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冷心寒蕊儿

冷心寒蕊儿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个性签名...只有香如故 原创空间 谢绝转载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学步杜工部秋兴6 [七律]   作者:冷心寒蕊儿    简体 繁体
簇起浦江头,一脉江流愧此秋。
无复冬雷天地合,岂惟女幼色魂愁。
欲兮河汉趋铜臭,惑矣宫台悯贼鸥。
道府三多今可视,宁将蚁穴溃神州。

文森老师讲词:
我是姐姐的26、《小重山.下棋》
天马斜飞出帅营,深秋风瑟瑟、卷霓旌。 兵车攘攘断归程,迷望眼、愁锁大江横。     新月下楼明。中宵泠露裡、照人行。战场渐悄楚歌生,云表外、立看两三星。

     《钦定词谱》引用《宋史.乐志》:注薛昭蕴
《小重山》为正格双调;《魏氏乐谱》注道宫下小石调;《碎金词谱》注南双调,从九宫谱作六字调以韦庄词“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情暗销魂 。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为正格。双调在夹钟均下,南双调即南宋教坊律相当于今律1=F,而《魏氏乐谱》承北曲所注,相当于北宋元祐律,道宫即仲吕均,等于今律1=#F,综合分析则《小重山》一调起调音高相当于今律1=F-#F,是以re为主音的调式。如韦庄词道宫:“一(阴入=3)闭(阴去=1)昭(阴上=2)阳(阳平=5)……昏(阴平=3)”起调形成以2、3、5为稳定音的商调式,结束在稳定音“角”上。李邴词,名《小冲山》;姜夔词,名《小重山令》;韩淲词,有“点染烟浓柳色新”句,名《柳色新》。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

薛昭蕴的《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玉阶华露滴、月胧明。东风吹断玉箫声。宫漏促、帘外晓啼莺。     愁起梦难成。红妆流宿泪、不胜情。手挼裙带绕花行。思君切、罗幌暗尘生。──长门含有特定意义:本是汉宫名。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 、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杜牧《长安夜月》诗:“独有长门裡,蛾眉对晓晴。” 薛词以长门为核心,确立表意之象,发起运思,展开“图底”结构,视角逐步收窄,以“长门为底”转换视觉,使听觉落到“宫漏”声上,随著时间的推移让视觉与听觉一起落在“帘外”,长门宫帘外的黄莺尚且可以来去自由;而帘内的人却没有行动的自由,全词以“帘”为图中的“聚焦点”挽住“帘”这个实词具象展开下片帘内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描写,表达“思君切”这个主题意象。
       我们填《小重山》时须注意:
a.运用图底结构,展开由“全局”到“局部”再到“点”或由“局部”到“全局”再到“点”的描写,下片是对“点”做的细节描写,下片一切具象的运用都应该涵盖于这个“点”的内涵与外延中。
b.起拍要确立表意之象,表意之象要与主题意象连成一线形成主题脉络
c.下片两个三字短句是核心主题与主题意象,这裡是全词的核心必须仔细斟酌。

      我们看看我是姐姐的《小重山.下棋》:起拍破“下棋”之题:“天马斜飞”马走斜线本是象棋的具体佈局方法的叙述,用一个“天”字加以润色,给人予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确立“帅营”这个表意之象展开“图底”结构,发挥形象思维渲染战场环境虚写整体战况:“深秋风瑟瑟、卷霓旌。 兵车攘攘”在秋风的衬托下仿佛兵车俱发、旌旗招展的战争场面再现在了我们眼前。以“断归程”一个白描笔法暗示败局的端倪,将视觉迅速落在“迷望眼”的失落感上,续尔再以“愁”为焦点:横锁于大江一侧道出困守孤城进退不得的局面。至此已将棋局胜败态势写尽,棋局如人生,人生的棋局当愁坐孤城时又如何?     
      下片作者挽住“愁”这个实词概念,展开愁的细节描写:“新月下楼明。中宵泠露裡、照人行” 新月:阴曆每月初所见的形细而弯的月牙。阴铿《五洲夜发诗》:“夜江雾裡阔,新月迥中明。”泠:有清澈、明淨之意。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过拍宕起以抒情笔调用“初月”和“泠露”的晶莹透澈暗示清晰的愁意在夜色萧疏律动中的流淌,挽起冷淡“月色”的外延向“人”推想回顾“战场”环境,渐有悄然而生的“四面楚歌”惨烈败局出现,使败局向“云表外”蔓延,流出遐想空间。结句“立看两三星”的落想再次暗钓“帅营”中的愁意,以景结便加深了全词整体意境的韵外之致,扩大了愁的外延,使所赋之物“棋局”不拘泥于“棋”中,向人生、向社会展开更加广阔的思维视角。

      全词从咏物角度看赋物不拘泥于所赋之物,佈局得当是十分成功的范例,且运用具象思维,比喻生动,从内容上看是一首十分不错的词作。如果起调“天(阴平=3)马(阳上=1)斜(阳平=5)飞(阴平=1)”四字中有一个是阴上字,内含调式主音“re”形成商调式,就更加完美了。
羽飞的27、《南乡子.无题》
把酒说中流,欸乃江天(山)几十秋。行到五湖歌歇处,登楼,犹见烟蓑雨里头。     抱膝看云收,心似天边一片舟。眼底嚣尘皆渺渺,无由,高处(唯恨)明眸不识愁。

      《南乡子》一调是唐教坊曲名。此词分单调与双调两种。单调者始自欧阳炯词,双调者始自冯延巳词。《太和正音谱》注:越调;《碎金词谱》卷六注:从《太和正音谱》并特意注为“南越调正曲”,按笛色入凡字调。双调以苏轼五十六字《重九涵辉楼》:“霜降水痕收……明日黄花蝶也愁”一词为正格。至宋代词人都习惯于填双调,前后片各五句四平韵的《南乡子》,故双调令词在宋人依节奏填词时,或增或减两字后分为三体:
欧阳修五十四字体:
翠密红繁。水国凉生未是寒。雨打荷花珠不定。轻翻。冷泼鸳鸯锦翅斑。   
尽日凭栏。弄蕊拈花仔细看。偷得袅蹄新铸样。无端。藏在红房粉艳间。

冯延巳五十六字体: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回首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赵长卿
五十八字体:
楚楚窄衣裳。腰身佔却。多少风光。共说春来春去事。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    闲立近红芳。游蜂戏蝶。误采真香。何事不归巫峡去。思量。故到人间恼客肠。

        仔细阅读宋代的例词后,我们看到《南乡子》以调在结构上地典型特点是:
a.以《碎金词谱》所举苏词正格为例,南宋燕乐之越调依南教坊律起调调高,相当于今律1=C2(高C八度)的商调式,煞“六”字,若依汉语四声阴阳行腔:
阴平=7或b7;阴上=6;阴去=5;阴入=70或#60
                                                               中入=50
阳平=2;阳上=5;阳去=3;阳入=30
苏轼词起调毕曲:“霜降水痕收……明日黄花蝶也愁” 形成75  627| 以2、5、6为稳定音的商调三音小组,结束音“愁=2”字,落调在黄钟,则煞“六”字,正是越调。
冯延巳词起调毕曲:“细雨湿流光……负你残春泪几行” 形成55  #627| 以2、5、6为稳定音的商调三音小组,结束音“行=2”字,落调在黄钟,则煞“六”字,也是越调。由此看来《南乡子》依燕乐的正格依句填词,起调毕曲对四声阴阳的要求从唐代到南宋都是一致的。
羽飞的《南乡子》起调毕曲:“把酒说中流……愁”形成56  527| 以2、5、6为稳定音的商调三音小组,结束音“愁=2”字,落调在黄钟,则煞“六”字,亦符合越调对起调毕曲的要求。我们从比较中可以体会到一点:掌握《南乡子》一词音韵协和的关键在起调毕曲中对阳平=2这个音的准确的运用以及与去声阴阳的合理搭配,组成商调的稳定音。
b.在结构上注意两个两字句的核心作用,上片两字句是图底结构中的“点”下片是对上片这个“点”作的更为细节化的展开与描述,如冯词无论是“细雨、芳草”,还是“往事”,都随时间流逝而产生视觉上的迷茫感,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自然就会伤感;下片著意勾勒“茫茫”这个点,晚春的魂梦、杨花、斜阳都是一瞬间来去匆匆,不由人主观意识所主宰,这就将迷茫这个具象给予形象化,使形象化的“茫茫”与伤春的泪水自然结合在一起,斜阳又是迫近心象,将主观情感外化的投射点。
c.无论那一体,上下片第三拍的七字句都是主题与心象所在之处,行文到这里时,下笔要有意识地在这里突出主题内容和迫近内心所思所想。

      我们看看羽飞的《南乡子.无题》所谓无题,在古代诗词中一般以感怀为主要内容,起拍“把酒说中流”,把酒:手执酒杯饮酒;中流:本指中道,正道。《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王先谦《集解》:“中流,犹中道”; 泛指江河的中央;水中。《史记.周本纪》“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这里中流一语两意,词人说自己泛舟在河中央高举起酒杯,向凡世、向世人论述人间沧桑正道的变化,由此,点破感怀这个题目;“欸乃江天(山)几十秋”这里“天”字可换成“山”字以避免下片的重复,欸乃:象声词。摇橹声,柳宗元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时人生仿佛如同坐在船上漂流,转瞬间几十年就过去了。“行到五湖歌歇处” 五湖:是江南五大湖的总称,杨慎《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阳三也,彭蠡四也, 太湖五也。” 后因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 ,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诗词中多以五湖泛指隐居之地,泛舟长江中流,行到时人隐居歌声停止处。“登楼”这是赋感怀之情感激发的视觉焦点所在,汉末王粲作《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据说王粲避难荆州,曾依附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具述其进退危惧之情。后诗词中多以此表述文人思乡或怀才不遇的情感。当词人登楼一望,看到的是:“烟蓑雨里头”的茫茫神州大地,封闭了人生一切希望的去路。可叹世界之大,没有自己一席用武之地。
     过片从登楼而出“抱膝看云收”云收,本意指天晴,一般诗词中常作亲朋离散解,如温庭筠诗《送崔郎中赴幕》:“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又如民间《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因怀才不遇,登楼寂寞之时,便更加怀念故人,怀念故乡,这时:“心似天边一片舟”身心都不能安定。“眼底嚣尘皆渺渺”眼前一切又都在虚无缥缈间,自己无力把握。“无由” 这是对心声的注解,没有别的原因。登楼已在“高处”一则无言之必要,二则与“歌歇处”重复;改成“唯恨”,可以加深对“无由”的理解,郑玄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并促使主观情感外化,形成理念。“明眸不识愁”终结一句在于身在中流,却有眼看不清客观诸多事物内在正道沧桑的变化,与苏轼“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喻世之妙。

       词虽是小令,却富于哲理,行文流畅,内涵丰富;今后需多留意在遣词造句上下些功夫,令词短小精悍,其好坏的标准,关键都在于如何借助词汇的内涵与外延的推挽宕开词境,一旦重复名词性具象往往会收窄词的境界,这点需多多注意。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12-09-09 18:30 ,被阅读过 681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4) 查看   收藏(3)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2)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