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司徒敏

司徒敏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个性签名...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再评诗词韵律论的瑕疵 [诗论]   作者:司徒敏    简体 繁体

再评诗词韵律论的瑕疵


        美是人们在对客体感知过程的感受、欣赏程度以及客体内涵与外延交合而激发出来的情感和评价。文学作品的美主要体现在内在蕴含的魅力与外在形式表达的激发。其效果足以引发主体喜怒哀乐悲恐惊等诸多情感的显现。诗词作为文学作品当然也是如此。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诗韵的美学理念,美韵是由模仿和对对象客体的感知主体的灵感的发生和延展。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固定的格式化是艺术美的桎梏。如果,当把美理论化的时候,美就不存在了。一道精美的微积分数学题,如果没有牛顿-莱布尼兹对几何图形的想象,没有欧拉第三代换,就没有数学的美感。要是把所有一切都理论化格式化,还有什么没的感知呢?上世纪五六年代,有位叫智真的老比丘就是和尚,也说自己是哲学家,他说“美而不真方称其浪漫,美而不真方称其严肃”这里他所说的“真”指的就是理论,他狭隘的观念也不失为是对美感知的一种“想象说”,好了,我要讲的不是哲学,而是对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理念。今天我的演说的这个部分,只说诗词韵律诸多限制以及这些限制的理性化对诗词美感的抑制作用。想象和形象逻辑对诗词的发展创新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举例说明。有一首卜算子大家是知道的,是李之仪的,原词是这样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按照格律要求,上段的“共饮长江水” “中仄平平仄”韵的格式给钉住了,动弹不得,第三个字是平声,如果我们改一下变成仄声字,看看效果,改成“共饮一江水”这样一来境界为之一变,更加深了美的内涵,体现了作者深沉的爱。虽然两人天各一方,却每天共同饮着同一条江里的水。长江就不太深刻,因为长江是由九河分汇而成。作者的思念之情与其内涵脱颖而出,跃然纸上。语音重心也落在在“一”字上,这不是比“长”更好吗?所以形式是可变的,它是由内容决定的。词的变调不就是如此的吗?而诗词评论家和盛名之下的诗词大家为了诗词的完美,终日皓首穷经,推敲研究、寻寻觅觅,搞出了许多“拯救”填词作诗陋端,制定了一系列的清规禁忌。从而语音学者和音律学者,借此大做文章。也就出现了许多流派。不管是什么学派,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在故纸堆里寻找救美的途径”,这里我强调说明,我不否定对古典文学的挖掘和探索,对古典文学的挖掘和探索研究对不对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要说的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的对立统一。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与人们开玩笑,本来要走到一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外的一个房间。在历史上凡不懂得、不了解自己是坚持怎样的美学观点的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这个问题对于给某诗论家写传记的作者也许会感兴趣,但是这个对辩证美学来说,那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透过他们也说美的理论,来看机械论者的实质。
话说远了,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说说诗词写作的清规纪律。
我们先说近体诗,即格律诗。格律诗有八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混用。诗词中又有十戒即:撞韵、挤韵、落韵、凑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三阴平韵。等等。那么,这些到底是个什么要求呢?
(1)撞韵:一首诗词中,按律不该押韵的句子仄声收尾,尾音的韵母与韵脚的韵母相同,这样的字影响声律之美。
(2)挤韵:诗句中的重音节字(一般为2,4,6字)的韵母与韵脚相同,这也是诗词创作的忌讳之一。另,第六字韵母如与韵脚相同,则构成叠韵,如声母相同则构成双声,更需避讳。
(3)倒韵:把一个常规的双声词颠倒顺序以求押韵,如江河变为河江,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斧痕明显。
(4)连韵: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5)重韵: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
(6)复韵:同义又同韵的字,如"芳"、"香"同属阳韵,"忧"、"愁"同属尤韵。这类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叫做复韵。
(7)死韵: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8)三阴平韵: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9)凑韵: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
(10)出韵: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
(11)窜韵:由于不知道异义、异音的同一汉字分属不同的韵部,作诗就会窜韵。
       这就是所谓的十戒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十戒律、八戒律,而在于怎样化繁为简。下面我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拙见。
我们先做一个筛选,去掉连韵、重韵、复韵、倒韵、凑韵、窜韵、哑韵、三阴平韵这八种,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只是一般的常识,在写作时注意就是了。剩下的就是:撞韵、挤韵、落韵和死韵。我们再次筛选一下,如果我们能反复阅读在检验的过程中改变重音的位置至第五字上,哪里还有什么死韵呢?这样就去掉了死韵。于是乎就还有撞韵、挤韵和落韵。落韵也叫出韵,就是用邻韵来代替本韵。在词林正韵里合并使用的虽然也有邻韵但是不作为出韵对待。能够掌握韵字表就OK了。这样第三次筛选后就剩下撞韵和挤韵了。其实上列其余的都是派生出来的。多少有点画蛇添足之嫌。
我们就先说撞韵,撞韵无非就是在不是韵句的最后一仄声字,其读音与韵脚韵母相同或读音除了是仄声外和韵脚的读音近似,以压制下句的韵不能充分发挥。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梦断“平平”湿枕泪。
泉声夜落小楼西。泉声夜落小楼西。
洗,就压制了下句的韵脚“西”。那么,“洗”字就是这首诗的撞韵。假如我们把第三句,在不改变意境和意思的前提下改作:“梦断伊佳枕满泪”这个还是撞韵吗?不也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吗?
再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现代诗论家说: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而诗论家们认为: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我感觉,古人尚可为之,我等独无异乎?那么,活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重音放在第三字或第五字上即可。一般第五个字为佳。也就是转移语读重心字的位置。语读重心往往是仄声字去声字为好。再就是上一句的韵脚不要用合口韵、要用开口韵。呵呵,一般情况下不是有一三五不论吗?这就给我们作诗上口留下了变通的余地。也给转移语读重心留下空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诗句都能一三五不轮的。那就要在可变处再度变通,然后就OK了。既然是撞韵、既然是毛病,既然是重伤,愚以为再好的刀伤药,也还是没有伤的好。要么就根本不是什么毛病。在扁鹊见财桓公里有一句话说“医之愿治无病以为功”。其实只要我们掌握好作诗的基本要领就足够了。什么十戒八戒九戒让它们去休息吧。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语病是出现在作诗前头呢,还是后头?如果说出在前头,未免太滑稽了,诗还没有呢,就先给诗治病,也许是为了防御,对于具有抗体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东坡等有诗病就有诗病,呵呵,因为他们有抗体。而这种抗体只是写作出来才发现,从而诗论家以此为支点,寻找那么多的有病而不为病的理由,并且上升到理性高度。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抗体,只是比常人勤奋而已,也不是什么天才。诗友们要是不信,你把自己的诗词多读几遍几十遍然后多次修改,什么毛病也就多没有了。多读勤改就够了,这个病那个病也就不屑一顾了。         
现在说说挤韵。
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例如: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前面的“山“挤韵了,也称犯韵。
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论家们分析到,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那么,重心字是哪一个呢?诗论家没有说,就说岸是开口音。其实重心就在照字上,一个开口,一个重心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什么驾驭文字呀,什么驾驭读音呀,都是无稽之谈。其实在白脚处是去声字就可以免除死角,挤韵处用伤声去声均可,呵呵,我不是什么语音学者,个人的粗浅体会而已。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的观点。既然是这样的完美还研究它的必要吗?
诗友们,按照规矩写作,多读勤改就什么毛病也没有了。
美和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在美学的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里说的再明白不过了。文学艺术的美,是发展的,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凝聚的理性升华。它之能存在就是因为它是在被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和在不断发展的,许多词牌转化变更为散曲者有之,词牌变形变体变格者有之,古词牌转化为现代的歌曲者有之,一剪梅、蒹葭等等数不胜数。如果我们墨守成规,在故纸堆里寻寻觅觅,那还什么诗人词人,文学艺术就会郁郁而终。那是极其有害的。
亲爱的诗友们,不要迷信,要进步要发展。有些诗论家能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里找到17处不佳用音。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不管那些,只要你把自己写作的诗词多读给朋友听、读给自己听,反复体会,最终你就是诗人,你能摊破一首词,你就的原创词人。比如说,你对某一首词读的感觉有它的不足时,你有出现了灵感,那你就可以突破原调,开始写你的加字减字或者摊破。加减整句的叫摊破,但是原来的韵调尽量不变。如果在原词句中加几个字或减几个字那就添字什么什么词,减字什么什么词。就不是摊破,是添加字。这些都无所谓,主要是你感觉上口也让人们感觉上口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你的读者就是你最好老师。美学认为,美不是单一的感知,美是感性里表现的是完满多样的统一。所以美是多元感知组成的复合体。美仅是对感觉而存在的。美的真正目的在于引起主体的欣慰、快乐以及反面的悲悯与惆怅等等神圣感情的激发。 单个感觉不能构成美的和谐和完满。美的本质在于它在形式里的多样性的统一。美的客观基础反映着客观宇宙的完满性。所以说只要让你的读者能够得到感情的激发,那你的作品一定是有着完美多样性统一的形式和内涵。至于诗论家的文学批评的理论,与美学风马牛所不相及。说到这里,一定有不少评论家认为,我是在离经叛道,其实怎么说我都是一样的。也许更多的人说我就是个“半瓶子醋”,说对了,我还就是个半瓶子醋。你们都是多年的文艺工作者,有的是诗人,有的是记者,有的是文联的新秀。你们都是我的老师和先生。在你们面前当个半瓶子醋也就足够了。大家回去后思索一下我说的是否有点可以借鉴的东西?其实,我是不如你们。我应当向你们学习。只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揭掉诗律神圣面纱,发展性的在文学艺术上大胆的创新。让我们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我的话说完了谢谢大家。
        《我的演讲稿第三部分第二节摘要》

   司徒敏

         2014年8月3日

                                           于石家庄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14-08-13 07:46 ,被阅读过 1138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15) 查看   收藏(15)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31)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