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唐诗气象,宋词雅致,今人才力多不逮,多妄评而不自知。悲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最新帖子
- 春节未归(用放翁对酒韵)15/401
- 元宵前夜诸诗丈吟长相聚浦西辽北刘郎示以新就墨梅图了凡兄命赋西江月因草成此阙28/2908
- 大儿生日(用放翁韵)43/2092
- 重阳23/1708
- 疫情复发兼闻多地龙舟赛停办30/2657
文思儿点评;浅析《送春》,诗意层层叠叠,绿化率仍然,花落了蒙蒙细雨还在继续重游,可爱的燕子却悲伤离去,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三更在啼叫,吵吵嚷嚷在等待美丽的春天归来,欣赏朋友美文,加油。问候,期待精彩。
另外我曾经担任过五星文学网一直班,点评参加过全国正文大赛评委,也担任过中国先锋文艺七十多优秀作家现代诗作品,今年仍然负责怎么多作家,去年子文章网担任高级评审,考核审核作品99,5
所以我想参加百家点评作品,文思儿留言。希望管理员批准,谢谢
我也是中国先锋文艺主任编辑,
不是已经聘请到版主的么?
打开网页,总是会看到这招聘版主的信息。
过来看看,俺自荐的跟帖还在哦,只是记得被网站领导给否定过的,是罢?
可否将俺的跟贴都删去呢?谢了
读诗需要才华吗?
写诗需要才华,读诗需要才华吗?以前认为读诗不需要才华。读诗嘛,就是一种优劣鉴定,譬如购物,只要你经验足够就能作出判断。八十年代初学诗,读过不少诗集、诗选集,包括文集里的诗词,记得阅读《万首唐人绝句》,拿一枝铅笔,把自己认为好的做个记号,然后对照名家选本找差距,不久就差不多了。因此,很久以来我认为鉴赏力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
在诗坛混过一阵,争议颇多。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争议大多因鉴赏差异而起。你想,人家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写出一首诗来,你却一棍子打死:“劣诗!”还不伤人自尊?想死的心都有了,当然要跟你拼命了。哎,都怪自己,口无遮拦,就知道说实话。奉承又不花钱,还能得到好处,这么明显的利益交换何乐而不为?可惜自己就是不会!
叶嘉莹在《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中说:“英国有一位学者叫理查兹(I.A.Richards),曾对学生做过一个测验,让他们区别好诗和坏诗。一般人对名诗人往往盲目崇拜,一见莎士比亚的名字就以为是好诗,一见李白、杜甫的名字就以为是好诗。但理查兹在测验时隐去了作者的姓名,只留下诗歌,结果有些人判断得很不正确,他们把好诗当作了坏诗,把坏诗当作了好诗。这种情形不论在外国或中国都是很普遍的。”叶嘉莹认为衡量诗歌好坏的标准,“第一是感发生命的有无,以及是否得到了完美的传达,第二是所传达的这一感发生命的深浅、厚薄、大小正邪”。她这个标准令人困惑,不具有操作性。生命是宇宙中某种生化反应产生的氨基酸结构,具有自我生长繁衍功能和感觉、意识、意志等。石头不可能写诗,再坏的诗也生命感发的结果,以此为衡量标准将使人无所适从。我认为好诗的标准就两条:一、完美表达,二、具有新意。前者是表层结构,后者是深层结构,相辅相成,互助互用。众所周知,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字数少,结构紧凑,不像几十万字小说,废掉一两句没关系。这有点像聚光灯下看一个晶体,一有缺陷就很扎眼,因此诗歌要求完美凝练,以极简的形式来取得最大化效果。形式完美是一个方面,另外还要有新意,包括新经验与新表达——不新就是重复,浪费资源,既浪费自己的精力又浪费别人的时间,可怜无补费精神。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情况:1、表达完美无新意,2、有新意表达不完美,3、表达不完美且无新意,4、表达完美又有新意,可以用这个标准去衡量。
当然,做起来是不容易,文学不是数学,没有绝对的标准,其中经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一些人便矢口否认诗歌的价值判断,并经常援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辩护。这些人其实是悟性很差的人,他就知道偏执两端:有无,不知道有无之间还有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没有绝对标准不等于没有标准,大致的划分还是有的。美丑也没有绝对标准,但我们还是愿意要西施不要东施,我就没见过对自己长相不在乎的女人,这说明她们心中自有一杆称。
......
支持!
我很赞同‘第五条’,一件诗词作品即是作者之心血同时也是大众眼中欣赏之目标。‘作品’如果能得到点评家【‘好与坏’公正】的评论,使作者心中知道自己的‘作品’优点在哪而‘缺点’又在哪,使之能及时改正之,特别是对于初学诗者来说大有益处。现今,世道上很多诗词评论家注重‘赞美’之言词,这样或许使作者心中【‘幻起’美的彩云】,实则对作者无甚帮助。当然,世界就需要这种‘阿谀奉承’的评论家的‘赞美’也!
一箩好话三冬暖,指正批评夏日寒。
雨打雄心堪义妄,羽毛梳理再轻澜。
见笑!祝事事顺利!
前两句诗,真真切到了古今诗词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