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帖子
- 词谱:绝对颠覆人们对于【九张机】的认知4/377
- 词谱:还【莺啼序】的本来面目!5/337
- 词谱:依《钦定词谱》能填出合律的【沁园春】吗?4/385
- 词谱:全律构——是单一平韵【破阵子】的“终结者”5/69
- 词谱:“民谱”的尴尬与无奈——【水调歌头】5/227
颠覆认知,并非意味着背叛!
——从《云翔格律谱》长吉体的目录,看颠覆对传统格律认知的意义
近日,《云翔格律谱》连续发表了:
1.《绝对颠覆人们对于【七绝】的认知》https://www.52shici.com/posts.php?id=300542及
2.《绝对颠覆人们对于七言“折腰体”的认知!【词格】》https://www.52shici.com/posts.php?id=300679,
连续看到这样的题目,有些人可能会忧心忡忡,心存疑问:“反对传统,不是意味着背叛吗?”,请不要误解了!颠覆人们对于传统格律理念的认知,并不是要摧毁之,反而是要提高人们的认知,这是完善的一部分,是属于真正的传承基础!
《云翔格律谱》反问,倘若不清楚、不真正了解古人的格律理念、章法与布局等等,那将如何传承呢?没有传承又何来永续发展呢?
比如李贺的作品,倘若按传统的格律理念认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无拘无束”、毫无章法的古风体,然而当你运用《云翔格律谱》的全律构【七绝】、全律构的【词格】去衡量时,你会赫然发现,原来是有严谨的格律理念的!请看:
1.【唐庆】欣赏:《牡丹种曲》唐•李贺 词林正韵 新概念2组两联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同尾联(双仄尾)【词格】C18,第八部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春”宜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异尾联(双仄尾)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同句联(双平尾)【诗格】S11,第七部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园”宜仄,“又”宜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对称联(单平尾)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同尾联(双平尾)【韵联】,第六部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霞”宜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同尾联(双仄尾)【韵联】,第四部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台”宜仄
当代人提高格律认知后,采取步韵修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脚踏实地的传承,进而“从头越”吗?请看:
1-1.【华庆】欣赏:步韵李贺《牡丹种曲》
《报春意暖》当代•月夜御鹤 词林正韵 新概念2组两联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同尾联(双仄尾)【词格】C18,第八部
云松迎客依崖老,坳谷兰芳风动草。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异尾联(双仄尾)
萌润弦窗竞白鸥,轻掠珠帘晨雾晓。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同句联(双平尾)【诗格】S11,第七部
画船游舫漾春烟,鱼欢江上钓凭阑。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对称联(单平尾)
应时凝数消寒运,雾化周流始拨弦。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同尾联(双平尾)【韵联】,第六部
暖雨云行解疫昏,梅香韶雪报春恩。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同尾联(双仄尾)【韵联】,第四部
朝升暮降乾坤处,枝满天清嘹鹤语。
1-2.【华庆】欣赏:步韵李贺《牡丹种曲》
《暮春曲》当代•新柔情似水 词林正韵 新概念2组两联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同尾联(双仄尾)【词格】C18,第八部
花儿凋谢枝头老,落入尘泥肥绿草。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异尾联(双仄尾)
沐月溪流石上音,一夜欢歌迎日晓。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同句联(双平尾)【诗格】S11,第七部
莲娇叶嫩柳堤烟,黄蜂散尽蝶飞阑。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对称联(单平尾)
摇舟细雨柔风在,皱水清波又奏弦。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同尾联(双平尾)【韵联】,第六部
晚彩流西夜色昏,残妆泪眼念君恩。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同尾联(双仄尾)【韵联】,第四部
无眠村妇凭栏处,月照西窗孤自语。
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首,欲了解更多的资讯,请期待《云翔格律谱》的李贺专辑的出版。
《云翔格律谱》不厌其烦地将李贺所有作品,逐一诠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谢谢!
感谢所有参与步韵修正创作的诸位诗友们!
《云翔格律谱》长吉体 目录(李贺专辑)初稿 |
||||
序 |
…………………………………………… |
1 |
||
目 录 |
…………………………………………… |
|
||
律词句对照表 |
…………………………………………… |
|
||
格律的四大体系 |
…………………………………………… |
|
||
格律的层级理念 |
…………………………………………… |
|
||
格律的立体理论 |
…………………………………………… |
|
||
第一章:格律体的“初级配置”(上册) |
||||
第一节 【诗格】系列,71首 |
……………………… |
1 |
||
A |
【五绝】26首 |
……………………… |
2 |
|
1.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三》 |
……………………… |
3 |
|
2.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四》 |
……………………… |
|
|
3.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
……………………… |
|
|
4.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二》 |
……………………… |
|
|
5.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五》 |
……………………… |
|
|
6. |
《昌谷读书示巴童》 |
……………………… |
|
|
7.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八》 |
……………………… |
|
|
|
《新宠》晚风 |
……………………… |
|
|
8.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三》 |
……………………… |
|
|
|
《带路香》快乐180530 |
……………………… |
|
|
|
《燕巢情》晚风 |
……………………… |
|
|
9.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九》 |
……………………… |
|
|
|
《富起来》快乐180530 |
……………………… |
|
|
10.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十一》 |
……………………… |
|
|
|
《友聚》八五九老丁 |
……………………… |
|
|
|
《重阳登高》快乐180530 |
……………………… |
|
|
11. |
《巴童荅》 |
……………………… |
|
|
|
《读书》八五九老丁 |
……………………… |
|
|
|
《无题》快乐180530 |
……………………… |
|
|
12. |
《莫种树》 |
……………………… |
|
|
|
《登高秋爽》月夜御鹤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
《不愁》快乐180530 |
……………………… |
|
|
13.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六》 |
……………………… |
|
|
14.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九》 |
……………………… |
|
|
15.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 |
……………………… |
|
|
16.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一》 |
……………………… |
|
|
17.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四》 |
……………………… |
|
|
18.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六》 |
……………………… |
|
|
19.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八》 |
……………………… |
|
|
20.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十三》 |
……………………… |
|
|
21. |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七》 |
……………………… |
|
|
|
《深秋》月夜御鹤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22.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十二》 |
……………………… |
|
|
《无题》田田 |
……………………… |
|
||
23.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一》 |
……………………… |
|
|
《无题》田田 |
……………………… |
|
||
24.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
《迎新年》新柔情似水 |
……………………… |
|
|
25.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七》 |
……………………… |
|
|
|
《山海吟》云山客行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26. |
《相和歌辞 塘上行》 |
……………………… |
|
|
|
《采莲》新柔情似水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B |
【七绝】17首 |
……………………… |
|
|
1. |
《南园十三首 其六》 |
……………………… |
|
|
2. |
《南园十三首 其七》 |
……………………… |
|
|
3. |
《南园十三首 其九》 |
……………………… |
|
|
|
《盼归》卧看云起 |
……………………… |
|
|
4. |
《南园十三首 其十一》 |
……………………… |
|
|
5. |
《南园十三首 其十二》 |
……………………… |
|
|
6. |
《酬荅二首 其二》 |
……………………… |
|
|
7. |
《酬荅二首 其一》 |
……………………… |
|
|
|
《无题》云山客行 |
……………………… |
|
|
8. |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
……………………… |
|
|
9. |
《南园十三首 其八》 |
……………………… |
|
|
10. |
《南园十三首 其十》 |
……………………… |
|
|
11. |
《三月过行宫》 |
……………………… |
|
|
12. |
《南园十三首 其二》 |
……………………… |
|
|
13.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其一》 |
……………………… |
|
|
14.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其二》 |
……………………… |
|
|
|
《冬日闲吟》云山客行 |
……………………… |
|
|
15.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其四》 |
……………………… |
|
|
|
《冬日杂咏》云山客行 |
……………………… |
|
|
16. |
《南园十三首 其三》 |
……………………… |
|
|
|
《淡泊》晚风 |
……………………… |
|
|
|
《无题》快乐180530 |
……………………… |
|
|
17.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其十二》 |
……………………… |
|
|
|
《无题》王欣 |
……………………… |
|
|
C |
【小律】三联律1首 |
……………………… |
|
|
1. |
《休洗红》 |
……………………… |
|
|
|
《岁杪归》新柔情似水 |
……………………… |
|
|
D |
【五律】20首 |
……………………… |
|
|
1. |
《南园十三首 其十三》 |
……………………… |
|
|
2. |
《竹》 |
……………………… |
|
|
|
《夏情》晚风 |
……………………… |
|
|
3. |
《七夕》 |
……………………… |
|
|
4. |
《荅赠》 |
……………………… |
|
|
5. |
《示弟》 |
……………………… |
|
|
|
《晚霞》八五九老丁 |
……………………… |
|
|
|
《示老》快乐180530 |
……………………… |
|
|
6. |
《花游曲》 |
……………………… |
|
|
|
《春早》八五九老丁 |
……………………… |
|
|
|
《比赛》快乐180530 |
……………………… |
|
|
7.
|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谢贺复继四首 其四》 |
……………………… |
|
|
8. |
《经沙苑》 |
……………………… |
|
|
|
《冬至养生》月夜御鹤 |
……………………… |
|
|
|
《暖冬》快乐180530 |
……………………… |
|
|
9. |
《过华清宫》 |
……………………… |
|
|
10. |
《感春》 |
……………………… |
|
|
11. |
《画角东城》 |
……………………… |
|
|
12. |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
……………………… |
|
|
13. |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其一》 |
……………………… |
|
|
14. |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其二》 |
……………………… |
|
|
15. |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其三》 |
……………………… |
|
|
|
《冬至》新柔情似水》 |
……………………… |
|
|
16. |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其四》 |
……………………… |
|
|
|
《孟秋吟》月夜御鹤 |
……………………… |
|
|
17. |
《冯小怜》 |
……………………… |
|
|
|
《提防赋》月夜御鹤 |
……………………… |
|
|
18. |
《嘲雪》 |
……………………… |
|
|
|
《溯源》月夜御鹤 |
……………………… |
|
|
|
《江心洲》快乐180530 |
……………………… |
|
|
19. |
《高平县东私路》 |
……………………… |
|
|
|
《家书》晚风 |
……………………… |
|
|
20. |
《感讽五首 其四》 |
……………………… |
|
|
|
《晓山行》云山客行 |
……………………… |
|
|
E |
五言【排律】六联律3首 |
……………………… |
|
|
1. |
《钓鱼诗》 |
……………………… |
|
|
2. |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
……………………… |
|
|
3. |
《王浚墓下作》 |
……………………… |
|
|
|
《村居过年》新柔情似水 |
……………………… |
|
|
F |
七言【排律】六联律1首 |
……………………… |
|
|
1. |
《老夫采玉歌》 |
……………………… |
|
|
|
《无题》八五九老丁 |
……………………… |
|
|
|
《命也》晚风 |
……………………… |
|
|
G |
五言【长排】十二联以上3首 |
……………………… |
|
|
1.
|
《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
……………………… |
|
|
2. |
《送秦光禄北征》 |
……………………… |
|
|
|
《四季吟》快乐180530 |
……………………… |
|
|
3. |
《恼公》 |
……………………… |
|
|
|
《悟得一场空》快乐180530 |
……………………… |
|
|
|
《四时杂事见闻》云山客行 |
……………………… |
|
|
|
《登天平山》八五九老丁 |
……………………… |
|
|
第二节 【词格】系列,28首 |
……………………… |
|
||
A |
五言两联四句5首 |
……………………… |
|
|
1. |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十》 |
……………………… |
|
|
《有愧》晚风 |
……………………… |
|
||
2. |
《贵公子夜阑》 |
……………………… |
|
|
《巡逻》八五九老丁 |
……………………… |
|
||
3. |
《将发》 |
……………………… |
|
|
《胸襟》八五九老丁 |
……………………… |
|
||
4. |
《代崔家送客》 |
……………………… |
|
|
《倩影》八五九老丁 |
……………………… |
|
||
5. |
《京城》 |
……………………… |
|
|
《守边关》八五九老丁 |
……………………… |
|
||
B |
七言两联四句4首 |
……………………… |
|
|
1. |
《南园十三首 其一》 |
……………………… |
|
|
|
《无题》快乐180530 |
……………………… |
|
|
|
《痴心梦碎》晚风 |
……………………… |
|
|
2. |
《南园十三首 其五》 |
……………………… |
|
|
|
《无题》快乐180530 |
……………………… |
|
|
|
《志还在》晚风 |
……………………… |
|
|
3. |
《南园十三首 其四》 |
……………………… |
|
|
|
《无题》快乐180530 |
……………………… |
|
|
|
《期望》晚风 |
……………………… |
|
|
4.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其三》 |
……………………… |
|
|
|
《青春》八五九老丁 |
……………………… |
|
|
C |
五言四联八句9首 |
……………………… |
|
|
1. |
《古悠悠行》 |
……………………… |
|
|
|
《数九寒天》月夜御鹤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
《网上消魂》快乐180530 |
……………………… |
|
|
2. |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其一》 |
……………………… |
|
|
|
《忆君听曲》月夜御鹤 |
……………………… |
|
|
3. |
《追和柳恽》 |
……………………… |
|
|
|
《旅途记事》快乐180530 |
……………………… |
|
|
|
《旅途记事》晚风 |
……………………… |
|
|
|
《木舟》东亮【啰唝曲】 |
……………………… |
|
|
4. |
《题赵生壁》 |
……………………… |
|
|
|
《流年》月夜御鹤 |
……………………… |
|
|
5. |
《难忘曲》 |
……………………… |
|
|
|
《魅力》快乐180530 |
……………………… |
|
|
6. |
《咏怀二首 其一》 |
……………………… |
|
|
|
《无别》晚风 |
……………………… |
|
|
7. |
《绿水词》 |
……………………… |
|
|
|
《春意吟》月夜御鹤 |
……………………… |
|
|
|
《秋夜无眠》新柔情似水 |
……………………… |
|
|
8. |
《客游》 |
……………………… |
|
|
|
《归乡》新柔情似水 |
……………………… |
|
|
9.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五》 |
……………………… |
|
|
|
《村居客至》新柔情似水 |
……………………… |
|
|
D |
七言四联八句3首 |
……………………… |
|
|
1. |
《春怀引》 |
……………………… |
|
|
|
《春晨》月夜御鹤 |
……………………… |
|
|
|
《春曲》新柔情似水 |
……………………… |
|
|
2. |
《相和歌辞 神弦别曲》 |
……………………… |
|
|
|
《七九送君》新柔情似水 |
……………………… |
|
|
3. |
《野歌》 |
……………………… |
|
|
|
《冬归》新柔情似水 |
……………………… |
|
|
E |
五言六联十二句2首 |
……………………… |
|
|
1. |
《崇义里滞雨》 |
……………………… |
|
|
|
《风月清泠闻秋色》月夜御鹤 |
……………………… |
|
|
2. |
《铜驼悲》 |
……………………… |
|
|
|
《迎新》快乐180530 |
……………………… |
|
|
|
《云南道上》云山客行 |
……………………… |
|
|
F |
五言八联十六句2首 |
……………………… |
|
|
1. |
《相和歌辞 莫愁曲》 |
……………………… |
|
|
|
《赋闲》月夜御鹤 |
……………………… |
|
|
2. |
《申胡子觱篥歌》 |
……………………… |
|
|
|
《山野行吟》云山客行 |
……………………… |
|
|
G |
七言十联二十句2首 |
……………………… |
|
|
1. |
《秦宫诗》 |
……………………… |
|
|
|
《郊游有感》晚风 |
……………………… |
|
|
2. |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
……………………… |
|
|
|
《难事》快乐180530 |
……………………… |
|
|
H |
五言十三联二十六句1首 |
……………………… |
|
|
1. |
《自昌谷到洛后门》 |
……………………… |
|
|
|
《可造之才》月夜御鹤 |
……………………… |
|
|
第二章:“超级”柏梁体系列 |
||||
第一节 初级搭配,20首 |
……………………… |
|
||
A |
独立【韵联】一共10首 |
……………………… |
|
|
1. |
《胡蝶飞》 |
……………………… |
|
|
|
《蚕》快乐180530 |
……………………… |
|
|
2.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一》 |
……………………… |
|
|
|
《夏日》新柔情似水 |
……………………… |
|
|
3.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六》 |
……………………… |
|
|
|
《村居留守》新柔情似水 |
……………………… |
|
|
|
《春耕》江南一好 |
……………………… |
|
|
4.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 |
……………………… |
|
|
|
《秋夜守妇》新柔情似水 |
……………………… |
|
|
|
《赞云翔词谱》快乐180530 |
……………………… |
|
|
5.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四 》 |
……………………… |
|
|
|
《寒山寺外》快乐180530 |
……………………… |
|
|
|
《仲春即景》月夜御鹤 |
……………………… |
|
|
6.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九》 |
……………………… |
|
|
|
《可惜了》快乐180530 |
……………………… |
|
|
|
《无题》东亮 |
……………………… |
|
|
|
《山居遇雨》月夜御鹤 |
……………………… |
|
|
7. |
《残丝曲》 |
……………………… |
|
|
|
《春去秋来》月夜御鹤 |
……………………… |
|
|
|
《行正路》快乐180530 |
……………………… |
|
|
8. |
《贵主征行乐》 |
……………………… |
|
|
|
《冬月南来》月夜御鹤 |
……………………… |
|
|
9.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二 》 |
……………………… |
|
|
|
《三春》月夜御鹤 |
……………………… |
|
|
|
《阳春》新柔情似水 |
……………………… |
|
|
10. |
《李凭箜篌引》 |
……………………… |
|
|
|
《无缘》晚风 |
……………………… |
|
|
|
《农民爱秋》老农笔不惰 |
……………………… |
|
|
|
《穷思》快乐180530 |
……………………… |
|
|
B |
【柏梁诗】一共2首 |
……………………… |
|
|
1. |
《南山田中行》 |
……………………… |
|
|
|
《秋景》快乐180530 |
……………………… |
|
|
|
《云南石林探看》云山客行 |
……………………… |
|
|
2. |
《帝子歌》 |
……………………… |
|
|
|
《观湖沈梦》晚风 |
……………………… |
|
|
C |
【柏梁词】一共8首 |
……………………… |
|
|
1. |
《房中思》 |
……………………… |
|
|
|
《素梦》月夜御鹤 |
……………………… |
|
|
2. |
《贝宫夫人》 |
……………………… |
|
|
|
《寂寞》晚风 |
……………………… |
|
|
3. |
《鼓吹曲辞 巫山高》 |
……………………… |
|
|
|
《忽然》晚风 |
……………………… |
|
|
|
《寻大圣》快乐180530 |
……………………… |
|
|
4. |
《溪晚凉》 |
……………………… |
|
|
|
《迷茫》晚风 |
……………………… |
|
|
5. |
《杂曲歌辞 夜坐吟》 |
……………………… |
|
|
|
《忆团友》云山客行 |
……………………… |
|
|
6. |
《唐儿歌(杜豳公之子)》 |
……………………… |
|
|
|
《闲庭水仙待春归》月夜御鹤 |
……………………… |
|
|
7. |
《相和歌辞 神弦曲》 |
……………………… |
|
|
|
《无题》月夜御鹤 |
……………………… |
|
|
8. |
《神弦》 |
……………………… |
|
|
|
《夜行》晚风 |
……………………… |
|
|
第二节 中级搭配,12首 |
……………………… |
|
||
D |
【柏梁联诗】一共3首 |
……………………… |
|
|
1.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一》 |
……………………… |
|
|
|
《迎春灯会》月夜御鹤 |
……………………… |
|
|
2. |
《相和歌辞 江南弄》 |
……………………… |
|
|
|
《小金山游》快乐180530 |
……………………… |
|
|
|
《无题》月夜御鹤 |
……………………… |
|
|
3. |
《染丝上春机》 |
……………………… |
|
|
|
《春日》新柔情似水 |
……………………… |
|
|
E |
【柏梁联词】一共5首 |
……………………… |
|
|
1.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三》 |
……………………… |
|
|
|
《京城夜生活》月夜御鹤 |
……………………… |
|
|
|
《京初冬》老农笔不惰 |
……………………… |
|
|
2. |
《雁门太守行》 |
……………………… |
|
|
|
《朝盼夜望》晚风 |
……………………… |
|
|
|
《忆夫》晚风 |
……………………… |
|
|
3. |
《夜饮朝眠曲》 |
……………………… |
|
|
|
《春望》新柔情似水 |
……………………… |
|
|
4. |
《湘妃》 |
……………………… |
|
|
|
《自然心念》晚风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
《悼念王伟烈士》老农笔不惰 |
……………………… |
|
|
5. |
《秦王饮酒》 |
……………………… |
|
|
|
《赞探南极》老农笔不惰 |
……………………… |
|
|
F |
【柏梁颂】一共4首 |
……………………… |
|
|
1. |
《北中寒》 |
……………………… |
|
|
|
《无题》任春芝 |
……………………… |
|
|
2. |
《杂曲歌辞 堂堂》 |
……………………… |
|
|
|
《华清池》王欣 |
……………………… |
|
|
|
《无题》任春芝 |
……………………… |
|
|
3. |
《屏风曲》 |
……………………… |
|
|
|
《隆冬雪梅吟》月夜御鹤 |
……………………… |
|
|
4. |
《高轩过》 |
……………………… |
|
|
|
《秋趣离殇》月夜御鹤 |
……………………… |
|
|
第三节 高级搭配,1首 |
……………………… |
|
||
G |
【柏梁庆】一共1首 |
……………………… |
|
|
1. |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
……………………… |
|
|
|
《闲冬暖意回》月夜御鹤 |
……………………… |
|
|
第三章:格律体的“中级配置” |
||||
第一节 【韵联诗】系列,共9首 |
……………………… |
1 |
||
1. |
《琴曲歌辞 走马引》 |
……………………… |
|
|
|
《晨练》快乐180530 |
……………………… |
|
|
|
《初春》新柔情似水 |
……………………… |
|
|
|
《春日放鸢》月夜御鹤 |
……………………… |
|
|
2. |
《相和歌辞 安乐宫》 |
……………………… |
|
|
|
《春耕》新柔情似水 |
……………………… |
|
|
|
《夏日》快乐180530 |
……………………… |
|
|
3. |
《感讽五首 其三》 |
……………………… |
|
|
|
《深秋晓梦》月夜御鹤 |
……………………… |
|
|
|
《春曲》新柔情似水 |
……………………… |
|
|
4. |
《新夏歌》 |
……………………… |
|
|
|
《长寿之道》月夜御鹤 |
……………………… |
|
|
|
《春荷》东亮 |
……………………… |
|
|
|
《菊情》八五九老丁 |
……………………… |
|
|
|
《无题》老农笔不惰 |
……………………… |
|
|
|
《北疆行》八五九老丁 |
……………………… |
|
|
|
《采鹿茸》快乐180530 |
……………………… |
|
|
5. |
《舞曲歌辞 章和二年中》 |
……………………… |
|
|
|
《舞女》老农笔不惰 |
……………………… |
|
|
6. |
《宫娃歌》 |
……………………… |
|
|
|
《忆妻》晚风 |
……………………… |
|
|
7. |
《绿章封事》 |
……………………… |
|
|
|
《无题》快乐180530 |
……………………… |
|
|
|
《无题》晚风 |
……………………… |
|
|
8. |
《龙夜吟》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9. |
《舞曲歌辞 拂舞辞》 |
……………………… |
|
|
|
《漫游天平山》八五九老丁 |
……………………… |
|
|
第二节 【韵联词】系列,共9首 |
……………………… |
|
||
1. |
《湖中曲》 |
……………………… |
|
|
|
《云南洱海行》云山客行 |
……………………… |
|
|
2. |
《南园》 |
……………………… |
|
|
|
《春日》新柔情似水 |
……………………… |
|
|
3. |
《艾如张》 |
……………………… |
|
|
|
《堂前燕》月夜御鹤 |
……………………… |
|
|
4. |
《沙路曲》 |
……………………… |
|
|
|
《西湖传说》月夜御鹤 |
……………………… |
|
|
|
《归田园居》新柔情似水 |
……………………… |
|
|
5. |
《黄家洞》 |
……………………… |
|
|
|
《无题》月夜御鹤 |
……………………… |
|
|
6. |
《天上谣》 |
……………………… |
|
|
|
《观天》晚风 |
……………………… |
|
|
7. |
《石城晓》 |
……………………… |
|
|
|
《游春》快乐180530 |
……………………… |
|
|
|
《大漠舒醒》快乐180530 |
……………………… |
|
|
8. |
《浩歌》 |
……………………… |
|
|
|
《看化人生》晚风 |
……………………… |
|
|
9. |
《美人梳头歌》 |
……………………… |
|
|
|
《秋情怀思》晚风 |
……………………… |
|
|
第三节 【唐颂】系列,共56首 |
……………………… |
|
||
A |
五言四联八句18首 |
……………………… |
|
|
1. |
《感讽六首 其五》 |
……………………… |
|
|
|
《春日》新柔情似水 |
……………………… |
|
|
|
《春日》睁眼瞎 |
……………………… |
|
|
2. |
《咏怀二首 其二》 |
……………………… |
|
|
|
《春忙》新柔情似水 |
……………………… |
|
|
|
《赋闲山野》月夜御鹤 |
……………………… |
|
|
|
《晚钓》卧看云起 |
……………………… |
|
|
3.
|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谢贺复继四首 其二》 |
……………………… |
|
|
|
《雪》独不怆然 |
……………………… |
|
|
4. |
《蜀国弦》 |
……………………… |
|
|
|
《暮秋夜》新柔情似水 |
……………………… |
|
|
|
《夏日》卧看云起 |
……………………… |
|
|
5. |
《感讽六首 其二》 |
……………………… |
|
|
|
《七夕》月夜御鹤 |
……………………… |
|
|
6. |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
……………………… |
|
|
|
《贪官污吏》月夜御鹤 |
……………………… |
|
|
|
《荩草吟》快乐是福 |
……………………… |
|
|
7. |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
……………………… |
|
|
|
《飞仙醉吟》月夜御鹤 |
……………………… |
|
|
8. |
《出城》 |
……………………… |
|
|
|
《暮秋夜》新柔情似水 |
……………………… |
|
|
|
《消夏》月夜御鹤 |
……………………… |
|
|
9.
|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谢贺复继四首 其一》 |
……………………… |
|
|
|
《村居夏日》新柔情似水 |
……………………… |
|
|
10. |
《梁公子》 |
……………………… |
|
|
|
《守妇夜》新柔情似水 |
……………………… |
|
|
11. |
《伤心行》 |
……………………… |
|
|
|
《七夕泪》月夜御鹤 |
……………………… |
|
|
12. |
《仙人》 |
……………………… |
|
|
|
《早春》新柔情似水 |
……………………… |
|
|
13. |
《还自会稽歌》 |
……………………… |
|
|
|
《夏日山居》月夜御鹤 |
……………………… |
|
|
14.
|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谢贺复继四首 其三》 |
……………………… |
|
|
|
《思嫁》快乐180530 |
……………………… |
|
|
|
《修行》月夜御鹤 |
……………………… |
|
|
|
《夜无眠》新柔情似水 |
……………………… |
|
|
|
《新婚乐》快乐是福 |
……………………… |
|
|
15. |
《谣俗》 |
……………………… |
|
|
|
《七九送君》新柔情似水 |
……………………… |
|
|
16.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八》 |
……………………… |
|
|
|
《冬来闲赋》月夜御鹤 |
……………………… |
|
|
17. |
《题归梦》 |
……………………… |
|
|
|
《恒娥怨》月夜御鹤 |
……………………… |
|
|
18.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七》 |
……………………… |
|
|
|
《阿布胶河》八五九老丁 |
……………………… |
|
|
B |
七言四联八句8首 |
……………………… |
|
|
1. |
《五粒小松歌》 |
……………………… |
|
|
|
《踏歌北疆》八五九老丁 |
……………………… |
|
|
2. |
《秋来》 |
……………………… |
|
|
|
《夜语》晚风 |
……………………… |
|
|
3. |
《昆崙使者》 |
……………………… |
|
|
|
《蝶变》月夜御鹤 |
……………………… |
|
|
4. |
《罗浮山父与葛篇》 |
……………………… |
|
|
|
《清心寡欲赋》月夜御鹤 |
……………………… |
|
|
5. |
《静女春曙曲》 |
……………………… |
|
|
|
《春曲》新柔情似水 |
……………………… |
|
|
6. |
《相和歌辞 上云乐》 |
……………………… |
|
|
|
《山野春情》月夜御鹤 |
……………………… |
|
|
7. |
《梦天》 |
……………………… |
|
|
|
《天赐良缘》晚风 |
……………………… |
|
|
|
《春忙》新柔情似水 |
……………………… |
|
|
8. |
《杂曲歌辞 少年乐》 |
……………………… |
|
|
|
《无题》任春芝 |
……………………… |
|
|
C |
五言六联十二句10首 |
……………………… |
|
|
1. |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
……………………… |
|
|
|
《春野山居》月夜御鹤 |
……………………… |
|
|
2. |
《感讽六首 其一》 |
……………………… |
|
|
|
《端午》月夜御鹤 |
……………………… |
|
|
3. |
《感讽五首 其二》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4. |
《贾公闾贵婿曲》 |
……………………… |
|
|
|
《春思》新柔情似水 |
……………………… |
|
|
5. |
《感讽六首 其四》 |
……………………… |
|
|
|
《村居暮春》新柔情似水 |
……………………… |
|
|
|
《创业路》快乐是福 |
……………………… |
|
|
6. |
《摩多楼(一作栖)子》 |
……………………… |
|
|
|
《春游》新柔情似水 |
……………………… |
|
|
|
《故乡田》快乐是福 |
……………………… |
|
|
7. |
《塞下曲》 |
……………………… |
|
|
|
《小村》老农笔不惰 |
……………………… |
|
|
8. |
《感讽五首 其五》 |
……………………… |
|
|
|
《初冬》老农笔不惰 |
……………………… |
|
|
9. |
《感讽六首 其三》 |
……………………… |
|
|
|
《游子》云山客行 |
……………………… |
|
|
|
《钱塘今古吟》月夜御鹤 |
……………………… |
|
|
10. |
《长歌续短歌》 |
……………………… |
|
|
|
《木兰花吟》快乐是福 |
……………………… |
|
|
|
《夜思》新柔情似水 |
……………………… |
|
|
D |
七言六联十二句6首 |
……………………… |
|
|
1. |
《梁台古愁(一作意)》 |
……………………… |
|
|
|
《武夷山寻踪》八五九老丁 |
……………………… |
|
|
2. |
《致酒行》 |
……………………… |
|
|
|
《缘尽》晚风 |
……………………… |
|
|
3. |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
……………………… |
|
|
|
《为官清正》月夜御鹤 |
……………………… |
|
|
4. |
《金铜仙人辞汉歌》 |
……………………… |
|
|
|
《爱秋》晚风 |
……………………… |
|
|
5. |
《开愁歌》 |
……………………… |
|
|
|
《离雁思》快乐是福 |
……………………… |
|
|
6. |
《春坊正字剑子歌》 |
……………………… |
|
|
|
《仕途操守赋》月夜御鹤 |
……………………… |
|
|
E |
五言八联十六句3首 |
……………………… |
|
|
1. |
《平城下》 |
……………………… |
|
|
|
《在军中》老农笔不惰 |
……………………… |
|
|
|
《夜思》新柔情似水 |
……………………… |
|
|
2. |
《河阳歌》 |
……………………… |
|
|
|
《无题》任春芝 |
……………………… |
|
|
3. |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
……………………… |
|
|
|
《名人墙的情思》八五九老丁 |
……………………… |
|
|
F |
七言八联十六句5首 |
……………………… |
|
|
1. |
《送沈亚之歌》 |
……………………… |
|
|
|
《秋夜无眠》新柔情似水 |
……………………… |
|
|
2. |
《听颖师琴歌》 |
……………………… |
|
|
|
《春记》快乐180530 |
……………………… |
|
|
3. |
《长平箭头歌》 |
……………………… |
|
|
|
《莲花山赏行》云山客行 |
……………………… |
|
|
4. |
《夜来乐》 |
……………………… |
|
|
|
《与中沽酒》老农笔不惰 |
……………………… |
|
|
5. |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其二》 |
……………………… |
|
|
|
《无题》任春芝 |
……………………… |
|
|
G |
五言十联二十句以上5首 |
……………………… |
|
|
1. |
《感讽五首 其一》 |
……………………… |
|
|
《此心安处》文质彬彬 |
……………………… |
|
||
|
《感“讽”》老农笔不惰 |
……………………… |
|
|
2. |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 |
……………………… |
|
|
《冬寒诗》王欣 |
……………………… |
|
||
|
《雪绘塞北》快乐是福 |
……………………… |
|
|
3. |
《汉唐姬饮酒歌》 |
……………………… |
|
|
《热血青春》八五九老丁 |
……………………… |
|
||
4. |
《赠陈商》 |
……………………… |
|
|
|
《邻里银翁》快乐是福 |
……………………… |
|
|
5. |
《春归昌谷》 |
……………………… |
|
|
|
《秋游抒意》晚风 |
……………………… |
|
|
H |
七言十二联二十四句1首 |
……………………… |
|
|
1. |
《许公子郑姬歌》 |
……………………… |
|
|
|
《身心修省赋》月夜御鹤 |
……………………… |
|
|
|
《无题》任春芝 |
……………………… |
|
|
第四章:格律体的“高级配置” |
||||
第一节 【唐庆】系列,共18首 |
……………………… |
1 |
||
A |
七言【唐庆】11首 |
……………………… |
2 |
|
1. |
《官街鼓》 |
……………………… |
3 |
|
|
《一阳蕴春来》月夜御鹤 |
……………………… |
|
|
2. |
《杂曲歌辞 神仙曲》 |
……………………… |
|
|
|
《山居》新柔情似水 |
……………………… |
|
|
3. |
《杂歌谣辞 李夫人歌》 |
……………………… |
|
|
|
《怨女歌》月夜御鹤 |
……………………… |
|
|
4.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三》 |
……………………… |
|
|
|
《春》新柔情似水 |
……………………… |
|
|
5. |
《牡丹种曲》 |
……………………… |
|
|
|
《报春意暖》月夜御鹤 |
……………………… |
|
|
|
《暮春曲》新柔情似水 |
……………………… |
|
|
6. |
《江楼曲》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7. |
《公莫舞歌》 |
……………………… |
|
|
|
《村居过年》新柔情似水 |
……………………… |
|
|
8. |
《洛姝真珠》 |
……………………… |
|
|
|
《湖滨行吟》云山客行 |
……………………… |
|
|
9. |
《吕将军歌》 |
……………………… |
|
|
|
《伙头军》晚风 |
……………………… |
|
|
10. |
《白虎行》 |
……………………… |
|
|
|
《岳庙千年吟》月夜御鹤 |
……………………… |
|
|
|
《青春行》八五九老丁 |
……………………… |
|
|
11. |
《啁(嘲)少年》 |
……………………… |
|
|
|
《春来西湖》月夜御鹤 |
……………………… |
|
|
|
《踏山行吟》云山客行 |
……………………… |
|
|
|
《醉中吟》晚风 |
……………………… |
|
|
B |
五言【唐庆】5首 |
……………………… |
|
|
1. |
《黄头郎》 |
……………………… |
|
|
|
《春日》新柔情似水 |
……………………… |
|
|
2. |
《感讽六首 其六》 |
……………………… |
|
|
|
《村居夏日》新柔情似水 |
……………………… |
|
|
3. |
《兰香神女庙》 |
……………………… |
|
|
|
《醉梦》晚风 |
……………………… |
|
|
4. |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
……………………… |
|
|
|
《魂系北疆》八五九老丁 |
……………………… |
|
|
5. |
《昌谷诗》 |
……………………… |
|
|
|
《健康人生》快乐180530 |
……………………… |
|
|
B |
杂言【唐庆】2首 |
……………………… |
|
|
1. |
《鼓吹曲辞 将进酒》 |
……………………… |
|
|
|
《夺标盼》晚风 |
……………………… |
|
|
|
《小学生》老农笔不惰 |
……………………… |
|
|
2. |
《有所思》 |
……………………… |
|
|
|
《有所思》晚风 |
……………………… |
|
|
第五章:李贺的【古风体】部分 |
||||
第一节 古风体:一共21首 |
……………………… |
1 |
||
1. |
《句》 |
……………………… |
|
|
2. |
《追和何谢铜雀妓》 |
……………………… |
|
|
3. |
《月漉漉篇》 |
……………………… |
|
|
4. |
《后园凿井歌》 |
……………………… |
|
|
5. |
《相和歌辞 日出行》 |
……………………… |
|
|
6. |
《相和歌辞 猛虎行》 |
……………………… |
|
|
7. |
《春昼》 |
……………………… |
|
|
8. |
《白门前》(上之回) |
……………………… |
|
|
9. |
《杂歌谣辞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
……………………… |
|
|
10. |
《鼓吹曲辞 上之回》 |
……………………… |
|
|
11. |
《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 |
……………………… |
|
|
12. |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
……………………… |
|
|
13. |
《大堤曲》 |
……………………… |
|
|
14. |
《苦昼短》 |
……………………… |
|
|
15. |
《相和歌辞 箜篌引》 |
……………………… |
|
|
16. |
《假龙吟歌》 |
……………………… |
|
|
17. |
《苦篁调啸引》 |
……………………… |
|
|
18. |
《相劝酒》 |
……………………… |
|
|
19. |
《瑶华乐》 |
……………………… |
|
|
20. |
《公无出门》 |
……………………… |
|
|
21. |
《荣华乐》 |
……………………… |
|
|
第六章:金句的魅力(下册) |
||||
A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 |
|
|
1. |
《金铜仙人辞汉歌》 |
……………………… |
|
|
|
《爱秋》当代•晚风 |
……………………… |
|
|
B |
古人的引用与拓展 |
……………………… |
|
|
2.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
……………………… |
|
|
3. |
《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明•孙蕡 |
……………………… |
|
|
4. |
【木兰花】金•段成己 |
……………………… |
|
|
5. |
【减字木兰花】宋•欧阳修 |
……………………… |
|
|
6. |
【蝶恋花】金末元初•元好问 |
……………………… |
|
|
7. |
【河满子】《秋怨》宋•孙洙 |
……………………… |
|
|
8. |
【河满子】宋•晁端礼 |
……………………… |
|
|
9. |
【忆秦娥】宋•万俟咏 |
……………………… |
|
|
|
《征途》当代•阿泰 |
……………………… |
|
|
10. |
【忆秦娥】唐•李白 |
……………………… |
|
|
11. |
《行路难 缚虎手》宋•贺铸 |
……………………… |
|
|
|
《除去致富拦路虎》当代•阿泰 |
……………………… |
|
|
C |
当代人的拓展实践 |
……………………… |
|
|
S1. |
《莫误归程》快乐180530 |
……………………… |
|
|
S2. |
《秘语一》阿泰 |
……………………… |
|
|
S3. |
《旅游经济》快乐180530 |
……………………… |
|
|
|
《秋吟》云山客行 |
……………………… |
|
|
|
《乡情同笺》灵犀通 |
……………………… |
|
|
|
《天若有情天亦老赋》老百姓 |
……………………… |
|
|
S4. |
《秘语三》阿泰 |
……………………… |
|
|
|
《盗灵药》子欤 |
……………………… |
|
|
S5.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
……………………… |
|
|
S6. |
《秘语二》阿泰 |
……………………… |
|
|
|
《人与环保吟咏》云山客行 |
……………………… |
|
|
S7. |
《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明•孙蕡 |
……………………… |
|
|
S8. |
《闲吟》云山客行 |
……………………… |
|
|
12. |
《青城山老君阁》王欣 |
……………………… |
|
|
13. |
《所谓道》阿泰 |
……………………… |
|
|
14. |
《初心1》阿泰 |
……………………… |
|
|
15. |
《初心2》阿泰 |
……………………… |
|
|
第七章:部分李贺作品的律构分析 |
||||
第一节 律构的层级论 |
……………………… |
1 |
||
一. |
格律体的“初级配置” |
……………………… |
|
|
二. |
格律体的“中级配置” |
……………………… |
|
|
三. |
格律体的“高级配置” |
……………………… |
|
|
四. |
格律体四种不同结合的“联” |
……………………… |
|
|
五. |
格律体的纵横体系 |
……………………… |
|
|
六. |
简单规则 |
……………………… |
|
|
七. |
减量减字原理 |
……………………… |
|
|
八. |
【韵联】的独立性 |
……………………… |
|
|
九. |
简单的“意识流”创作 |
……………………… |
|
|
十. |
历史名著多为【唐颂】、【唐庆】体 |
……………………… |
|
|
第二节 不可不知的【古乐府】 |
……………………… |
1 |
||
A |
初级搭配 |
……………………… |
|
|
1. |
【唐诗】《相和歌辞 塘上行》 |
……………………… |
|
|
2. |
【唐词】《相和歌辞 神弦别曲》 |
……………………… |
|
|
3. |
【柏梁词】《鼓吹曲辞 巫山高》 |
……………………… |
|
|
B |
中级搭配 |
……………………… |
|
|
4. |
【韵联诗】《琴曲歌辞 走马引》 |
……………………… |
|
|
5. |
【韵联诗】《相和歌辞 江南弄》 |
……………………… |
|
|
6. |
【韵联诗】《舞曲歌辞 拂舞辞》 |
……………………… |
|
|
7. |
【韵联诗】《相和歌辞 安乐宫》 |
……………………… |
|
|
8. |
【柏梁词】《杂曲歌辞 夜坐吟》 |
……………………… |
|
|
9. |
【韵联词】《浩歌》 |
……………………… |
|
|
|
《看化人生》当代•晚风 |
……………………… |
|
|
10. |
【唐 颂】《杂曲歌辞 少年乐》 |
……………………… |
|
|
11. |
【柏梁颂】《杂曲歌辞 堂堂》 |
……………………… |
|
|
C |
高级搭配 |
……………………… |
|
|
12. |
【唐 庆】《杂曲歌辞 神仙曲》 |
……………………… |
|
|
13. |
【唐 庆】《鼓吹曲辞 将进酒》 |
……………………… |
|
|
14. |
【唐 庆】《有所思》 |
……………………… |
|
|
D |
杂言体 |
……………………… |
|
|
15. |
【古 风】《杂歌谣辞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
……………………… |
|
|
16. |
【古 风】《鼓吹曲辞 上之回》 |
……………………… |
|
|
17. |
【古 风】《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 |
……………………… |
|
|
18. |
【古 风】《相和歌辞 猛虎行》 |
……………………… |
|
|
19. |
【古 风】《相和歌辞 箜篌引》 |
……………………… |
|
|
第三节 格律体的多元化理念印证 |
……………………… |
|
||
A |
初级搭配 |
……………………… |
|
|
1. |
【唐 诗】《酬荅二首 其二》 |
……………………… |
|
|
2. |
【唐 诗】《七夕》唐•李贺 |
……………………… |
|
|
3. |
【唐 诗】《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
……………………… |
|
|
4. |
【唐 词】《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十》 |
……………………… |
|
|
5. |
【唐 词】《春怀引》 |
……………………… |
|
|
6. |
【韵联体】《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九》 |
……………………… |
|
|
7. |
【柏梁诗】《南山田中行》 |
……………………… |
|
|
|
《秋景》快乐180530 |
……………………… |
|
|
|
《云南石林探看》云山客行 |
……………………… |
|
|
8. |
【柏梁词】《贝宫夫人》 |
……………………… |
|
|
|
《寂寞》晚风 |
……………………… |
|
|
B |
中级搭配 |
……………………… |
|
|
9. |
【韵联诗】《宫娃歌》 |
……………………… |
|
|
|
《忆妻》晚风 |
……………………… |
|
|
10. |
【韵联词】《天上谣》 |
……………………… |
|
|
|
《观天》晚风 |
……………………… |
|
|
11. |
【唐 颂】《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
……………………… |
|
|
|
《春野山居》月夜御鹤 |
……………………… |
|
|
12. |
【唐 颂】《五粒小松歌》 |
……………………… |
|
|
|
《踏歌北疆》八五九老丁 |
……………………… |
|
|
13. |
【唐 颂】《蜀国弦》 |
……………………… |
|
|
|
《暮秋夜》新柔情似水 |
……………………… |
|
|
|
《夏日》卧看云起 |
……………………… |
|
|
14. |
【唐 颂】《昆崙使者》 |
……………………… |
|
|
|
《蝶变》月夜御鹤 |
……………………… |
|
|
15. |
【唐 颂】《春坊正字剑子歌》 |
……………………… |
|
|
|
《仕途操守赋》月夜御鹤 |
……………………… |
|
|
C |
高级搭配 |
……………………… |
|
|
16. |
【唐 庆】《牡丹种曲》 |
……………………… |
|
|
|
《报春意暖》月夜御鹤 |
……………………… |
|
|
|
《暮春曲》新柔情似水 |
……………………… |
|
|
第四节 鬼才一人独揽诸多格律体 |
……………………… |
|
||
A |
初级搭配 |
……………………… |
|
|
1. |
【唐 诗】《竹》 |
……………………… |
|
|
|
《夏情》晚风 |
……………………… |
|
|
2. |
【唐 词】《咏怀二首 其一》 |
……………………… |
|
|
|
《无别》晚风 |
……………………… |
|
|
3. |
【柏梁诗】《帝子歌》 |
……………………… |
|
|
|
《观湖沈梦》晚风 |
……………………… |
|
|
4. |
【柏梁词】《溪晚凉》 |
……………………… |
|
|
|
《迷茫》晚风 |
……………………… |
|
|
B |
中级搭配 |
……………………… |
|
|
5. |
【韵联诗】《绿章封事》 |
……………………… |
|
|
|
《忆父》晚风 |
……………………… |
|
|
6. |
【韵联词】《黄家洞》 |
……………………… |
|
|
|
《无题》月夜御鹤 |
……………………… |
|
|
7. |
【唐 颂】《秋来》 |
……………………… |
|
|
|
《夜语》晚风 |
……………………… |
|
|
8. |
【唐 颂】《致酒行》 |
……………………… |
|
|
|
《缘尽》晚风 |
……………………… |
|
|
C |
高级搭配 |
……………………… |
|
|
9. |
【唐 庆】《吕将军歌》 |
……………………… |
|
|
|
《伙头军》晚风 |
……………………… |
|
|
第五节 【韵联】的理念及齐言体 |
……………………… |
|
||
1. |
【唐 词】【醉公子】唐•顾夐 |
……………………… |
|
|
2. |
【宋 词】【楼上曲】宋•张元干 |
……………………… |
|
|
|
《驻守》八五九老丁 |
……………………… |
|
|
|
《北疆》八五九老丁 |
……………………… |
|
|
|
《战友》八五九老丁 |
……………………… |
|
|
3. |
【韵联体】《胡蝶飞》 |
……………………… |
|
|
|
《蚕》快乐180530 |
……………………… |
|
|
4. |
【韵联体】《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一》 |
……………………… |
|
|
|
《夏日》新柔情似水 |
……………………… |
|
|
5. |
【韵联体】《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六》 |
……………………… |
|
|
|
《村居留守》新柔情似水 |
……………………… |
|
|
|
《春耕》江南一好 |
……………………… |
|
|
6. |
【韵联体】《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 |
……………………… |
|
|
|
《秋夜守妇》新柔情似水 |
……………………… |
|
|
|
《赞云翔词谱》快乐180530 |
……………………… |
|
|
7. |
【韵联体】《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四》 |
……………………… |
|
|
|
《寒山寺外》快乐180530 |
……………………… |
|
|
|
《仲春即景》月夜御鹤 |
……………………… |
|
|
8. |
【韵联体】《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九》 |
……………………… |
|
|
|
《可惜了》快乐180530 |
……………………… |
|
|
|
《无题》东亮 |
……………………… |
|
|
|
《山居遇雨》月夜御鹤 |
……………………… |
|
|
9. |
【唐 词】【望远行】唐•李璟 |
……………………… |
|
|
|
《老苦》快乐180530 |
……………………… |
|
|
10. |
【宋 词】【双头莲令】宋•赵师侠 |
……………………… |
|
|
|
《麻河小歇》南洋孤客 |
……………………… |
|
|
11. |
【宋 词】【双鸂鶒】宋•朱敦儒 |
……………………… |
|
|
|
《雾霾》快乐180530 |
……………………… |
|
|
12. |
【韵联体】《残丝曲》 |
……………………… |
|
|
|
《春去秋来》月夜御鹤 |
……………………… |
|
|
|
《行正路》快乐180530 |
……………………… |
|
|
13. |
【韵联诗】《龙夜吟》 |
……………………… |
|
|
|
《无题》田田 |
……………………… |
|
|
14. |
【韵联词】《湖中曲》 |
……………………… |
|
|
|
《云南洱海行》云山客行 |
……………………… |
|
|
15. |
【韵联体】《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二 》 |
……………………… |
|
|
|
《三春》月夜御鹤 |
……………………… |
|
|
|
《阳春》新柔情似水 |
……………………… |
|
|
16. |
《李凭箜篌引》 |
……………………… |
|
|
|
《无缘》晚风 |
……………………… |
|
|
|
《农民爱秋》老农笔不惰 |
……………………… |
|
|
|
《穷思》快乐180530 |
……………………… |
|
|
第六节 “柏梁体”的层级理念 |
……………………… |
|
||
A |
初级搭配 |
……………………… |
|
|
1. |
【韵联体】《贵主征行乐》 |
……………………… |
|
|
|
《冬月南来》月夜御鹤 |
……………………… |
|
|
2. |
【柏梁诗】《帝子歌》 |
……………………… |
|
|
3. |
【柏梁词】《神弦》 |
……………………… |
|
|
|
《夜行》晚风 |
……………………… |
|
|
4. |
【柏梁词】《房中思》 |
……………………… |
|
|
|
《素梦》月夜御鹤 |
……………………… |
|
|
5. |
【柏梁词】《唐儿歌》 |
……………………… |
|
|
|
《闲庭水仙待春归》月夜御鹤 |
……………………… |
|
|
6. |
【柏梁词】《相和歌辞 神弦曲》 |
……………………… |
|
|
|
《无题》月夜御鹤 |
……………………… |
|
|
B |
中级搭配 |
……………………… |
|
|
7. |
【柏梁联诗】《染丝上春机》 |
……………………… |
|
|
|
《春日》新柔情似水 |
……………………… |
|
|
8. |
【柏梁联词】《夜饮朝眠曲》 |
……………………… |
|
|
|
《春望》新柔情似水 |
……………………… |
|
|
9. |
【柏梁联词】《湘妃》 |
……………………… |
|
|
|
《自然心念》晚风 |
……………………… |
|
|
10. |
【柏梁联词】《雁门太守行》 |
……………………… |
|
|
|
《朝盼夜望》晚风 |
……………………… |
|
|
|
《忆夫》晚风 |
……………………… |
|
|
11. |
【韵联词】《无为洞口作》元结 |
……………………… |
|
|
|
《悟道》晚风 |
……………………… |
|
|
12. |
【柏梁颂】《北中寒》 |
……………………… |
|
|
|
《无题》任春芝 |
……………………… |
|
|
C |
高级搭配 |
……………………… |
|
|
13. |
【柏梁庆】《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
……………………… |
|
|
|
《闲冬暖意回》月夜御鹤 |
……………………… |
|
|
第七节 成熟的“近体诗”理念 |
……………………… |
|
||
A |
传统的【对称联】理念 |
……………………… |
|
|
1. |
【唐 词】《南园十三首》 |
……………………… |
|
|
2.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二》 |
……………………… |
|
|
3.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三》 |
……………………… |
|
|
4. |
【唐 词】《南园十三首 其四》 |
……………………… |
|
|
5. |
【唐 词】《南园十三首 其五》 |
……………………… |
|
|
6.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六》 |
……………………… |
|
|
7.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七》 |
……………………… |
|
|
8.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八》 |
……………………… |
|
|
9.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九》 |
……………………… |
|
|
10.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十》 |
……………………… |
|
|
11.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十一》 |
……………………… |
|
|
12.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十二》 |
……………………… |
|
|
13. |
【唐 诗】《南园十三首 其十三》 |
……………………… |
|
|
B |
新概念的【异尾联】理念 |
……………………… |
|
|
1.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其十二》 |
……………………… |
|
|
|
《无题》王欣 |
……………………… |
|
|
2. |
《高平县东私路》 |
……………………… |
|
|
|
《家书》晚风 |
……………………… |
|
|
3. |
《老夫采玉歌》 |
……………………… |
|
|
|
《无题》八五九老丁 |
……………………… |
|
|
|
《命也》晚风 |
……………………… |
|
|
标准【异尾联】律构简介 |
……………………… |
|
||
C |
【异尾联】五律八式 |
……………………… |
|
|
1. |
《夏雨》王欣 |
……………………… |
|
|
2. |
《冬雪》王欣 |
……………………… |
|
|
3. |
《春湖》王欣 |
……………………… |
|
|
4. |
《秋山》王欣 |
……………………… |
|
|
5. |
《愁》悠歌 |
……………………… |
|
|
6. |
《冬情》晚风 |
……………………… |
|
|
7. |
《快意春秋》永远的常青藤 |
……………………… |
|
|
8. |
《友情》八五九老丁 |
……………………… |
|
|
第八节 李贺的【唐颂】理念 |
……………………… |
|
||
A |
第一组【唐颂】 |
……………………… |
|
|
1. |
【唐 颂】《感讽六首 其一》 |
……………………… |
|
|
2. |
【唐 颂】《感讽六首 其二》 |
……………………… |
|
|
3. |
【唐 颂】《感讽六首 其三》 |
……………………… |
|
|
4. |
【唐 颂】《感讽六首 其四》 |
……………………… |
|
|
5. |
【唐 颂】《感讽六首 其五》 |
……………………… |
|
|
6. |
【唐 庆】《感讽六首 其六》 |
……………………… |
|
|
B |
第二组【唐颂】 |
……………………… |
|
|
1. |
【唐 颂】《感讽五首 其一》 |
……………………… |
|
|
2. |
【唐 颂】《感讽五首 其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