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察也 男  
  • 注册日期:2020-01-06
  • 最近登录:2024-04-16
  • 粉丝人数:7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从诗到词的过渡

察也 发布于2021-01-24 10:52   点击:820   评论:3  
本文讲了学写诗→词的过程,语言略冗,但对初学者来说,不啻是很好的阶梯。特供参考。
怎么样从诗到词?过去我跟很多人都说过这个问题,就是你要想学填词的话,必须首先要有诗的功底。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有这么几点:首先第一点:无论是诗也好词也好,它所用的语言,不是我们普通的平时说话的口头语,也不同于一般的,书面语或者文言语言。它是诗和词特有的,带有格律的,带有音乐性质的,并且是被经过高度浓缩了的,艺术化了的语言。那么,你在想填词的时候,如果你脑子里所有的还是那种白话性质的,或者是那种普通文言性质普通语言性质的,那种思维方式的话,那么你填出来的词,或者不通,或者太直白。诗词诗词,因为先有诗,所以理所当然,诗就作为填词的一个基础。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不懂诗,那么你就很难懂词。如果你懂词了,那你一定就懂诗了。换句话说:善诗者不一定善词,但善词者一定善诗。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诗在词之前,你诗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词就容易了,如果你诗的基础一点没有,那肯定在你学词之前,早早晚晚要补诗词功底的那个基础课。否则的话,那个课不补的话,那你很多问题,也就是在诗里该解决的问题,你解决不了。我们具体的来说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说,诗也好词也好,它是怎么做成的?诗和词是由什么来组成的?你们可以考虑,有人说由思想组成,由语言组成,由词组成,由句子组成,那你这么说都对,一首诗也好词也好,没有思想不成,没有语言不成,没有一个一个的词不成,但是到底由什么组成呢?最终是由汉字,一个一个方块字连接到一起组成的,按一定的规则组成的。

由字最后到诗到词,至少经过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由字来组成词:比如说:伟大 天真 柳絮 扬花 还比如说:相思 恁的 争知 现代语言里没有这样的字了,一个争、一个知 。那么这就是由字来组成词。争、知两个我们现代很普通的字,组成我们现在不常见的一个词。换句话说,由我们本来生活中常见的字,组成诗中或者词中才需要的词,这个过程就是由字到词的过程,我们称它为词法。也就是组词之法。那么词产生了,怎么再变成句子呢?先说组词,一个词可以掉过来这么用也可以那么用也行,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用法。比如 :“清心”我在《咏雪》里曾写过一句“清心应与梅相伴,唤醒春风到海隅。”后来晦窗先生看完之后说,他说:“清心”也可以换做“心清”, “心清应与梅相伴”而且似乎比原来的更好。两个同样的字换一下位置,意思完全一样,但是效果不同,这就说明善组词的人,他把相同的一样的字,可以组成更好的意思出来,这就是组词之法,简称词法。也就是说,由字最后后变成诗词,首先要经过第一关,组词。第二步再从词变成句子,我们称它为句法,有的人叫语法,有的人叫句法结构。其实是一样的。

句法结构常见的就有很多种:比如五言来讲:221句式,212 句式。那么这样的句式,或者有人说是23句式32句式其实变来变去不是212 就是221。那么五言句法,就大概这么两种。七言呢:它是2221句式,或者223句式,或者2212句式。223句式还是2212或者2221句式,就这几种句法。但是具体来讲就有很多办法了。比如说五个字七个字,像全是名词来并列在一起的,还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比如: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 白发 征夫 泪 七个字四个名词,还有的呢,是主谓结构的,就像一句最简单的话一样,还有动宾结构的。还有起补充作用的,前边说主要的后边做补充作用的,各种结构都有。我们在读诗读词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句子,你要看它为什么要这样。

由词组成句子的时候,最忌讳是什么?最忌讳是前言不搭后语。怎么叫前言不搭后语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法出问题了,就是我们说的不搭配。比如:红旗飘飘,可以。飘是动词,红旗飞飞,飞也是动词,既然都是主谓结构,红旗飘飘就可以,红旗飞飞为什么不可以呢?红旗飘是风一吹它是飘,红旗飞飞就坏了那旗杆没有光剩一块红布在天上飞才叫红旗飞飞。所以说,并不是你想象中的任何一个词和另外的一个词都可以组成一句。有的能组,有的就不能组。那么语法首先不能有问题。我们不能出现那种语法上出问题的句子。这是第一步。第二步,那是不是我的语法没有问题,那么我的句子就没有问题了呢?不是。你的句法完全可以没问题,从句子来讲上完全是通的,意思大家也明白。但是它是两件或者三件事情前言不搭后语不相关,你不能把它们组在一起。比如我们写景的时候:比如我们说,岸上什么堤上什么,或者池中什么池边什么。那好,你得把有机的能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放在一起,不相关的东西,就不能往一起放。比如白菜疙瘩红旗舞,这句子通不通?没什么语法问题,但是,你先说白菜疙瘩萝卜缨子,红旗舞,它两件事情挨不上。那么其实,我举这样的句子时候大家可能想,谁会写这样的句子呢?很多人经常会写类似这样的句子。他觉得挺不错挺好但是实际上不对,前后不搭界。不是一件事情。在一句话里只能说一件事情。

强调一点,你写的东西,不论是诗也好,词也好,在一句话里只能是一件事情。你想我把这也说了,把那也说了。两件三件事情能不能融在一起呢?可以。你用语法的方式把他融**一句话,让大家明白,如果你不能把它融**一句话,它变成两件事情,那你就出问题了,语言出问题了,读的时候一定注意。第三,就是由句子怎么才组成联,或者叫组成复句,或者叫组成一拍。比如说写七绝时候写五绝的时候,绝句,第一句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它可以独立的表达一件事,第二句也是完整的一个句子,独立的独立表达一件事。一个般情况下是这样。但是到了三、四句,它就是两句话来表达一个完整的一个事情,单拿出第三句了往往不完整,单拿出第四句也往往不完整。也就是说,三四句就组成一联,它不是孤立的两句,它是一联,这一联和律诗里的一联相类似,也就是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事情。这两句之间一定不能前言不塔后语,要联系紧密,在语法上在你的内容上,一定要联系紧密。

如: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这是完整的一句,我们不看后边的三句,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折戟沉沙铁未销,”这是一句完整的一句。后边说“自将磨洗认前朝,”,我们不看前边也不看后边,就说这七个字,它也是完整的一句。虽然说有些东西你好象没有完全交代清楚,有前言有后语的原因,单它一句不完全清楚,但它在语法结构上是完整的,你也大概明白了就要说这么类似个东西。它也是完整的一句。所说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虽然说有关联,那是句子之外的关联,是另一层的关联。它不是在一件事情之内的关联,是两件事情关联在一起了。但是三四句那就是一件事情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前句是因,后句是果,前句是假设,后句是由假设推出来的判断。为什么这么说呢,“东风不与周郎便”假设老天爷爷要是不帮助周瑜的话,“铜雀春深锁二乔。”那么这场战役的结果就不知道怎样了。这就是一因一果,因果之间存在一个有机的联系,单独一句意思完整吗?它不完整。换句话说也就需要把有机的两句组成一联,在诗中是组成一联,在词中就是组成完整的一拍,这一拍是说一个节段一个层次一个范围内完整的一件事。

苏轼的《永遇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这是一个简单的对子。“清景无限。”前两句话点了两个自然的景观,后一句话把前两句话表达的东西总结一下。这就是语法结构,前两句话并列在那,后一句总结这一拍结束。比如再说秦少游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前边也是“山抹微云”,是一句,“天连衰草”,又一句,“画角声断谯门”是第三句。那么前两句是并列结构。第三句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之上往后延续一下。从内容上来讲“山抹微云”,是看的见的,“天连衰草”,是似乎看的见,但好象又看不清楚,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基本上可以归为看的。第三句“画角声断谯门”它就变成了听觉了,从视觉转向听觉,内容有点区别,那么大家注意没有呢?象这样的句子它都是前两句联系紧密,第三句就是作为另外一种内容。它们之间也有法的。而这种法我们回头再总结。那么这种法呢,就是一个规律,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拍里讲相关的一件事,尽量将这一件事讲完整。这就是联法,或者叫拍法,但是这个说法这个词是我自己起的听起来很难听,怎么联法拍法呢,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就行了。

第四步,有了联了,有了拍了,才能把它顺理成章的组成一篇,这叫什么?这个词好听,不能叫篇法,叫章法。那么绝句:第一句,第二句,第二句紧跟第一句,第三句开始往别的地方转,但是它只是半句,第四句拉回来。一合,一篇。律诗呢:第一句,第二句跟着第一句,他们两个句组成一个一联,这一联做为起,然后呢三四句一对,五六句又一对,一承一转,到七八句呢,又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把要讲的问题交代清楚,合。这是律诗。那么词呢,最小的小令分几拍?最小的小令至少分三拍。比如说:《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是第一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第二拍,第三拍,“能不忆江南。”三拍,再短了像十六字令,或者是像有一些像绝句那样的小句子它基本上也应该按三拍来算吧是不是只能算两拍,我没有细琢磨过。我们拿《忆江南》来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那地方好啊,那风景我过去非常熟悉。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具体怎么好,下边有一个对子告诉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就把“风景旧曾谙”和“江南好”这句话给承接下来了,最后用五个字总结一下,“能不忆江南。”这么好的地方我能够把它忘了吗?我肯定会想起来它呀。它呢分为三个层次,三个韵脚,正好组成三拍。

这里经历了什么过程呢,首先是词法,由一个一个单独的汉字组成一个词,第二步呢再由若干个词组成一句,第三步呢再由一个到两个句子组成一拍,第四个呢由若干个拍节组成一篇。这里牵扯到什么问题呢?牵扯到语言的下字组词。这是语言的文字功夫。而且不是一般的语言文字功夫。是把普通的语言文字变成诗语与词语的过程,那么第二步,这里存在什么问题呢?你下的语言有音节的需要有格律的需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符合格律,如果不符合格律呢,那你听起来就乱套了,它首先不压韵,然后呢音节也不好听,那怎么办?你就得学习格律,你就得学习怎么让声音好听,你就得去把你的语言组织起来之后,还得去找语言的味道感觉。那么首先在学诗的过程中,一般都从绝句做起 或者律诗做起,无论你从什么做起,你学的格律是什么,它都得是律句,基本的要求。什么叫律句?律句:是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如果你能写出的都是标准的律句了,那么你的基本功有了,如果你写出的句子不是标准律句,那么你的基本功就没有啊。那么律句在学诗的初始阶段就已掌握了,五言的,七言的。那么这样的句子,到了词里尤其小令里上来就要用。比如〈鹧鸪天〉〈鹧鸪天〉除了中间两个三字句之外,剩下的全是七言律句。比如说〈蝶恋花〉除了七言律句就是五言律句。只有一个地方是四言其他的就是五言或者七言。如果说你的一首绝句写不好,写的前言不搭后语那是另一码事。如果你的四句里全磕磕绊绊,不是出律了就是韵不对了,或者是字拗了等等,那你能去写词吗?你绝句四句里写的不是人话,你到词里一样不是人话,那怎么办?还得从头学起。第三个,即使你句子都很好,你不懂章法结构,四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绝句里你说的前言不搭后语。第一句说这个,第二句说那个,第三句又那么的怎么着,绝句,律诗,它的结构非常简单。

我在〈江南讲记〉里反复强调了,它就是起承转合。但是到了词可就不同了。词的每个词牌都有不同的结构方式,这个我们在以后的课里会逐步讲到,至少可以讲三五十个常见词牌,每一个词牌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结构方式,换句话说,绝句,起承转合就一种结构。或者变化,也就那么几种结构。律诗又是一种结构,而词呢 不同的调子谁和谁都不同,有的很相似但完全不一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词一上来它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如果你连诗的四句八句都搞不明白,你怎么能搞那么更复杂的东西呢?所以说学词之前一定要先学诗,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我们今天就是假设在座的人,诗都有一定的基本功了,所以今天我来讲这个之间的道理呢,是第一次这样强调,同样也是最后一次强调。今后就不再强调了这个东西了,我们只是把诗与词之间的关系,把它简单的讲一讲就可以了。


本文摘自网络,略有删减,仅供参考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6)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