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冷心寒蕊儿

冷心寒蕊儿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个性签名...只有香如故 原创空间 谢绝转载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绝句早梅外一首 [诗]   作者:冷心寒蕊儿    简体 繁体
步韵廖国华老师早梅
先生嘱须出新,并不得有冲寒、暗香、疏影、风、雪等滥熟意象。
冰贞一树发南枝,翠鸟新啼梦未迟。
辗转无寻结子后,依然豆蔻报春时。

廖老师评语:----起承稳健,转结意在写一种惆怅心情,看来目的已达到了,很不错的。


外一首,绝句听雨
沥沥愁丝入晚妆,梅花蕴泪两离伤。
今宵怎禁凄凉语,一枕风声啼断肠。

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欢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自一人惆怅不已.后以罗浮梦用为梅花的著名典故。 )

廖国华老师诗作:

甲午岁末回眸杂吟十二首
占尽芳时是一春,云车风马两频频。霓灯高照衣同楚,恩诏明颁世不秦。
花暖宫墙夸梦近,客临食肆说君亲。争相举手抒宏策,赢得高天日月新。

玉垒春风百尺楼,楼高无计锁禽流。焚香告佛殊多事,避祸存身不自由。
渺渺行踪成远别,彰彰孑影得空留。烹云煮石闲人好,便到休时未必休。

暮春杀(劫)起春城,淑景难调敌对情。趁乱有人亲五鬼,泣哀无地祭三牲。
忍看黎庶当衢血,悚听封狼叩齿声。为底因由甘走险,频来要案动神京。

银翼凌云万里高,变生女节祸同胞。难觅其踪星斗乱,同归于尽鬼神号。
妖孽海天成地狱,亲朋心志在囚牢。伤情不见招魂处,徒把酸眸对浪涛。
                                                     马航失联时正3.8妇女节。

铭辞谱就满庭芳,早夏凭添又一章。巴蜀才喑忠字舞,京畿又揭石油帮。
久眈槐梦谁真觉,得裸官身谅不妨。扫穴犁庭安社稷,积尘奈已触穹苍。

欲竭铜山惠子孙,龙骧虎步了无痕。吮民早忘贫家苦,刮地空担副国尊。
已筑层楼高过阙,不称大票重盈吨。柳营试马今安在,旧事差能和泪吞。

政绩能从卖地来,城乡工地大铺开。招呼已打房应拆,情面皆抛气不衰。
帐篷火焚钉子户,铲车土筑望魂台。捅天祸起全无惧,拿惯临工挡箭牌。

沉霾扫似玉无瑕,停厂停车一望赊。要务堂供仙岛果,靓容路拥帝都花。
谋工尊俎推人望,步到园林赏月华。谁谱新声今异昔,别开生面唱麻麻。

九年消息九年看,既构沉冤雪亦难。此际思儿犹泣血,当时枉法早弹冠。
案移别省应无扰,日照荒茔或破寒。寄语树斌呼格辈,九泉有望得心安。

月华如水进湘帘,屏端秋讯与日添。单独生孩先放限,集中治吏必从严。
教材有幸删还补,高考何辜苦杂甜。看遍几多浮世绘,闲愁扫尽两眉尖。

大宪重颁首日临,百年不负岁华侵。劫波渡后人无恙,泥浊湮来陆未沉。
信可前车防后辙,莫因多故误推心。烂熟条文三十五,此际思来带笑吟。
                                                    今年12月4日为首个宪法日

祭幡初树秣陵时,北斗倾来奠酒卮。天以祥光荣宝鼎,山将紫霭护灵旗。
神疆铁铸谁能侮,瀛海波平信可期。前事昭昭殷鉴在,兆民齐诵国殇诗。

诗词创作的“金字塔”原理        杨逸明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中华传统诗词的创作,在经历了一个较漫长时期的沉寂之后,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的初叶,又在一个较广泛的群体中兴盛起来。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传世之作产生,但是据说全国创作旧体诗词的人群已经超过百万,而且有几千个诗词组织和团体继续做着旧体诗词的普及工作。这不能不引起当代社会特别是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为了让从事诗词创作的人们,在诗词普及的基础上同时也注重创作水平的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格律诗词创作的“金字塔”原理,供诗词创作者参考和批评。
    我们可先画出一个金字塔形的三角,以此来理解诗词创作的三个层面。即最底部是技术层面,包括四声、平仄、押韵、拗救、对仗等。中间部分是艺术层面,包括意象、意境、语言、章法、布局等。最高顶尖部分是哲理层面,包括作品的立意。当然,三个层面包括的内容不仅是这些,这里是举出最重要的一些内容。下面两个层面是做诗,上面一个层面是做人,合起来才算是诗人。诗词入门可以自下而上,创作诗词却须从上而下。
    三个层面如果各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上、中、下分别是“意”、“象”、“音”。清人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意立象,与音随之。”“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三者缺一不可。无意有象 、音,是猜谜语诗。如 “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无象有意、音,是歌诀或口诀,如 《百家姓》、《汤头歌诀》 等。无音有意、象,是散文、杂文,读来不能抑扬顿挫、合辙押韵、节奏分明。

一、技术层面
    这个层面包括四声、平仄、句式、粘对、拗救、押韵、对仗等内容。从前人的《学诗百法》、《学词百法》,到近人的《诗词格律》、《唐宋词格律》等,诗词格律的入门书不下几十种,在此不必赘述。但是,所有诗词入门书,大多只讲“其然”,却不讲“其所以然”。
    学习诗词,常常把人吓倒的第一关口即在于此。实际上这个层面的内容,都是熟练工的本领。《论语》里孔子在谈论人生的几个境界时把七十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大到人生,小到游戏,都有规则,都有约束,但是在约束下不违反规则,照样能随心所欲,玩得快乐。人们的审美情趣原则上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变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变化在产生美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英·荷迦磁《美的分析》)”“虎变文炳,豹变文蔚。(《易经》)”“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一句之中字字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刘大櫆《论文偶记》)”。
    既然是格律诗词,自有一定的标准格式和变化规律。汉字一字一形,一字一音,字分四声,读来抑扬顿挫分成两大类:平和仄。平仄声的交替是诗词中最基本的一种变化,而音韵之美就产生于平仄声的变化之中。《易经》中分成阴和阳两大类的爻,分别组合,变化无穷,代表天地间的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用阴爻阳爻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卦象,交谊舞用左脚右脚变化出蓬蓬嚓嚓优美的舞步。
    汉语词汇大多是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进而组成更多字的词组。所以由五个字和七个字形成一句较为适宜,更适合偶奇音节的变化,这是六言诗不易流传的原因。为了求得变化,避免单调的重复,两字一变化,由于词语的重音多落在第二字上,故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格律诗中七言的基本句式只有四种: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每个音节重音,即带杠“—”的字,形成“平仄平”和“仄平仄”有节奏感变化的句式。有点象跳“华尔兹”,显得不单调。去掉七言句式的第一个音节,即为五言的句式。
    有了平仄的正格,又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拗救的办法,包括句中自救和下句补救,便产生许多变格的平仄句式来。有人诗词格律之谜,根据四种基本句式,利用“律句种子衍生法”,变化出一百二十八种七言句式来。这也是遵循“有变化,避免单调的重复”的原则产生的结果。
    拗救给予了诗人更多变化的余地,使之遣字造句有了更多的自由。
    诗的格律中,四种基本句式,再根据“对”、“粘”和偶句末字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押韵的句末用仄声字的原则,分别组完整的一首绝句(四句)或律诗(八句)。第一句和第二句为对句,即两句平仄相反,如果不对则两句完全重复;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第二个字需要粘,如果不粘,则上一联和下一联完全重复;又收尾处“三平”和“三仄”,等等,这些都违反了“有变化,避免单调的重复”的审美原则。
    押韵须避重字,避同音字,例如:“诗”“师”“施”等等。避同义词,如:“花”与“葩”、“艰”与“难”等等。
    除此之外,诗词格律中还有很多的变化:对仗的两句有远近虚实的变化,律诗两联有一写景一说理的变化,词的上下阕有一写景一抒情的变化,整首诗在章法布局上有正反纵横的变化……通过变化的手法,可以写出千姿百态的优美句子和篇章来。
    律诗中有两联对仗的句子,结构不要相同,要有变化。可以自对(本句对、句中自对)和互对兼用;可以一实一虚,一写景一抒情,一工整对一流水对;句式上一联用二二二一结构,下一联就用二二一二结构,甚至可以用一三二一、一三一二、三一二一、三一一二等结构;两联四句,每一句在同一部位不要全用同一类词语;对联忌合掌,例如:“别”对“离”、“室”对“房”、 “懒”对“慵”、“看”对“见”、“闻”对“听”,“神州”对“赤县”等等。对仗使诗句在韵律、句子结构、词语义类等方面都会呈现出对称美。但是另一方面,过分追求对仗的工整有时候有可能以辞害义,显得呆板。对仗不要字字求工,主要部分对得工整了,其他就不要太工整。有经验的诗人往往宽中求工,即在诗句中重点锤炼几个关键的字或词,这几处对得工整妥贴了,其他的部分即使不十分严谨,整个诗句的对仗看起来也显得很工整。这些关键的词语有: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叠音词、反义词等等。这也都是为了遵循以上“有变化,避免单调的重复”的审美原则。

二、艺术层面
    有了技术层面的功夫,不要以为就已经学会了写诗,其实写诗真正难的地方到此才刚刚开始。“律诗止论平仄,终身不得入门。(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格律声调,字法句法,固不可不讲,而诗却在字句之外。(薛雪《一瓢诗话》)”“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律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讲韵学者,多不工诗。(袁枚《随园诗话》)”
    目前诗词界的刊物,多反复就格律和押韵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议论纷纷,大谈创新,而对于艺术层面上的问题,却较少进行深入系统的讨论。对于思想和哲学层面的问题更是极少研究。诗词作品在艺术层面上要有审美的感染力,在哲学层面上要有理性的说服力,这样才能使作品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人宣称“严守格律”,又有人宣称“冲破格律”,但都未见他们写出什么好的诗词来。因为他们还没有进入第二个层面——艺术层面中来。
    诗词创作中,意象塑造最为重要。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要求诗人有了立意,不直接说出,先得找到一个“形象大使”代替自己发言。《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这是意象最早的记载。刘勰《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是意和象的词。意,立意;象,结象。意指作者主观方面的思想、观念、意识、情感、志趣等。象指客观物象,包括景象、事象、物象、现象、幻象等。《离骚》即以美人香草作为“象”来抒发热爱国家的“意”。
    新诗中的意象最为新颖奇特,值得写旧体诗词的作者学习。新诗在意象的塑造、语言的错位等方面显得大胆新颖,实际上新诗的这些创作手法,本来就是从传统诗词学习去的,例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孤灯燃客梦”,“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落日挂铜钲”,“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人比黄花瘦”等。可是目前旧体诗词倒大多不注重形象思维,几乎放弃了新意象的塑造和语言的推敲,只知道信手拈来一些已经被使用得很滥了的典故和词语,立意平庸,语言陈旧,思维的惯性和惰性影响诗词创作的水平。
    诗人创造一个意象,就像天文学家发现一个星座一样。诗词创作成功与否,此为最要!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诗的意境,是想象的领空、感情的疆域和形象的世界。它蕴涵着思想、感情和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较之现实中的事物更新更美。雨果说:“诗人可以有翅膀飞上天,可是他也有一双脚留在地上。”意境到达最高的境界,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实景代替说明,以直觉表现来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远哲理和微妙感受。音乐境界融进绘画境界之中,从而化实为虚,使意象渗入心灵,向深远的心灵世界拓展。
    有了意象,就要有语言跟上,写到位。《随园诗话》:“‘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理解。”要成为一个诗人,必须要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意象有点像梦,做诗有点像“痴人说梦”。要通过语言艺术地把梦表达出来。要使用意象语言。千万避免用演绎性、分析性、说明性的语言。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引用有一段话:“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谈,不召自来。若作家,必如谢绝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及其成后,又必浑成精当,无斧凿痕,方称合作。”这段话讲得非常有道理。当代写诗常常一题到手,把不召自来的成语、俗语、政治术语,一概选用,以为合平仄、能对仗,都是诗的语言。于是千人一口,平庸之作泛滥。
    清人陈仪《诗句四种》:“平字得奇,俗字得雅,朴字得工,熟字得生,常字得险,哑字得响,此炼字之新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实事贵用之使活,熟语贵用之使新,语如己出,无斧凿痕,斯不受古人束缚。”薛雪《一瓢诗话》:“昌黎先生云:‘陈言务去。’可知不去陈言,终无新意。能以陈言而发新意,才是大雅。”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写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来,这确实是要下大功夫的。
    写诗草率不得,“大凡人具敏捷之才,断不可有敏捷之作(薛雪《一瓢诗话》)”。袁枚说:“作诗能速不能迟,亦是才人一病。”“诗到能迟转是才。”能自己改诗,慢慢推敲,也是一种需要下决心才能慢慢养成的良好习惯。
    诗的句式、用典、章法,都是需要不断变化才能创新的。语序的变化是一种修辞的技巧,不是语法规则。有许多种变化:主谓语交换位置,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等。
    诗歌语言精练,宜以最少的字句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感情。典故能使得诗词显得典雅、婉转、深沉和庄重。但是,当代诗词忌用僻典,已经是诗词界形成的共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关于用典云:“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
    不要用太现成的成语。有绝句、律诗好几句都用成语。缺少个性化的语言。用成语要少,在次序上作调整。四字成语不要安放在第一到第四字的位置上,可安放在第三字到第六字的位置上,会显得陌生些。例如:“人如天马行空惯,笔似蜻蜓点水轻。(袁枚)”或是把成语拆开使用,例如:“革了十年文化命,翻来一部祸民书。”
    章法一般讲究起承转合,也要讲究变化,不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唠叨。起和承的文章不可做足,否则后面两句就没有文章好做了。开头精彩,后面要更精彩。如果做不到这一步,就只好开头平淡一些,后面才精彩一些。最精彩的句子要安排到最后出现,否则像相声中太早抖出了包袱,自己大笑,听众却不笑,这就是拙劣的相声演员,演出就算失败了。“起要平直,戒陡顿;承要从容,戒迫促;转要变化,戒落魄;‘合要渊永,戒断送。起处必欲突兀,承处必不优柔;转处不致窘束,合处必不致匮竭。(薛雪《一瓢诗话》)”这些论述对我们安排章法有一定启发。
    心理有美好的感情,就像有了一泓清澈的源泉。有这种美好感情的人都可以写诗。但是你如果把这泓泉水随便地打开,就像打开一个自来水龙头一样,水是哗哗地流出来了,可是一点也不美。你必须让这泓泉水流入石头或草木构成的景致之中,使之忽隐忽现,有时曲折,有时跌宕,有时闻其声不见其水,这样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三、哲学层面
    掌握了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的手法就像是学会了酿酒术。不要以为无论什么水都能酿出美酒来,关键的问题是有没有“好水”。只有优质的泉水加上精湛的酿酒技术,才能有美酒诞生。诗人的“心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来源于天赋,所以古人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严羽《沧浪诗话》)
    就技术层面而言,诗词创作很像是一种游戏。就艺术层面而言,诗词创作又像是一种高级的游戏。按照游戏规则玩就是了。但是就诗词创作的哲学层面而言,所有游戏都没有诗词创作这样的深度和广度。这就是诗词创作的深层意蕴,也就是审美意象的哲理性。有了哲学层面上的内容,所有的艺术,包括音乐、雕塑、绘画、舞蹈、书法等,甚至自然科学,都可以进行对话和互相交流。哲学需要象征和形象的手段来艺术地表现和阐释。庄子提出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仍然应该是我们创作的崇高的原则。文学创作就是要从零乱的现实生活中整理出秩序。有了这个层面上的内容,诗词作品给予人们的东西,可以比生活给予人们的更多。
    如果诗词创作不能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没有了较高的立意,那么以上所说的技术层面的打造和艺术层面的雕琢,都成了空忙,至少是只能够打造出平庸的诗词作品来。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诗人的世界观自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和流露。诗人的襟抱、思想、见识,必定影响诗词作品的立意。“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沈德潜《说诗晬语》)”古人对此有精彩的论述:“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王夫之《姜斋诗话》)”
    古人创作的优秀作品,都有一定的哲学层面的高度和深度。或老庄,或儒释,或禅理禅境,或达变达观,或妙言妙理。屈原的《天问》,已经把哲学家没有讲清楚的问题,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诗人表现的思想是积极的,抒发的感情是健康的,说理的逻辑是严密的。诗人要感情丰富,思维敏锐,见识不凡,头脑清醒。诗人当然也可以用新鲜形象的语言,来表现第一流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观点,但是千万不要去重复三、四流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论调。“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李重华。《贞一斋诗说》)”往往哲学难以说清楚的地方,还正是诗创作大显身手的地方。作家赵鑫珊说过:“诗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哲学的极玄之域是诗”,“哲学的蒸发,必定是诗;诗的凝固,必定是哲学。”“判断一首诗的好坏,标准之一,是看它的篇终是否接近哲学的境界,即有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此相仿佛,判断一篇哲学论文的好坏,标准之一,则是看它在终篇之际,是否弥漫缕缕诗意,使人执卷流连,馀味萦回。(《哲学与当代世界》)”有了哲学层面的认识,诗人才会有天人合一的精神,悲天悯人的情怀,地球是人类和万物的共同家园的思想境界,诗人会充满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也常常是诗词创作的动机之一。纪昀评论陆游的《书愤》两首诗时说:“此种诗是放翁不可磨处。集中有此,如屋有柱,如人有骨。如全集皆‘石砚不容留宿墨,瓦瓶随意插鲜花’句,则放翁不足重矣!”诗人不是不能写风花雪月,但是全写雕栏玉砌,就像只有砖瓦,而无梁柱,总造不成像样的房屋来。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当今社会堪忧者正多:国堪忧,民堪忧,市场堪忧,官场堪忧,环境堪忧,生态堪忧,地球堪忧。诗人的忧患意识似乎应该比世人稍稍拔高一些,超前一些。如果当今诗人,只忧晓风残月,甚或饱食终日,无忧无患,则诗人不足重矣!要达到哲理层面的高度,诗人们有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方式。

吴祖刚

一剪梅·戏作

老子当年气吐虹,坐也威风,立也威风,而今老态忒龙钟。看也蒙龙。听也蒙龙。
儿辈营营花闹蜂。东也嗡嗡。西也嗡嗡。一天风雨乱鸡虫。笑阿家翁。骂阿家翁。

杨逸明点评:百岁老人写自己老态龙钟,却还是那么生动有趣,叫人忍俊不禁。能长命超过百岁,恐怕与诗人的幽默情怀不无关联。想起有些未老先衰、叹老嗟卑、怨天尤人的诗,真不可与此同日而语。“人间只见皮囊老,不信诗心有暮年。”信然!

拔牙

依依长进藿藜餐。八十余年共苦酸。乞食嗟来同齿冷,打针语塞却心寒,
小虫为患人无奈,白刃相加我岂安。忍痛一挥君去也,此生骨肉再圆难。

杨逸明点评:七律很容易写得呆板涩滞。老人九十岁时写自己拔牙的过程和感想,却把七律写得如此自然流畅,实属不易。一些一语双关的词语,请留意它们“双通道”的作用,如“苦酸”、“骨肉”等。诗可以反复推敲,甚至改到面目全非,但最后给人的感觉却似乎是“一气呵成”,这样才显出本事。

马祖熙

重游白下偶题
画舫轻红水上楼,桨声灯影忆前游。可怜建邺胭脂水,流到城西号莫愁。

杨逸明点评:老诗人用秦淮河之“胭脂水”与“莫愁”之湖水,搁置在一起,造成级强烈之反差。表面上诗人只是说了一件摆在眼前之事实:秦淮河流到城西就是莫愁湖。但言外之意,却耐人寻味。“莫愁”二字另有深意,无限感慨,不道自明。

曹世清

乡居晓起
小立田头迎曙明,鸣蛙犹鼓隔宵声。翩翩紫燕忙寻食,莫谓双飞只为情!

杨逸明点评:写乡间小景,双双飞燕似乎是在谈情说爱,作者却说它们“忙觅食”,猜测它们还在“养儿育女”。闲景中引出不闲之意,轻松场景引出沉重话题,让人们对于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次韵奉答退密诗翁(四首选一)
耄年岁月挽留难,忽忽犹如水下滩。怕患痴呆常觅句,为防消渴少加餐。
幽居僻境谁相识?旧调新腔我自弹。坦荡襟怀无隐秘,只馀密码暂须瞒。

杨逸明点评:八十多岁的老诗人,小诗写来全是取材于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却写得极有情趣。诗往往以小见大,唯有清平时世和谐社会,才有老人如此宁静滋润的生活场景。步韵甚难,但是正好以此表现诗人才情,所以还是常常被人喜爱。

黄思维

黄山人字瀑
声闻十里瀑如雷,挟雨飞流势壮哉。莫谓山高无道路,千年走出一“人”来。

杨逸明点评:写黄山人字瀑,前两句景语未必奇,最后一句却出人意表,他人未曾道过。

廖国华
送九六慈母魂归道山(四首)

除夕弥留气已徽,时临初七痛魂归。上苍着意怜人子,春雪连天洒作悲。
平土埋坛作墓田,小园蔬果四时鲜。先留一角空闲地,有待儿来伴母眠。
花晨月夕泪空流,贫苦人家不断愁。愁满空山聊一慰,百龄只欠四春秋。
生虽贫贱去安闲,明月清风水一湾。园角不赊埋骨地,让他人挤北邙山。

杨逸明点评:老母以九十六岁高龄辞世,作者伤痛欲绝。四首绝句,甚得组诗章法。第一首记老母西去的时间和经过。第二首写入葬情形。第三首写痛定思痛,自我劝慰。第四首宕开一笔,忽写世相。笔笔伤感,字字悲痛,却以“春雪连天”、“小园蔬果”、“花晨月夕”、“明月清风”等幽美景物出笔,非高手莫办。既反衬悲痛心情,又体现豁达襟怀。

葛勇

小说人生
有人名字绕心田,借酒酣时说李娟。众友无言秦旭哭,吾妻已死十三年。

杨逸明点评:这是作者三十年后回乡所写组诗中的一首,写与小学老同学重逢的一段场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名入诗,很难被人接受,因为诗不主张“实名制”。《赠别汪伦》诗中写入“李白”“汪伦”,竟然流传,实属不易。此首第一句写自己的暗恋,三十年不敢说出伊人姓名,今日与老同学重逢,借着“酒酣”好不容易说出“李娟”,居然众人无言,“秦旭”哭泣。尾句才道明原因,引出一段可以让人无穷遐想又无限伤感的人生故事。四句委婉含蓄,读完后教人扼腕叹息。何谓好诗?可以使读者眼前一亮,心里一颤、喉头一热的作品是也。

游燕子矶
万顷金波斜照外,丹崖峭壁压江寒。我来燕子矶头坐,一任舟人浪里看。

杨逸明点评:这首诗中的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使人想起新诗中“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名句。同样的意思用在旧体诗中,也同样的精彩。新诗和旧诗可以互相学习,绝对不会水火不容,更不应该老死不相往来。

临江仙·今天俺上学了
下地回来爹喝酒,娘亲没再嘟囔。今天俺是读书郎。拨烟柴火灶,写字土灰墙。   小凳门前端大碗,夕阳红上腮帮。远山更远那南方。俺哥和俺姐,一去一年长。  

杨逸明点评:没有华丽辞藻和深奥典故的堆砌,全词口语化,写来似乎浑不费力,几乎使人忘却了这是一首中规中矩押韵入律的词作。写当今社会的一户山里人家,充满生活情趣,有寻常人物,有生活场景,有故事情节,富于社会典型意义。普通农村人家的生活艰辛,读来使人满含泪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诗句,仍然应该是当代诗人的指路标和座右铭。

张智深

买北京旅游图
雄桥广夏起春初,四海宾朋满路衢。欲赏京城新市貌,劝君莫买去年图。

杨逸明点评:当今城市建设的速度使人咋舌,作者抓住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细节:“买旅游图”。反映了这一现象。有时候我们写诗能大不能小,能粗不能细,能笼统不能具体,能东拉西扯不能一语中的。歌功颂德不必用空洞的口号,这首诗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18-12-21 15:37 ,被阅读过 827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51) 查看   收藏(5)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6)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