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评论已被删除】2020-11-24 11:29
【该评论已被删除】2020-11-24 11:28
主题散漫,勾连无序,字词僵硬,据典勉强。
屡屡烽烟跃跃沙,南嫱北海两思家。
琶从雁去声传泪,鱼白秭归阏氏邪。
朝露可怜堪济草,夕阳虽好不再霞。
男儿不敌兴亡事,说与裙裾守暮鸦。 0
欢迎先生赏临,先生首联起句很好,为全首诗定下基调。颔联出句可圈可点,对句对仗可酌,秭归是地名,对雁去,还有阏氏,读音yān zhī ,均为平声。且泪是名词。
颈联不错,“再出律”,可否改为一个平声字。
起承转合到位。
尾联结得亦很好。
解释如下:
1、“秭归”与“雁去”是分字对,即“秭(作“姐”字解)”与“雁”对,“归”与“去”对。如此,乃工对。
2、“氏”字借仄声以合律,“阏”取“宁胡阏氏”之第三字以借指昭君封号,“氏”字转借“妻之”之意,“邪”指“呼韩邪”并借“霞”音以叶韵。如此,“声传泪”与“阏氏邪”也是可以对的,且是工对。
3、“不再霞”的“再”字确实是出律,可改为“复不霞”,寓“不愿再嫁其子”之意。
谢谢指正。
九天鹤翔回复: 复是仄声字,可否不留霞?
回应木刀:不字借平声。
想用平声表示“重复”的意思,以指其死因。
秭归的秭与姊妹的姊是不同的两个字。
回应大院耄翁:可理解为借“姊”音。如“子”借与“紫”同声,将“燕子”与“花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