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闲云归岫 男  74岁
  • 注册日期:2015-01-14
  • 最近登录:2024-04-25
  • 粉丝人数:7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三弯沟渡口

闲云归岫 发布于2020-01-21 14:02   点击:563   评论:2  
这篇散文写于十年前。那时刚退休,实在无聊,就写这无聊的文字自娱自乐。


     
倘若你手边有本《安徽省地图册》,那么,你翻到桐城市这一页,你就可以看到桐城与怀宁、枞阳交界处是一片湖泊。湖泊逢中有一线陆地,象把绿色宝剑,由桐城方向指向湖心,把整个湖面一劈两半:东边叫白兔湖;西边叫嬉子湖;白兔湖与嬉子湖在宝剑的尖头前方汇一大片水域,这片水域就叫菜子湖。这把宝剑的尖头陆地,就是我的老家——双店公社。现在叫嬉子湖镇)。
    早年双店不通公路,那里人外出都是乘船到枞阳县城,第二天转乘汽车或者长江里的小轮船去四面八方。到了枯水季节,菜子湖里的水要全部放入长江,以便为来年增加库容,避免水灾。这时候,整个湖面都是干地,只有河沟里有水。那河沟在双店地盘走了个“之”字形,自然形成三道弯,人们就称这里为三弯沟。湖里没水了就不能行船,人们外出就靠步行,三弯沟就设船摆渡,这就是当年远近闻名的三弯沟渡口。
    河沟并不宽,渡船无需用桨,甚至连篙也不用:在沟的两岸各打个木桩,拉上一条绳索,有人过河时,船老板用手在绳子上拉上两三把,船也就过去了。收费也不高:过往旅客,两角钱一人次;我们本地人过河去扒柴,只收五分钱,并且,回来连人带柴免费渡过。
    我在没有进城前,就在这“宝剑”的尖头种田地。但那时这“宝剑”上面并没有多少绿色:田地长不出好庄稼;山头不长树,甚至连柴草都不长。在这种环境下,吃的、烧的都成了问题。那时的当地父母官也想改变这里的状况,曾多次组织各个生产队队长去大寨取经,因为大寨那个地方农业确实搞得好,有吃的,有烧的。这些队长们取经回来,劲头也不小,“学大寨,赶大寨!”呼声震天响,但不知是虎头山的经验在嬉子湖不适应呢还是其他原因,这里仍然是吃饭缺粮,做饭缺柴。好在与我们隔河相望就是属于怀宁地界的大山,大山一座连一座,山上柴草甚多。每年枯水季节,我们就从三弯沟过渡去那大山扒柴。
    过渡得交费。虽说五分钱并不多,可我们那时一个工(生产队记工法:男劳力早上二分,上午三分,下午五分;女劳力早上一点六分,上午二点四分,下午四分。十分为一个工。)才一角五分钱,遇上好年景,攀到一角八分,那就喜出望外了,就为这过河沟花掉五分钱,还真舍不得。所以,在我们这些过河扒柴的队伍中,能够穿着鞋袜,踩着渡船,痛痛快快掏出那五分大角子过河的,就算是有钱人了。经济差点或者头脑滑点的,就事先把五分大角子换成一分两分的,留下一分,揣着四分上船。船老板来收钱时,他就故意在口袋摸索一番,最后捏出那四分角子,满脸堆笑:“不好意思,只剩四分了。”船老板也客气,也笑着点点头。其实,他心里早明白这是惯用的把戏,却也不揭穿,留着脸皮多好呀。但四分是底线,你若满脸堆笑,捏出三分角子递给他,他会客气地指着上游远处那些水过河的人群:“这趟你就从那里过一回吧,下次有五分钱了再来过船!”
    在渡船上游水过河的人,就属于更没钱的了。这些人都不能穿着鞋袜、踩着渡船过河,因为舍不得那五分钱;也不能图近从渡口蹚水过去,因为那里水太深。这些人必须多跑许多弯路,跑到渡口上游,找个沟面较宽、水位较浅的地方脱衣过去。我那时无能,家境混的不宽,所以,也就自觉地混在这帮人群里。
   所谓脱衣,也并非把衣服全脱光,上身衣服可以保留,下身还可以保留一条短裤头。我们把脱下的鞋、袜、衣服放进装柴用的篮子里,顶在头上,一只手扶着,另一只手拿着扁担打冰。那时冬天比现在的冬天冷多了,每天夜里都结冰。冰打开后,用扁担稍微划开点,人就趁机蹚过——可也看不见,天亮还早,冰水一色,哪能分的清?所以总有许多冰块在人大腿上碰碰撞撞,每个人的大腿上都必留下一条条血道。但也不用管它,上岸时还在滴血,一会儿就凝成块,血也就自动止住了。
   过了河沟后,还不能穿衣。因为水面距沟岸还有一截膝盖深的淤泥,人上岸后,就够不着水洗脚了,怎么穿衣呀?于是,我们背起衣服就跑:一为取暖,二为抢时间。可这“跑”也不容易,因为湖滩不比山头,虽然没水了,但潮气大,夜间一上冻,湖滩上全顶起一根根冰凌子,密密麻麻。那形状有点象工厂钳工用的三角刮刀,只是没有刮刀那么长,也没有刮刀坚硬。因为我一脚跺下它立刻拦腰断为两节:根部一节被我身子的重量给压进泥土;上面一节就粉身碎骨成了碎冰渣。但赤脚踩冰凌,脚板得有些功夫,那些功夫差点的,就老老实实跟在我身后踩着我的脚印跑,也保没事。
   这样跑了半个多小时,到了一处叫燕窝山的地方,才有水塘,可以在这里洗脚、穿衣、穿鞋。其实,燕窝山也是湖心三座不小的山,山上也长树木也长柴草,只是因为距离三湾沟渡口太近,早被扒柴大军刮了一层皮。要想找到柴多的地方,就得再往前跑二个小时,到严家冲去。说严家冲人们可能都不知道,若说唱黄梅戏的严凤英,知道的人肯定不少,这里就是严凤英出生的地方。进了山冲,迎面便是一座水库,库里的水清澈透底,水库三面都是山,山上树木柴草都多。太阳偏西时,就要准备回去了。这时不管柴是多是少,一律分为四等份,每份用草绕子(用稻草扭成的单股的粗草绳。)捆整齐,然后两小捆一叠,再用麻绳捆紧。这样,四小捆就变成了两大捆,用扁担一担,挑起就走。
   回到三弯沟,又自觉地分成了两大队:来时交了钱的,这时就可以志高气昂地穿鞋直接上船,有力气的,甚至担子都不歇下,等船一靠对岸,他就第一个下船,直奔家门。我们这些来时水过来的,还得再拐到来时过沟的地方,歇下担子,解下麻绳,每次举一小捆柴在头顶,水过去。这样往返五趟,(最后一趟是拿篮子、衣服、鞋、袜。)一担柴也算过了河。再把两小捆一叠,用麻绳把四小捆又还原成二大捆,挑起再走一里多河路,就到了岸边村庄,那里有水塘,可以歇下来洗脚。一般到了这里都天黑多时了,但无论天上有没有月亮,塘边那块石板我们都能一下找得到:这里太熟悉了。我们在那石板上洗洗腿上的泥,穿上裤子、鞋袜,再走五里田埂小路,就到家了。这时,我母亲总是站在门外等候,接到儿子回来,又心疼又埋怨:“怎么到现在?别人都吃过睡觉了。”我从口袋里摸出五分大角子,在她面前一晃:“嘿嘿,我的钱还在!”
   七零年铜陵特区(现在已叫铜陵市)在我们那里招工,我就成了国企工人,也就结束了这扒柴生涯。在枯水季节我也回去过,也必须在这三弯沟过渡,但就不用脱鞋脱衣,而是直接上船,掏出事先就准备好的二角毛票递给老板,笑笑。船老板也满脸堆笑:“回来探亲啦?”这时,我总是想起自己脱衣过河的情景,两下对比,觉得自己真的成了有钱人。
   可这"有钱人"也有遇难的时候。七零年春节,是我们进城后第一个春节。春节前每天都下大雪,我们有四个老乡,因念家心切,一定要赶回去过年。他们由铜陵乘小轮船到枞阳,可枞阳到双店的航班没有了:河沟里的水太浅,并且又结了冰.只好在枞阳县城住了一宿,第二天起个大早,顶雪步行六十里河路回家!开头这五十里河路还好走,顺着河沟有圩堤。到了三弯沟,就没有圩堤了,一片白茫茫。因为雪天没有行人,渡船停长了不动,船上都蒙了厚厚的积雪,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哪能看到船的踪影!他们四人在湖心东跑一程,西跑一程,就是找不到三弯沟渡口。往回走吧,得再走五十里回枞阳旅社;若能过这河沟,再走十几里就可以与家人见面了!这三弯沟可是双店的地盘呀,到了自家地盘了却回不了家,怎么也不甘心!于是就试探着从冰上越过去。为了保险,就弯下身子,学着动物模样,用手当脚往前爬。爬一点把包往前推一点,如果顺利,人和行李也就过去了。刚开始还行,可到了沟中心,就听到冰的碎裂声,赶快手脚加速,可来不及了,哗啦啦,四人全掉进冰窟窿。若刚开始就准备打冰水过河还要好些,起码上身衣可以保住不湿,可现在……还好,凭着年青有力,连滚带爬四人总算都爬上了对岸。可这时上身全是水,下身全是泥,脚下是厚厚的积雪,面对的是呼啸的北风。他们再年青也不行了,只是凭着一点求生的本能,在一点一点往前挣扎。
    那些年,只要是春节前下大雪,三弯沟湖心就总有冻死人的。象他们落到这种地步,如果还能逃生,那只有一种说法了:命运!是命不该死。救他们命的,是那岸边村庄的猎户。那些年,在湖里打过往的大雁、野鸭等野物,好象不犯什么法,所以,河边一带猎人也就多了。猎人对湖面的状况很在意,要经常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捕猎的对象。是他们发现湖心有黑点,以为是对面山上跑来的什么大动物,就约了一帮人,抄上家伙,带着赶去。等到他们把“猎物”围起来逼近时,才发现是自己的同类。也不顾是泥是水,抢着背起就往家跑,又生火盆,又熬热汤,硬是折腾了一夜,终于让这四个人恢复了元气。人们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这四个人都已退休在家享清福,没事的时候就逗自己的孙子玩,偷着乐。
   我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走三弯沟了,那三弯沟渡口也走完了它的一生,已经永远地消失在菜子湖水底。因为现在靠湖边的当地政府都在做水面文章,大搞水产品养殖,在枯水季节,湖里也要保留些水以便水族的生存。做水面文章呼声最大的可能要算我的老家——双店人了,当地政府把自己的“名号”都改为嬉子湖镇,可见对水的亲近程度。他们的水产品名气最大的可能要算螃蟹,这里可是全国十大名蟹之一——安庆红毛蟹土生土长的地方!每年中秋前后,来这里运螃蟹的车辆络绎不绝。现在双店对外交通可方便了,中巴车一天到晚跑个不停。去年我和老伴回老家,在铜陵吃过早饭动身,被早在双店车站等侯的亲友接回家,才十点多钟,农村人做中饭的时间都还没到。现在的双店,基本上是一家一座小楼房,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很普遍,用液化汽做饭的已经不少,路旁地边的柴草砍倒晒干就是没人去收,说是现在烧锅根本用不了许多,就让它烂在地里做肥料。我说起三十五年前脱衣过三弯沟扒柴的事,他们甚觉惊奇:你们在城里混的这么舒心,还记得那些往事呀?
   是呀,那段往事记着有什么好?既不辉煌,也不荣耀,提起让人心酸,心酸到让人自卑!忘掉多好,可我,怎么就忘不掉呢?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