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羽佳蒙汜 男  
  • 注册日期:2017-03-06
  • 最近登录:2024-02-11
  • 粉丝人数:17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谈绝句的转合

羽佳蒙汜 发布于2020-04-01 14:42   点击:1046   评论:3  


一、转
   转就是转折、转变,或由景至情,或由物至人,或由事至理。目的是要带出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悟,起到拉出、铺垫、反激、强调等作用。
   转是律绝中最重要的句子,由于起承在一首诗词中是相对较平顺的,所以转就要有所变化,或递进、或转折。转得好不好,对诗词作品的质量影响很大,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转是要转变,而不是断裂,所以也须与起承诗脉贯通。
   律诗讲究工典,转联(句 宜从容沉着。绝句因为体制短小,转句宜跌宕抒展,疾雷破山,振人视听。
   元代著名诗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这样
讲述:
    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大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下面说几种诗词中较常用的转法:
递进转法
1、递进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由小转大、由浅转深、由淡转由弱转强、由浅转深、由淡转浓,由小转多等等都是诗词中很常见的转笔方法。例如,元代诗人高士谈所写的七绝《杨花》:

来时宫柳万丝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先以宫柳兴起,以飞絮的飘荡相承,转处将自己与杨花对比,得出飘泊羁旅胜过杨花的结论,在结构上更进一层,这便属于递进转法。

2、退让转法
   相对递进转发而言,退一步作转。举一个前几天在网上读到的,作者为范诗银的当代七绝《翠柳黄莺》为例:
水卷重圆草弄晴,素栏漫倚碧穹明。
纵然春色留难住,莫折金条惊小莺。

起句以“水卷"的"重圆"双关人的"重圆",
承句以“碧穹明"代指生活的明媚。转句作了起句以“水卷”的"重圆"双关人的"重圆",承句以“碧穹明”代指生活的明媚。转句作了退让:退一步说,纵然这样的好日子难以留住,也不要因为折柳分离而惊动小莺。
这里的小莺应是代指小孩吧?

3、反向转法
   从正面描述转向反面描述,或者从反面描述转向正面描述。例如,陈陶的七绝《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起承两句叙述了一个唐军将士奋不顾身,战死沙场的场面,转、合句匠心独运,反向描述,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起来作流水对,描述闺中的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时常见到实已阵亡的丈夫,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4、假设转法
   借助假设对起承句进行扩展描述,
例如,黄巢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除了假设外,借助其他复合关系作转的诗
词也有很多。
5、承上转法
    如上所述,转句是在承的基础上作变化,但不能与起承句产生断裂。因此在承句中,常要为转句作垫笔,假若在承句中未能作垫,那么转句就要先担起承的责任,例如前两章说到的句子:“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便是因为白居易得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好句,而此句并不能为转句作垫,需在转句中担起承转。转句联在一首诗词中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可就转句联 对唐诗进行专题阅读,并可多留意,归纳一些转句中的常用字,如下这些转句使用较多的字词: 不、莫、独、更、如、但、若、何、谁、愿、纵、欲、今、昔、至今、遥知、谁知、早知、须知等等.在初学创作时,可参考使用。

二、合
   合就是扣合,依转句笔势扣合主题,卒章显志。由于诗词均有字数限制,所以古人强调合句要响亮,笔力雄举,以有远韵和余味为佳。
    说来扣合之句也无非描写景、情、理,但三者并非孤立存在,或寓情于景、或以景带情,情景交融、情理交融,千变万化。而在手法上,叙事、描状、抒情、比喻、议论、发问、反诘、递进、感叹、对仗、对比等均可应用。

1、描景作结
    描述景、物作结,将感悟、意绪、观点融于景物中,以意象代言。这种结法在诗词中的应用极广泛,诗例也有很多,例如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七绝《游园不值》: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门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红杏出墙的景物描述作结,借用了“杏花”此一意象“风流”、“轻浮”的寓意,让人意犹未尽。浮想连翩,
2、抒情作结
   由景至情,触物及情,言事生情,诗词始终是抒情的文体。在收结处抒情,往往是作主题情感的扣合。在格律诗词中,也是很想用的结笔之法。例如,杜甫的七律《蜀相》:
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何处寻,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这首七律中,以起句点题,中间两联作扩展描述,"出师未捷身先死"是转句,结句则随转势发出感慨。

3、议论作结
   诗论作结,也要尽量用形象语言而为,否则容易流于说教,乏善可陈。而且前言要做好铺垫,可看看王之涣的名作《登鹤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起承两句以景蓄势,转结句以条件复句作流水对仗,将议论融入形象描述中,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4、发问作结
   在收结处设置悬念,用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探索,达到意在言外之目的常用的包括疑问、设问、诘问、反问等。
例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以反问作结,用旷达之语言悲概之情,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除以问作结外,也有以问答作结的,目的是突出主题,例如杜牧《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扣题作结
    有的诗词开篇即点题,有的则到收结才扣题。例如,我们以前讲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以结联扣合主题。诗词的转合之法丰富多姿,难以尽述,大家要在阅读过程中,仔细领会。
    就如前所言,诗词的构章方法,原则上是依起、承、转、合。但此也非必然的定式,清人沈德潜《说诗啐话》说过:“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矣。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住,月到风来,何处看得死法"。
   故初习者宜先依法而为,待得技法成熟后再求变化。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5) 查看   收藏(1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