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详情
丽日巡天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9-04-29
  • 最近登录:2024-04-23
  • 粉丝人数: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打麦场漫忆

丽日巡天 发布于2020-05-29 22:02   点击:978   评论:2  
        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转眼之间,小满节气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前天与几个朋友去郊游,看到地里的麦子居然已经从根到梢一片金黄——麦收时节就要来了!
        收获总是喜悦的。所以,有关麦收的一切回忆都是那样的美好!看到即将收割的麦子,我油然想起了久违的打麦场。顾名思义,打麦场就是收打小麦的场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我们老家收打小麦都是在打麦场里进行的。打麦场的大小依麦子的多少确定。大集体的年代,生产队的打麦场有四五亩地那么大,一场能打几千上万斤的粮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各家各户都要造一个小型的打麦场。农户的打麦场多造在地头,而生产队的打麦场一般造在全队土地的中部、交通便利的大路边,以便每块地里的麦子的运距大体上差不多。在我的记忆中,打麦场从建造到复耕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乐趣!
        先说说打麦场的建造,我们老家称为造场。麦梢黄,造场忙。在麦子收割前一周左右,麦粒已经长饱尚未变硬的时候,便开始造场了。选好地块后,先把麦子连根拔起,腾出地面,搂净麦叶、杂草,在地上洒一层薄水,滋润一夜,第二天浅犁或深耙(ba)一遍,再用铁耙(Pa)搂平,用石磙压实,晾晒几天,待场地干透,扫净浮土,就可以进麦了。进麦之前要先放一挂鞭炮,据说可以避邪保粮。吃新麦,活一百。造场时提前收获的新麦,搓下麦仁儿,炒熟后在石磨上加工成捻馔儿,泼上新蒜汁儿,淋上芝麻油,吃一口,麦香浓郁,蒜味十足,是难得的鲜食儿!
        再说打场。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夜南风起,小麦覆垄黄。造场拉开了麦忙的序幕。人们提足了精气神,象上满了发条的玩具一般,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男人们忙着锵铲子磨镰刀,整修叉把扫帚牛笼嘴等一应农具;妇女们则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好面,蒸白馍,擀面条,煮鸡蛋鹅蛋咸鸭蛋;菜园里的园匠也不甘落后,把头茬的荆芥苋菜嫩黄瓜分到各家各户。颇有饷田的古风。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学校放了半个月的麦忙假,既不用上学,又有好吃的,那赶脚,实在幸福极了!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两成丢。这是农民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在麦籽发硬未干、麦杆节颜色尚青的时候,就可以开镰了。人们对于期盼已久的事情往往表现出超常的热情!凌晨三四点钟,当“吃杯茶”(一种报晓鸟)发出第一声“大嫂大嫂早起”的鸣叫时,人们便披星戴月来到了地头,队长分好工,大家争先恐后地开始割麦。嚓!嚓!嚓!新磨出的飞快的镰刀割在湿脆的麦根上,发出阵阵坚定的钝响,给人以力量之感。到天亮时,一块地上的麦子全都摞倒了。割麦的主力军是妇女,男人们则负责运送。车把式套来一驾大车,前头一班人负责打麦捆,后头一班人负责装车,不一会儿功夫,大车就被装成了一个小型麦垛。老把式炸一声响鞭,几匹骡马同时发力,麦车便稳稳地启动了。运到打麦场,另一班人负责卸车、堆垛——先把刚割下的麦子堆起来捂几天,待麦秆上的青色完全变黄,就可以打场了。选一个晴天,把麦子摊在场里晾晒,这叫摊场。摊场讲究松——通风透气、散——没有死圪塔、勺——薄厚一致。午后一两点,麦子晒得焦脆,鞭把式便开始放磙了。第一场麦称为开场麦,讲究喜庆:骡马的笼头上要佩红缨、戴铜铃,把式的鞭杆梢头要系上红绸子。两匹骡马拉一架石磙拖一扇磱石。一切准备停当,老把式悠扬地唱一声吆喝牲口的长调“喔嘚嘹嚎~~”!骡马们便奋起四蹄拉起石磙欢快地跑进打麦场里开始碾压。那场面有一种震撼人心的仪式感!仿佛赋予了这场劳动以某庄严与崇高。我想,这仪式感是对劳动的礼赞,也是对劳动者的鼓舞,它饱含了先民的智慧,使得繁重的劳动不单艰辛、辛勤的劳动者不再卑微!碾过第一遍要翻场——把压平的麦秸抖搂抖搂,晾晒一会儿,再碾第二遍…如此循环,碾三到四遍(麦子干碾三遍、麦子湿碾四遍),时间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光景,便开始起场了。用桑叉把麦秸挑到场边上,剩下的就是麦糠和麦籽了。按照黄淮平原的气候特点,这个时节下午五六点钟一般会刮起二三级的轻风,正好可以扬场。扬场放磙都是技术活儿,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扬场分为攉大糠和扬细糠两个环节,中间还得有人掠鱼子。攉大糠要撂得高,费力气,一般由年轻力壮者担当;扬细糠和掠鱼子是细活儿,由经验丰富者完成。当纷纷扬扬的麦糠被风吹走之后,便得到了一廪金灿灿的麦子!此时,夕阳已经归去,村子里家家都升起了炊烟,妇女们正在做饭做菜,男人们点起香烟,一路议论着麦子的成色,慢慢地走回家去。
        吃过晚饭,按照分工一部分男人要去打麦场里看场。这是我小时候对打麦场美好记忆的又一个亮点!小孩子们虽然不会被分工去看场,但往往比大人到得还早。我们一推饭碗,扛起被子便呼朋引伴地来到扫得非常干净的打麦场里,抱来麦秸垫在地上,铺好蒲席,抻好被子,先脱掉鞋子光脚在凉丝丝的打麦场里嬉闹一番。玩累了,便舒舒坦坦地躺下来,观星月在天,听蛙鸣阵阵,沐凉风习习,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梦乡…
        交公粮和留麦种是两件大事。队里选出长势最好、产量最高的小麦,单独收打,晒干扬净,过完筛子,把打下的小麦一部分送进仓库留作种子,一部分装上大车,送到公社粮管所交公粮。交罢公粮,车把式炸着响鞭,骡马们拉起空车在乡间土路上轻快地奔跑起来。蹄声得得,銮铃清脆,人欢马叫,仿佛沐浴了天恩一般,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这就是中国农民“完粮”之后心态的真实写照。
        大集体时代工作效率比较低,从造场到麦罢大体需要二十天到一个月时间。麦忙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垛垛——把打下的麦秸堆垛起来,留作牲口的饲草。垛垛必须做到麦秸条理通顺,上下一体,不能漏水,更不能散垛、倒垛。麦秸垛的外形有圆的也有方的,讲究的是上大下小,端庄周正,既稳当又灵动。那个年代,村庄之间比贫富常以麦秸垛大小为准,甚至媒人说媒也把大麦秸垛作为优势推介。垛完垛,队长要再放一挂鞭炮——宣告麦忙结束,庆祝年景丰稔。至此,打麦场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人们把它开垦起来,恢复耕种。这就是最后一个环节——复耕。当然,也有的生产队把它全部或部分保留下来,待到秋季收打秋粮。这样,打麦场往往又成了队里开会和小孩玩乐的场所。我们在那里投关爷(一种游戏)、坎大圈(又一种游戏)、杀羊羔(还是一种游戏),留下了说不尽的欢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农业生产早已实现了机械化。麦收时节,成群结队的收割机开进麦田,一个村子的小麦不出三天就能收割得干干净净。传承了几千年的打麦场也完成了使命,走进了历史。但是,有关打麦场的种种美好记忆却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灵魂里。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