倒是后面说“时间仓促,未及细思,或许我理解有些偏颇”,才是正确的。这尽管是个自觉不自觉带出来的意识,这个意识本身却能证 明,朋友具有文而化之的一面,无非还没有化成坚定的想法,信念,勇气和一定的作为。

至于朋友说:“但是在我约评时我已经大约能感觉到,要得到先生的赞许,以我目前的水平何其艰难。”有这个预想不是坏事,不过也不可往消极处看。

我在文中既提出了好的一面,也提出了在别人眼里的可能,即便这些地方仍属于不足之处,毕竟也是努力的结果。这是写诗过程中的问题,有这个过程总比没这个过程要好。

还有,朋友说:“这正如学校随堂考试,考100分自然满心欢喜,但是考试的作用没体现出来,你没从这次考试中找到自己的错漏。”

这句话最中听,朋友意识里虽有矛盾,但看得出还是不失远识,且是学习的明白人。有这个,还怕成不了“彻头彻尾文而化之的人”?还怕“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就说到这,剩下的由朋友定夺。几句,--

一道篱笆可隔园,焉能同把眼光圈。自囚之目何其蠢,为顾柴围疏广田。

http://www.52shici.com/posts.php?id=253984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