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诗社 加入社团
1632
成员
897
粉丝
2292212
人气

《上海诗社部分推荐作品赏析》(第6期)

梦湖苑 发布于 2020-08-31 12:15   点击:852   评论:2


1,【行香子•秋日写情】

作者:秋丝
树掩残霞,芦隐闲鸥。
听竹林、拂叶轻柔。轻烟岭峤,红蓼汀洲。看泉如练,湖如镜,月如钩。

不求归梦,难追流景。
揽金风、一阅清秋。荷香扑面,柳影盈眸。喜花中蝶,云中雁,浪中舟。

【五湖明月简评:】
词牌行香子,双调,六十六字,按字数分,是中调。上片三十三字,八句,五平韵;下片也是三十三字,同样八句,但四平韵。亦可略加衬字,如李清照《行香子 七夕》。行香子上下片第六句以一去声字领三言三句,既是该词牌的特点,也是格式要求。
全词音节流美,因此特别适宜描景抒情。除了前面提到的李清照的《七夕》,宋代词人苏轼的《秋与》、、秦观的《树绕村庄》等皆是这方面的传世经典,各领千秋。这首填词采用了北宋词人晁补之的文体。晁补之也是大家熟悉的词作巨匠,他的《行香子 前岁栽桃》同样脍炙人口。
作者秋丝具有一定的诗词功力,也是我们诗社一位热心的投稿人,有不少作品被我们诗社采用,发表在微刊上。
下面我对秋丝的《行香子 秋日写情》试着进行简评。
那片绿树遮掩了残余的晚霞。密集的芦苇中,两只白鸥悠闲寻觅,不时聆听,只有清风微微,吹拂竹叶,悉悉娑娑,柔和细腻。远处,淡淡的云烟在的五岭山脉间游弋。镶嵌于山间的湖泊上,铺满小洲的红蓼迎风颤栗。宛如素绢翻卷的潺潺小溪奔流不息。明镜似的湖面,将弯钩状的新月揽入自己怀里。
不再追索往日的景观,光阴在梦意中一去不返,渐远渐逝。拥抱身边的秋色,欣赏清通灵秀,享受色彩缤丽。荷花的香馨,阵阵袭来,带来秋的气息;一簇簇杨柳,飘舞着醉影,让寸眸顿开,不再迷失。
我讴歌自然风光,看千花万蝶、雁齐云紊、浪遏舟疾;我赞美高天不染一尘的寥阔,大地多彩的绚丽;我赞美秋天催生的情怀,给了我力量和创意。这首填词主打抒情,内容扣题,看是写景,实是写情,写了作者变化中的感情。
作者充分利用了词牌音节流美的特点,除平仄合律外,在遣词造句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使得作品音韵优美,细腻流畅。写秋的诗词不计其数,但作者有自己的手法。作品从听、看、嗅、喜四个方面着墨,由表及里地表述了对秋景的感受。这种从感受到感情的转化,是作品创作的一条主线。
在下片中表现得格外突出。作者用笔洗练,精准到位。风在本词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上片中,作者惜字如金,将风隐于“听竹林、拂叶轻柔”中,但又让读者能真实感受到风的存在。下片中,一句“揽金风一阅清秋”,点明了全篇的要害。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一个“阅”字起到了点睛作用。上、下片的后三句处理十分到位。“看泉如练,湖如镜,月如钩”,“喜花中蝶,云中雁,浪中舟”,层层递进,具有一种跳跃的节奏美。从“看”到“喜”,从静到动,是情感上的转变和飞跃,也是上下片景观质的区别。
全篇中除了下片前两句,通是写景,但就是在上下片景物的不同中,读者能深深感觉到作者的存在,作者情感上发生的深刻变化。 在结构上,按一般写法,是将上片用来描写眼前景色,下片抒发情感。
但从作品的结构上分析,可以理解成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理解是以写景为主。
上片全写景,下片除一、二句抒情外,大部分写景。是一种寓情于景的形式。第二种理解是用置换来处理场景,用穿插来组织结构,形成了作品又一特点。
笔者以为上片虽为景,但都是一种意象,是一种回忆或梦中之景,是过去之景,而不是现实景象。将过去的景况(所谓梦境)放在了上片,寓情于景;而眼前的秋景放在了下片,借景抒情。这只是笔者的一己之见。下面继续的简评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作品上片描摹了深秋黄昏后的瞬间景色,近物远景,层次分明。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思念中多姿多彩的美好回忆,甚至用风与竹叶间发出的轻柔响声来比喻温情中的某些细节,唯妙唯肖,匠心独具。从“树掩残霞”到“月如钩”,作者用大手笔层层渲染,为下片的抒情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作品上片以以黄昏为背景,也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作者认为此景不长,不可久念的心情。下片以“不求归梦,难追流景”两句作起,将读者从上片的依依不舍的愁绪中拉了出来。原来上片皆为作者的意境,所有景物的描写都要用“曾经”二字来概括。弄清楚了这点,就不难理解作者在寓于上片中复杂而缠绵之情了。
下片的前两句“不求归梦,难追流景”是作者的感慨,是篇中唯一直接抒发情感之句。既承接了上片,又拓展了下片。也是这两句引发了笔者对结构不同的设想。面对美好秋色,断掉对过去的眷念,投入到美好的现实与未来中去,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新的旷达的情感。
2020年8月26日

2,秋怀
作者:羽佳蒙汜

远观凌云片缕柔,仁心暖意记春秋。
大江东去浮生半,小月西沉往事幽。
一枕酣眠消噩梦,三杯醉饮忘忧愁。
鱼书雁字胸中起,只把思情笔墨留。

【雅文康语点评:】
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怀七律,清新明快,转接自然。
首联先从远景的云彩写起,对句即转入抒情。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颔联把大江东去、小月西沉的景物融到感叹年华逝去的情感中,自然真挚。
颈联借醉饮、酣眠来消愁,过渡顺畅,可惜消噩梦、忘忧愁意思相近,略有重复。尾联来一个转折,一洗前面的消极颓丧,余韵悠长。
如果前文提及一下远人,"鱼书雁字"会不觉转得太急。
中间两联都是以名词开头,且动词都在第四个字的位置,略显呆板。
本人理解能力有限、点评不足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3,处暑
作者:释悟定

客雁向南方,知秋稻穗长。
晨风摧伏暑,夜雨送新凉。
半照芦花白,孤吟野菊黄。
怎堪萧瑟近,几度醉斜阳。

【均伟点评:】
处是即将结束的含义,处暑是指即将结束的秋暑。这首五律吟咏了处暑的特色风貌及其内心体悟。
客雁向南方,知秋稻穗长——点题,写出即将告别暑天,迎来凉秋的景象。
晨风摧伏暑,夜雨送新凉。半照芦花白,孤吟野菊黄——进一步拓展,将残暑浅秋的情景描绘得细致入微,尤其夜雨送新凉更是深有感触。对仗工整,用词准确。
怎堪萧瑟近,几度醉斜阳——既是总结概述,对上述伏笔的照应,又是抒发内心体悟情感,深化对处暑的内心感受。

4,七夕叹思 [鹊桥仙]
作者:云之且
月波轻漾,情尘重荡。何奈不期而遇。
惊叹天地路无宽,双凝伫.夕阳昏暮。

藕丝寡断,前缘多舛。遥忆昔年倾慕。
眉含羞意愧低头,怯伸手.悔言轻负。

【水润木秀赏析:】
七夕多应景之作,题材用语千篇一律,乏善可陈。而云之且老师的鹊桥仙《七夕叹思》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惊喜。
上阕是佳节偶遇初恋,扣题“七夕”;下阕是遥忆当年情缘,暗合“叹思”。结构无新奇,故事却妙巧。
首二句比兴开笔,月波荡漾,亦情波荡漾,“重”字引起下文,足证炼字之功。
接下三句,偶遇初恋。万千情绪,只在“双凝伫”三字。惊叹、昏暮、何奈,种种思绪,汹涌澎湃,却是“无语凝噎”。
过片交代藕断前缘,承上启下。
结尾三句,遥忆当年。虽无缘,然当年相互追慕之情状犹历历在目。女主人通过含眉、低头、伸手、轻言一连串动作,而以羞、愧、怯、悔之情状修饰,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少女对倾慕者情怀。“怯伸手”三字尤其形象。
令词常以婉约取胜,擅长场景描写。云之且老师此阕,先是“双凝伫”,后继“怯伸手”,一个故事,两种场景,万千风情,一一道来,于细微处描摹出神,形成显著特色。
水润木秀(杨伟声)
2020-8-27

5,七律(藏头格)、景德镇陶瓷大学校训
作者: 张一剑

诚归本处即为真,不染寒埃雪自纯。
朴树深山堪大用,江风巨浪岂无因。
恕饶便聚溶溶月,庭广方容众众宾。
毅力把关瓷海舵,柳茑啼遍百花春。

【云之且简析:】
全篇韵律和谐,对仗工稳。文笔流畅,镶嵌无痕,语通意合。
作者把景德镇陶瓷大学校训,(诚朴恕毅)四字嵌入作每联的领字,巧妙,契合。没有深厚功底是不可能做到的。

诚归本处即为真,
不染寒埃雪自纯。
诚:
修辞其诚,所以居业。诚即为真,如不染污尘的雪一样纯洁无瑕。

朴树深山堪大用,
江风巨浪岂无因。
朴:
一棵堪用的大树只有不断修剪,才能成为栋梁。修直为材,才可以抗得住风雨,不夭折。

恕饶便聚溶溶月,
庭广方容众众宾。
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如浩浩明月一样,包容,普照芸芸众生。形容学校海纳百川宽阔胸襟。多包容,少责人的教学理念。

毅力把关陶瓷舵,
柳茑啼遍百花春。
毅:
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明白学理,培养一大批精进的技术人才。使陶瓷事业发扬光大!这样将来就桃李满天下。一定会迎来陶瓷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盛景。
通篇亦述情,亦析理。透彻!高度赞扬学校教学理念和精益求精科学态度。且文字优美,一气呵成。回味无穷。
唯一有点不足的是颔联(下联:岂无因)与整联意思好象不统一。(个见)
以上拙析,自觉在师友们及作者面前班门弄斧,还望众位包涵,作者谅解!谢谢大家!

【忍拙点评:】
恕饶与庭广对得不够工稳。个见待酌。

6,七律•秋怀之一
作者:杨柳岸(湖北宜昌)

山川意欲换秋身,处暑匆匆洗夏尘。
乱草残蛩惊落叶,孤鸿野水羡游鳞。
花前得句陶篱醉,月下知音鲁酒醇。
莫去寻仙姑射远,金风作伴格青筠。

【南山客点评:】
季节变换之时,往往是诗人思绪最为丰富之时,所以在秋天来临的时候有不一样的情怀流露,是很自然的,如何把情怀巧妙地表达出来,则要看诗人抓取景物的技巧。
从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来看,作者并没有过分追奇求变,仅仅从时序的变化捕捉到天气的不同,进而引出景物的变换,从不同景物的对比中,表明自己的追求和倾向,最后引申到个人的品格追求。
从各个部分的着墨分配看,基本均衡,平淡的部分少着墨,重点的部分多描写,作结的时候戛然而止,很有条理。从情感上看,也不同于一般的悲秋诗词,而把燃点放在个人的品格上,以游鳞来喻示对自由的向往,以陶篱鲁酒点明对知音的渴望,以莫去寻仙再次踏入现实,最终以青竹品格表露诗人的胸怀。表现手法层次分明,情感流露也是自然而然。
不足之处,个人认为,首联用两句来表明时序变化有些浪费,可合二为一,一句足矣,第二句可用来总领颌联。而且题目的“秋怀”与“处暑”的节点之间的关系似乎还需要理顺。“处暑”的出现关非十分必要。乱草残蛩惊落叶,这种景象似乎在这个时段不会出现,至少我所居住山东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乱草、残蛩、落叶并没有这么早,而且上句分明才“洗夏尘。”。
练字方面,“格青筠。”的“格”字不够含蓄。用词方面,“鲁酒”的出现很突兀,并没有相应的景物和情感来烘托衬映,不知道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个词?

礼物 打赏 赞(39) 收藏(5)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