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绛雪生凉

绛雪生凉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夷陵九凤听莺语。谷中飞瀑携春去。 岩挂紫藤花,风牵溪石斜。 倚岚寻古道,山色随崖老。 冷翠已千年,流光只一斑。(原创诗词 请勿转载)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戊戌中秋 [永遇乐]   作者:绛雪生凉    简体 繁体

《永遇乐◆戊戌中秋》/绛雪
四海涵虚,一秋属意,清景无极。浪接霜钟,波匀素面,可度峨眉客。仙歌徐起,幽人何处,邈邈水乡泽国。凭谁问、天涯共此,绛河祗为沉璧。     城头人久,琼浆樽里,桂子香飞千尺。纤手轻挥,慢挑绿绮,玉轸松风急。浮槎来去,佳人空许,应记水边芦荻。待归雁、衔取一段,长风可得。

《永遇乐◆戊戌中秋》/三笑
丹桂风中,菊花篱下,次第香绕。镂月清圆,修波澹漾,秋意千般好。天涯共你,天涯共我,但共婵娟相照。念佳期、玄空如梦,几曾醉里倾倒。 年年今日,问卿知否,吟破乡愁多少。别绪萦怀,寒更如故,争殢眉间老。九霄穿越,谁人把盏,对影番番漂渺。此时恰、空江唱响,千年水调。


  
清风评绛雪*永遇乐

每一次解读和品评都是一个学习和再创作的过程。如今品词,由于对作者的生平、经历、情感、写作背景等不太了解,可能会有许些出入和偏向个人情感。但谁的诗词,我们解读会没有出入和自带感情色彩呢?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作者内心真正要表达的是否是我们所解读的,谁也说不清,只有作者知道。但对于一个解读者来说,我们在解读一首诗词时,多是通过作者所布的景、立的意、选的词等,使我们在字里行间中去探索一二。
     荣幸受作者绛雪信任相邀,让我来对她这首词作一次解读,内心多少有些忐忑,主要是怕会错意,让原本一首好词被我解读得支离破碎,那就罪过了。毕竟一首作者呕心沥血的作品被人误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就如同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吴文英的词一样“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可既然作者呕心沥血的铸成七宝楼台,为何又要去拆碎呢?如果找不到别人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暗脉,不能感同身受,就认为不成片段,是否也太主观了点?
      每一次品读绛雪的诗词,总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虽然本人水平有限,但真要让我感到惊喜的今人诗词并不多。由于对这首词品读再三,越读越有味,也让我有了一探究竟的动力。一首诗词的可读性就在于原本一首几十字、百来字的诗词中,能让人玩味再三的真不多,而这首词在我看来就是。
 
     这是一首参与《曲尘词社》的同题词,以《永遇乐》写戊戌中秋。《永遇乐》这词牌可不好填,此词牌多押上声韵间押去声,后陈允平移入平声后,慢慢的也有人尝入声韵来押,作者这首就是押入声韵。一般入声是短而急促的,入声韵所表达的情感多是孤寂、压抑、激愤、悲壮的,如这样的词例很多,就不再赘述!尽管这些情感不只是入声才能表达,但使用入声韵更能突显类似情感。
     《永遇乐》此调适应题材广泛,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佳作。主要以四字句为主,间用五六七字句,类似于这样的词牌如《沁园春》等,最早的还有如《诗经》和一些古风四言诗。如何用这样的一种句式结构来表情达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永遇乐·戊戌中秋
/绛雪
四海涵虚,一秋属意,清景无极。浪接霜钟,波匀素面,可合峨眉客。仙歌徐起,幽人何处,邈邈水乡泽国。凭谁问、天涯共此,绛河祗为沉璧。
城头人久,琼浆樽里,桂子香飞千尺。纤手轻挥,慢挑绿绮,玉轸松风急。浮槎来去,佳人空许,应记水边芦荻。待归雁、衔取一段,长风可得。
 
品:

    【四海涵虚,一秋属意,清景无极。】连续三个四字句,这样的句式一般有三种填法,一种就是运用鼎足对,另一种是第一句起,后两句对,还有一种是前两句对,后一句收,很显然作者运用的是第三种。中秋原本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团圆代表着幸福、喜悦,心中情眼中景,四海涵虚,一秋属意,多好,孟襄阳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可是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孟襄阳这首诗的结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者当然不是表达的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情感呢?在这样的节序,而对着这样的景,恐作者更多的是徒有“羡鱼情”吧!收句作者用了一个字“清”,这样的景是清晰、清净明亮的,不朦胧也不含糊。无极:无穷尽,无边际、无极限。景与心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无不让人震撼。简简单单的三个四字句,所表达的内容很多,给人无限的张力,一首词的可读性有多高,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
 
    【浪接霜钟,波匀素面,可合峨眉客。】上拍中作者把情感投入在一个大环境中,这一拍作者把情感慢慢的往内收,视线也随之收了回来。关于“霜钟”《山海经·中山经》有记:“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前面的“一秋属意”和后面的“桂子、芦荻、归雁”等相照应。如果要明白这一拍要表达的情感,我们首先要明白“峨眉客”是什么意思,李白有句“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作者只截取了一个词,但在意思上当然不是李白诗中所指的峨眉客蜀僧晏,不过是取其意,因为其中还有一句叫“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作者并不想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用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余认为这是最成功的,词讲究的是含蓄美,定不能露白,作者的委婉读者是否能感受到,所以品诗读词在于一份用心。
 
    【仙歌徐起,幽人何处,邈邈水乡泽国。】在这拍看似情感忽然发生变化,实际上前面已经有足够的铺垫。“仙歌徐起”承上句之意“峨眉山月”,“幽人何处,邈邈水乡泽国。”转情感之变化,情感之变化在于曾经送君离开,而如今呢?仙歌当然是天上之歌,谁的歌,月亮上嫦娥之歌,本来嘛,团圆之夜仙歌应该是轻快、愉悦的,但如果是一个“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之人的歌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的歌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自己,忍不住自问“幽人何处”,但也不需要人来回答,因为作者也知道“邈邈水乡泽国。”在那遥远的地方。
 
    【凭谁问、天涯共此,绛河祗为沉璧。】 凭谁问,在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一轮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却天各一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看着这月亮也不过是如同在银河中一块沉入水中的玉璧一样。上片作者采用景结,表面上看去情感好似回归平静,可一词“祗为”以足够让人玩味的了。
 
    在整个上片作者的思绪变化很大,在这起伏的情感中,我们深深随着作者的起伏而起伏着。我们看完整个上片,看似如模糊的情感,让人难以触摸。作者笔下的幽人究竟是谁?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的“幽人”是谁?或许是亲人、朋友、情人……
 
    【城头人久,琼浆樽里,桂子香飞千尺。】作者的视线和情感在不断的收束,最后回到自己身上,“城头人久”城头人当然是作者本人,而一“久”字,在这样一个思绪万千的人看来的确很久了,回过神来发现,酒还是樽里,一直没有喝,眼前的桂香飘飞,而作者用了“飞千尺”,或许这千尺正是飞向那邈邈水乡泽国吧!在这一静一动之间,居然丝毫不见突兀,反而有种强烈的凝重感。而这份凝重感正是作者选用入声韵的原因。
 
    【纤手轻挥,慢挑绿绮,玉轸松风急。】 纤手轻挥,慢挑绿绮,绿绮者古情矣!玉轸松风急。玉轸:玉制的琴柱,松风:古琴曲名《风入松》的别称也!急,急弦也!当然这是字面意思理解,此处作者化用了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一曲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的雄风。高山流水的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之霜钟。作者反用其典,我们经常看到化典,其实化典没有什么高明的,此句的高明就在于作者反用其意,李白是别人为他弹奏了一曲名曲,而这里是作者为别人弹奏了一曲,这之间的意味就更加深厚了。对于化典的反用,我们在诗词中也是常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有句“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任凭他刘玄德笑我胸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浮槎来去,佳人空许,应记水边芦荻。】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你这样穿梭在他乡,四海为家,来来去去,可还记得曾经在芦荻水边为我许下的承诺?当时我送你离去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如今又是萧萧芦荻秋,更逢中秋团圆之日,无不让人几回伤往事。写到这,这首词要表达的情感、经历等已经也浮出水面,而作为结句,作者应该又如何来升华呢?
 


   【待归雁、衔取一段,长风可得。】陈与义有句“落日留霞知我醉,长风吹月送诗来。”我就这样等待着南归的大雁,希望它为我衔取一段诗乘风踏月而来。然后突然戛然而止。所有艺术作品皆应有余味,文学类的更应如此,给人以联想,让人回味无穷。“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意尽词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如词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彷佛可见矣。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姜夔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18-09-25 22:52 ,被阅读过 2203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82) 查看   收藏(13)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29)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