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骆子 男  
  • 注册日期:2019-02-25
  • 最近登录:2024-04-01
  • 粉丝人数:163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再谈如何应题及用典

骆子 发布于2020-06-04 19:19   点击:1524   评论:5  
我的诗赞多,完全是因为我到人家空间点赞多的原因。这可以理解为刷赞。
望各位来了只看我诗,别管赞多赞少。
观点在作后感中
三轮车述
缺脚何伦类,嘈嘈静卖棕。
乌衣游巷陌,盖帽动杯弓。
有幸楹阶矮,无缘道路穷。
盈箩嫌斗大,暂且寄沙虫。
盖帽:城管执勤时的制服多配戴大盖帽。
无缘:无缘份。古语中更多的是指:没来由。
沙虫:
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2020年6月3日
 
作后感:
    去年写《三国演义》组诗时,写到关羽时,连废两作。实动不了笔,最后只好写了关羽的坐骑。至于原因,引用当时的作后感:“
关公历经千多年的官方和民间共同塑造成为武圣,忠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以我粗浅的学识,远达不到能以诗的几十字就可高度概括忠义文化内涵的境界。我苦思两天,废了两篇初稿。最后在将睡未睡之时脑洞大开,我写不了人,还不能写马吗?跨下畜生尚如此忠义,鞍上之人的忠义还用写吗,何不让读者自去体会和解读。始有此作。”
    今又故技重施了。我想写一个在市井中混生活的读书人,那是多年前,我见过一个商贩,文文静静的一青年街头卖年糕。腼腆羞涩,不会叫卖,带着书,没生意时就静静的看书。我从去年构思到今年,还是没法下笔。正好有个擂台出题:以新的出行方式为主题写一首五律。来了灵感,写不了人,还不能写他的车,始有此作。这擂台,以表演秀为主,真学不着什么有价值的干货。倒有群可爱的评委,
专送灵感,也算是无形中帮忙,谢过。
    闲话打住,言归正传。我在四十岁前,除偶写杂文,好看《三国演义》,基本上与文学绝缘。四十一岁提笔写了一年的散文,四十二岁才提笔写近体诗。文学各体裁都有共通处,散文的很多写作技巧,用于写近体诗同样管用。
    我写散文时,曾总结过情与景的五层关系:
情景缺失、情景剥离、情景并行、情景交融、情景合体。写近体诗也一样,情是意,景为象。一旦景不能表达情感,就不能扣人心扉:何不带个相机咔嚓一下最真实。一旦情不借助景来表达,直笔实写,就枯燥无趣得要命。前二层次我不讲,没入门的货。完成第三层次,最多只是形式上是诗了。真要从文学的艺术性来讲,至少得写得情景交融才行:情不离景,景不离情。
    我懒得看擂台作品了,看了某些有裁决权在手的一些示范货。其实那层次,仍在情景并行的层次上。情景并行:两者有关联了,有如双轨并行,却不紧密。正因为不紧密,所以“景”这根轨可以轻易替下。如有写自行车出行的,其实把写自行车的相关内容改写
自驾车出行,诗的立意还原样的不受损。给你的素材根本就没打磨成意象融入立意,只能算作诗内功夫应题了。不过这群浅白货,一篇接一篇,一遍又一遍的示范,唯恐人家不落入窠臼,他们呆在里面太寂寞。
    写诗,一切素材都要尽可能的打磨成意象服务于中心意境。如果是给素材的命题诗,必须将命题中的素材打造成意象融入诗中核心意境,才算真正的应题。情景并行的结合层次,可以略做调节,就能轻松把素材换下而不对诗的意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其本质是套题。一旦到情景交融层次,就换不下了,或者说想要换下,就必须对来替换的素材进行细心打磨,才能加工成意象和原诗意境相互交融,缠缠绵绵、浑然一体。唯有如此应题,才能算文学层面的应题。
    最好的办法是:情景合体。一旦达到这层面,就无法动得了情景任何一部分了。很多平白诗,字面上根本看不着任何描写情感的用笔,却扣人心扉。就
是因为达到了情景一体的无痕状态。如那首著名的“白日依山尽”,看着平白,其实水深得很。我不想解这诗,很多平白诗,我要解起来,还真有那么点别有风趣的味道。
    我这诗就这办法来:车人一体。表面在写车,其实全在写车的主人。谁要换走这车,整个诗都没了。
    首联出句:缺脚。所有的车,要么两个轮子,要么四个轮子,总之是偶数。就它三个轮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当然有独轮的,但独轮车古就有之,算不得新的出行工具。寓意这读书人混在市井里,另类。对句就表达了这主人的另类:嘈杂的市场里,唯此人静静的不吱声的卖着粽子。读书人,拉不下脸吆喝,可要生活,又没办法。
    颔联:乌衣,古指贫贱者的衣服,符合此人形象。字面上解释:为了吃饭游贩于巷陌中。可“乌衣巷”是个典,是个偏出文学巨匠的地,寓意此人其实是个文化人或有志做文化人。大盖帽(城管)来了,还能不杯弓蛇影的逃窜。
    颈联:有幸楹阶矮,无缘道路穷。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寒门低微,出身不好门路窄啊。可能书读到半拉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这书就读不下去了。这“不幸”之事为何“有幸”,于这车来讲,大户人家谁买三轮车,落哪个市井家都是楹阶矮的,但我运气好,落在一个读书人手中,将来说不定能沾上点光。于此人来说:能怨父母吗?读书人,再穷也不能说自己不幸做了寒门父母的儿子。
    尾联有趣。都说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以自嘲没读多少书。可这车说他的主人,盈箩:箩装不下了。那为什么要写斗大的字?其实是正话反说:这“斗大”只是借用俗语中的“斗”来指代字,其实意思是指学问一箩筐装不了,只好嫌字大——字再小没法写了。对句:暂且寄沙虫。装不下的字就寄点给这些市井吧。但诗外之意:暂且寄居在市井中与商贩为伍。将来不一定。
    不就避字嘛。这三轮车,韵字不挑,照着上首的就步韵。不但避本诗的题,除韵字外,连原组诗的两首
一块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其中的近体诗这个小领域都是深不可测的。什么因律害意,九成九是笔力不济之流的借口。我从不信这邪,写不了就是老实承认是自己的笔力不济。避九十四个字不用,不到一百字嘛,还能写不了诗的。我要是不嫌枯燥,还能接着再来步韵一首,连前三首的字一块避,四首不重字又如何。只是这事干多了,提不起兴趣罢。一旦失去兴趣和激情,就不能再动手写了:难道只为逞个能?
    要想诗写得有趣,话就得说得诙谐点:正话反说,好话歹说,顺话倒说。这三轮车就专干这不着调的事。既是种无奈的自我调侃,更是种乐观向上的胸怀。据说莫言只读了小学,靠读《新华字典》走上文学的道路,不小心拿了个诺奖。但似乎不受国人待见,各种骂的声音都有。其实是些没用的学究看着自己的学问居然混不过一个小学出身的人,羡慕、忌妒、恨!就如这吾爱的一群“马保国”们,组着团玩鸿门宴,结果让一个江湖野手打得满地找牙,只好抱着团当阿Q,编段子中伤人。最可笑的是这群“马保国”仍没意识到练基本功的重要性,还在上跳下蹿的组团玩表演秀。由他们去吧,懒得管。笔侠那天不爽,再度归来,踏平他们的破山头。
    关于用典。典,在诗中,其实和所有的素材一样:必须服务于立意。而素材,必须加工成意象后才能服务于立意,典也不例外——特殊的素材而已。立意,就有如一朵鲜花。素材就如原材料,加工成意象后就如绿叶,最后全得衬托鲜花。
如果用了典,最后出彩的地方在典上,恭喜,失败了。作者你在干什么,写诗如果没有自己的立意,就为了解人家的典,那直接做学问不得了。如果搞懂是典为诗服务,还是诗为典服务,攀典附典,故弄玄乎,就在所难免了。学究最好干这个了,写了首诗:这典妙啊。典出自于经典,本身就是经典,如何不妙?是不需要写首诗来捧典的。学究们之所以好干这个,是他们不这么干,连最后的那张显示有点学问的皮都没了。
    正因为作者在用典时会有针对性的价值取向,或进行艺术再加工,所以同一个典,在不同的诗中,意义是不一样的,照着原典解读,不得要领。如上首形容高铁快如闪电时用的“霸王弓”,只取意于气势。如果写一个英雄末路宁死不屈的勇士,就会取意于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悲壮。如果是写一个莽汉,就是取意于项羽空有拉霸王弓的神力,却有勇无谋。照着原典来解读,不如直接读《项羽本纪》。
    这诗用了三个典:乌衣巷、杯弓蛇影和猿鹤沙虫。乌衣巷不多说了,另两个全和原典的意义有出入,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了引申义。杯弓蛇影原指疑神疑鬼,这诗里引申为街头小贩见了城管就怕得胆颤心惊的。“沙虫”原指小人:“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诗里可没有职业歧视,就引申为在市井中谋饭碗的人。某些学究,根本不谙其道,一顿胡评,什么好诗都让他们给评烂,也就不奇怪了。
   2020年6月4日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3) 查看   收藏(9)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