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海珠儿 男  
  • 注册日期:2019-01-20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120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评擂台赛庚子《中秋国庆》的折桂诗

海珠儿 发布于2020-10-11 11:05   点击:2156   评论:32  


编号38877 得分 23    东方佛心    

《庚子双节有记》
天时人事自相撞,国庆中秋恰作双。
无愧平生蕉梦远,团团丹桂月千江。
有怀独立狼烟过,猎猎红旗歌一腔。
但得此心酬永日,由来意气不曾降。

 

       枪打出头鸟,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因为是折桂诗,关注的人肯定多!如果名符其实,赞叹当为必然,如果徒有虚名,商榷多,也并不奇怪!出于兴趣与好奇,我也想对此诗谈谈看法。

 

首联:犯复。理由有二:

       1、“自相撞”、“恰作双”皆为“两两自然相遇”之意;

       2、“天时人事自相撞”,出句虽是从天时人事的角度入手,但也涵盖了“国庆中秋恰作双”之意,也就是说,都是在说——“双节同日”,两句都涵盖同一回事,同一个意思;居于这两点,这一联最起码可判为犯复,重一点说,可判为合掌;也就是说,其中一句就是废话;

 

        颔联上句,“无愧平生蕉梦远”,是说,(我)无愧于那虚幻迷离、得失无常的人生;下句,“团团丹桂月千江”,是说,中秋节这天,簇簇丹桂飘香,条条清江映月;也就是说,上句“感叹人生”,下句“绘景中秋”,我们思考一下,上下句有联系吗?诗题是写庚子双节,而这联的上句却感叹自己的一生,我认为,与下句,与全诗的中心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此诗虽然是隔句对(扇形对),但还是要讲究上下句的流畅的呀;我们看看此次大赛所举隔句对的例诗: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这两联,有不承接的现象吗?我认为,每联的上下句都是气脉相承的。所以,即使是隔句对,上下句也应衔接才是。

       这首诗,评委阿朵公主是这样点评的:

       这个一看就是个高手,首联点题,颔联颈联承接有致,一联中秋一联国庆,尾联承意一贯而下,全篇顺畅,结构布局合理,不粘不脱,气脉连贯。

      阿朵公主评委,我还真看不出,一贯而下在哪,气脉连贯在哪,全篇通畅在哪呀!!诗的气脉首先就在第三句隔断了,要说通畅,也只能是最后两联了。

      东方佛心诗友,这一联,用你点评别人的话说,凑泊败味了,特别是你这个“蕉鹿之梦”的典故凑得太远了,这梦是比喻虚幻迷离、得失无常的人生,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合,与全诗的主旨也不合,我提出来后,你好好思考一下,不当之处,万望海涵!

       颈联,有怀独立狼烟过,猎猎红旗歌一腔。意思是说,有怀于战争的平息,国家的独立,更让人兴奋的是,今天的国庆节,是国旗飘扬,颂歌满腔;这一联,我承认,语意流畅,构思得比较好。

 

       尾联,但得此心酬永日,由来意气不曾降。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把这颗爱国之心寄托在以后的人生中,是因为,我的这种情怀从来就没有减弱!由此可见,这一联无论从上下联,还是从上下句而言都是连贯的,不可否认,但还是在用词上失误了。“此心”、“意气”二词,皆是指,“爱国之心”,既然是这样,那就有犯复之嫌!其实,“酬永日”完全可以从其他角度去思考的,难道就只有“此心”一词吗?

       另,字是个多音字,当“降低、减弱”释义时,应该是仄声,但此处应平,所以,应该是出律了。作者自圆其说地解释道,这是窄韵诗,还教导我们多在窄韵诗方面加强练习,还真以大家自居了,哈哈,真的好笑!我要问的是,难道窄韵诗就可以出律么?既然觉得韵不够,要出律,那又何必选择三江这个窄韵呢?这明显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弄巧成拙了!

 

      以上是我对每一联的理解,下面谈谈此诗中的对仗句。

      1、三五句对:无愧平生蕉梦远,有怀独立狼烟过。

      其中平生/独立,远/过,可对,“独立”,即(国家)独立,可看作是一事件,将“独立”名物化,看作名词,那么,“平生”对“独立”就说得通了,只是不工而已;其中的“远”字,意为“远去、远逝”之意,属形容词用为动词,故,“远”可对“过”;

 

       2、四六句对:团团丹桂月千江。猎猎红旗歌一腔。

       (1)、丹/红,欠妥;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可见,丹,义为红,虽然古代有其例,但与“红”字用在同一位置,我认为最好规避为好。

       (2)、千江/一腔,我接受观山林诗友的看法,把一腔理解为“满胸腔”,我先前的译文也是这样译的(颂歌满腔),腔字就看成了名词,这样,千江/一腔,就是工对,也不存在凑韵之嫌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明白了我的意思。这首诗,乍一看,还觉得不错,但仔细一分析,还是有多处问题。作为折桂诗,还是有很大很大差距的。

       但这样一首诗,我们的评委却异口同声地拍掌叫好,纷纷给予高分,还真值得深思!

       今天,我就在这里做个不懂装懂的人吧。

       擂主、评委们,如果认为我说错了,可以炮轰我,也是探讨嘛!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5) 查看   收藏(2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