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无想思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5-09-22
  • 最近登录:2024-04-14
  • 粉丝人数:7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努力用好今韵(二)

无想思 发布于2021-02-18 13:03   点击:679   评论:0  
努力用好今韵(二)
张宁海

      唐宋元明清都是用古汉语写诗。我们现在是用现代汉语思维写古体格律诗。用好今韵就应该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不同。笠翁李渔的《闲情偶记》说“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上回书说了音律这回说词采。
首先古诗和古文的词采就有很大的不同。至少有两点应该注意。
       1,古诗基本不用虚词。
文言虚词共18个。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虚词的作用是表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古诗词语句简练多省略这18个虚词,不少文章以此贬低中国古典诗词语法混乱。新诗大量使用虚词是进步。是进步我不否认。而以此贬低古典诗词却值得商榷。没有虚词诗可以充满了想象。想象是古典诗词的魅力。其实想象是一切诗词的魅力所在。

唐·杜甫·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三句是比喻,省了虚词“若”。窗若含西岭千秋雪。不省去虚词“若”绝句是没办法写的。但是一省掉虚词语法的确混乱了。窗乃含西岭千秋雪。意思大相径庭。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只是直线的考虑了形式逻辑关系。其实用若还是用乃是留给读者去判断的。此时的判断就不仅仅是逻辑判断了。用若还是用乃和审美情趣密切关联,是真的千秋雪堆到了窗子里面,还是远远的“含”在窗子里像一幅画。逻辑判断变就成了美的享受。“逻辑美”不知道美学理论里面有没有这个术语。而直接用比喻句”窗若含西岭千秋雪”语法是对了,但不见得就更有诗意。
       2,古诗少用形容词。
门泊东吴万里船。应该是门近泊东吴万里船或者是门远泊东吴万里船。远还是近是留给画家考虑的。可以画的远也可以画的近。这和画家的审美情趣关联。杜甫不形容让你想象,想象产生美。形容词虽然不完全表达形式逻辑关系,但是表达事物发展的程度,属于“广义逻辑”。在杜甫的诗里你看见了什么?不会单单是黄鹂,柳,白鹭,青天,窗,西岭,千秋,雪,门,东吴,船这些“符号”吧。还有美,单个事物通过联想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产生美。
古诗少用或不用虚词和形容词,这样的特色用什么术语来表达呢?意会言传?可惜这不是术语。 叶嘉莹说,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很多说法是非常模糊,非常概念化的。所以有时候她也借用一些西方的文学理论。意会言传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称为“无意识”。心理学家荣格说:“无意识产生美”。“无意识”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是基础性的术语,有点象数学公理拿来就用,不需要证明。佛家的《心经》表达为“无意识界”“无意识因”。逻辑界限因果关系不在文字“符号”里,在读者的“无意识”中。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是织品贸易繁盛之地,锦官是掌管织品贸易的官员。晓看红湿处(红花沾满了雨水),花重锦官城(锦官城的花开的更加浓艳)。而成都城里比锦官大的官员多的是,杜甫把成都称为“锦官城”,意不在官而在一个锦字,现在一般的读者也未必知道唐朝还有这么一个官职,但是绝对能感觉到“花重锦官城”是一个好句子。官字用的还是很出彩,可以增加隆重感。若是建一个“花重锦官城”的景点,有美丽的鲜花漂亮的锦缎加上巍峨的城楼就足够了,花重锦以官城(花开浓艳使巍峨的城楼更加锦绣),实在没有必要搞一个“锦官”的人像雕塑。“无意识”的体验和官职没有多大关系。读者不需要考虑虚词用之还是以,多数都会跟着锦以官城的感觉走。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实当时争夺的战略重点是龟兹。为什么不写成“不破龟兹终不还”呢?因为龟兹“无楼无兰”。楼兰起形容词的作用,美化诗句。

     非逻辑连接产生的无意识体验(德•加布里埃•施瓦布《文学,权利,与主体》)。对于读者是无意识体验。而对于作者应该是“有意识”的,即作者应该自觉的运用无意识体验。如花重锦官城;不破楼兰终不还。

    再有笔者认为格律诗词要少说理。讲大道理就不无意识了。

毛泽东 如梦令 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打开福建的局面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其重大意义必定是在会议上说。诗词只表达情绪。


毛泽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的重大意义可以写一本书,而格律诗词表达情怀。我们写格律诗词纪念伟人也一样,要表达心情。笔者的诗。

黄鹤楼

沉线无鸣过,孤琴尽远悠。
倚听瑶指弄,伫看曼江流。
潮作歌新楚,初心酹故舟。
少年曾奋力,激浪涨沙头。

      格律诗词少说理。应该通过无意识表达思想理论。我这里一直在说格律诗词要少说理论。这是因为直接说理论逻辑关系必须明了,格律诗词不用虚词逻辑关系是隐喻的,不适合讲理论。一些大型活动需要诗朗诵来宣扬主题,仅仅朗诵格律诗词就显得不充分。而新诗可以大张旗鼓的说理论。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讲长征的意义,也是诗的语言,应该归类为新诗。应该注意到虚词“是”相当于文言文的“乃”。

      上回书提到格律诗词要高古。高古一说出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一般的解释是超越现实远离现世。这个超越和远离并非是脱离实际,而是古典诗词的艺术风格。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谓超越现实就是无意识。格律诗词就比较适合于游历名山大川,寻古吊幽,表达心境等。格律诗词的这个特质是新诗无法取代的。所以诗词爱好者最好新诗和格律诗词都能写,以应付不同的场合。
高古,高是超越现实。那么古就是远离现世了。而这个远离现世绝不会是不写现实题材。鲁迅先生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好诗在唐宋就已经写完了。我的理解是唐宋写的是古代的题材。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写现实题材,现实题材不会写完的。但写现实题材还是需要高古。这就需要“努力”用好今韵了。
     杜甫在草堂听到了安史之乱被平息的消息。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到窗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名词当家:黄鹂,柳,白鹭,青天,窗,西岭,千秋,雪,门,东吴,船。而且都是物体的名词,没有抽象的名词。物体名词当家就是常说的“触景生情”。唐诗虽然不是每一首都“睹物思情”,但是“唐诗在气象”是基本格局。杜甫诗里面没有虚词,没有形容词,是正宗的触景生情。巴赫金认为“词充满了异己的声音”。词有字面意义,字内意义还有想象意义。名词的想象意义在中国诗学里称为“意象”。

       用意象写格律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的重点。叶嘉莹说,“意象”是表达心灵和外物之间的关系。明•胡应麟 :《风雅》《雅》之规,典则居要;《离骚》之至,深永为宗;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象的完整概念至少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就被学者提出来了。现代学者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就“专求意象”,从八个方面论述古诗的意象:春风飞扬,秋思浩荡,明月千古,斜阳晚钟,田园林泉,登临况味,剑啸长虹,诗酒流连。用意象“唤醒心中的诗意”。
      叶嘉莹:诗学教育家。获中华之光年度人物奖。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合,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叶教授提出了意象“语码”的符号学概念。
      格律诗词有“意象定格”的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指的是细雨。杨柳风指的是小风。前提是不会摧花折柳。按逻辑凡禁不住风雨的花都可以带入诗句中。沾衣欲湿梅花雨,虽然梅花也经不起狂风暴雨,但是经得起严寒,是坚毅品质的意象。和杏花是细腻的意象不是一回事。不寒杨柳风还指季节。春季的风不会只吹过杨柳,为什么一定是杨柳风呢?“定格”是因为使用这些境象的作品的境界高,经过了时间的积淀和考验而“绽出”了,从诗人个人的思想,转化成了公众的知识,“社会的基本哲学”。这些诗词中的意象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定格。是作者在身临其境的具体场所中的感知,杏花杨柳毕竟是春季较早“乃发生”的植物,用杏花和杨柳描写春天的来临并非没有逻辑。而一旦境象定格,“他适性”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吹面不寒桃李风就会显得不合逻辑。因为桃李的“意象定格”是优秀教师的好学生。对于限制“他适性”定格的意象叶嘉莹教授称之为“语码”。“意象定格”例子很多如松是高格的意象,渔舟是恬静幽美的意象,野渡是自由自在的意象,竹是直性的意象,红豆是相思的意象,玫瑰是爱情的意象等等,有人还编了册子一大本。
古代的词汇特别是名词似乎都已经“意象定格”为“语码”了。难怪鲁迅会说好诗在唐宋就已经写完了。那么“词采第二”的任务就应该是赋予古典“语码”的现代意义和现代汉语新名词“高古”的古雅色彩了。并非今后大家写格律诗词每一首都要高古,但是排斥高古是断不可行的。连老外都说“非逻辑连接产生的无意识体验”“无意识产生美”。而中国古典诗词不就是最好的文学形式吗?
上文说到的所谓古就是远离现世,指的就是赋予现代汉语新名词“高古”的古雅色彩了。还是举例子说明。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意思是目光纵观南北。一线是京广铁路。如果是“沉沉铁路穿南北”效果肯定是不佳的。当时革命处于低潮。一线可以理解成为中国革命寻找希望,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武装革命的道路。读诗做这样的联想应该是可以的。联想产生美。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跃上葱茏四百旋,指的是盘山公路。同样如果是“公路葱茏四百旋”则诗意大减。写现代题材的格律诗词,必然要用到现代的意象。新诗不强调高古。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好的新诗还是用意象,但意象不强调高古,如矿灯,路基,驳船,起跑线,平方,乳房都是直接用现代词汇。而格律诗词似乎不必“满篇的新名词”。如写高原佛寺句子:愈近禅声氧气稀。氧气是现代词汇。似乎“愈近禅声缓气稀”要好一些。读者可以“无意识”的联想到高原氧气稀薄步子要放缓。

七绝·山竹过港珠奥大桥

任性南洋散散心,山竹摇逸有城倾。
兰桥连港通珠澳,意马虽无步步惊。

      后两句如果是“钢桥连港通珠澳,全仰高科保步平”当然也不错,而笔者还是认为前一首好一些。并非是刻意避免使用现代意象。而是要用好现代意象为格律诗词添彩。

落棠
常秉红烛对野莘,
叠跗朝日眩三春。
谁说一眼无多看,
子佩青青慕叶纯。

      描写海棠花,苏轼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陆游“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还有“子佩青青”这些都是典故。“谁说一眼无多看”借用的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


梅花春雪

白雪顾寒娇,相执赠尔荍。
爆迷情侣款,惜痛古痕绡。
月下添红袖,庭中舞绿腰。
云裳花坐暖,偏要弄新潮。

      绿腰:又称绿幺,宋代的宫廷乐舞。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出自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枌》。指相互倾心。荞麦花白色,因为诗经成为爱情的花语。还有红袖,云裳等这些都是典故。而”爆迷情侣款”用的是情侣装这个现代意象。以上两首诗如果都用古诗典故,那会显得老套。而用了现代意象应该就活泼时尚了许多。但也可以看出意象是新意象而词采不是新名词。新名词需要用意象曲折的表现出来。这可以理解为“远离现世”。
      本节从虚词引出了无意识的概念。又从名词联系到意象无意识。“努力用好今韵”却主张少用新名词。主张高古。那么今韵的时代感在哪里呢?在形容词。前文说了古典格律诗词少用形容词。而现代汉语出现了大量的形容词。尤其是两个字的形容词。用好形容词是努力用好新韵的大文章。这一节讲虚词,下一回说形容词。敬请关注。


努力用好今韵目录

一,声律第三
1,今韵和现代汉语
   参见《努力用好今韵一)》
www.52shici.com/posts.php?id=318925
2,入声的要点是声调
     参见 www.52shici.com/posts.php?id=330061
3,诗词“诵讲写”集训班受训记
   参见 https://www.52shici.com/posts.php?id=241877
二,词采第二
1,虚词和名词
   参见《努力用好今韵二)》
www.52shici.com/posts.php?id=319353
2,形容词
3,形容词的虚意实用
4,形容词当动词和名词用,在律诗对仗联中的“规则”
三,结构第一

    (未完待续)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