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厚德载物-天汉 男  100岁
  • 注册日期:2019-08-13
  • 最近登录:2024-03-27
  • 粉丝人数:3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转帖】唐朝大诗人王孟韦柳之柳宗元的故事

厚德载物-天汉 发布于2020-09-23 20:21   点击:1755   评论:2  
【转帖】唐朝大诗人王孟韦柳之柳宗元的故事

【转帖】唐朝大诗人王孟韦柳之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画像柳宗元画像
”),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
柳宗元柳宗元
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5年(元和十年)1月, 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释放奴婢
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兴办学堂
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开凿水井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开荒建设
柳州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柳宗元还重视植树造林,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柳宗元在历史上与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都有并称,比较广为人知的有和韩愈并称的"韩柳",和刘禹锡并称的"刘柳"。也因为其出生在河东,也有柳河东之名,河东先生之称。做官生涯结束在柳州,也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的祖上世代为官,而且柳宗元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下面只有两个妹妹,所以从小受到的关注也较多。柳宗元的母亲对他进行启蒙教育,这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柳宗元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强烈兴趣。柳宗元祖籍虽是在河东,且是当地名门望族,但他出生在京城长安,他的童年时期也是在长安度过的。于是在这天子脚下,柳宗元从小便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一面,朝廷的腐败无能面和看似太平的社会中所存在的危机和动荡。

柳宗元的父亲也是为官之人,柳宗元在父亲四处为官时跟在其身边,在这过程中能够直接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他还多多参加社会上的交往活动,结交了很多朋友,并在地方上获得了一定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增加了柳宗元的社会见闻,更是对其个人品格和意志的锻炼和培养。这之后不久,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柳宗元的教育上,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影响了他很多,他的父亲有才华而且拥有做官的经验并且为人正直不阿,他的母亲是佛教信徒,这两边的影响为他后来统合儒佛的思想形成做了铺垫。

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一次便进士及第,当时他年仅二十一岁,如此年轻的才子一时名声大振。柳宗元在几年的为官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官场上的鱼龙混杂和政治的黑暗腐败。这些都让当时青年气盛,思想积极的柳宗元逐渐产生了改革的想法。恰好当时王叔文等众人引领革新,柳宗元于是加入了他们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

柳宗元加入了革新派之后,与王叔文及一众人的政见相同,于是在唐顺宗登位后提拔王叔文等革新派时,柳宗元也得到了提拔。在那以后,柳宗元配合王叔文等人实行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顺宗病重后,却被小人谋权反抗改革。后来,宦官们拥护了新的皇帝继位,也对王叔文等改革派进行打击,柳宗元也因身在此派而被贬。被贬到永州之后,柳宗元迎来了自己的文学创作顶峰,由于当地风景秀丽且人迹罕至,柳宗元常常四处游历结交当地的名士和闲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十年之后柳宗元被召回长安,但是这次召回却并没有受到重用,反而因为被仇视再次被贬,这次被贬的就是柳宗元最后离世的地方也就是柳州。柳宗元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作品供我们学习,不论是游记还是诗词,传记还是论说都独具一格,写出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柳宗元虽信佛但本质上却不是一个淡泊的人,这些在他推举的一些运动中都有显现。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1]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纪实文学

柳宗元,字于厚。公元793年,他考中进士,过五年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分派做集贤殿正字,职务是替王朝编篡校订图书。后来调任监田县尉,不久又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做监督和考察官吏的工作。公元805年正月,李诵当皇帝,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人执政,积极推行改革。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并成为主要成员,担任礼部员外郎。革新行为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逼身患重病的皇帝传位给太子。这年8月,李纯当皇帝,对王叔文集团进行残酷迫害。9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

1. 赴任柳州

公元805年,旧官僚和宦官恨透了李诵皇帝,他们联合起来逼他退位,让太子李纯当上了皇帝。李纯皇帝很感激和信任他们,下诏令废除改革,对王叔文集团进行打击和迫害,礼部员外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官。

水州是一个荒僻的地方。柳宗元任司马官的职务,名义上是小官,其实是个没有实际工作的罪犯。这一年的冬天,他携带六十七岁的老母亲爬山涉水来到永安州城。

柳宗元在这里熬过了十个春秋。正月的一天,他在府内协助处理政务,忽然差役来报说:圣旨到!柳宗元楞了一下,慌忙整理衣冠快步来到大堂前跪下接旨。吏部官员手捧圣旨高声宣读:皇帝诏曰,柳宗元立即回京,钦此。

当天晚上,柳宗元彻夜难眠,百感交集。他觉得能重回朝廷再展鸿图,为国家多做点工作了,心情非常高兴,吩咐家人收拾行装,尽快启程。

柳宗元虽然任司马,还是尽力为百姓办事,关心百姓疾苦。永州荒野有一种奇异的毒蛇,它的毒液碰着草木都会枯死,咬人很难医治。这种蛇烘干做成药饵可治愈百病。朝廷诏令捕捉这种蛇,每年进贡两次的人家,可以抵交全年的赋税。

有一天,柳宗元来到一个小山村,夜宿在一户姓蒋的人家里。吃过晚饭闲聊,主人面带愁容地说: “我一家三代人捕蛇,我的祖父被蛇咬死,我的父亲也被蛇咬死了。我干这行有十二年了,有几次被蛇咬也差点送了命。”说完长叹一声。

柳宗元满腔情愿地说:“你怨根这个行业,若不愿干,我可以替你去请求官员,更换劳役,恢复你的赋税。”

主人更加悲伤地说:“与我祖父同住在一起的,十户剩不到一户了;与我父亲同住在一起的,十户只剩下二三户了;与我同住在一起的,十户也只剩下四五户了。那些人不是饿死,就是逃荒去了。我是靠捕蛇才得以生存下来的。”

柳宗元伤心愤怒地道:“我过去看到古书上说,‘苛政猛如虎’还半信半疑。今天听了你的话,才知道这是真的。赋税比毒蛇还历害呢!”说到这里大家都不愿再谈这个话题,坐了一会便各自歇息了。

柳宗元关心百姓,百姓也都尊敬他。他奉旨回京的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来看望他,依依惜别。

柳宗元离开永州城,乘船经过泪罗江。他眼前是连绵的山峰,浩缈的洞庭湖,奔流的湘江水,这一切正是屈原诗歌中描绘的景色。他见景生倩,想起屈原遭到陷害,报国无门自沉江的惨景,庆幸自己能重回京城,兴奋地挥笔写下《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云: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柳宗元回到京城,与他一道奉诏回来的还有刘禹锡等人。这是当朝执政的一些大臣怜惜他们的才能,奏请召回推备重用的。但是李纯皇帝听信馋言又改变主意,下诏书派遣柳宗元去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连州刺史。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一同参加政治革新,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接旨后商定同行赴任。

五月中旬,春风送暖,万物扬眉吐气,到处布满生机。柳宗元怀着凄惨的心情,带着无限的惆帐与刘禺锡等人离开京城,一路风尘来到衡阳。明天就要分路了,柳宗元从此与老朋友分别,更加忧愁悲凉,心想要是得到皇帝的恩准,能归田遁世就好了,情不自禁地轻声吟道: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东西。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清晨,刘禹锡来与柳宗元告别。他看到柳兄瘦削虚弱的身体,仿佛觉得此别难以相逢,眼里含着泪水动情地说;“你要多多保重,常来书信!”柳宗元愁肠寸断,强忍住泪水送他出店门,拱手话别。

柳宗元坐马车到桂林,然后乘船沿着白石河南下。六月初,他来到柳州,地方官员和乡绅在码头恭候迎接,一直送他到州府衙门。

2. 祭天祈雨

柳州是一个边远荒凉的地方,又常闹水旱灾害,人民的生活贫穷困苦。柳宗元觉得在柳州当刺史与在永州做司马显然不同了。现在自己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应该大力发展生产,为人民排忧解难。

这一年的夏天,一个多月滴雨未下。烈日烘烤得树叶打卷,田地龟裂,禾苗干枯。若天不再下雨,田地里的庄稼就颗粒无收了。

王法中有明文规定,遇到干旱的时候,地方官员一定要“祈雨并行五事。”

这是说官员要带领人民祭天求雨保护庄稼。同时**好冤狱;救济孤寡;省劳役赋税;查办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和纳贿违法官吏;推荐人才这五件大事,以感动天神降雨。违者重的要罢官免职,轻的也要打板子。

柳宗元认为天地间“元气”是真实存在的。山川的崩塌与阻滞,阴阳二气的变化都是有秩序的。动物和植物,灾荒和丰收是自然现象;法制和动乱则是社会现象,各依据自身的规律变化和发展,不是上帝主宰的。战胜自然灾害取决于人,不是取乎于神。古人迷信天神是愚蠢的。但是在严酷的法律面前,他也只好违心地祈天求雨了。

柳宗元询问掌管祭祀的司功参军说:“现在天早缺水,你认为到什么地方祭天降雨最合适呢?”

司功参军道:“城西面的群山中有一个方圆半里的大水潭,泉水喷涌,深不可测。四周林木苍翠,风景幽美。传说这里有蛟龙出没,当地人叫它龙潭。这里最适合。”

柳宗元吩咐道:“你马上发布告示,文武官员和民众到龙潭祭天求雨。你去筹备供品。”

第三天中午的时候,柳宗元带领地方官员及数百群众来到龙潭。司功参军指挥佣人摆上猪牛羊三牲供品,点上红烛香纸。仪式开始,大家都跪在地上,双手合拢低头闭眼,虔诚的许愿祈祷。

柳宗元站在一块高大的岩石上,高声宣读亲笔写作的《祭雨文》说:“万物生长,望天护养,莫使粮食,毁于草莽。涌动潭波,云起雷响。下雨成功,惟神是奖……。”紧接着奏盛乐,鼓、琴、箫、钟等八种乐器齐鸣,声音震天动地。巫师跳起求神的舞蹈。舞动的四条黄色苍龙在鼓乐声中上下翻滚,左右摇摆,好象在吁风唤雨。

回来的第二天,柳宗元的堂弟柳宗直病倒了,发高烧卧床不起。

柳宗直曾考中进士,因为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受牵连未能做官闲居在家。柳宗元调往柳州。他看到堂哥身体虚弱,身边又天亲人,为了协助和照顾他就跟来了。

柳宗直服药不见好转,昏昏沉沉地不吃也不喝。第五天的下午,他睁开眼睛,嘴轻轻地动了几下,不知道说什么,然后慢慢地停止了呼吸。

柳宗元眼巴巴地看着堂弟死去,他悲痛欲绝泪流满面,走出去愤怒的望着天空大声喊道:“老天呀老天,仁义正真你竞不知呀!”说完昏倒在地上。众人慌忙跑过来扶他回卧室,经过十多天的精心照料和耐心劝慰,能下床走动了。他头发斑白,瘦削腊黄的脸,眼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双眼失去往日的神彩,身体更衰弱了。

释放奴婢

柳宗元来到柳州府,第二天就与文武官员长谈,细心地了解生产发展、人民生活、风土人情的情况。

柳州刺史的职位空缺已经半年了,有许多公务等待处理。柳宗元起早贪黑的批阅文书,忙了一个多月才将堆集下来的事务**完毕。

八月初,柳宗元带着李司马和两位差人去下属的象县今鹿寨县巡视,体察民情,访贫问苦。

中午的太阳高挂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得大地冒白烟。一丝风也没有,空气又闷又热。在一片成熟的稻田里,有的水田只长着高高的稗草。大家走得又饿又累,来到一个村庄。李司马请柳宗元到村里歇脚,顺便找些东西填饱肚子。村子旁边有棵古榕树,浓荫华盖,几位老人和小孩在树下乘凉。柳宗元走到树萌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便与老人们聊起来。他问:“为何有的水田无人耕种呢?”

老人们打量了他一会儿,知道是一个官员,心中由然而生一股怨气,愤愤不平地说:“前儿年天旱种田的人家交不起租谷,以身抵债去了。有的则弃田去外地谋生了。”

趁着柳宗元与老人们闲谈,李司马到村里一个财主家通报说:“柳刺史要在这里用饭。”财主听说是州官大人光临满脸喜色,立刻吩咐家人准备饭菜,自己亲自去迎接客人。

柳宗元随主人来到家里。主人斟茶双手捧上,他一边饮茶,一边仔细观察。这家财主有五间高大的砖瓦房,还有八间工房,家中数十位青壮年佣人忙着干自己的活。

饭菜做好了,主人请柳宗元等人入席。主人频频举杯劝酒,柳宗元也不客气,开杯畅饮一直喝到微有醉意。

主人请柳宗元到客厅喝茶。柳宗元问:“你家有多少佣人?。”

主人回答:“有六十多人。他们都是交不起租谷来帮做工的,有的已经来几年了。”

柳宗元惊奇地说:“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宪宗皇帝颁布《右准律》规定,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违者执而诛之。难道你不知道么”?

主人苦着脸说:“他们欠我的债无力偿还,来帮工又给饭吃,难道还不好吗”?

柳宗元沉思了一会儿,看着主人理直气壮温和地说:“他们欠债应该偿还。他们做工也应该折算工钱,这才是合情合理的”。主人无话可说,转移话题谈论风俗习惯了。

太阳偏西,天气凉爽些了。柳宗元等人告辞上路,主人一直送到村前的小路上。

李县令敬仰柳宗元的才学和品德,很早等侯在路口迎接他到县衙门。刚坐下来,柳宗元问:“为什么有的财主人家有那么多的佣人呢?”

李县令实情告诉他说:“贫苦的人家因天灾人祸,交不起粗谷或者还不起债务的,就把自己的子女抵押给债主,到期没有钱去赎身的就沦为奴婢了。”

柳宗元意味深长地说:“旧朝代官吏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把压迫和奴役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有个别对人民态度好的官,人民就称他为‘青天大老爷’。其实官吏是人民的仆役,而人民才是官吏的主人。官吏拿了雇值就应很好地办事,否则人民就有理由罢免或处罚他。”

李县令明白柳宗元的意思,面带愧色地说:“柳大人才学渊博见多识广,说得有理。下官甘当百姓奴仆,为百姓多办好事。”

柳宗元还问了县里的田地、生产、赋税的情况,李县令一一回答。两人一直谈到深夜。

柳宗元回到州府,马上制定发布告示说:凡是已经沦为奴婢的人,主人要把奴婢做工的时间折算为工钱。若奴婢所得与所欠的钱一样了,就可以恢复自由回家。同时规定各县官吏必须严格督查,对于违反法规的一律严肃查办。仅一年时间,柳州府有一千余人还清债务回家与亲人团聚。

桂管道的行政长官裴行立观察史得知柳宗元颁行法规释放奴婢,发展生产,奏请皇帝给他奖赏。同时将这个法规在全道的州县推行,许多奴婢恢复了自由。从此后,很多穷苦人不再沦为奴婢。

3.开凿水井

柳州城江北居住600多户,江南居住300余户人家。柳江河水从城中缓缓流过。柳江河堤又高又陡。城里的人每天挑着水桶到河里取水,要是遇着雨天坡陡路滑,常常连人带捅跌倒滚落到河边。离河边远的人家,每天挑水和洗衣要用一个人,有歌谣说:有女莫嫁柳州城,柳州跳水上天门。

柳宗元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很奇怪,对司户参军说:“汉朝的时候,中原的打井技术已经传入南方。中原地区八户人家就有一口水井,为何这里不挖水井呢?”

司户参军说:“这里过去挖过水井,但是不久就会倒塌,有的甚至未挖成就塌了。传说城北有一家父子四人打井。井塌有二人被埋在里面,抢救上来时已经断气了。人们说挖井触犯了土地神,它不让挖井,从此后就无人敢挖井了!”

稍停了一会儿,司户参军又悲惨地说:“这里春夏季节常下暴雨,河水浑浊,人们喝了河里的泥沙水会闹肚子,有的还送了性命。”

柳宗元听后心情沉重忧伤,也不再问什么了。

这天晚上,柳宗元翻来复去睡不着,一直思考着挖井的事情,但是总找不出井塌的原因。天刚亮,他起来匆忙吃一点东西,就与司户参军及大云寺的两位老和尚到河堤边仔细观察。

他们从河堤的剖面清楚地看到,柳州城的土质上层是黄土,下层是半沙土。柳宗元脸上露出笑容兴奋地说:“你们看,水井的下层是沙土,泉水涌动推出泥沙,井的下部被掏空,上面又重压井就塌了。若是井打成后马上用青砖围砌就不会倒塌了。”大家都点头赞成。

柳宗元决定在城北中部打一口大井,他又带领大家在城里转了一圈,选择井址。傍晚的时候回到府里。

柳宗元与管理财物的司仓参军说:“准备在城中打一口水井,需要用大青砖一千七百多块,石灰八百斤,你去筹备吧!”

司仓参军愁眉苦脸地说:“柳大人,下官掌管的钱连发俸禄都不够了,哪里还有钱去置办这些东西呢?”

柳宗元说:“用我的俸禄钱去置办吧。”

司功参军感到很为难,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遵命。”

四月,天气暖和起来了,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满地春色。这一天风和日丽,三十六位青壮年分为三组,昼夜不停的往下挖。井挖成后立刻用青砖围砌,石灰沙浆填缝,在井口围上井圈。水井稳固又美观,城里及邻近的人都来观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柳宗元与文武官员在水井旁边举行落成仪式。他宣读自己写作的《祭井文》说:“怨惑讹言,终不能成。惟首善崩,今则坚好……。”

城里的人们照样又打了数十口水井,大家喝上了清甜的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柳井。”

4.兴办学堂

柳州的文宣庙孔庙历经数十年的风吹雨打,屋顶上瓦片稀薄,供奉的神位被毁坏。六月的一场大暴雨,文宣庙的墙崩塌了。

司功参军把这个消息告诉柳宗元。他带着几个文职官员来看情况。见景生情,他想起在永州时好朋友道州刺史薛伯高说过:皇帝任命刺史到各地,不仅仅是管理好那个地方和征收赋税,而且是为了教育那里的人民孝敬父母,顺从兄长,排除邪念,忠于国家。

柳宗元对随同的官员说:“文宣庙是传播文化的地方,应该重修文庙和学堂广招学士,教化民众开创新风。”

柳宗元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他父亲柳镇,在朝廷中担任过录事参军,长安主簿和殿中侍御史等官职。柳镇为人正直富有学识,因多次向陷害贤良的大官僚提出批评被排挤到外地做官。他不屈服还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坚强意志。

柳宗元从小苦读诗书,一心去求取功名报效祖国。当时知识分子把考取进士看作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在三年一次的会试中,三四千名考生只录取30余名,好象沙里淘金。科举考试的取舍是由主考官、宰相,皇帝来决定的,一般人没有靠山是很难录取的。为了录取,有许多人四处奔走,买通关节托人说情帮助。

柳宗元二十一岁参加会试,榜上题名。皇帝在宫殿召见新科进士,当读到柳宗元的名字时,他情不自禁地说;“朕知道铆镇是不会为他儿子录取求人说情的。”柳宗元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进士传遍京城。过了五年,他又考取博学宏饲科。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学者。

这一年的十月,文宣庙重修好了,还在庙边新建了几间大屋做学堂。第二年的春天招收学生,附近州县的人民听说是柳宗元办学堂招收学生,都纷纷将子弟送来求学。

柳宗元与地方文人绅士共同商讨选用教材。他听完各位的意见后说:“教学当以五经为主,参以诸于百家之言。采用《书》以求其质,《诗》以求其恒,《礼》以求其宜,《易》以求其动,《春秋》以求其断。这些书中蕴含着道的本质,体现了永恒的原理,规定了行动的准则,是人们判断是非的尺度,处理自然和社会变化的方法。”大家都点头同意,选用教材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三月,春暖花开,桃李争艳,欣欣向荣。开学了,柳宗元在开学典礼上满怀希望地说: “学生要读百家书,上下驰聘。学习不要盲目的祟拜与模仿,应穷究其书,有不可者而后革之,方能学到真正的东西。”他亲自到学堂讲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精心教学和引导,学生的文辞章法都有提高。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学生都学到了很多知识。一位学生与同学说:我开始学习写诗的时候,只是模仿别人的诗歌,专门找一些华丽的词句,认为把这些词句堆砌起来就能成为一首好诗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幼稚可笑的。

时间长了,有的学生不愿苦读,有的学生去游山玩水,有一位学生写对联说:学海无涯学到止,学子不到白头翁。许多学生满足厌学了。

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他语重心长地给大家讲故事说:贵州本地不产驴,有人从外地带了头驴去,放在山脚下。老虎见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吓得躲在林子里。开始时驴一叫它非常害怕,以为要吃自己。后来老虎看到驴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就走近它。驴大怒,用后脚踢老虎。老虎一看驴的本领不过如此,扑上去一口咬住它的脖子,驴被咬死了。”听完故事,那些自己认为有才学,不愿苦读的学生羞傀地低下头。

柳宗元在柳州兴办学堂,亲自教授的消息传遍长江以南广大地方,很多人都来柳州跟他学习。人们称赞他说:柳大人兴建学堂,祟圣教学,授以经术,教以文章,以文报国,其功大矣!

5.倡导医学

柳州民间有一种传统的习俗,人们有病往往去请巫师来用鸡骨占卜,安台送鬼,求神保佑。

巫师用一根竹签插进一只公鸡的胫骨,然后按插签的正反方向来判断病人的凶吉。竹签插得正直或附于胫骨旁的视为吉利,若插得远离胫骨则视为凶煞了。定为凶煞的主人家要杀鸡来祭祀求神灵保佑。若病情不见好转,就要宰猪牛羊一类的牲口来奉招神灵。若仍不见好转,则认为是神灵不肯保佑,那病人只好向亲友告别,交待后事,然后用白布盖上不吃也不喝,人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了。

当时正流行干霍乱传染病。得这种病的人不思饮食,身上直冒冷汗,两三天就会气绝身亡。有的得这种病传染全家人都死光了。

柳宗元想起在永州也有这种病,民间有一付《盐汤》的药方,用一大匙盐煎黄,加童于尿一碗煮开后趁热服下,一天三次连服三天即可治愈。他立刻抄录几份让差役骑马送往下属各县,令各县再抄录数百份散发民间,并出告示张贴在圩场道口,让人民知道采用这种方法治病。

有一天,柳宗元去马坪县巡查,县城里的男女老少到城外迎接他。忽然有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男孩挤进人群跪在地上大声说:“柳大人,是你救了我的儿子,你是救命恩人呀”!

柳宗元连忙上前扶起母子二人,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年妇女含着泪水激动地诉说:“我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和女儿都得了霍乱病死了。这个小儿子也得了这种病,用你的药方治好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要是大人你不嫌气,就让他改名跟你姓柳吧”!

柳宗元望着这位饱经风霜的妇女,还未来得及开口,在一旁的人都大声说:“好哇!好哇!”他看到人们这般热情,又听到中年妇女诚恳的言语,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南方的天气炎热潮湿,柳宗元来到柳州不久就患上丁脚气病,发作时行走困难,疼痛难忍,用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他根据植物的形状和药理,自创《杉木汤》药方:选用杉木节若干、桔叶若干、槟榔三颗捣烂,童子尿一碗与药一同煮到剩下一半的量,一天分两次服用,病情得到缓解,连服几天就收到气通块散的疗效。

柳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把治疗疔疮、脚气病、干霍乱的用药写成了《柳州救死三方》散发民间,倡导医学治病。他在自己居住的庭前种植有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菊花、百合花、金银花等植物,并写下《种木桷斗花》诗云:

上苑年年占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

只因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槲花。

柳宗元倡导医学。在官场上,人们尊敬地称他为柳大人。在民间,人们则喜欢亲切地称他为柳医生。

6.植树种竹

柳州城居住着900多户人家,五六千人口。人们烧柴做饭,年长日久,四面的树木都砍光了,只有野草不见树林。

春天来了,柳宗元与城内数千人在城边河堤上种树,绿化州城。

一连几天,他都和群众在一起,脸上常常挂着笑容。他一边种树一边对身旁的人说:“种树要遵照树木生长的规律,把泥土捣碎,填土踩实,培土平地面,这样才能种活树木。检查树是否成活,不要刮它的皮看是否干桔,也不要摇动树木看是否填实泥土,那样会有害树木的生长。在旁边的人都静静听着,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柳宗元种甘子树。他觉得自己种甘树与屈原一样,喜欢甘树优美的品质,不象李衡那样把它当作奴隶一样来摘取果实谋取财利。他仿佛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甘树几年后长得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心情十分愉快,提笔写下《柳州城北隅种甘树》诗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门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半个多月的时间人们种下了十多万株树木,城内外一片新绿,景色焕然一新。

大云寺重修好了,来烧香拜佛的人逐渐多起来了。

柳宗元抽空来这里看一看。大云寺周围杂草丛生,满目荒凉。他想要是这里的环境优美,会有更多的人来敬拜信仰佛教,不信巫术,那该多好啊!回去后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司户参军。司户参军说:“府内的官员和人民一起去开辟荒地,种上各种花草树木,这里的环境就会好起来了。”柳宗元连连点头。

柳宗元与大家一起在这里开荒地十多亩,水田几亩,菜地一百多畦。种下树木五千余株,毛竹、油竹、风尾竹三万多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柳宗元来到柳州已经三年了。

秋天的傍晚,夕阳挂在西山上,发射出艳丽的余辉,大地抹上金色。鲜红的彩霞映照着碧蓝的江水,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柳宗元来到河堤散步,他看到种下的树木已经长大成林,长长的柳条随风起舞,心情舒畅,随口轻轻地吟道: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成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7.赋情山水

柳宗元来到柳州后不久。有一天登上柳州城楼。他抬头极力地往西北家乡的方向望去,勾起无限情思。回想起参加革新的兄弟朋友不是被害死,就是被流放在外地做官,禁不住潜然泪下。他消悄地擦去泪水,不愿再想下去,低头拄近处看,池塘中的荷花盛开着,高楼围墙上的狗尾草随凤摆动,波光粼粼的柳江水绕城缓缓流过。往事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他心潮澎湃。取出纸笔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云: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回来后,他把这首诗抄写分别寄给好朋友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哗、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算是报平安到达柳州的信了。

柳州气候温暖,四季花开,草木常青。石山拨地而起,高耸秀丽。江水川流不息,碧绿澄清。柳宗元十分喜爱这里的山水。

秋季的一天,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山头,山势显得更加雄壮。柳宗元来到峨山,沿着弯曲不平的山路往上爬,走一段路停下来歇一会儿,然后又继续往上爬,终于登上了险峻的山顶。他放眼四处观望,远近的景物尽收眼底,心旷神怡随口吟道: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他一个人在山上看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下山去。

曹御史巡视来到柳州。柳宗元看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心情十分激动。他们在一起谈国家大事,论治理地方的措施,讲风土人情,情投意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曹御史公务在身,住了几天便告辞了。柳宗元送他坐船沿着白石河今落青江上行至一座大石山前。他看到山象被斧子迎面劈去半边,河水在山脚下悠然欢快地流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挥笔写下《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云: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船行到柳州府辖的边界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柳宗元恋恋不舍地握着曹御史的手告别了。他站在河岸上望着小船在奔腾的河面渐渐地驰去,帆影消失了才离开回府。

8.与世长辞

柳宗元被贬在偏僻荒凉的地方做官有十四年了。他心情忧郁,清瘦的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虽然只有四十七岁,样子却显得老多了。

他的长辈周君巢写信来劝他修仙学道强健体魄,并且寄来一些丹药。柳宗元回信说:我处境困苦,容貌枯瘦,可我从来不信鬼神。一个人如果能使人民身心安定,圣人之道发扬光大,虽然活不到老,也是不朽的。那些隐在山林中修仙的人,对国家的动乱无动于衷,吃丹药养筋骨,即使活到千岁,也只能算是短命的。我自从被贬谪受到世人的笑骂,若我所做的事情是符合道义的,即使遭到一百次摒弃,内心也不会动摇的。

苌弘是先秦周王朝的大夫,他联合诸侯修建周国的城墙,最后在晋国人的压力下被本国人杀害了。柳宗元很赞赏他的品格和临危不惧的精神,写《吊苌弘文》来悼念他说:“假如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不好,即使活到七八十高龄,也没有谁去赞扬。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高尚的人都是在应该牺牲的场合,愉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苌弘大夫为国家而死,是永远值得称赞的。”

柳宗元身居柳州远离朝廷,仍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皇帝派兵镇压了长期割据十二州的藩镇军阀李师道。消息传来,柳宗元很高兴,随即提笔写作《柳州贺破东平表》、《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把平定割据叛乱说成是驱散了乌云,天睛地朗,似醉千盅酒欢欣鼓舞。同时又写作《敌戒》一文,提醒人们当今朝廷中还有许多人敌存而惧,敌去而舞,若这样贪图享乐,居功自傲,将会酿成大患。

立秋以后,柳宗元又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他的部下及亲朋好友,邻近的百姓都来看望他。他对来的人动情地说:“我被朝廷遗弃而到这里来,能够和你们相处得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了!”脸上露出欣慰和愉快的笑容。

这几年柳宗元虽然常生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但是病情都比较轻,吃了一些药病势就慢慢地好转,这一次病重迷迷糊糊地睡了几天。

这一天早上,柳宗元醒来感到精神很好,自己柱着拐杖到河堤边散步。他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青青的江水倒映着青山,种下的柳树和柑树都长大了,心情愉快兴致勃勃地走了一圈,回到府衙已是下午了。

柳京元凭着多年的经验,预感到这是回光返照,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打开存放诗文的箱子,认真地整理多年集累下来的文稿,包装好托人交给在连州的刘禹锡保管,并附言瞩他日后写序刊印。他又开始发烧了,一直昏睡了三天。

十月初八中午,柳宗元醒过来了。他睁开眼睛四处看了一会儿,用手撑了一下想坐起来,守候在旁边的人扶他起来斜靠在被子上。坐了一会儿,他微弱断断续续地说:“我想回家了!”

大家安慰他说:“不要想得太多。会好起来的。”他闭上双眼,脸色逐渐变得苍白,慢慢地停止了呼吸,终年四十七岁。

9. 尾 声

柳宗元逝世后的第二年,柳州人民在停放他灵柩的地方修建衣冠墓,墓碑中刻着“唐刺史柳宗元衣冠之墓。”第三年,人民修建罗池庙来纪念他。后来人们又在这里建成柳侯祠。有诗云:

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

丹荔黄蕉居士字,剑铭衣冢众人思。

芟除奴俗敷文教,藻饰山川费品题。

地以人传人以地,拜公遗像诵公诗。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 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那年冬天,老天爷开了一个玩笑,地处南国的柳州,居然下起鹅毛大雪,一i时间,真是江山尽染,dao银蛇腊象,银妆素裹,份外妖娆。整个柳州,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柳州知府很是高兴,就决定在柳州的南郊鱼峰山上的“望江亭”摆上火锅,请柳州府的一些文人墨客吃狗肉赏雪。酒后,知府老爷雅兴正浓,要在座的每个客人做一道赏雪诗助兴,并且规定题目为《江雪》,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个“雪”字。那帮文人墨客,大多是一些阿谄奉承的帮闲文人,他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写出一些俗不可耐的歌功颂德的歪诗,吹捧着知府的德政,获得帮闲的阵阵喝彩。柳宗元和这帮人很合不来,他内心感到腻味极了,更不愿同他们同流合污,趋炎附势。他不动声色地独自在那里大口大口地喝酒,轮到他写时,他已经酩酊大醉了,迷迷糊糊地走到石桌前,展开宣纸,内心实在是厌烦,他告戒自己不要随波逐流,所以信手在宣纸上写下了“千万孤独”四字大字。写完后,头已经抬不起了,笔也拿不稳了,伏在案上烂醉如泥。
柳宗元的小书僮柳植见状,知道坏事了,主人得罪了这个催炎附势的顶头上司。况且主人写下“千万孤独”这四个字的墨迹,也不是无隙可找的。弄不好被人家诬为被眨官对朝庭不满,现在墨迹在知府大人手里,这岂不是他要整柳宗元的铁证吗?怎么办?小柳植不顾一切马上追下山来,在半山腰追上了知府大人的轿子,他拦住轿子启禀道:“启禀老爷,我家老爷现在酒醒了,他怀着歉意,命小的来取回那帧尚末完成的诗稿,让他继续写完那首咏雪诗。”
知府老爷听了,便将那幅宣纸交给柳植,没好气地说:“叫他快点儿写,我在半山腰候!”
柳植拿了那幅上面只写着“千万孤独”四个大字的诗稿,回到“望江亭”,但是柳宗元还是酩酊大醉躺在石凳上,柳植焦急地千呼万唤,又揪耳朵,又捏鼻子,都无法把柳宗元弄醒,小柳植焦急地望着山下,看见知府还在半山腰冒着大雪等着,他着急得失声痛哭起来。他哭着望着茫茫的大雪,漫天飞舞,这时,在柳江江边,正有一叶小小的打鱼船,停泊在江天浩渺之中,一个老渔翁,披着蓑衣独自一人在那里下钓。小柳植触景生情,灵感来了,诗兴勃发,勇敢地拿起狼毫笔,在“千万孤独”那四个字下面,挥毫添上诗句,就成了一首咏雪诗,又挥毫写上诗名;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样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就构成“千万孤独”,而且最后一个字正是个“雪”字,合符知府大人的要求。小柳植写完诗稿后,欢天喜地下山去向知府老爷交帐去了,知府看了诗稿,见是柳宗元那熟悉的笔迹,雄浑隽永,潇洒飘逸,以为此诗是出自柳宗元之手,高兴下山去了。

       柳宗元从永贞元年bai(公元805年)被贬到湖南永州整整du10年后。于元和十一年zhi(公元816年)被改dao贬为柳州刺史。当年6月27日,柳宗元到达柳州。
  那时的柳州,古树参天,杂草丛生,到处都有毒蛇猛兽。正如柳宗元在《寄韦珩》一诗里所
说的,“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瘴气盛行,严重地危害着老百姓的生命。因而,中原人士都把柳州视为畏途。朝廷也往往把一些所谓犯了大罪的官吏
贬谪到柳州。柳州虽然偏僻,但却居住着勤劳淳朴的壮族同胞。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又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们的生活极端贫困。
  由于连年战乱,柳州“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的现象十分严重。柳宗元决心废除这种非
常残酷的剥削制度,制订了一项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照时间计算奴婢应得的工钱,如果应得的工钱已达到所欠债务的数目时,就
可以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这项革新措施一经实行,立即得到了当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还被“桂管观察使”裴行立推广到柳州附近的其他州县,在不
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数以千计的奴婢得到释放。
  针对柳州百姓迷信落后的风俗习惯,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和算卦先生到处骗人,又通过
发展文化卫生事业来破除迷信落后的不良风俗,还兴办学堂,把已经废弃了多年的“府学”重新修复起来;针对柳州街道脏、乱、差,柳宗元动员当地的老百姓一齐
动手,重新修筑城墙,使“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他还亲自栽种仙灵毗(即淫羊藿)、木槲花等中草药,自采、自晒、**,研究它们的效用,并写
了《种仙灵毗》一诗,用以宣传这种草药对治疗脚病的神奇疗效。他还结合自己治病的切身体验,宣传推广《治疗疮方》、《治霍乱盐汤方》等民间验方,还教老百
姓练习华佗传下来的古式保健操“五禽戏”。
  当时柳州百姓吃水用水困难,人们天天带着水罐到柳江取水。柳江河岸又高又陡,特别是天
旱时水位降低,取水要跑很远的路,而雨天路滑,上下更困难。由于迷信思想的影响,老百姓不敢动土打井。柳宗元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在到柳州后的第二年的三月
初,用公款组织人力挖掘了几口水井。至今,柳州民间还流传着“三川九漏(井)”传说,那是关于柳宗元在柳州打井的故事。柳宗元积极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荒
地,那些开垦出来的荒地,有的开成菜地,有的辟为水田,有的种上树木和竹子。仅大云寺一处就种上了“竹三万竿”,开垦菜地“百畦”,规模相当大。柳宗元十
分重视植树造林,曾经亲自在柳江边上栽种柳树,大力推行“柳州植柳”。
  柳宗元还积极发展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修造新船,发展交通事业,从而大大改变了柳州落后闭塞的状态。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bai(今山西省永济市du)人,代宗大zhi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dao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因为他死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柳宗元是一代才子,20岁考中进士,29岁任蓝田尉,31岁任监察御史。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勇于革新。但由于朝廷的原因,革新运动失败。所有参与这场运动的进步人士随即被贬。柳宗元被贬至湖南永州。永州一贬就是10年,期间政敌并未放过他。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被召回京,但等待他的并不是流放生涯的结束,而是更加残酷的开始。他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州。
柳州距京城长安,比永州更加偏僻遥远,更加落后荒凉。当地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生活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初来这里,语言不通,一切都不适应。加上在永州的10年间所遭受的政治迫害,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但是,种种困苦和磨难并没有摧毁他的意志,也没能动摇他改革的决心。柳州刺史柳宗元,决心利用自己手中有限的权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这个局部地区继续实行改革,为当地人民做些好事。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
首先是释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相当于欠钱不还则沦为奴婢,而一旦为奴则终身为奴。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明发达的都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
而后,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农业落后的问题上。当地是丘陵地区,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艰苦贫困的生活,柳宗元下决心改善这样的面貌。他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仅大云寺一处开出的荒地就种下了竹子三万竿,种菜百畦。他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灭的功勋。
此外,这位柳刺史还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视植树造林,虽然身体不好也亲自参加植树活动。当时城里、河边都种了许多柳树。他的文明观念还渗透到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身为柳州刺史的柳宗元先生,几乎让人忘记了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散文家。但是他在柳州历史上写下的这些篇章,闪烁着任何词汇都描绘不出的光辉。就像与之齐名的散文家韩愈后来赞扬他的业绩时说的:“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有后先,比以其时。于是民也有经,公无负租……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步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候之至,按国之故,以俑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木名,柳民既昏说喜”。
在柳州度过的余生最后的风雨四年里,柳宗元作为一个地方官,鞠躬尽瘁,用自己毕生的才华和心血,为当地人民铺筑了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叹息的结尾。但作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贡献,却是令人怀念,不能遗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风中的残烛,顽强地燃烧自己,尽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芜.

永贞革新失败后,bai805年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du11月,在zhi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dao司马。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

轶事典故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后世纪念
柳宗元纪念馆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组成。柳侯祠原名罗池庙,于公元822年始建。1995年12月,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柳侯祠正门门额上“柳侯祠”由郭沫若所题,门柱上的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根据唐代文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文集炼而成,表达了柳州人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