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韵 申请加入
2354
成员
1481
粉丝
3150963
人气

《岭南风韵诗词周评期刊》(第115期)

絮雪飞花 发布于 2021-11-13 21:50   点击:895   评论:2

百花时序开,无事不闲来。
点出门中道,弹飞玉上埃。
              ————江湖一剑飘

这里是岭南风韵周末诗词点评会,我是絮雪飞花。

诗词吾爱,今生有缘和各位老师聚在岭南风韵。我们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梦想而聚到一起的,就是对中华古诗词热爱,就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而聚到一起的。
    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汇聚了很多当今诗坛大家和名流。有像李白和辛弃疾一样,潇洒豪放的;有像杜甫和陆游一样,爱国爱民的。好词靓句,层出不穷,佳作经典,屡屡现世,甚至有不输古人而成为千古绝唱。一首首无不是健康快乐,积极向上,无不体现了诗人讴歌盛世,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的无限情怀,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摇旗呐喊。
     周末诗词点评是与大家一周一度的相约,今天是第115期。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周末,一起看,岭南风韵彩霞飘;一起叹,珠江湾畔诗人俏;一起听,絮雪飞花玉笛声;一起赞,江湖一剑领风骚。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诗词也是多姿多彩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在一起,每个周末,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璀璨辉煌吧、来欣赏和点评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品佳作吧。

岭南四季百花香,骚客如云醉宋唐。
韵海涛涛翻秀句,词山郁郁出华章。
千人作赋灵泉动,二载吟歌意气昂。
国粹传承言尚志,群贤荟萃写辉煌。

《岭南风韵周评115》(点评作品11)
各位诗友:
        本周社群周评将于11月13日周六晚20:00-21:40进行,点评作品11首从11月4日至11月10日社团推荐作品19首中选出,上周参评诗友本周作品不参评,老面孔82%,新人18%,请各位点评诗友准备书面评语,届时逐首发社群。热烈欢迎社内诗词好手主动参加点评,也可就诗或词分别点评。


1、七绝·落桂闲吟(二)    
作者:博陵闲士
杯酒难消万缕愁,隔帘望处月如钩。
落花初解离人意,夜半随风上小楼。

【絮雪飞花点评】
       古人云:“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该诗起句告诉读者,愁有千丝万缕,用酒也解不了。难以释怀的心情无法平静,窗外隔帘望去,如勾的月亮静静地挂在天空,千里共婵娟,这样处理使得愁上加愁。但愁什么呢,没有说,诗人埋下伏笔,吊起读者的胃口,驱使人要看下去。
       不能老是吊胃口了,再吊就没有意思了。第三句一转和大家一个答案,一个“离”字跃入眼帘,要说第三句是这首诗的诗眼,那么这个“离”字就是第三句的句眼。由于离愁的道破,随之而来又出现落花,落花能解人意。
      整诗层层递进,逻辑思维严谨,文笔隽永。
 
【米多阿发诗评】
       博陵闲士一首《落桂闲吟》,“月如钩”一下钩住我的思绪。
        首联句。“杯酒难消万缕愁,隔帘望处月如钩。”,意思是说杯中之酒难以消除万般愁苦,隔着帘窗远望,看到皎洁的月光如浮荡夜海的弦舟,似钩状湾湾。这里的“万”字用得精炼,悲情之状本可写成“一缕愁”,更显得文艺青年一点,但作者偏选用“万”字,究其作者心理,常有借酒消愁之说,而却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非“一缕”轻过,而是“百缕”“万缕”难过,语气连贯,语意加重,语悲更浓,愁烦越难遣,一气妙成。“月如钩”,名句多多。
       代表作有五代的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而这种“月如钩”的自然态境,正是常常牵动人们内心,产生愁绪的时空环境,所以才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本绝所表达的,正是作者所陈述的,与李词相似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情感。不过,这里有两点值得提醒:一是何事产生这般万愁呢?没有明说,似乎隐藏着什么,吸引读者进一步追寻,为下文埋下伏笔;二是为什么用“隔帘”?显然作者想表达“月如钩”的美景,是隔着窗户帘幕才看到的,似有不能自主、自由的被压抑的闺怨之感,什么原因呢?也没表露,同样也值得慢读细研,为读者想继续阅读下联作准备。
尾联句。“落花初解离人意,夜半随风上小楼。”,意思是说飘落的残花初步了解到离者的内心,深更半夜伴着和风来到我的小香楼安慰我。”这里有几点值得细品。一是“离人”何意?“离人”是古代文人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指离别的人或离开家乡的人,常代表着伤感,表达着对家乡的依依不舍;其“人”字,不仅代指离开家园、亲人的自己,有时也借指远游之人的妻子,无论离人是指自己还是暗指妻子,如此“月如钩”的佳夜,我们相隔异地于千里,孤单夜难寐,怎不生愁?。
      二是“落花”是指什么?桃花、杏花、梅花、桂花,皆有“梅花落”之情,具体所指难以猜想,不过,意象精神却高度一致,一种离情油然而生,花落代表衰败,青春之流失,花样年华将逝,此时此刻,愁绪自然潜藏,难以言表,作者似乎在说,年年花落时,离情何相似?正如北宋欧阳修《浪淘沙》所言:“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世上那里有什么“花好月圆”,只有落英月缺风满楼!悲、悲、悲;叹、叹、叹;愁、愁、愁,酒尽绪难休!三是“初解”之心?“初”,刚刚;“解”,知道。宋代苏轼《莺初解语》中有句“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其意就是“刚一知道”,本处意识接近!这里把“落花”拟人化,更显“落花”的机灵、聪慧、善解人意之心,非常惟妙惟肖!四是“落花”为什么主动上楼,还是“夜半”?结合前面“离人”解释,加上“落花”的意象特点,常指女性,似有同病相怜的意涵!“夜半”,略有连夜不打等,不辞辛劳,情真意切之意!与“初解”的精神境界相和谐统一。我们都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有抱团取暖,相互慰籍!
       最后,题为《落桂闲吟》,好象题目才点破了“落花”之实体。但本绝通篇找不到桂的物象,也没发现桂的潜台词,似乎让人产生有点离题的错觉。本人认为,“落桂”本来就不是本绝的主题,本绝的主题是“闲吟”,“落桂”只是时间状语,意即落桂时节闲吟一番罢了。如果题为“闲吟落桂”就出了大问题,这只是闲扯!一首仅二十八字之绝,不枉去长叙一千三百余字之评,原因就是我喜欢这首绝。借此,特向博陵闲士老师表达祝贺!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离愁。绝常是意胜,作者将落花巧妙地拟人成安慰离人的天使。起承转合均好。首联抒情摹景,铺垫离人之愁。尾联转合,有落花来安慰,这也许就是桂花的郁香吧。对句”上”可酌,落花上楼,究有不妥,建议用”到”。

【曾经沧海点评:】
                 此诗立意写离愁。前两句写诗人对月酌酒消愁,后两句写落花,采用拟人化手法,写出桂花善解人意,上楼抚慰。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手法高明,好诗!

【沧海一粟简评】
      半轮钩月,两处忧伤。借酒浇愁愁更甚,难圆钩月亦同人。落花夜半风馨暖,解意痴求梦里春。此绝句最妙之处在后两句。杯酒难消忧愁,钩月更惹伤感,不料落桂解意,随风送来温馨。主人翁最终得到了些些慰藉。l

【梁日生点评】
       情景交融,手法娴熟,起承转合佳。

【心如雨晴点评】
              老师的切题方式独具一格,以愁情入题,“杯酒”和“万缕愁”形成强烈的对比,“以“难消”二字恰到好处的串联起来,往后就是以此为中心,如何消愁了。“隔帘望月如钩”第一层从宏观处的疏解;最妙的是转合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给“落花”赋予了生命,能够解离人愁意;给风赋予了生命,不但自己上小楼,和“落花”联袂而行,共同解作者之愁!美妙!

【陶然一最简评】
       似闲并不闲,落桂别情牵。月夜,楼上,酒已寒,落桂飘到身旁,是那个人吗?你在哪儿?手法老到。

2、七绝·立冬     
作者:曾经沧海2019
秋尽江南未见霜,山原草树叶初黄。
野花不管冬和夏,默默开来缀路旁。

【絮雪飞花点评】
       立冬时节到来,就是拉开冬天的序幕,这季节变换最为明显的是江淮之间,这个地区四季分明,长短几乎相等,可是江南,特别是岭南地区,即使立冬到来,天气也不是太冷,几乎很难看到霜,这就是诗人眼里无霜的景象。
      首句中心思想就是不冷,那么不冷现象还有哪些方面能表现出来呢?满山片野的草儿才刚刚开始发黄,野花不管冬和夏,照样开它的花。诗人通过对于自然现象来描写美好江南。
      手法老道,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自然。起承转合非常到位。赞!
 
 【月朗莲馨点评】
         前联写出了江南初冬特色。后联更有寓意:野花不管冬夏,当然还有春秋,都默默开在路旁,给道路带来美丽与鲜活,给行人送上愉悦和温馨。 这让人想到了筑路、养路工人,想到了道路美化、保洁工人,也想到了用诗文词赋、音乐美术等文艺作品给人生旅途上的奔波众生带来愉悦温馨的人们。

【梁日生点评】
      用语平浅而意则深远,刘校绝句在转结句中往往独抒机杼而又收结自如。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赞野花四季开,平凡却默默贡献芳香。还是胜在立意。一个再平凡不过的野花,在作者笔下成了平凡而默默贡献的镙丝钉,不分春秋,不管夏冬,总是在自己的岗位坚守。起承转合均好。首联摹草黄,为花开做铺垫。对句”草”可酌,树叶可以,草叶不成。

【老圃点评】
       首句巧妙利用节气和气候上秋冬季标准的差异,七字概写江南立冬景特点,在北方早已霜浓露重的时候,江南竟是霜花未见,节气上本轮秋已尽,温情暖意却还留,把江南立冬的韵味通过视觉表现连带出温度感觉,引发联想,呈现诗意。
      承句续状具体景物,虽然未有严霜,但经秋草木叶渐衰老变化,虽是初黄,终已退变颜色,为后面表现野花张本。转句在前面的铺垫之后,以巧妙地拟人凸显野花的情志,不管一词既有忘年之恬淡,亦有坚毅之执着,寄寓诗人的淡定从容情韵。
       结句状野花姿形,默默开来,非为喧哗争竞,不事张扬闻达,只为享受这年华的静好,这又为前面的“不管”增加了内涵,也正是不管的原因。概写大象,略写草树,突出野花,表现江南人的性情品质,可谓结构严谨,又见平中出奇。

【陶然一最简评】
       岭南的景色不一般,这个冬天暖洋洋。好诗在于简明。此诗起承转合,一目了然。野花,点缀了路,点缀了季节,点缀了自然,也留下了无边的美好和希望。

【心如雨晴点评】
             沧海老师的七绝写立冬,诗中无冬的萧索意,别有一番风味!开篇以秋尽破空而来,却不见霜,原来这是江南的立冬特色。既然是立冬当然不是处处充满生机,而是山原草树叶初黄。一个“黄”字把秋尽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这里却没有悲秋苍凉之意,只见作者巧妙运笔,生动描写了野花,不管冬夏仍默默开来,点缀路旁;细细品味好象是特写镜头,令读者赏心悦目,令人流连。作者以小见大,景中含情发出了立冬的感慨。言简意赅,自然通畅,出笔不凡,佳作。

3、 七绝·鹅卵石     
作者:江夏堂佬
天生傲物气崚峋,敢入洪流试此身。
万砺千磨棱角去,浑圆不损玉精神。
 
【絮雪飞花点评】
      立意构思都巧,抓住平常不能
再寻常的事物,点出其中哲理来,文笔隽永,语言流畅清雅,点赞!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卵石虽去棱角,却玉质犹在。绝还是要意胜,这首也一样。作者反常规立意,将本是”圆滑”的鹅卵石,竞说成玉质不改,翻出新意,想想确也如此。承转合均好。首联起句稍弱,一是”傲物”,二是”崚峋”,均可酌。

 【月朗莲馨点评】
       天生山石,突兀耸立,刚正不阿。敢入洪流,试身弄潮。虽经万砺千磨,棱角去掉,但仍保持着玉一般的精神。这是咏石,这是赞人,是赞历经磨难仍然保持内在纯洁和坚劲顽强的志士仁人!诗作紧扣卵石特点和人品精神,贴切而生动形象,意蕴深远,耐人品味。金陵鹅卵石老师对鹅卵石情有独钟,日前三出妙咏。我也崇尚卵石精神,秋初还凑过一拙律。读他们的咏卵石佳作,总能引起内心共鸣。

 【梁日生点评】
       咏物也如此大气,非老手不能为,状物生动,结句收束有力,诗如其人,咏物有自己情怀及影子,耐品。

【曾经沧海点评:】
                 此是咏物诗,先写鹅卵石天生傲物,敢于把身子置于洪流之中。后两句写经过千磨万砺,已变成了鹅卵石,但它的本性没有任何改变!此诗托物言志,借鹅卵石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操,自然流畅,不露痕迹。好诗当赞!

【陶然一最简评】
        以石喻品,正气凛然。千磨万砺,一往无前。全诗层层递进,一气呵成。韵字同音。

4、 七绝·悼王伟烈士     
作者:胡也
长空有恨云噙泪,杜宇千声唤未归。
血凝珊瑚灵魄在,南疆不许鹫鹰飞。
 
【陶然一最简评】
      情感炙烈,转结稍硬,“南疆”可酌。尾句豪壮!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怀念守疆牺牲的烈士。 起承转均好,合可酌。主要是”鹫鹰”可酌,若”罪鹰”就没有岐义了。

 【曾经沧海点评:】
                   此诗立意缅怀王伟烈士。前两句写王伟在那次撞机事件中光荣牺牲了,全国人民万分悲痛!后两句写王伟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着大家,现在祖国强大了,决不允许外国列强的飞机再入侵祖国领空。此诗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月朗莲馨点评】
      诗作感情饱满,比拟传说用得特别好!首句将长空和云拟人化,烘托出悲壮的气氛。第二句用杜鹃鸟叫声的一种传说:“哥哥归来”,且千唤未归,进一步强化了对王伟烈士的思念。第三句将海底的**比拟为烈士鲜血凝成且附着烈士灵魄,血凝海底,雄魂永在。第四句以鹫鹰比喻入侵美机,祖国南疆再也不允许美机飞侵了!这些情景交融、赋情于物的诗句,手法巧妙,蕴含丰富,耐人寻味,非常感人!

5、 七律·退休杂感之与朋语 作者:七星山人
平生检点算何留,转瞬流年又入秋。
一片雨催枫叶醉,千寻云伴雁声浮。
凝眸木落无诗思,屈指山枯有别愁。
罔顾桑榆霞色起,邀朋策杖上高丘。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退休后的生活,表达了光阴易去、惜别朋友的淡淡忧愁。起承转合均好。首联发议,惜光阴,自然大气,”算何留”可酌。颔联承接摹秋景,枫醉雁飞,对仗工稳,出秋愁。”醉”字出喜,破坏了诗的整体愁绪。”雨”不如用”霜”可能更体切。颈联转到抒情,愁绪全出。尾联收结,心中有愁,不如策杖高丘,一望而舒。结得好。

【陶然一最简评】
       退休了,到了人生之秋,忧愁暗恨,无边无际。晚霞又起,夕阳无限,做一个达人可好?

【月朗莲馨点评】

人到退休时到秋,无心得失算何留。
枫红木落鸿程远,伴友登高再放喉。

老骥伏枥,摹秋抒意。
诗山再登,生动含蓄。

 【梁日生点评】
       如果我们将诗题调一调就很好理解,与朋语退休有感:首联,一生自律约束自己又何曾留迹,万物依然有节序,春去秋来,一种超然脱俗感觉;颔换状景;颈联转到自己感受;尾联:我们这年纪,应隐居田园,趁朝霞刚起,一起持仗上高山去饱览美好景色,回应首联。谋篇得法,遣词练字精彩,情怀豁达,好诗。

【老圃点评】
       起笔于时间纵线,出流年感怀,承联接秋时,出横向秋景,数词妙用见动静声色,转联以情态意象结合寄寓愁情。心中有愁,观景岂来激情,山色枯黄,触目愈增愁意。尾联用桑榆典,罔顾已见解脱,策杖再发倜傥,甩开郁郁之情,登高一览秋光,非愁已去,放情山水暂以忘怀。也给愁郁的朋友之处一条解怀之路。我觉得这样结尾比愁上加愁或强转为积极昂扬更为贴切,更增内涵,更出诗意!

【心如雨晴点评】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那么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到了退休时节基本上也就进入一年的秋天,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暮年悲秋成为古今文人墨客长胜不衰的话题。七星老师的这首七律值深秋之时,值退休之际,有感而发,有对时至暮秋的伤怀,有对岁到暮年的伤感;中二联写的寓情于景,愁意绵绵。尾联话锋一转,重新激发出昂扬的壮志,“罔顾桑榆霞色起,邀朋策杖上高丘。”于暮秋阴霾中看到一抹绚丽的色彩!

6、七律·准拟阿郎看过来     
作者:一朵白云
举步晨来兴未央,高枝临日酿轻霜。
草残频忆田园绿,风急难闻野菊香。
叹叶念归翻碎玉,望秋投老渐疏黄。
恍然人在红尘外,梦影飘零别意长。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别愁。别愁因秋天的叶落而发,只是与题似乎关系不大。整首诗从首联”兴未央”逐步转到尾联的”别意”,跨度较大,意境的统一性不够。尾联是作者的瞬时感悟,抓得巧。若以尾联为立意,前三联可摹 秋风瑟瑟之景,首联需要调整。颔联起句的”频”建议用”更”,可与对句形成更好的反意对。另颈联”翻碎玉”和”渐疏狂”没对好,”疏狂”此处用作动词了。

【陶然一最简评】
       颈联似不对仗。

【梁日生点评】
       题目是作者十首七律,五首绝句,十一首词总称,这首七律标题《落叶》。描摹生动,状景抒情,思如泉涌,文辞精练。

7、七律·学习诗友两首     
作者:老圃
肯醉何非五柳乡,管它阡陌一苍凉。
青松恬淡三山雪,老菊从容四野霜。
莫可私怀愁舴艋,须当大气笑酤坊。
枯荣草木流年事,饮尽千杯更举觞。
 
【心如雨晴点评】
              老师七律从头到尾都流露出一股洒脱之气、恬淡之气、从容之气、豪迈之气。
              畅读首联自问“何非”自答“管它”,文人的狷狂跃然纸上;颔联以青松对雪的恬淡、老菊对霜的从容,承接舒缓了首联的狂意;颈联一转展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尾联以看淡枯荣,饮尽千杯更举觞的豪情做结,诗意得到升华!佩服老师!

 【梁日生点评】
       中二联严丝合缝,首尾联从从容容,虽是步韵,更有自己情怀,笔法娴熟,豁达洒脱。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千杯一醉,透出豪迈、旷达胸怀。 起承转合均好。首联大气突兀,哪里都可醉,”何非”可酌。颔联佳对,用青松、老菊自喻,三山四野皆入酒怀。颈联转到议论抒情,”舴艋”可酌,或许换成酒器名称,更可对”酤坊”。尾联起句呼应首联”苍凉”,对句结到千怀不醉,好情怀!

【陶然一最简评】
      淡定从容,达人睿智。

【米多阿发点说】
       诗词非常大气,颇有豪迈胸襟!学习!

8、 七律·醉秋心     
作者:仁山智水
萧瑟西风行陌上,竹奇菊艳亦阡阡。
游溪婉转澄明水,伫步叮咚冷冽泉。
银杏扇笺摇雅律,丹枫蝶翅舞华篇。
陶然一阕逍遥曲,酒美茶香不羡仙。
 
【心如雨晴点评】
           老师的这首七律从景物着笔,以萧瑟西风入题,以竹奇菊艳点明节令,以第一视角行陌上、亦纤纤拉开描绘秋景的帷幕,将读者带进开阔明媚的金秋画巻。中二联的景物描写可以说出神入化,“游溪婉转澄明水,伫步叮咯冷冽泉。”,描写灵动,活灵活现。“银杏扇笺摇雅律,丹枫蝶翅舞华篇。”这两句格外富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作者把秋水分别从溪和泉两个角度写,写动和静;把秋树分别从银杏和丹枫两个角度写,写雅致和华丽。同时作者用词讲究,一个“摇”字、一个“舞”字,顿时燃起读者对烂漫秋光的无边遐想。
           上面这些客观之景,自然撩动了作者的情怀,这情怀不是幽怨和愁绪,而是豪放和潇洒的联想,“陶然一阕逍遥曲,酒美茶香不慕仙。”把意境推向更美的境界,让全诗得到升华,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恰到好处。总之仁山老师这首醉秋心的确能醉人,很美!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秋美。 首联摹景点题,”竹菊”小韵,可避为好。中二联写秋事秋景。对仗没问题。颔联”游溪”后,再”伫步”,需要考虑一下。另”泉”对”水”略重。颈联摹银杏和丹枫,秋之特色,”扇笺”和”蝶翅”很形象。尾联转合,收到美好秋情。

【陶然一最简评】
       “萧瑟”似与主调不符。颔联疑似合掌。全诗立意赏秋,意象清晰,表意明确。尾联不够自然。

9、【喝火令】立冬日之遐思    
作者:一翁yiweng
菊老残秋去,梅开酿雪来。任由诗酒遣尘怀。
遥寄醉云深处,吟断望乡台。

岁晚幽思罢,寒时往事排。那花还对那人开。
记得初时,记得绪难裁。记得暮烟清浅,觅句入词牌。

【絮雪飞花点评】
      这是一首初冬所见所感,写景抒怀,立足点冬景,以此展开,逐渐深入。
      首仗是以菊老寓秋残,梅花开了肇始东来。这是季节变换,特别到了入冬更加让人感觉到,年味越来越重,回家团圆过年就是游子心情添上或多或少的阴霾,通常以酒消愁,登台而望,为谁而望,思乡思人?
       再看下片,“那花还对那人开”为读者解开了迷,不是思乡,是“那人”,不知能不能公开?还是一直埋在心里!有故事的人才能出佳作。
      整词立意构思新颖,文笔细腻,意境优美,喝火令的规则作用如火纯青,功底至深。
 
【米多阿发简评】
       本想本期重点评一下一翁yiweng老师的《喝火令》但因水平有限,不敢妄自菲薄!但本作有以下优点:一是五言句分为212,212;221,221,七言句2212;2221,手法熟练。二是摊破句:初绪暮烟清浅,觅句入词牌;遥寄醉云深处,吟断望乡台。不仅“初绪”,“遥寄”应衬关联,“清浅”与“深处”意思想对;“觅句”与“吟断”对应不脱节,可以说《喝火令》的写作特点:“二仗一叠三枪一破一衬一应”在本作中体现得完美无缺。三是词意新鲜,以菊残秋去,梅开雪来,天天诗酒,但悲苦犹在,吟断望乡台。
      原因呢?年末幽思多,寂冷往事历历,感叹:那花还对那人开!我的思情,思恋无所寄托,更无收获,初绪难定,只得回到原点:天天沉迷诗酒,觅句入词牌!

【十月枫点评】
         谈点赏读作品的体会。众所周知,《喝火令•立冬日遐思》作者是咱们岭南风韵的词作主编,填词大咖,其作品每每都能打动读者的心。现今入评的作品,
据体黄庭坚。通过反复赏读,我认为亦是教科书式的、可作为学习的范作。
       《喝火令》是古今词家都认为是极具严谨难度高的词牌,对词家的综合素养要求高,且技巧上要求近乎苛刻!所以成为孤篇。
       我试图从三方面去归纳,寻求对作品的理解。
       首先是词牌。其字数上本为上下片对等标准字数五十七,是为令,因摊破后“三枪”打为六十五字了,是为中调。其词牌因背后“因情喝火”的爱情传说而生。这就给我们在创作中带来一个理解点,如何把握好“着火点”(也就是“燃点”)而且必须“喝下去”,才可达词牌情绪之要求。
       其二是从谋篇上去寻求理解作品的立意,意境求得题解。
       其三是从技巧“二仗三枪一破一衬一应”上寻找作品所要达到的审美效果。
       首先,作品上片一、二句(首仗)擒题起兴,承之第三句“触景生情”,启之四、五句的生什么情?记忆深处的乡情,有上片尾句为证。当然,乡情不仅是乡愁,还包涵了年少时的天真无邪、懵懂、青梅竹马和情窦初开等,都尘封在醉云深处。显然,作品已进入“情境”,定义了“情”是“燃点”,进入词牌情绪,而且用“任由”、“遥寄”、“吟断”点燃了炽烈的“情火”。“喝”下去了吗?喝下去了,作品结合下片,特别是尾句的果断,一口扪了下去。实际上这样的结句也表现了作者对本词牌把控的自信。
       其二。谋篇,近似统筹的概念,具体到人是一种能力的内涵。作品谋篇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作品的立意找到了,还有一个题解的问题。作品题目之“遐思”的应用,汉典指“长远的思念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国语辞典指“超越现实的思索或想像”。套用之并结合对立意的理解,题解就不言而喻了!
      其三。高质量的谋篇,并以娴熟的技巧去实现审美价值的最大化,是实现作品高质量完成的必然追求。
       按约定俗成的规则,作品词句平仄及相关律句上没问题,完美!从“二仗”方面看,符合“上下片必须对仗”的要求,并且作品上片发端“首仗”漂亮地赋兴,作品下片发端也就是“次仗”与“首仗”形成自然紧密的内容联系,解决了与上片尾句关系的平滑转折,“二仗”圆满完成。拙见是,“两仗”是否可在音步节奏上作出斟酌?可以有更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再,“首仗”出句第三字“残”的取义。取义属性形容词还是动词?如果“残秋”后不是“去”字,“残”取义动词属性应无疑;我理解在作品的意境中,取义形容词可能更准确一些。
        若果如此,对句中的“酿”字取义只有动词与名词属性可选,如只要求对仗,不要求工对(或对偶、或宽对又或流水对),则“二仗”就可在圆满后加个完美。关于“三枪”,作品在下片四、五、六言句中成功叠出,且由此产生衬句“初绪暮烟清浅”,进而加入“觅句入词牌”,形成与上片第四、五句“遥寄醉云深处,吟断望乡台”的对应关系,亦显得响亮。至此,“一破一衬一应”的技巧运用,事实上已经通过上述的赏读得到了体会,也就是作品通过对下片第四句的摊破,又从谋篇的角度将“一衬一应”顺手统筹了。因此,在细节上再展开也就显得多余了!
       这是一篇“余音袅袅”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不断追求“更好”的精神。值得在统筹和技巧上反复欣赏!也正因此使我本人对《喝火令》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衷心感谢作者提供了这样一个分享学习的机会。
       以上只代表个人对作品赏读的理解,还因水平有限,肯定对作品有理解不到位甚至错的地方,还请作者包涵赐教!借此致敬作者!

【董九林点评】
        这个词牌难度较大,后边三叠句,摊作第四句。词牌只有黄庭坚一体,无其他可校。自古此词牌争议较大。
本词题目是“立冬遐思”,重点是“思”。通篇虚实结合,有景有想,有晏殊“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味道。写的很好。读来意犹未尽。
 
【老圃点评】
       前后衬应,意境优美。欲凭诗酒遣尘怀,岂料乡愁离思不请自来,可见情深难排遣!最爱这构思巧妙!学习!

【一翁自析】:
         词牌【喝火令】,在《钦定词谱》虽只有一首例词,如果没有后人对此词牌的拆解和赏析的再加工,现在已形成了公认的定式写作章法、技巧的这些技术要求。我想这个词牌不会这么受人关注。
       受此影响,每当自己读到有人写的词牌【喝火令】,不免总要揣摩一下,以至于自己现在都不敢填写这个词牌了,生怕哪一点没有顾及到:“二仗一叠三枪一破一衬一应”这十二个字里的一项。如果随便一写,忽略了哪个要素,这岂不是没有遵守【喝火令】的选择要求了吗?
今天本人这首【喝火令】虽入进本周点评。但终究还是忐忑不安,自检后还是觉得词中有的部分没有符合这“十二字”要求。
       1.“二仗”,设于上、下片起句,按要求对仗应工整。目前常用的是“门类对”以及“词组结构相对”。本作中“菊老”对“梅开”;“秋去”对“雪来”属于名词+动词 尚可; 唯词构有问题“残”对“酿” 词性不对, 改“残” 为“催”可以。其句式读法就是:212 对 212  ;“1”就是动词对动词了。下片的对仗是221对221了 ,词性及词构读法应该是没问题的。这样,上、下片的对仗句我认为是满足“门类对”和“词性对”的要求。
      2.“一叠”就是“叠词”“记得”,例词是用的“实词”+“虚词”;
      3.“三枪”就是“三叠句”;(翻看古诗词亦有人使用并列句组的);
      4.“一破一衬”“破”就是摊破,就是把下片位置相当于上片第四句位置的句子给摊开,按钦定词谱的例词就是把二个“名词”摊破。本人这首使用的是“初”、“绪”我也没搞清这二个字是否属于名词。有待于有高人指教。但为了作品本意,就没有继续探究修正。
“衬”就是还原摊破句与上片的六言句一般惯用的:“动对静”、“愁对乐”或“景对情”的相互有衬的关系。这种互衬的关系,那也只能由自己拿来上、下片的六言句去判定是否满足这样的要求,是情句对景句,还是景句对情句了。
   再有,将原作的“望乡台”改为“燕春台”,上、下片的五言句更能贴近词意。燕春台是一个词牌名。
       5.“一应”是指对仗(偶)句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王力曾经有专著论述。简单的说就是对偶句要“词性相同,意思相近”。关于对偶(仗)句这个写作原则与定义,大家都熟知,不再赘述。
调整后:
        上片的第一句、第二句句构是:212、 212 。“菊老催秋去,梅开酿雪来。”改“残”为“催”一字,其它未动。词构读法亦与例词相同。 
      下片的第一句、第二句句构是:221、 221 。“岁晚幽思罢,寒时往事排。”同例词。上、下片起句均满足写作章法的“门类对”和“词性相同及词组结构相对”。
       其他再有关于词牌【喝火令】更多的拆析、细化,由于本人能力所限,更深入的探究仍需进一步学习和领悟,才能获得。
      以上有关词牌【喝火令】所谓的写作章法或要求的说法,纯属个人观点,能否被所有填词人接受,则另当别论。

10、【催雪】丹桂云飘     
作者:朴素方正
丹桂云飘,黄菊月落,山寺溪泉激水。
恁峭涧红漂,粉墙青起。
菲没草衰壁角,滴翠几、芭蕉留珂佩。
郡庭吟晓,茅庐宴赏,梦园幽闭。

多丽。敬绿蚁。正夕拾花飞,曙观瑶砌。
悦俊语诗情,靓生春意。
卓氏当垆酒断,十载已、安君熏香被。
念蓟北迎客,程门立雪,楚宫拋泪。
 
【董九林点评】
       这个词牌只有姜夔一体。用此词牌的人较少。难道也较大,自古佳作不多。
      本词题目“丹桂云飘”地点应该是南方。铺叙写景较多,词意也教隐晦。不知有桂花的地方,有雪没有?作者写的是现代,现代还有没有“绿蚁”?
        读完此词,感觉有点空,句子意思,不是特别明白。如“郡庭吟晓,茅庐赏宴,梦园幽闭”。这是一句话,应该是一个意思,但此处,却不是一个意思。““郡庭”指衙门,公堂。在衙门里吟诗,“茅庐”指草房,在草房里宴会,“梦园幽闭”梦里的家园禁闭。“幽闭”又是一个固定词汇,指对女人都酷刑。整体读来费解。可以再捋顺一下,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翁点评】:
          词牌【催雪】是《钦定词谱》里只有这篇白石道人的例词。历来填者亦少。此词系受邀而作,同时受邀的还有一色长天诗兄与本人各填了一首。
       朴素方正诗兄这首是按原作依韵填成。由于作者善写慢词,尤其是具有较高的文字处理能力,大量优美的词句的使用,读起来觉得是万景尽在眼前。
      由于词牌的写作要素要求,本作起拍四言句的对偶句,以及多组的领字格后四言对偶句都自如跃然纸上,没有生硬感。领字让先生用得出神入化。尤其是下片的亦有几个典故入词,另有前人作品中的句子借来转化使用。“当垆酒断、蓟北迎客,程门立雪,楚宫拋泪”。等,非一般功底可以如此熟练的写进词中。
       尽管读起来似乎是景象描写的用笔很多 ,场面巨大,涉猎广泛。但景色含情,也可以在一些境像景物中读出情感的抒发。这一点很值得学习。

11、【踏莎行】西行客     
作者:西域归来
满面风霜,一身雪素,关山寒月谁能护?
玉门远去雁无声,萧萧斑马东回顾。

夜想梅芳,昼思蕾故,家人旧友难相诉。
西行万里欲千言,逐胡驰骋黄沙处。

【董九林点评】
       本词“西行客”。读来感觉作者应该是公务在身,边疆守护者。“满目风霜”但是“夜想”“昼思”“家人”。写的不错,有真情实感。让读者产生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感慨。眼看一幅千年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画面。让人感慨。

【一翁点评】:
      本组值班推荐的这首的理由就是因这是一篇尊崇词牌写作要领的词令。
      作者无论是在在立意与词中文字处理上,都是紧紧围绕着一个行客的语气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此篇作品更多的是从描摹自身起,逐步向外展开。笔触落在“行客”身上,对所见的外境直接将自己的感受参与进来,读起来的感觉是真实,没有空幻的臆念境物用来修饰,是一篇值得赏读的作品。

【沧海一粟简评】
        边塞的荒凉和萧瑟的景象,让作者想到故乡的梅芳、家人、旧友,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在他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他的心中激起了澎湃的激情,融合着对边关形势的深切忧虑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的上阕描写边塞天气严寒,大雁都往南飞离玉门去过冬了,连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大雁尚且无法忍受冬天的酷寒,萧萧斑马也频频向东回顾,可远离温暖的家乡的将士们还在天寒地冻中“满面风霜,一身雪素”地驻扎着,“关山寒月”就靠他们守护了。西域风霜雨雪的苦寒描绘得十分形象。下阕开始描写思念。
        可能“西行”已经戍守边疆多年了,他想念家乡,也想念家乡的梅芳,“西行万里欲千言”,而他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作为一名军人,只能舍小家为大家,“逐胡驰骋黄沙处”。寂静的深夜,萧瑟的西风,对戍边无期的担忧,种种纷乱的情绪扰得主人翁无法入眠,诠释着其报国之志和思乡之情,这种复杂的情感让这首词更加增添了悲凉之情。广阔的意境,深厚的感情,颇具范仲淹边塞词之韵味。

(完)

 
礼物 打赏 赞(27) 收藏(2)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