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的原理一百八十五(怎样从忧正路体会修养)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0-20 09:12   点击:590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要说今人何进步,先从镜子照容颜。悠悠前事如能忘,后事焉能不出弯。


写诗的原理



一百八十五、怎样从忧正路体会修养

这里的“忧”,是居安思危的意思,指的是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应有的觉悟。这个觉悟里,应不忘“两个务必”,应不忘“拒腐蚀永不沾”,应不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应不忘“继承先烈遗志”,应不忘“牢记阶级苦,不忘阶级仇”,应不忘“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奋斗”,也应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总之不忘饮水思源和砥砺前行,不能让后人愧对先人和祖宗。

只要有觉悟,这样的“应不忘”当不可悉数,而这些觉悟的实质,是不忘社会主义性质,不忘毛泽东思想,不忘马克思唯物主义,不忘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唯物主义,是用来给认识把关,寻求真理、认清本质、发现规律的,故又是以揭露剥削阶级本来面目和防止主观主义割裂孤立静止的认识为己任的,并以此指引和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正是如此,唯物主义不能当做一张皮来披在身上,因为这没用。唯物主义不但是认识的观念基础和认识手段,也意味一定要有具体认识过程和结果。

唯物主义的实质是唯真理,终归要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证明。这就是说,认识基础不正确自然就不是唯物主义,即便基础正确而手段不正确,同样等于自我否定,过程不正确还等于自我否定,而过程正确却导不出正确结果,又是无理的,所以只有过程和结果都正确,才代表有唯物主义的整个体系和结论。

这就知道,唯物主义既不是用来说说的,也不是用来披着的,而是实打实地站在规律和本质上说话,永远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长期考验的认识、做法和想法,否则都是非唯物主义。

这提示了,不是抱着马列主义本本就成了唯物主义,也不是以为找到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秘密,就可跨过毛泽东思想而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在中国就必须老老实实当毛泽东的小学生。

打个比方,在社会主义中国,唯物主义是认识中国和发展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平台,平台一失,一切尽失,多么好听好唱的戏都没有意义,而打开平台和把守平台的大门,则是毛泽东思想,解开毛泽东思想自身秘密和进入平台之门的钥匙,却是毛泽东思想独立运用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因此,只有按照毛泽东导思想好好去做,且把握住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其中的脉搏,社会主义性质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属性,才能不折不扣地在唯物主义打造的平台上,以社会主义中国应有的样子呈现出来。

这提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秘密,不过是一个绳结,不是谁都能打得了这个绳结的,邯郸学步是不行的,仍逃不出前面说的总想“摘花”性质,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事实是,“相结合”这个秘密本身也须解锁,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果把“系铃人”单单看成毛泽东,则无疑是现象论,是只看到了是毛泽东来系,却看不到毛泽东用什么大脑来系。从唯物主义唯真理的角度看,非最深的实质便不是真理,故毛泽东大脑中的系铃人,是他老人家自己说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由此联系实际。怎么看待自建国以来有无路线斗争?当然,这不指这个人走的路那个人反对,那个人走的路这个人反对,这离开了唯物主义就是狗咬狗。社会主义道路永远是建立在彻底全面不折不扣不妥协的唯物主义认识基础上,而不带有任何主观主义色彩的路。

就以“剥削有功”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较。不论建国初提出“剥削有功”,还是改革开放后提出“允许适度剥削”,都有在实质上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且都是针对“活命”二字而去的,既有益于解决就业吃饭问题,也有益于缓解政府压力,但长远看呢?是不是犯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观主义,而忽视了社会主义还有远大目标?一旦积重难返怎么办?今天的现实给出的教训够不够大?

不要把一强调社会主义性质,一强调改变落后思想,一强调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精神,就与贫穷挂钩,变着法把社会主义性质同致富矛盾起来,企图让人“二选一”,这不仅不是唯物主义,也是别有用心。

再联想到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私分土地,虽吃饱了饭,算规律否?一看这样能吃饱饭就立马全国一刀切,想没想过不同的穷,有不同的物理,同样意味不同的抉择,不同的前进策略和方向?焉能如此短视?

说到底,革命也好,社会主义建设也好,都有着自身的规律,相比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自身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种先进性和优越性虽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用不上,也没有,但不能用他们也能想到的办法来对待。

何况,为什么不从认识的高度,不从社会主义区别于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本质考虑,来解决“大锅饭”出工不出力的落后思想意识问题,而直接就从吃饱吃不饱这个现象入了手?又是怎么理解革命和阶级斗争的?算不算唯物不彻底而出现了认识割裂,孤立和静止?是不是与毛泽东指引的路线相矛盾?

非比较不能鉴别。毛泽东在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困难,老百姓养军压力大,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减轻了老百姓负担,还能反哺,并带出一支新的模范队伍,直至有了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谓算筹长远,一举多得。试问为什么国民党想不到这一招?为什么不借着为人民打仗也发明“剥削有功”论?

同样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和平环境下城市出现了严重就业困难,毛泽东为什么不搞“剥削有功”?而是在1955年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可谓又一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但缓解了城市就业困难局面,更带来了普遍农村大地空前扫盲高潮,直到文革结束,在带来农村文化进步的同时,不知为国家积累了多少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宝贵人才,也为他们后来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磨砺基础,可谓于无奈中化被动为神奇。

这就是短视和远见的智慧差距。这种差距难不有在思想上、经济上、政治上、组织原则上的各种路线斗争,哪怕后来还是有很多知青因此抱怨毛泽东老人家。

殊不知,这之中,有着失与得的辩证。即,永远不允许的牺牲,总是以可避免、可扭转、可预见为前提的,非此任何谋求不牺牲的做法都是幼稚,不是被牺牲吓破了胆,就是兆示更大的牺牲,所以在唯物主义眼里的牺牲,总是以一时之失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得,永远无意用牺牲换来的只是暂时的矛盾缓解和遗患无穷。

换言之,人是时代的产物,无法以个人论百分百,而且只有自私自利的人才这么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永远是历史规律,从个人感受来评价大的规律,终不是唯物主义,如果这也是唯物主义,那么先烈们的牺牲怎么讲?难道只有打仗才有牺牲?如此与现象论何异?

现象论是看不到这些的,除了从一己感受和经验以特殊论普遍,以短视代远见,包括用以偏概全,偷换概念,以及小情感、小认识,来跨层迈质,妄断大是非,根本无从找准自身唯物主义位置,也就没有像毛泽东那样的视野和洞察力。

从这种比较中不难明白,改革开放前的路线斗争之所以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成不了决定性的大气候,根本保证在于仅仅毛泽东一人手里的唯物主义就是无人可撼动的。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是让人民群众心明眼亮的思想,视野远大,至少老百姓不仅知道大方向在哪里,也知道幸福要一步步走,不能上少数人要么弄不好就变天,要么企图变天的当。

改革开放后,少数人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割裂,成功遏制了唯物主义,复活了主观主义,并成功把老百姓的视野封闭了起来,造成在少数人引领的路上,小巫见大巫地,与少数人比起了钻钱眼,重新让“人上人”现象轻轻松松登上了舞台,也导致了知识虽然是进步了,然而人的精神意识和思想认识,不仅跟不上来,反而成了滑坡式倒退。

这提示了,少数人把社会主义性质和毛泽东思想同致富对立起来是荒谬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们对致富的渴望,来转移对精神领域和思想文化革命的视线,进而削弱社会主义性质,实质针对的则是曾经普遍建立起来的,对他们有根本冲突的,广泛社会主义意识、共产主义理想和毛泽东思想武装,最终还是企图少数人占上风,并用大多数人的相对富裕,来偷换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掩盖少数人剥削阶级本性。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