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4-08-04
  • 最近登录:2024-04-13
  • 粉丝人数:3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意气覆毡书捷报风流横槊赋新诗

小松果 发布于2020-04-28 09:36   点击:2496   评论:1  
《封开诗话》(二十二)

   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年—1210年),自言平生“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也有九千三百余首。其诗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被誉为杰出的爱国诗人,历来受人所敬重,其诗歌光耀当时,留芳后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等等名句老少皆知、耳熟能详。初次之外,自然在他近万的存诗中,题材类别亦是包罗万象。没想到他竟然有一首与封州有关诗,那就是出自陆游自编的《剑南诗稿》中的一首七律《赠成封州(镛)》:
                              绿发临边固已奇,不应憔悴客京师。
                              极知自有封侯骨,但要无忘耕垄时。
                              意气覆毡书捷布,风流横槊赋新诗。
                             平生每恨相从少,满眼关山又语离。
    这是陆游的一首送友诗。诗题所赠的成封州(镛)者,为陆游的一位朋友,曾在封州知府任过职,古人多以姓前加上曾任职的地方名称之,以示尊敬。与现在我们称“李省长”、“王县长”略有不同,按古人称法,如“李省长”任职在广东,则称其为“李广东”;“王县长”任职于封开县,则称其为“王封开”;又如唐朝侍御史李甘被贬为封州司马,因此后来就有人称呼他叫李封州。成封州名叫成镛,陆游已特注,但在《封川县志》等却未能查找到此人的记录,或此人在封州的官职不显,后人修撰的地方志漏录错录的现象很普遍,并不奇怪,只可惜对成镛此人已不详考了。只知清初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有载:“宋淳熙中,有成镛者,遣人垂绳坠石以约之,凡八十四丈。当夏时江涨,滟澦上水,犹三十余丈也。”同样在《四川通志》、《夔州府志》中也有相同内容,但所记载增加了“开封成镛子韶,寄瞿塘关。”从中可以大致推测成镛,字子韶,开封府人,少年才俊,早年进仕,曾短期南下封州任职,后返京师,为我国最早考察长江三峡水况之人,是一名水利专家。虽然陆游赠成镛诗的内容,与封州风土并无多大关系,但单凭“封州”这点牵连,就该值得让我们对陆游这首诗,仔细地进行欣赏、欣赏。
   先看陆游此诗的大意:
   一、二联,说的是:成镛老弟,你青春年少就到边疆(封州)任职固然已经算是惊奇之举,今日不应带着一身的疲惫来作客京师呀。深知晓自己有封侯的骨相,但不要忘记诸葛亮“躬耕陇亩”时的故事。陆游先是称赞成镛年少有为,将来一定是做大事的人,但又劝告年轻人,不要天天想着做大事,还是要先磨砺好自己。
  第三联,说的是:希望看到的成镛,是一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在千军万马中既可战斗,又可执笔挥写捷报之人;希望看到的成镛,是一个风流倜傥、洒脱豪迈,既可跨马横矛,又可吟作新诗篇的人。就是希望成镛成为一位具有英雄气概,能文能武的英雄。
  第四联,说的是:你我平生相交往的次数太少了,你的眼中只有关隘山河,只要说到关山,就知道你又要离开了,因此又到了要说告别话的时候了。
      再说陆游此诗的特点和意涵:
   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这类诗词在古人、古诗中大量存在,读这些诗词是考证诗人生活、交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向来“重团聚、伤别离”,俗话有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千百年来,诗人们留下诸多家国故土、亲人挚友、离别相思的诗句,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扣动心弦。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诗人亲切的希冀与豪迈的气派跃然于笔墨中。而陆游在这首诗中,存在老少两人之间,包含更多的是老者对少者的赞许和叮嘱、鼓励与希盼这二层涵义。
    诗的首联,写的是作为长辈的陆游对后生成镛的赞许和叮嘱,既称赞成镛青春年少,有地方任职的经验,日后必有大作为。绿发,是意指青春年少。宋·沈遘《送句谌通判颖川》诗:“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又见他面容憔悴客居京师,似乎不应该是年轻人状态。说得中肯又不碍于情面,体现了一位长辈的真性情。排布上一扬一挫相结合,一褒一贬浑然得体,由此打开两人见面时的话题,语言运用也十分质朴,处处体现长辈的关怀。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一生忧国忧民,命运多舛;他坚持抗金,却屡遭排斥;他敢言直谏,却因言多被诬为“嘲咏风月”,致使仕途几番浮沉;他还有过骑驴入川,颇不得志的经历。但这一切都未能磨灭其斗志,因此他看不得后辈“憔悴”孱弱,鼓励他提振精神。
    颔联承接首联,两句分别用了两个典故,讲了两个道理。一个是“自有封侯骨”。“封侯骨”典出《汉书》〈翟方进列传·翟方进〉:“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方进读经博士,受《春秋》。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蔡父认为翟方进有封侯的骨相,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假以时日,必有一番作为。翟方进是西汉后期的著名政治人物,曾为相,赐爵高陵侯。此处陆游以翟方进比喻成镛。
    另一典是“耕垄”,指的是“躬耕陇亩”。《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意思是说:诸葛亮平常在田地里耕种,喜欢唱著《梁父吟》的曲调,他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前去晋见刘备,刘备很看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刘备说: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曲委曲,移驾前去看他的。“躬耕陇亩”表意为诸葛亮未出山前,隐居高卧南阳十年,看是在家里耕田种地,实则韬光养晦,洞察时势,静待时机。后“躬耕陇亩”引申为高人入世前的隐居生活状态,淡泊明志,定静致远,审时度势,一旦出山必然大放光彩。
    在两典词前,陆游加“极知自有”、“但要无忘”之词,一呼一应、一开一阖,运用得既似“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宋高登《送太元》),有如画龙点睛,破壁高飞,给人予醍醐灌顶的感觉。
    上阕,颇像在杜甫的《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的上阕,杜甫诗曰:“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蔫知李广未封侯。”陆游赠成封州,杜甫寄别李剑州(剑州,今四川广元市剑阁县),从诗的叙事起承、语言风格及方式,两者都是相似的,只是所赠之人经历不同而已。陆游曾有过一段蜀中生涯。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骑驴入川,充当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后改蜀州通判,嘉州通判,荣州州事,官职清闲;至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笔耕不辍。由于他的生活轨迹与杜甫是如此近似,他对杜甫的诗应是十分有研究,潜移默化之下,以致他写这首赠成封州诗时留下了杜甫的影子。史评陆游的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这段躬耕于蜀州的经历,正好回应了“但要无忘耕垄时”,既借葛亮,更是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后辈。
    颈联转入希望。前说有封侯骨,须勤于学问,躬耕陇亩,韬光养晦。具备了一定的学问和能力,展望未来,必可“意气覆毡”、“风流横槊”。此联陆游又用了两典。有说陆游的七律诗喜欢用典,用典之多甚至多到令人“厌烦”的地步。
   一典是“覆毡”,亦作“覆毡草书”,“毡下作书”,比喻才思敏捷。典出《北史·陈元康传》:“神武之伐刘蠡升,天寒雪深,使人举毡,元康于毡下和军书,飒飒运笔,笔不及冻,俄倾数纸。”陈元康,字长猷,文思敏捷,颇有才干。意思是说:神武帝高欢伐刘蠡升,天寒大雪,令人举毡,元康在毡下作军书,笔不及冻,顷刻而成。他的才干得以大派用场。陆游在其《投梁参政》亦曰:“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在此陆游是希望成镛能意气风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另一典是“横槊”,即是“横槊赋诗”,“槊”类似长矛。《通俗文》说:矛长丈八谓之槊。指横着长矛而赋诗,表达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该典出处为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就说到: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就是曹操最为著名《短歌行》。横槊赋诗讲的就是曹操的故事。在千古诗人中,也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风流人物才能呼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惊世绝唱。而宋苏轼《前赤壁赋》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一世之雄亦指曹操。
   陆游在此联引经据典,除寄意年轻人外,其纵横挥斥的笔意,犹觉豪气逼人,读来大有李白雄奇奔放的诗风。
   “意气覆毡书捷布(报),风流横槊赋新诗”此句是这首诗的诗胆所在,亦即其核心思想。送别类诗往往寄予他人,其实更多是抒发自己的情怀,陆游在这里何尝不是如此呢?陆游希望的,不正是他所追求达致的人生目标吗。同样他也希望后辈也能有此豪迈气概赋予新的诗篇,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意气”、“风流”既可分别指典中陈元康和曹操两人,又可直取其书生意气、洒脱豪放之意。在陆游存世的诸多诗篇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剑门道中遇微雨》)、“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杨万里评价陆游道:“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梁启超赋诗赞:“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处于南宋破碎山河以及偏安一隅时代的人,能始终怀有报国情怀,十分难得。一句“亘古男儿一放翁”充分体现了陆游诗中所言书捷报及赋予新诗篇的报国宏愿,在这首赠诗中的诗文里我们就能深切地体会得到。
    说完冀望,尾联收束处,陆游又回应赠言的主客成镛,感慨平生俩人在一起的时光不多,体现“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情景恰到其位,并无过多的渲染。倒是说到离别之语时,则表达出陆游的胸怀,放眼关山,何处不埋忠骨,何处不可大有作为。没有依依的不舍,没有万般的离愁和伤感,摒弃了一般送别诗通常的皱褶词汇。却能让人荡漾萦回,情意不减,显得气固神定,耐人寻味,给人予启迪。
     抛开“赠成封州”这个题目,陆游这首诗,虽非其名篇,亦少有评家着眼涉足,但我个人认为该诗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其精工对仗的格律特征,平易晓畅的语言风格,善用典籍比喻的艺术风格,所用典籍营造出的效果令人意想不到,细细读来,咀嚼一番,真是回味无穷;虽以赠人,但亦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志向,传递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因此这首诗,无疑都应该算得上是陆游的上乘之作。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