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羽佳蒙汜 男  
  • 注册日期:2017-03-06
  • 最近登录:2024-02-11
  • 粉丝人数:17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修辞手法:渲染与烘托

羽佳蒙汜 发布于2020-01-01 14:26   点击:2873   评论:1  

文学创作与鉴赏不能不懂的两个写作技巧:渲染与烘托

    你无论是进行文学创作还是文学鉴赏,必须掌握两个常用,也是很重要的写作技巧那就是:渲染与烘托的方法。

.渲染技法的运用

    渲染本是绘画的一种技法。不同于那种只用线条描画轮廓,而是有时浓墨重彩,有时轻描淡写,以区别明暗浓淡,远近高低,造成丰富的层次,给人一种立体感。

我国古代文论家很早就发现文学与绘画有相通之处,指出文学创作也常用此法,他们称之为“点染”(刘熙载),或者叫做“着色”(张岱)。

    文学作品当中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对环境和人物加重描写,以增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当中的渲染的方法

渲染方法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铺张

    铺张 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了结的,诗人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如汉代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唱的歌,“田田”是形容水面的荷叶劲秀的模样。本来有那么一句“鱼戏莲叶间”就已经可以把鱼在莲叶间嬉戏的形状显示出来了,然而,作者偏偏又来了个“东、西、南、北”。 重复吗?不,我们一点也不会感到重复,恰恰相反,正是有了“鱼戏莲叶东”这四句就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现在人们的眼前。

    渲染说到底是为了突出强调作者所要描绘的事物,因此,他常常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多方面的叙述和铺张、排饰,从各个角度给读者心理以强烈的刺激,使之获得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们又往往跟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在一起。

    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运用铺张的方法来达到渲染,强调效果的例子。从各方面来穷形尽相、紧追不舍,把事物道理讲得酣畅淋漓,使人无法躲避,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接受。 比如荀子的《劝学》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为了论述“善假于物”的好的效果,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从“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等四个方面铺排开来,起到了渲染,强化论点的作用。

    又如汉代的大赋则可以说是这种铺张渲染的极致,如枚乘的《七发》,为了诱导楚太子改变腐化享乐、安逸懒惰的生活习性,从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等方面,由静而动,由远及近,一步步的启发渲染,而其中每写一事,也都极尽“铺张扬丽之能事”。

   请看广陵观潮一段: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那江涛开始出现的时候,山洪飞泻而下,似白鹭向下飞翔。稍进一步,水势浩浩荡荡,白茫茫一片,像白马驾着素车,车上张设着车盖帷幔,当波涛汹涌乱云一般滚来,纷乱的样子就如大军奋起装束列队向前。当波涛从两旁掀腾卷起,飘飘荡荡的样子就像将军坐在轻车上率领军队作战。”

作者这一段描写,巧用比喻,多方渲染,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到奇观满目,声音盈耳,不由得精神震荡,心驰神往。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一首北朝民歌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这篇英雄史诗式的长篇民歌,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女儿替父从军的杰出的胆略和英雄气概。在艺术特色上运用了复叠和排比的笔调进行艺术渲染

比如写木兰从军临行之前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也如同前文所讲的《江南可采莲》一样,“东、西、南、北”来了一遍。马和马鞍之类的东西,难道不可以在一处或者两处去买吗?其实这就是有意地渲染花木兰积极替父从军的高涨的热情,渲染出一种热烈紧张的气氛来。

   还有那花木兰出征十年,凯旋归家的六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难道不可以只写爷娘出城迎接吗?可以的,但作者偏偏要写姐姐穿花衣裳,弟弟杀猪宰羊,这也是有意渲染,渲染出她回到家后的热闹的气氛,并且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和谐而非常的有情致。

大诗人杜甫曾模仿过这种手法,他在《草堂》一诗中写他回到成都草堂时的热闹情景也是大肆渲染,通过这一渲染,把诗人当时的喜悦心情也和盘托出了: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所以极尽铺张的描写是渲染技法的一个经常用的手段。写作要会用,鉴赏文学作品,要能品出其中的奥妙,也应懂得这一技法。

(二)反复

    用反复进行渲染。这种方法在诗歌创作中最为常见,它往往通过对诗歌主旋律的反复吟咏,收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例如《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运用了反复咏唱的方式,揭露了奴隶主剥削者不劳而获的丑恶本质,深沉有力的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剥削制度的憎恨之情,这种回环往复的咏唱本身也是荒野之中,从事无止的繁重劳动的真实写照,是长期压抑在心中的怒火,一旦找到一个喷发口,便连绵不断地倾泻而出的实在的情态,骨鲠在喉,反复的宣泄便不能解心头之恨。

“言之不足,故重言之”这个道理从读者方面来看,这也正是这种回环往复的咏唱,接连二三的给读者心灵以刺激,才使其感染人的效果得到了格外的强烈。

   不仅在诗歌当中,在小说当中,这种反复地渲染的艺术处理,一石数鸟,渲染中套着渲染,显得更为高妙。 例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节。便是武松回乡探兄,本无斗狠凶杀之意,所以作者只安排他带了一根木质哨棒而一路又对哨棒做了多处突出的描写:“提了哨棒”,“绰了哨棒”,“,“倚了哨棒”……写了十八处之多。这样反复渲染,既写出了武松粗鲁中有精细的性格,也使读者对这根反复提到的哨棒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待到猛虎出现,读者立即就会想到原来“半日勤写哨棒”,是因为武松要“仗它打虎”。紧接着马上又会担心一根短短的木质哨棒如何能对付凶恶的猛虎呢?(吊眼白额大虫之厉害,也已经通过酒家之口做了尽情的渲染)心里不禁为武松捏着一把汗,谁知武松初斗恶虎便打折了哨棒,真是“令人膛目结舌,不敢复读下去。”读者此时还会想到作者一路反复多次勤写哨棒,可这唯一依仗打虎的武器却这么不中用。然而前面这种作“数层出落”的跌宕腾挪不落俗套的反复渲染,已经完全控制了读者的情绪,使读者为之急,为之忧,为之惊奇,为之赞叹,但这种对于哨棒描写的反复渲染,又“非复读者所料”:

作者所反复渲染的武器,在情节的进展中,并不象读者想象的那样,到危急时能派上大用场,而到关键的时刻却又“折了”,该怎么办?那就全看武松徒手打虎的本事了。所以,前面反复多次写哨棒原来是为武松的武艺高强不畏猛虎的英勇性格,再加色添彩呀!

    我以为读懂了作者前面反复写“哨棒”,竟写了十八次之多的用意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这样才算体味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我们再看《聊斋志异》 描写婴宁二十次笑态,也和水浒中对于武松哨棒的描写,反复渲染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反复渲染她在未入尘世时 天真烂漫,明丽娇憨的笑态,同时也是为她已经入尘世时“矢不复笑”、“意不复笑”、“亦终不笑”作渲染。我们说这种反复是一石数鸟式的,因为它之所以反复描写,不仅是为了突出强调对象本身,也是在为下文的陡转(矢不复笑)做渲染蓄势,待到它已被垫高拽满,作者便“釜底抽薪”,使陡然反转的效果显得格外强烈。

    蒲松龄通过婴宁的笑,通过婴宁由一个天真自然的少女,变成为态度庄肃、从容无笑的这个过程,揭示了婴宁性格的复杂性,对封建礼教进行了不露痕迹的批判。同时,作者对婴宁的转化所持的态度,反映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张扬个性,还是委曲求全于世俗?”婴宁这一形象的出现,在古典作品之林中不能不是一件新鲜事物,一项突出的艺术成就。

.烘托技法的运用

    宋代画家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集》中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清代刘熙载也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由此可见烘托是一种间接描写的艺术,为了使所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富有艺术魅力,便往往把另一种与其相同、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和它放在一起,进行烘托映衬。这就是烘托的意义之所在。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为了突出树林、山谷的幽静,以蝉噪、鸟鸣衬托之,因为只有极幽静处,“蝉噪、鸟鸣方能声声入耳。作者写蝉、鸟不是目的,不过是以此烘托静而已。

烘托技法的运用可分两种:

(一)正衬。

(一).正衬(陪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烘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之类。

白居易,《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艳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意思是说杨贵妃一笑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六宫的所有美女都显得无颜色了。这种以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杨贵妃一人身上,用所有美女作为陪衬,以烘托杨贵妃的美,这种以美衬美的手法就是正衬法

(二)反衬:

前面讲的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反衬。又如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也是以动衬静使山林显得更静,俗话说:“要想甜加点盐”。这就是相反相成的意思,以动衬静,静更静,这也是相反相成吧。

(三).反衬和正衬的结合运用

    反衬和正衬的手法不是相互割裂的,他们可以一起来使用。

    比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为了渲染黛玉气绝之时的凄惨情景。先用薛宝钗箫管笙笛、洞房花烛的乐景进行反衬,然后又写到潇湘馆内:竹梢风动,月影移墙的凄清冷淡,进行正面的烘托,突出黛玉不幸的一生。

.渲染和烘托结合运用

   烘托属于侧面描写。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进行渲染,也可以从侧面进行烘托,烘托得好,效果并不比渲染差,甚至还要好一些。在一篇里渲染和烘托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1·比如乐府诗《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正面渲染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侧面烘托描写)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正面渲染)

    从中间的“罗敷自有夫”到诗歌的结尾是对罗敷丈夫的描写,全是正面渲染,对罗敷的描写则是有正面,有侧面。从诗的开头到“紫绮为上襦”,是正面渲染描写罗敷的住处、劳动和穿戴。接着就从侧面烘托描写罗敷的美,如何引起众人注目,而且这些人回到家里还互相抱怨,只因为贪看罗敷误了正事。尽管没有正面描写罗敷长相,但是这些侧面烘托,却把罗敷的美写到极致。而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的余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根据自己所见到过的美人的模样,去揣测罗敷这个美人究竟到底美到什么程度。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正面描写所不可能达到的。

2·我们再看长篇小说《李自成》:

对于李自成在书中的出场有一段极精彩的描写。为了使李自成这一人物,一亮相就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作者没有把笔墨放在李自成本身上,却极力在他出场的环境上泼重彩,在着墨上颇有一番讲究,作者对人物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对环境刻意渲染,以境托人:

    作者把环境安排在一个霜风凄厉的晚上,荒凉的群山中,有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山上只有一棵孤峭的青松巍然挺立着,一队二百人的骑兵无声肃立,其中一个身材魁梧,像是龙门古代石刻艺术中的天王像或力士神那样的战士,手扶一面中心绣着有斗大“闯”字的红旗。红旗前面立着一匹特别高大的骏马,骑在上面的是一位三十一二岁高个儿、宽肩膀,颧骨隆起,天庭饱满的战士,他的一双坚毅智慧,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正向前面凝视和沉思着,像一尊大理石浮雕,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月光下有一张与这位战士,面貌相似的人头像,这是官府捉拿李自成的告示,那位战士轻蔑地笑了笑,拔出剑在告示上唰唰地划了几下,几片破纸,旋即随风飘去,这时作者才点出这位战士就是赫赫有名的闯王李自成。

    在这里花在人物身上的笔墨并不多,但由于作者从寒夜、荒山、孤松、群骑,等等侧面做了由远及近,从静到动的烘托渲染,所以人物一出场只是几个个动作,就把它叱咤风云,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展现出来了。

    在这里作者刻意在环境上着笔,环境上的渲染起到了侧面烘托人物的作用。

这种侧面烘托的方法举不胜举,它可以是以境托人,也可以是借宾衬主,它往往是言于此,而意在彼,它的表现形式常常是绿叶红花,相得益彰,就其突出渲染的作用来看,他与正面铺张是殊途同归。

   综上所述,渲染和烘托是两个重要的艺术手法,对于加浓艺术形象,突出事物特征,很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是有重要作用的,对于我们文学创作,要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对于我们鉴赏文学作品,品味出其中的妙处,获得审美的艺术享受,这两个艺术手法值得学习、研究、掌握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6)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