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怎样做到写诗深刻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03-16 08:08   点击:969   评论:9  
五绝 以诗代序
做人应有知,麻木则无诗。热血如潮涌,情思方不迟。
——下文题目为后加。


怎样做到写诗深刻

——复诗友在拙作《七律·记住李文亮医生》下留言



酬笔道:2020-02-27 05:23

赶赴大考行万里路程,无数磨砺肝胆以见证,无数壮烈为崇高理想,岁岁年年的崇山峻岭。生命升华为人民事业,志士永远的奋斗历程,纵然有艰辛万难面前,意志坚定大义而壮行!


huge回复:2020-02-28 09:19

朋友这首诗写的很好,读起来也很奋越。写诗就是要这样,要积极反映现实,尤其靠近重大现实,重大主题,只有多多关注这些,才是心有热血,人有敏知,情有爱忧,意有高远,眼有宏目,气有独吞,身有担责,思有其值,诗则有至,义无不到的体现。

一、为什么要关注现实

写诗填词,不管处于什么程度,是初学还是有经验,总体上都是艺术行为,是美的,而且心理和愿望上也都是往写好方面想的,这注定首先要有点视野和眼光,因为任何狭隘封闭都与“好”和“美”这样的字无缘,况且还要拿出来给人看,这就需要对己对人都应该有点责任意识,于是不去关注大的现实,就是与笔下之行背道的。

怎么去关注现实,跟怎么对待写诗,其实道理上是一致的,都是来源于人总体上怎么认识眼前的各种客观世界。一个人眼前的都是认识对象,无分大小,无分何事,而具体到是对诗的认识,还是对现实的认识,两方面都没法截然分开,无外乎有总的认识和具体做什么事情的区别,因此对写诗认识不清,对现实便认识不准,对现实不够关注,对写诗再怎么重视,也走不出注定的局限。

认识,是人脑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就是人身心各种活动和表现,所派出的侦察兵和先头部队。是认识开启了人的思想感情,心理心态,行为表现,语言表达,思维道理,判断分析,情绪表情,理念观念等的闸门,并时刻伴随其中共同相互促进,又相互磨合矫正而走向更远。

在认识看来,即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现实再大,写诗的事情再小,尽管因认识对象不同,会出现这样那样认识方式不同,但过程和运用法则是一样的,都是实践出真知,认识对象不论大小,对认识本身总是相辅相成的。

二、认识与写诗的联

例如,写诗的一个技巧,一个联想,一个起兴,一个修辞,一个章法,一个取舍,等等,都与人认识社会现实的能力有密切联 系,反过来也一样。也因此,对天天生活于其中的,永远摆脱不了的社会现实,一个人又怎么能不需要关注、重视和认识呢?

再例如,一个人在生活中就好投机取巧,急功近利,这种态度所反映出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那么写诗也会通过他对各种因素的处理和运用,把这种不正确的认识跃然纸面,

同样,在写诗中能够灵活机动,不拘泥于一招一式,那么他的视角也一定很开放,也就不可能忍受自己的呻呻吟吟,必然会把视野放开到他想表达表现的,更广泛生活领域和更大现实中来。其实这就是老生常谈的写诗与生活,生活与写诗的联 系。

生活就是现实,个人生活,社会生活都于其中,无非主题大小。个人主题相对于社会主题永远是小的。在社会主题中只有攸关国家命运的主题,才是重大主题和重大现实。

这样的重大现实每时每刻都存在,一个人如果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必定是麻木不仁的表现,不管是故意回避逃避,还是被动无奈不屑,往大了说是缺乏应有的担承,往小了说则是对个人活着的意义的自我抹杀,无论站在什么角度解释,这种情形都是透着人性的悲哀的。

写诗无非是艺术生活,艺术现实,不过是小的无法再具体的生活和现实而已,仍然是一个人大的生活现实中的一份子,所以一个人眼前的情况虽有大小之分,但不管怎样都无外乎人以什么样的认识来看,是看出了大胸怀,还是囿于自己的小窠臼里。

这说明,认识是分是非曲直对错的,也是分品质的,又因为只有科学合理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这就有了让人在认识上的探索空间。

三、怎样让认识深刻

正确的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既需要通过实践来探索,也需要结合实践过程来接受实践的长期检 验,特别是历史的检 验,如此才能来到人们的面前。

当然,正确的认识,虽然总是合理的,却非直线式的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具体实践的进行,有着原则和灵活的反复联 系,是这才能保证理论对实践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并藉此正确指导实践。理论就是道理,是对认识的全面且综合的表述,是认识的产物,得来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但是,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实践都不是盲目的,且智慧的差异也极其重要,甚至起着决定性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唯物主义看,不是谁的实践都一定有意义,也不是谁得来于实践的认识就一定正确,故也就不是谁的实践理论,或曰认识产物,就意味注定能把实践指导好。这实际提示的是,只有人的认识上升为高度智慧程度,才可能对实践有正确的而且深刻的指导意义。

总的说,智慧是认识中对规律的正确把握能力,是对客观世界高度的洞察力、预见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多向反映。智慧的基础是实践,两大武器则是哲学观和方法论,前者反映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特别是“三观”怎么样,后者反映为唯物主义辩证法,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分为二的本领如何。

无疑,单说认识正确与否是空谈的,只有智慧跟上来,认识才有保证,不仅保证正确,更保证深刻,而只有保证深刻,才是真正正确的,因为只有越深刻,才越能接近事物的本质规律。

这又提示的是,尽管说实践出真知,前提则是既要防止唯实践而论,也要防止非唯物主义,非智慧因素,尤其是防止主观主义参与实践中来,同时,任何时候对事物的认识,都要本着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总体观,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特殊观,本着一分为二这个矛盾观。

就写诗填词而言,同样也只有认识正确了,深刻了,写诗才知道怎么表达是合理的,深刻的,美的。不妨就此谈开一点,谈谈我的某些认识,看看对写诗有无助益,实际这也是启发于朋友诗里的意思而来。

四、认识离不开智慧

“赶赴大考行万里路程”,朋友这句说的好,很发人深省,让我想到了很多。这就是,想想社会主义几十年后,除了富裕了,其它还有多少让老百姓从内心服气的?这得思考。

为人民服务总是要全面、全方位,且一丝不苟的,来不得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但事实如何?之所以老百姓到今天还在说:“官官相护”,“天下乌鸦一片黑”,“胳膊拧不过大腿”,“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官大一级压死人”,“衙门没好货”,“染缸拉不出白布”,“说一套做一套”,“烧火棍子当官驴粪球子掌印”,“领导领导开会报告”,等等,为什么?

实际原因是管理智慧不够,顾了经济发展,忘了“大考”。概括起来是,犯了片面发展而顾此失彼的主观盲目机会主义错误,又在各个领域不能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或曰以主观主义来判断和看待经验教训,导致不能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甚至还故意逃避回避,从事实上丢了这一无比全面,无话不到的宝贵思维,对新时期实践现成的,可坚持并随时拿来用的,无比宝贵的指导经验,也失去了各种防微杜渐的警惕意识,影响了全面综合治理能力,实际也是对人民有所不负责的表现,犯了极其严重自以为是的主观问题。

其结果,不得不在管理的潜意识里,也是事实上,以为在“经济社会”毛泽东说话没用了,自觉不自觉地就仿佛一些人的大脑已经超过了毛泽东。是这种过激虚妄虚荣自大自傲盲目等,让经济发展成了国家全面发展中唯一可自恃任性的东西,且不但没有认真进行科学反思,反而在主观上不断强化这个自大居功意识,又不得不在面对各种矛盾时,只好要么一概走入“前说后划拉”, 要么走入搞维稳的自相矛盾中。

五、认识离不开辩证

面对智慧不足,最好的办法是从毛泽东思想的宝库里寻求指引,而且不管怎么讲,最起码应该意识到,改革开放后有个极其严重的错误,是忘了“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个谆谆教导的。可惜,反思的智慧也是匮乏的,甚至还总把管不好的地方,用“摸石头过河”作借口,寄奢望于将来怎怎样,而不是从现在解决,就更显出了过激虚荣自大自傲盲目的一面。

纵然如此,也还是在强调“摸石头过河”,进一步加剧了对智慧的不重视,毫无哲学依据地给智慧不足找到了可继续的借口,实际这是忽视了经济可以摸石头,政治思想精神等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不能摸石头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矛盾,概念的混淆自然会导致摸石头的扩大化和注定了的管理缺憾,且弄得无以避免,贻患无穷,顾头顾不了脚,按下葫芦浮起瓢。

就此时此刻讲,这次抗疫仍然不是可以居功的理由。中国人在关键时期有着空前团结的特点,这是民族历史基因意识,重在是否得到顺应,只要能够顺应,这种基因意识就能在关键时期爆发出来,但不足以说明关键时期的团结与平时治理的必然联 系,哪怕说成与僵硬的制度性质和政治性质有联 系,因为这毕竟是顺应人民的,但仍然无法与社会管理者形成必然联 系,否则还是犯了自相矛盾,故不能用来以偏概全,遮饰日常管理缺陷和智慧的不足。

辩证来看,有社会主义制度和枪 杆子,政权就无以从根本上被公然撼动,社会就一定能相对稳定,制度的优越性就一定能基本保证,经济就一定能发展,加之国家多年来对枪 杆子的重视和社会群众广泛对经济建设的主动参与,是在这些共同作用下有了至今的迅猛速度,而不至于被内部腐败和外部侵蚀所拖垮和颠覆,所以发展才终归大于滞障和掣肘。这虽是好的一面,其中却隐藏者诸多问题。

除了经济领域,则哪怕一直有所关注和警惕,比如“两手都要硬”,但还是因为智慧不足,让结果成了事实上的束手无策,造成了方方面面,特别是意识形态整体,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分配,上层建筑中的干群关系,与制度不仅不顺应,反而出现了迅速向反面下滑的严重趋势和这样的自相矛盾,

实事求是讲,经济发展总体是好的,精神领域则已经从表面以下被夺了印。这就是“大考”的不及格。

六、认识离不开盯住实质

再从历史发展规律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封建社会跨越而来的社会,注定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原理,是一个需要明灯指引的社会,不能重新进入自然发展的社会,否则就很危险。这也是在智慧不足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重视毛泽东思想现实意义的理由。

站在这个原理上,既不能说,中国不搞资本主义,现在资本主义就怎么怎么好,也不能说,中国现在没有共 产党领导,社会就一定水深火热,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也不是科学的思考,而是极端化简单化狭隘化的认识,是以现象论本质。

从发展观上讲,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的现实,中国水深火热的时代,早已被毛泽东和他建立的新中国埋进了历史的坟墓,谁已无法更改,而且世界大环境和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事实,永远都不会允许什么因素导致重回水深火热,任何政权都不得不考虑和顺应这个事实。

问题仅在于,人民是否还能当家做主,社会是否分配公平,大多数人是否还有尊严,所以通过幻想社会变化来表达看法是空洞的,而是要从关键上思考现在怎么才能继续合理地发展现行社会主义社会,如何更好更完善更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怎样让制度优越性最大程度最合理化地体现在,全体社会成员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综合发展的积极性上。

如果社会主义不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不能反映社会分配公平和大多数人的尊严,真的进入了一个自然发展的社会,那么这才是发生了很大而且极其严重的问题,并且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需要紧迫面对和解决的。

七、认识要避免犯主观

客观世界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人类社会亦同。如同事与情,怎么认识虽都可以,但做起来,事可以分缓急,情无法分先后,这是极其简单的道理,故不管有多少理由,经济一枝独秀而不顾其余的情形,不改变是没有道理的。

恰恰相反,例如,“经济社会”的提法,一出来就证 明了仍然热衷一枝独秀,并没有意识到这之中有在认识和智慧上的缺陷,无疑更暴露了盲目自我赏识和义无反顾向对片面发展的头脑过热,功利过激取向。

“经济社会”的提法,除了对当前现状是很好的稀里糊涂的标识和概括,远没有“社会经济”来得严谨科学,更有内涵,更有思考,不仅合理地标明了经济的地位,也更有对全面发展的指向意义和兼顾意识。

经济永远是社会的经济,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基础,不是全部,更不是最高指标,历史中没有“经济社会”这个说法,将来也不应有这个说法,有了,反 倒证 明发展存在问题。

不难看出,“经济社会”的提法,是一大批少数人创造或认可出来的,也代表了一批强势群体的认识,但如何呢?是真理否?能否满足大多数人想共同当家做主,平等寄托理想的心愿?还是只为了满足一些人吃饱以后就不知道干什么?真理是智慧,是通过实践用时间考验的,是不借一时实践之得失来定夺的。

如果不是主观主义就都能清楚,经济是怎么都无法给社会性质下定义的,也联 系不上。以经济来做社会的定语,反而从广泛意识上带偏了社会,如所谓“钱钱钱社会”,不得不给人以重经济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印象,同时也在人们心中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这种情况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发展意识造成的,在认识上是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自相矛盾。

八、认识要避免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甩不掉的痛,根子就在于主观主义对发展的片面认识,以及只顾自我赏识,急于求成而不顾以偏概全的教训。这说明,认识有多么重要,不仅对一个人重要,对社会发展也重要。

其实,急于求成没有错,无非是个“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错在顾此失彼而违背发展规律。像现在这样,如果对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历史和未来认识不清,就不得不以一时自我得失论英雄,就不得不如此来判断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不得不走越来越改不掉的一个时期以来主观主义的老路。

这又说明,离开了毛泽东思想,便很难有足够亮的明灯指引,因为认识和智慧上的不足,自然难以避免这样那样的偏差,就免不了反复解释这是“摸石头过河”,也就不得不一边解决各种问题一边又自行延续。

哪怕人人都在喊“赴大考”,“新长征”,即使人人都多么英勇无惧,有谁想过,当年毛泽东在长征路上与他人想的有什么不同吗?

他人正想着怎么躲过围追堵截和飞机大炮而“摸石头过河”,毛泽东则想着不仅要少死伤还要把敌人拖垮,而且对前方始从成竹于胸,充满胜利的乐观。这就是智慧所带来的明灯效应,最终照耀着中华民族站立了起来,并真正实现了让人人扬眉吐气,共同当家做主,公大于私而可平等寄托理想的美好愿望。

从西柏坡出发,毛泽东说进京赶考,他心中的考题,别人是否同他想到了一块?是否有同样的智慧?不得不说这都与建国以后的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和走向及其结果有关联。

九、认识要实事求是

也不得不说,有明灯是一样,没有明灯则是另一样,看得到明灯是一样,有明灯而感不到又是一样。不管怎样,在中国,只要用明灯指引,广大社会不仅时刻能看得到自身走过的来路,也能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遥远的出路,既忘不了本,又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和信仰。

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忘不了中国作为一个跨越而来的社会,相对于自然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更需要富于人的进步素质,更需要时刻对各种落后势力的警惕、防范和斗争,特别是对广大人民的教育、改造和培养,从而让社会成员一个个都充满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力量,以适应并同步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姿态,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对得起用无数先烈血肉之躯换来的“跨越”之本。

由此不难理解,一方面,中国搞社会主义非但不能忽视和轻视人的精神领域,而且还要从这抓起,须臾不可放松,这显然是由中国社会主义这个本来命运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制度最根本的初心。事实证 明,这个初心罕有人能看得到,其实是认识不了,故毛泽东思想不但被讳谈了,连“共 产主义”一提起来都被普遍看成幼稚。

这是什么原因,又会造成什么后果?联想到毛主席发动的文革,初衷是好的,这没人否认,但为什么演变成了一场混乱?不能不说是普遍的智慧跟不上来,也理解不了,造成不是这么偏,就是那么偏,最后落得老人家都觉得他错了,从中不难见诸人的认识之于人的进步素质,有多么关键。

十、认识要彻底

另一方面,中国革命胜利之艰难是马克思无法预料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一定是马克思理论所描述的,但在性质上则注定有独特的一面,不然“中国特色”也谈不上。

这说明,中国搞社会主义,在马克思著述里可以找到普遍真理,却找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的钥匙,这个钥匙依然被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智慧所掌握,也就是在建设国家过程中特别重视人民精神的力量和对人民在远大道路上的指引,而这正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跨越而来的这一特殊国情的。

第三个方面,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史和无数牺牲这一无法抹灭的事实,必然注定,绝不意味换来的是简简单单以和平富足吃饱了则沉沦潦倒为特征的社会,而不分这个国家到底是少数人财富多还是大多数人财富多,是少数人说了算还是大多数人说了算,是少数人有尊严还是大多数人有尊严,是个个人都以命为重而自私自利还是个个勇于奉献敢于牺牲。这些不仅反映为生产关系性质,也反映为社会有何种普遍精神风貌,都需要好好认识。

试问,经济一枝独秀能回答这些问题否?若不能回答则意味什么?意味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不仅关乎先人拼死奋斗的意愿,今天社会性质,未来国家前途,长期社会主义实践,能否走出周期律的政治政权属性,不过这些还都是客观问题,而更在于指导这些的认识是否正确合理科学和深刻。

十一、结语

到此归结起来说,从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开始到今天的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无不证 明,认识给予人智慧,但智慧的欠缺还是要从认识找回来,只有认识正确了,深刻了,什么事情,什么实践,才少有差池,而且必然指向胜利。

由此再联 系到写诗,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上的强大功底,一首诗或赞美,或讽刺,或抒怀,或揭示,能否找到他想要的最深刻的那个点?若找不到这个点,他看到的和想表达的美,还是真的美否?或许是美的,然而与深层、深刻都没有了干系。

就说到这,谢谢朋友引来以上思考。几句,---

酒绿灯红非好事,不知不觉辱和平。若无醉倒如纨绔,怎有苦劳仍畜牲。

几十年来兴国运,一时思起表心情。每当想起灵魂事,无限前途待奋争。

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5584&works_id=2191925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