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红妆 女  0岁
  • 注册日期:2015-07-14
  • 最近登录:2024-04-10
  • 粉丝人数:106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忘尘别舍】禅意绝句一组赏析【红妆评诗之11】

红妆 发布于2019-12-07 15:56   点击:3301   评论:6  
禅诗,是指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应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禅宗六祖的《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
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禅诗的杰出代表作。佛教禅宗与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自魏晋六朝
以后就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禅宗把山水自然看作是佛性的显现,这种理念对中国山水诗的兴起
有启迪之功。
禅是诗家切玉刀,禅诗的上乘之作,不在于禅语的运用与否,而在于它所创造的幽远而深邃的意境,这就是禅家所
追求的禅境。历代写禅诗的圣手极多,但最出色的当首推一代诗佛唐代王维。王维的禅诗每每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和美的享受,王维深谙佛理,与六祖慧能的弟子们交往颇深。在艺术上,他把中国诗美和禅理融为一炉,创造出一
种空灵冲淡的意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人就说,中国人是“头戴儒家冠,身穿道家袍,脚踏佛家鞋”。禅带给人一种平静而又轻松、纯朴的气氛。当然
,如果单纯来把佛学当宗教未免有些局限,诠释我们不妨把佛学当做哲学看待,作为启迪智慧、反观人生、慰藉心
灵的一种为我所用的思维方式。
忘尘别舍这组绝句以禅入诗,通读下来我们会感觉到诗中有善、有悟,有寄慨、有各种言语无法表达的内涵在里面
。虽然有些遣词用句或理念中有着禅家不成熟的青涩,然诗忌无趣,不忌小疵,其作里寄感抒怀,折射出超然物外
、随遇而安的旷达,深入浅出中表达了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禅学造诣,这种达观洒落的情怀也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诗友,我们不妨抱着学习一门人生哲学的心态来读禅诗、染禅心、知禅理,懂一点儿禅的
智慧,淡泊清怀,明心见性,在纷纭的世界洁身自爱。

01、国恩寺朝圣有怀
何处尘埃何处拭,只身佛刹谛因由。
菩提无树千年境,心地风幡一念修。

【红妆赏析】
发端原地打转,没有完全拓展开,炼字尚须打磨。转句中五祖六祖关于菩提树的PK兴发准确,更籍六祖口来诠释“佛不在身外,就在自己的心中”,哲理丝丝入扣,禅意深远;尾句是全诗画龙点睛之处,大处蕴笔“风幡”,幡动亦或是风动已然不是重要,“动”者无非出自心动。全诗借典发力,诗中那种随遇而安的旷达、回归自我的恬淡心境呼之欲出,读来拂尘涤心,表达了诗人秉承以豁达的人生态度去处世的通达自悟的内心思想境界,见禅家筋骨。

02、国恩寺借句禅问
六代风幡自一天,菩提无树树千年。
梵经三藏皆无住,心即禅那佛问传。

【红妆赏析】
此首小绝写的自然流畅,嵌典熨贴;以“风幡”起兴,用“菩提”偈语衍接,用“梵经”转折,写的干净利索。诗中的前三句都是为了最后一句服务,转结抖出物我一如的“包裹”来,“心即禅”,这一举笔墨省净,从禅诗的角度欣赏就更有禅味,收笔处尤见空灵通透。
本诗中,诗人把禅家的诸法非实,皆为虚妄见性观念有机的融入诗的情境之中,疏密得体里找到本心、发现自性,意理深邃。诗人内心渴望灵魂得到净化的思想情感也跃然而出,读起来另有一番意境,真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03、 香港竹林寺品茗有怀
竹林寺院龙天现,宝刹云烟照大千。
声度亭前僧俗论,色空一味入茶禅。

【红妆赏析】
茶禅文化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说起“禅茶一味”,估计都不陌生,然真正理解其中文化内涵的怕是要凤毛麟角,很多诗人纯粹把这句当成附庸风雅的摆拍而植入诗中且乐此不彼。其实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这两种文化有同有别,是传统的茶之雅与对佛法的领悟的有机结合,更多时是启迪了人们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沉淀浮躁,过滤浅薄,解读生命的安宁。
诗写作者独自闲游,竹林寺品茗一事。首二句平平,差强人意。三句诗风一转,以“声传”一轮入笔折点留致,写出茶入禅境的神妙意态。收束句以禅茶一味契以禅机,形象的阐述了茶承禅意,禅存茶中这一深远意义,具有鲜明的醒世色彩,点到辄止,深得家“空”与“不二法门”之风流。

04、无明念
千江映月若君何,每引南柯梦寐多。
拂垢涤尘僧寺境,禅茶五蕴问婆娑。

【红妆赏析】
无明,佛家指是不能见到世间实相的根本力量,也是世人执取和贪嗔的根源。单说“无明”大家可能不懂,如果我说“无明火”大家肯定门儿清。说白了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气之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才会有“冲动是魔鬼”的由来。一切众生皆因妄执而生,反省是最好的办法,明心方可见性。
全篇脉络清晰,发端很有味道,诗人借力发力,博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化用“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一禅宗理念进行渲染铺垫,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收束句空灵万象,驰笔处境界层出,以禅茶托物寄情,诗中有茶,茶中有禅,何为也?盖诗为心思轻灵的体悟,茶为至清至纯之味,禅的“平常心”讲究淡泊宁静、清净自然,两者颇有相通之处。禅能使人安静,茶亦能如此,心平红尘远,小景观,大世界,颇具淡泊冲和的意境美。

05、禅茶

浊清归一念,水月色空纱。
丕尚莲华静,閒云一啖茶。

心安无有处,般若梵薰殊。
起念缘空色,禅茶又一壶。

【红妆赏析】
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禅诗往往可以直达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人生境界的提升,那么禅茶如何?先来解下茶字的结构。
“茶”者,草木之中有一人,人在草木中,就是在大自然之中,在大自然之中的人,其心灵也是最为自然的。“意境”是禅诗诗味的灵魂。这两首小绝中,诗人抓住“丕尚莲华静,閒云一啖茶。”、“起念缘空色,禅茶又一壶。”云淡风轻的几笔,如风吹水,如月印潭来酿酝诗情,跳荡纵横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意趣深远的知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大视野,无论是诗人一种远离尘嚣,恬淡自适的追求,以及身在世,心已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都以远超尘嚣之上。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禅借茶悟,禅提升了茶的品位和洗涤了人心中的幽暗,一总一分里波澜不断,轻静淡远,将茶、禅深意简洁明快地表现了出来,其恬淡虚寂,识高旨得意境,起到点活全诗的妙用。

06、即兴禅论
何必千山寻佛径,参心一念拭无明。
红尘过客红尘悟,天道由来俗道成。

【红妆赏析】
绝句贵在立意,此首诗作诗如话家常,意境浑融,充满了禅悦。深入浅出中将禅心和哲理了悟的恰到好处。一二两句铺垫得法,与“春在枝头已十分”有着异曲同工的魅力,三四句水到渠成,一气流转中完成质的飞越,读此诗的同时,一位随缘任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禅者风姿跃然纸上。
禅宗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本性是佛,离性别无佛。此诗不仅具有意境的美,同时昭示了禅宗要理“既活在当下,平常心是道”的人生大智慧。

07、观自在
荣枯空色不停休,过客浮生强谓愁。
悟觉有情天地老,古今一贯自春秋。

【红妆赏析】
观自在是一种境界,一种无所碍的境界。佛家主张一切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分别心的妄执而生,整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是自己妄心的勾画。观自在是是用智慧观,用心观,不是用肉眼观。当然这个心不是意识心,而是我们看不到的那个心。
虚无空灵是禅诗中最常见、涵泳最广的一种意境,这首绝句想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么一种洞穿了大千世界,随遇而安的思想境地,这也正是禅家所推崇的“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物我一心的心境。这里诗人要观什么呢?诗人的本意是想用禅宗的思想见解去领悟生命,感悟社会动态。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心
惜一二句通读下来感觉有些零乱,三四句结的平平,衔接的不够紧,强搬意像不可取。

08、禅问
菩提揭谛心为岸,絮果兰因水月禅。
一嚼閒茶非是外,盏中空色悟三千。

【红妆赏析】
菩提圣树为佛祖释迦牟尼大彻大悟之地。“兰因”是佛教用语,讲究因果,讲究参禅,讲究了悟,这个词的意思可以说是参透因果。与兰因相对的是絮果,佛教认为找到了兰因人就找到了永恒的欢乐。
发端采用两个典故逶迤写来,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从而告诫人们,每个人切入的角度不同,认知的角度也就不同,看透世事,忘怀烦忧,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三、四句承转有力。种如是因,收如是果,大千世界种种烦恼一切唯心造。正因人们为尘劳所累,妄念不断,执心越重,才会为烦恼所苦,学会放下,方能坦然面对世事。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传达出不必舍近求远,其实我们本身就在道里头活着,其机锋犀利,诠释了“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这样一种启人心智的哲理。

09、禅茶
尘悟缘来无有家,梵经三昧半趺跏。
娑罗法雨醍醐醒,空色荣枯一盏茶。

【红妆赏析】
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只是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全诗兴象深微,意在言外。小疵处,佛家术语过多,冲淡了诗中要旨。承句结句略弱。尾句以“空色荣枯一盏茶”一笔嵌入参禅示悟,新警。
我们常说诗言志,这首小诗思致渺远落笔自然,一气贯注而来,从禅问的角度衬托出诗人追求宁静平淡的环境与生活的自由自在的乐道心怀,人生在世,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潜移默化中把那种禅的明净,禅的超脱,禅的穿透,直达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想像的空间。

10、忘 情
禅茶一味悟人生,玉骨冰肌入盏轻。
浓淡清虚空色蕴,云天水镜又三更。

【红妆赏析】
前二句起的平平,闷头了。“玉骨冰肌”不解。
静心品茶思维人生,专注一境,禅茶二者相通相同处就是都需远离烦躁,去除杂念。所谓的禅,是洞悉生命及世界的真理,是摆脱一切束缚的心。三四句警醒,颇得“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之深髓,用心灵的语言衬托出诗人那种物我无一,自由自在的乐道心怀。
如何忘情?任运随缘。当然这不是指消极的遁世。诗人之所以参禅忘情,盖因禅能够给人安定、彻悟、清净、智慧,而这些正是忙乱、疲惫的现代人最需要的东西。翠竹和黄花皆非外境,白云明月才是真如佛性。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这样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只要人们摒除杂念,修正自己的贪嗔痴,淡定从容,就会有一份宁静美好收获。

11、轮回
沙数恒河觉有情,无常散聚色空名。
佛前我闻拈花乘,灭寂如来一念生。

【红妆赏析】
“觉有情”,失稳了,与恒沙一句违和;次句写意丰富,颇含机锋。晨钟幕鼓,缘起缘灭皆由天,瞬息不可留,永恒不可及。“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样红”这就是对无常的最真实的写照。三句立足点于乃全诗发力之所在,以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之佛典,一收一放,尽“显“”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之风流,是为诗人心灵的反照,转结自然,意境浑成,不着痕迹里抒发了诗人超然物外、向往佛门的禅趣,寄旨遥深。

12、随缘乐道
本是恒河浪里沙,朝随潮涌暮飞花。
岸灯星语如来愿,空色荣枯自一家。

【红妆赏析】
通篇把禅宗理要有机的融入诗的情境之,紧扣“恒沙”这一禅宗的思想见解引导人们去领悟生命,感悟社会动态,继而呼应了随缘乐道之一寄慨之情,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浑然无别,澄澈透底的心境。
世间短暂,散聚无常。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生命的实质。大千世界在快速的变化,在快速的无常。人们的内心世界也在快速变化,在快速的无常,人间宽的是路,窄的却是心。诗中不无规劝人们,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实是随缘、放下,放下沽名钓誉的执着,心无所住自然万虑皆忘,诗人的禅机,不可言传。

13、香港东普陀拜庙有怀
普陀佛刹人天境,林径禅阶百鸟鸣。
解脱门前观自在,红尘过客看泉清。

【红妆赏析】
起句以曲径通幽一笔穿插迂回,把诗人隐逸自然、超然于世的情感和追求表达的淋漓尽致。大千世界里我等都为红尘过客,只要放下执着,心似白云意如流水,拥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胸怀,方是为人生的真谛。

14、菩萨圣诞有寄
觉世有情观自在,是非福祸掌中猜。
灵光一道出方寸,解脱轮回避劫灾。

【红妆赏析】
拙朴浅易,取材有度,笔触里满满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真髓的颖悟与自在无碍的旷达心境。小疵处:下笔过于随意了一些。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可是,万千红尘里又有多少人能领悟了这个道理呢?

15、学禅问道

可道有情天地老,缘来尤叹太匆匆。
云烟过眼谁怜我,空色观心岁月中。

红尘引渡境三千,利禄功名水月缘。
暗室亏心君莫作,何须佛案颂经虔。

【红妆赏析】
禅家说,平常心是道。禅在诗里,道在心中。
这两首绝句告诉我们,拥有优渥的物质生活并非就是幸福,超然世外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方能真正是静心和愉悦。珍惜当下的缘分,怀着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常心面对生活,随遇而安,得失又有何妨,功名利禄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可见诗人的禅心已悟道精微。

16、题图《不肯去观音》
扶桑慧谔因缘具,佛国潮声妙住寻。
圣地五台莲座涌,今朝不肯去观音。

【红妆赏析】
诗有内外意,这首小绝诗作平平,履大众手法。然诗中灵境禅心,浑然一体,直抒曲达立借机宣法,明志说理,其象、其理内涵无限。
姑妄评说一下:这是尊爱国的观音菩萨。与那些一有点小名气内心彭胀不认祖宗,急忙改换国籍,改头换面甘作洋主子国力二等公民的那些个所谓“演员”和“精英”,甩他们一百个万里长城。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9)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