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的原理三百十九(怎样从内涵和人诗合一体会修养)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1-03-02 16:18   点击:404   评论:1  
七绝 以诗代序
为何人要有诗情,审美之心须发声。有感而言方痛快,人诗合一不空鸣。


写诗的原理



三百十九、怎样从内涵和人诗合一体会修养

有认识,才能提炼,没有认识,现成思维和见识都会流于一般的想法,是散乱无章而缺乏系统的,再怎么学着提炼,也离不开现象,提炼不出独有个人修养背景的本质的东西来,也就不可能摸准规律,并鞭辟入里,深刻感人。

这就会造成有经历,也没法用应有的对本质的深刻认识串联起来,不得不浮皮蹭痒,如同呻吟和憋诗,即使不是有意,也是真有其相,又何况,躲开个人的真实背景,用胡编一套背景来伪装,就更不可能走出呻吟和憋诗。

如此,不仅提不上内涵,手法也提不上了,如同皇帝新装,摆来摆去,有价值否?不仅没有价值,反而瞎耽误功夫,浪费感情,不仅是畸形写诗,也让作者成了畸形做人。

写诗不难,关键在于不能像平常对待金钱物质那样,用随波逐流、攀比成王败寇的功利之心,不择手段,不分是非,不问己是人谁,能掩饰就掩饰,能显摆就显摆,主观想怎么好就怎么好,不按规律地来对待写诗。

写诗总离不开提炼和赋予,如此才有内涵,有内涵就不缺内容,就不缺自己想表达的独特之处,写诗才饱满,不能反着想,以为有内容就不缺内涵。

这便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拿什么人的眼耳鼻舌身来反映客观,生成认识,进行合理的主观审美,并进行有效的提炼和赋予,一是有内容是否有能力搬得动。

有内容,不等于有认识,没有认识支撑,就无法把内容变成合理的素材和题材,意味像指挥不动一样,一边赚一大堆材料,一边蒙着自己玩,何况把自己掩饰起来,强拉硬扯弄来一堆别人的内容,恐怕更是自己玩自己了。

创作要有内容不假,但是不是自己的,蒙不了行家里手,而且谁打眼了,谁就算不上行家里手。相反,即便是自己的,也要把素材和题材变成内涵才可以写诗。

写诗毕竟不是搬仓库,都要有所提炼,让人意会到用这些材料有什么用,或者赋予,让人直接明白用这些材料在干什么。

如此,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靠修养,一是靠学习培养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能力,一是文而化之,养成按规律做事的素养,把自己放在人类发展的大规律上,有独到的个人视野、品质和作为,而不是盲目随波逐流,找不到自己。

找到了自己,就不缺自己的东西,也不缺真创造,且定然摆脱了不利的人云亦云环境,特别是不顾是非曲直的情形,并从囿于现成书本知识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中,走了出来。

只要坚持这般,哪怕是初学,无非是笔下因不熟练,而显得用诗表达还稚嫩些,这正是提高的空间,用不了多久这个空间就会被应有的进展所填满,也不至于总在东施效颦中逃不出呻吟和憋诗,反而显得不是稚嫩问题,而是人的不成熟问题,让怎么想提高都变得无望。

写诗从大处讲,不是笔头子功夫,但大处要是跟上了呢?只要大处跟得上,写诗就是笔头子功夫,是笔头子一动,便能信手拈来的,不然笔头子怎么动,都会出现问题。

例如,诗兴有了,诗意空洞,诗意浓了,表达跟不上,表达跟得上,生活害怕真实,生活不怕真实,找不到素材,素材有了,认识不明。

认识是修养的根,能够避免犯各种各样的糊涂和小聪明,最是关键,书本上纵然能背下一些认识方面的知识,如果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只能留着炫耀,而没有实际用途,除了显示两层皮,还是如此。

要相信人人都能做到真实的自我,但凡能坚持,就是个性,长期有个性,主见就能积累起来,就能在经验教训中形成合理认识,而且这个过程就是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写诗最有价值的素材和题材,完全没有必要到哪里去找,也用不着遮遮掩掩。

同理,有认识就不缺深刻,深刻是随个性多少而多少、有无而有无的,所以深刻的东西想遮掩也遮掩不住,因为深刻的东西都必然是美的,一是没有人愿意把美的东西包裹起来,而且美的东西总是使人愉悦亢奋的东西,也就包不住。

二是,美的东西总是人人都需要,且必然具有欣赏性,也就不怕见人,如此不管生活中是不是做得来,毕竟因为美的东西对人的意识具有日常陶冶作用,也就让人不缺健康精神意识和明确的思想态度。

明白了这些,哪怕身体仍然在随波逐流当中,内在意识所产生的疑问和不得不有的认识斗争,总是宝贵的,依然是美的,这就让写诗找到了个性背景和大背景的矛盾点,也恰恰能够通过写诗表现出来,并从写诗找到了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出口。

这就是人诗合一的好处,人诗合一不都是和谐关系,也可以是矛盾关系,只要不成为毫不相干的两层皮,就是很好的人诗合一的表现,而且也是对矛盾辩证统一关系和对立统一的合理把握与运用。

这样,下面才好说,因为没有了人自身这个局限阻碍,也才能清楚写诗多么容易,那些手法技巧上的事,不过就是对以上说的这些应有的表现,仅仅是一点处理上的学问,能处理,就不担心有内容而没有内涵。

内涵是最美的表现,只要能凸显出来就是内涵,凸显不出来,就会淹在各种表现中,所以需要有意提炼和一定主动显示,即赋予。

为什么有人总德高望重?就是因为美的表现多,才自然自然凸显出了内涵,有了显著影响力效应。相比之下,非德高望重就只能靠自身继续努力,如此才能把美的内涵凸显出来,那么这个过程就意味提炼和赋予,概括起来就是“处理”,处理也包括加工。

写诗就是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任何人都能学会写诗,并写得好诗。写诗是个创作过程,过程无不是处理,经过处理,什么内容都可以提炼出内涵,或赋予一定内涵。再比较: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从一般欣赏和一般知识上看,两首诗中的第三句没必要细分手法,无非都是转,并把意思立住,无非联想之大小,有什么美感,但要写诗,就不能不分对内涵怎么提炼和赋予。

这两首诗最美的内涵在哪里?不要以为是技巧,如果是技巧,为什么别人写不出来?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下才是技巧问题。即,是什么人,有什么笔头子功夫。

“飞流直下三千尺”,联想再奇特,也是顺承而来,用于情绪情怀寄寓寄托,属提炼,即以物寓情托情,是先有物后生义的表达手法,归于间接表达。

“桃花潭水深千尺”,虽显得别出心裁,却仍是处理上的技巧,用于映衬情绪情感,属赋予,即以义附物,也就是先有义后提炼的表达手法,归于直接表达。

通俗说,前一首诗,得先有瀑布,才能通过夸张比喻,想到银河,也是这样,后两句不便于倒置,一倒置,联想就不自然,多少有些突兀。

次首,必须先想到王伦之情,而后才有比喻,即使把后两个句子倒置,也没法看成从景物中自然生成,只能由主观赋予,而且两个句子在意思上还可倒置,如“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这方面只是创作手法问题,主观上的逻辑关系并没有变。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大背景的经历是不可少的,不可违背真实,但是否独特并不对创作好与不好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独特小背景,取决于有没有真实的个性和独到之处。

由此便可以见得,人诗合一这个大处问题解决了,写诗就仅仅剩下了笔头子功夫,唯这两方面不可倒着来,一倒着来便意味空中架屋,如同用没影之事写诗,非呻吟和憋诗不可解释。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