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的原理二百〇八(怎样从理论高度体会修养)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11-16 08:38   点击:583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文笔用来非逞能,不深不彻不清澄。盗名欺世终无力,去伪存真须似灯。


写诗的原理



二百〇八、怎样从理论高度体会修养

理论是认识和实践的共同结果。实践是理论的物质基础,认识是理论的精神基础,而最终从根本上贡献于理论的还是认识。认识离开实践,除了胡思乱想便说不通,实践离开了认识,便是活一天算一天,也说不上实践。

理论在实质上就是道理,细分起来,道理是以各种方式,对主客观认识到的各种规律,所进行的阐述和概括,理论则倾向于通过思维和实践把这些道理论证出来。

人总离不开与客观世界打交道,并形成这样那样的关系和联系,这些都需要阐述和解释,于是就形成了道理。道理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道理在形成脑外语言之前,仅仅处于意识流状态,如一般思想、想法、看法,难以有稳定的系统性,只有通过缜密的思维活动,在参考实践活动和立于实践检验的基础上,用语言文字系统地论证出道理的真伪,并形成结论,道理才能站得住。这就是理论。理论是对道理的论证

科学的道理和科学的理论是一致的,都有正确和准确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为目的和准绳。实际是,未经过文字在实践基础上论证的东西,不一定是科学正确的道理。

道理一经论证出来,才是真正的科学正确准确反映了客观的道理,同时也有了走出脑外而物态下来的理论。这也说明,理论无法以未论证的思想、想法、看法等,单纯以脑中意识形式存在。

论证不仅仅是文字能力,也是实践能力,离了实践,论证能力就如同缺了一条腿,与空谈无异。相反,只停留于实践,而没有文字论证能力,实践就缺乏论证的指导力,出现盲目和不深入,乃至稀里糊涂都是避免不了的。

这就是为什么通常提“要有理论高度”的意思。没有理论高度,再成功的实践也可能是从一时一地来看的,长远看还可能是主观主义。这等于又解释了之所以会出现“历史周期律”现象,因为成王败寇观不管走得多远,都永远是个错误。

“理论高度”一词,是针对实践而言的。理论离开了实践,有可能因一时未有证明,或尚未得到证明,而暂时可谓理论,但也因不可能永远不被实践所证明,若一旦存伪,便成了不合理的理论,故理论不考虑实践,特别是时间,便无高度可言。

这又等于解释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常说“理论指导实践”,但不是什么理论都能指导实践,非但错误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一旦实践掺入了错误的理论成分,“实践出真知”也不成立。

这就知道,实践要有知识,也要有理论,甚至理论更重要,因为指导实践的是理论,不是知识。知识是做事情的基本常识,属于基本功范畴,从对人的发展意义上讲,离开了理论,知识就是死的。

理论犹如知识的明灯,只有在明灯照耀下,知识才能变得有用。这又解释了,纵然知识具有创造力,可以创造知识,可以创造生产力,而且一旦形成创造,便可意味知识的进步,但也要想一想,明明是创造的结果,为什么有时真的体现不出进步来?

是知识的客观性决定了,没有正确理论及其高度的指导,知识就是一片黑暗,自然不清楚该走向哪里去。理论之所以能够照耀知识,是因为理论掌握在人的手里,人手里没有理论高度,光有知识,知识还不是同人一样都是瞎子?

这也不怕联系实际。在知识爆炸促成了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再多,由于没有跟得上来的理论指导,是不是可以看出,知识一再以科学技术的方式推动着生产力,推动着财富的急剧增加,但为什么没有推动人性进步,反而让人性普遍以道德滑坡的形式,形成了倒退和落后?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今不是没有理论,而是各种理论充斥得很,不然哪来的那么多形形色 色的思潮,且一再引起大面积跟风而动?恐怕把这样的思潮,说成仅仅是一般想法,还上升不到理论,似乎并不妥当。

一个想法,能引起几个人一拍即合,似乎已然足矣,怎会引起普遍社会风起云涌?这得是多大的“想法”?实际上,是每个思潮的背后,都有一大片这样那样的理论跟着,才有了极其蒙人的“说服力”。

可是,这些理论怎么样了?有高度否?事实就摆在一个个人眼前。这些事实是把知识照亮了,还是遮暗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没有别的尺度,人性的进步与落后,是唯一的客观发言权。

唯物主义理论重点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这个来衡量一下就明白,当今人的世界观是唯物的,还是唯主观的?是唯物的,为什么唯不到社会主义性质,而仅仅唯到了任何社会都赖以维系的生产力这层现象上?为什么唯不到社会主义旨在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与压 迫这一阶级社会本质,反而多出了贫富差距,尊严压 迫,贪污腐败,道德滑坡和少数人占上风?

由此可见,中国并没有实际走在马克思主义的路上,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重视知识,重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重视人民致富,有什么不对?非也。

世界观的问题,就是方法论的问题。用不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自然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能力。在马克思主义中,世界观是根基,只要这个根基站稳,方法论就成了唯一可统领一切的明灯。

在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方法论只有一个,就是唯物主义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这也是最起码的社会主义常识和基本认识定位。有了这个定位就不难理解,不论对于干什么事,知识相对于辩证法就是死的,辩证法相当于知识就是活的,而且这是最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

之所以这是最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并非仅仅简单割裂来看唯物主义及其辩证法,而是避免孤立运用唯物主义,避免静止运用辩证法,避免把唯一时一地的现象当唯物主义,避免把辩证统一搞成此一时彼一时的诡辩。

例如,“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以实事求是抓规律为根本点的,既不允许割裂历史和未来,也不允许割裂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总是从普遍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总方向,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和一分为二地,看待普遍与特殊、量变与质变,偶然与必然的关系的,故唯物主义不但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全面鉴别能力,也有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彻底洞察能力,更有在实践中必须面向长远规律的预见能力。

这些方面,无疑在毛泽东思想中都是体现得非常透彻、清晰和全面的,是淋漓尽致的,相反在主观主义那里,他们的理论不仅对历史看不透彻,也就不得不持怀疑态度,甚至犯虚无主义,对现在也模糊不清,各种问题解决起来仅仅能唯到现象,忙于孤立地对待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摆脱不了漏洞百出,对将来则因此也就没有能力承认有什么可预见的规律。

这就说明,这些理论非但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一般地犯主观,而是有很深的唯我根源。即,总是摆脱不了出于个人这样那样的目的,犯极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

而且,这样犯起来的主观主义,因为总是披着唯物主义外衣,既铸成了具有极其蒙人的一面,也铸成了极其不自知的一面,特别是狭隘到极端化的主观主义。例如,要么于私,成了穷尽一些手段的自私自利,要么于公,成了百般好大喜功的官僚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和机会主义。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6)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