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馆闲话 > 帖子
萧闲   0岁
  • 注册日期:2015-03-09
  • 最近登录:2024-02-01
  • 粉丝人数:14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炙毂子诗格

萧闲 发布于2019-12-21 12:55   点击:1593   评论:4  
炙毂子诗格/唐·王叡


《炙毂子诗格》 一卷,唐王睿撰。《新唐书·艺文志》四、《崇文总目》“文史类”、《中兴馆阁书目》“文史类”、《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宋史·艺文志》八及《通志·艺文略》八均著录“《炙毂子诗格》一卷,唐王睿撰”。《宋秘书省四库阙书目》“别集类”录作“《诗格》一卷”,二者实为一书。

,或作睿,自号炙毂子,生卒年不详。王梦鸥《炙毂子及其诗格考》,根据《北梦琐言》,知其为蜀中新繁县(今四川彭县东南)人。又杜光庭《神仙感遇传》有云:“进士王睿,渔猎经史之士也。孜孜矻矻,穷古人之所未穷,得先儒之所未得,著《炙毂子》三十卷。六经得失,子史差谬,未有不针其膏而药其肓矣。……年八十矣,殕于彭山道中。”(《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二)据此可以推知,王睿当活动于唐宣宗至僖宗之时。《炙毂子诗格 》引及李郢诗,据《唐才子传》卷八载,郢为唐宣宗 大中十年(八五六年)进士,可知此书当成于其后。

此书首论章句所起,述三、四、五、六、七、八、九言诗之起源,颇类《笔札华梁》及《文笔式》“句例”之说。继论诗之体裁,先标名目,后举诗例。其中偶有疏误,如“三五七言体”引高迈诗,实为李白之作。王梦鸥以“高迈”为“高适”之讹,亦为误断。《中兴馆阁书目》谓此书“叙诗体式所始,评其述作之要”,大致可概括其内容。

今以明刻本《吟窗杂录》为底本,并以明钞本《吟窗杂录》、《诗法统宗》和《诗学指南》本参校。

《炙毂子诗格》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晚唐五代之诗格,以此书为最早,书中所提各种“诗格”,均较简明,较后起同类诗格之伤于烦琐不同。

正文:
  
论章句所起

三言起《毛诗》云:“摽有梅”,“殷其雷”。

四言起《毛诗》云:“关关雎鸠”,“呦呦鹿鸣”。

五言起《毛诗》云:“谁谓雀无角?”

六言起《毛诗》云:“俟我于堂乎而。”

七言起《毛诗》云:“尚之以琼华乎而。”

八言起《毛诗》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九言起于韦孟诗,又始于李白云:“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1.三韵体

李益《塞下曲》: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2.连珠体
  
《柏梁殿》

玉缨翠佩垂轻罗,香汗微渍朱颜酡。
为君起唱白纻歌,清声袅云思繁多。

3.侧(仄)声体

常建《吊王将军墓》:

尝闻关西将,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4.六言体

诗云: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君向长沙谪宦,江潭春草萎萎。

5.三五七言体

李白诗: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6.一篇血脉条贯体

汨罗 李德裕

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汩罗人。
都缘蕲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
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
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

此诗首一句发语,次一句承上吊屈原。“都缘蕲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
此二句为颔下语,用为吊汩罗之言。“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此腹内二句,取江畔景象。“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此二句为断章,虽外取之,不失此章之旨。

  
7.玄律体

渔父  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仄)声。“南谿老翁垂钓归。”上四字全用平声。
“秋山入檐翠滴滴。”律全用平。“野艇倚槛云依依。”律全用侧(仄)。

【附注:可参考元兢调声术之双换头以及相承说:出句仄字多,可相宜采用连续的双平字做下承或上承。
八月九月芦花飞,仄仄仄仄平平平,合律句式为:仄仄仄平平仄平。若以正格抨之,律句声律逢双必反,月字大拗,花字大拗。向下相承双平调声:对句第四字为平,地六字为仄。即:平平仄平平仄平。当然,这是以律句先入为主的模式下的操作。若实际依照元兢的调声三术实践,对句首二字进行理想化的双换头,其次再对出句的后五字依照合乎声律的逢双必反进行操作。至于护腰者,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三、五字位的对句相同处,不使之同声(平仄相反即可,简单操作)即可。以三术调声,则白脚处,不避三仄尾;平韵处,不避三平尾。还是与近体诗的常格有区别的。确实是颇有些玄幻啊】

8.背律体

柳长句  杜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仄)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联次间失黏,即后人所附会的折腰体】


9.讦调体

  
浙河馆(一作暮春山行田家歇马)

李郢

雨湿菰蒲斜日明,茅厨煮茧掉车声。
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
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
千峰万濑水潏潏,羸马此中愁独行。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仄),是讦调也。
【声律逢双必反前提下,却于五言、七言第四字、第六字处用拗字,即后世所附会的拗体。这与上面的玄律体不同:出句若为玄律体,则不管它逢双不逢双,只管以古体的无规则自由造句,对句则以三术调声之。】

10.双关体

伤贾岛无可 李郢

却到京师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
谁人收得章句箧,独我来经苔藓房。
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
萧萧竹坞斜阳在,叶覆闲阶雪拥墙。


李端公诗:谁人收得章句箧,独我来经苔藓房。“句”字亦合用平,今用侧(仄)字,亦是讦调。“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此一句哭贾生,一句哭僧,是双关也。

11.模写景象含蓄体

诗云:

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

此二句模写灯雨之景象,含蓄凄惨之情。

  
12.两句一意体

诗云:

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

此二句虽属对,而十字血脉相连。

【偶句,出句与对句各说一事,两者平列对举而不分先后或不强调时间先后的,即平行对。与平行对相应的,似这种两句一意体的偶句,即流水对,王睿称之为:十字句。】



13.句病体


诗云:

沙摧金井竭,树老玉阶平。

上句五字一体,血脉相连,若“树”与“玉阶”是二物,各体血脉不相连。

14.句内叠韵体

诗云:

风吹榆荚叶,雨打木瓜花。

“荚叶”、“瓜花”,末句叠韵。


---------------------------------------------------

【附】:无名氏之散句

唐代:佚名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鸟正啼隋柳,人须入楚山。

高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遂有冥心者,还寻此境来。

又因风雨夜,重到古松门。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

谁来看山寺,自去扫松门。此生还自喜,馀事不相侵。

白鬓无心镊,青山得意多。一春能几日,无雨亦多风。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烧翻。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

要路争先进,闲门肯暂过。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吞。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亡国空流水,孤祠掩落花。山魅隔窗舞,鵩鸟入帘飞。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磴危攀薜荔,石滑疏莓苔。

日落无行客,天寒有去鸿。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寄宿山中寺,相辞海上僧。

风吹榆荚叶,雨打木瓜花。是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西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那堪怀远路,犹自上高楼。

白云风散尽,红叶水流来。妾如无异意,君弃也甘心。

野过云根阔,山高树影长。古迹应重别,生缘不暂停。

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别地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但取诗名得,何论下第频。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

白地一回雨,儿孙拾得金。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灯微山馆雨,角咽海城秋。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我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一瓶居无外,万木老禅中。

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

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窗寒风渐紧,灯落夜将深。

云梦几行去,潇湘一夜空。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书剑别南州,炎荒万里游。

山盘樵径上,人到雪房迟。路经秋雨后,人入乱峰来。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马饥餐落叶,鹤宿晒残阳。

路远春行尽,家贫愁到时。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江声兼小雨,暝色入啼猿。藕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网断蛛犹织,梁空燕不归。

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几多诗弟子,无限酒知闻。

床上小薰笼,韶州新退红。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

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衣。

华阳观里钟声集,建福门前鼓动期。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让劫已令多士伏,沽名还得世人闻。

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再飞霜。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吊屈魂。城头椎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

鸟向不香花里宿,人从无影月中归。轻著冻痕销水面,密随和气入花根。

万木尽如花落候,四檐鸣□雨来时。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蝉离楚树鸣犹少,叶到嵩山落更多。

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窗前闲咏鸳鸯句,壁上时观獬廌图。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

此心只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远山。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有愁。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凤骨毛寒。谁家绿酒欢留客,何处红楼睡失明。

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枯荣。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门独自游。翻忆旧山青碧里,绕庵闲伴野僧禅。

不甘五等诸侯荐,直肯九重天子知。

【散句:指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叶晦叔论诗:“七言律大抵多引韵起……若以散句起,又佳。”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华质之分,贞滥之辨,斯於散句,故无低昂。”】

-----------------------------------------------------------------------------

关于诗髓脑中调声三术的顺序使用的思考

雨梦先生说:

 附注中用调声术解释互律体是不通的。
其中护腰术及相承术都举例说明了。见调声三术。
2019-12-23 15:33   [回复\修改回复]  [删除]
萧闲回复: 2019-12-23 18:09

我不以为玄律体被叫做互律体是准确的,原因下面解析过。至于何为律?调剂平仄就是互律?有些扯淡。

【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至于调声三术,换头,调整一,护腰调声为顺序二,相承为协调前二者仍不协调处,为后手。

看元兢的例子,相承上途者,举例的诗句中,暝色之暝,多音字,一为青韵,一为径韵。入诗词,暝色常为平仄。昏暗的天色,可代指黄昏。强调这个字,其意义在于可以把诗髓脑中的调声相承部分分为两种类型:三仄尾如何,非三仄尾如何。至于如何解析,有空了会在闲话上继续。


继续闲话: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云: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注:下文以仄代替去上入三声。】

1.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仄;次句头两字仄,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仄;次句头两字又仄,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合于律诗,即相粘。】

2.若不可得如此,即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仄;次句第二字又用仄,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合于律诗,即相粘。】

3.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仄,次句头用仄,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此换头,或名拈二。【即,失对】

拈二者,谓平声为一字,仄为一字。第一句第二字若安仄,第二、第三句第二字皆须平声。第四、第五句第二字还须仄声,第六、第七句第二字安平声,以次避之。

如庾信诗云:

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
欣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

“日”与“酌”同入声。只如此体,词合宫商,又复流美,此为佳妙。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也。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仄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1.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平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暝字,多音字

暝 径韻,去声:音(mìng)。《玉篇》夜也。
暝 青韻,平声 míng:形声。从日,冥声。本义:天色昏暗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仄,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附注】出句不为三仄尾的调声:

因为暝字为多音字,暝色,此例准确为:平仄仄平仄。(合于律句)

一,出句未发生三仄尾,对句调声对象为对句前三字。

之一,轮转换头,出句平仄,对句仄平。或出句平仄,对句平平,皆可。

之二,护腰,出句敛为仄,对句第三字收为平,不使同声也。(个感:从平仄大类区分,以上去入三种仄字轮转,没必要)。

之三,相承,出句第二、三字为仄,换头、护腰二手筋已调整对句第三字为平,相承已经没有必要使用。

2.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

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仄平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云三平向下承也。


【附注】:出句发生三仄尾,三术并用调声:

之一,换头:出句仄平,对句平仄。

之二,护腰,出句第三字竟(仄),对句第三字当平,实际为双字。

之三,相承。出句发生三仄尾,对句关注后三字调平。因为护腰已经调第第三字,故后三字相承向下双平即可。不避三仄尾,只是出句三仄尾,对句会发生三平尾罢了。

小结:元兢的相承之三平声字向上或向下承,平衡出句仄声字多的做法,三个平声字多了,双平即可,还是发生三仄尾的时候采用。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