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8-02-14
  • 最近登录:2024-04-22
  • 粉丝人数:12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春来三起又三眠”与马王堆国宝“素纱禅衣”有啥关系?——闲读《随园诗话》(244

真老实人 发布于2021-04-09 21:40   点击:1014   评论:1  
《春蚕词》:“典衣买叶不论钱,要趁晴明乍暖天。却似灵和殿前柳,春来三起又三眠。”此诗运用典故似脱实贴,复嚼多味,还蕴含科学知识。

【原书补遗卷三·二一】

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方伯佩荪家。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一儿妇,皆诗坛飞将也。先娶周夫人瑛清,《甲戌闻捷》云:“双眉欲展意犹惊,起听铜钲屋外声。不惜雕梁驱乳燕,泥金帖子挂题名。”“秦家上计动经年,闺梦何由向日边?今日离情暂抛却,知君身到大罗天。”《春蚕词》云:“蚕生戢戢满庭隅,但愿蝇无鼠也无。大妇裹盐呼小妇,前村趁早聘狸奴。”“典衣买叶不论钱,要趁晴明乍暖天。却似灵和殿前柳,春来三起又三眠。”《令阿缃入学》云;“低鬟怜阿姊,与汝亦齐肩。且令抛针线,相随共简编。双行知宛转,坐咏爱清圆。试看俱成诵,今朝若个先?”其他佳句,如;《都门即景》云;“捣杏新添调酪碗,尝瓜不惜买冰钱。”《首夏》云:“花因辞树偏多态,鸟为催春已变声。”《夏日卧病》云:“小倦何心烧白术,薄阴有信近黄梅。”《柳绵》云:“乍从野水官桥见,只傍鞭丝帽影飞。”

(因本条诗话颇长,故分为几次分述)


叶佩荪,(1731年—1784年),字丹颖,号辛麓,浙江归安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改兵部主事。先后在兵部车驾司、武库司任职。又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以京察一等外放河南,先后任卫辉知府、开封知府、南阳知府等,累官湖南布政使,罣吏议归。著有《传经堂诗文集》十二卷,《易守》四十卷,《清史列传》传于世。


周映清,(1731年—1763年),字皖湄,浙江归安人。湖南布政使叶佩荪元配。有《梅笑集》。周瑞麟女。袁枚记为“瑛清”,似是音讹。


甲戌,指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闻捷》是指叶佩荪以二甲第五名的成绩中进士(第四名是纪昀)。


铜钲,音tóng zhēng,春秋晚期乐器。又名“丁宁”。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击之而鸣。传世春秋晚期南方徐、吴等国的镇,自铭为“征城”,是行军乐器。也有将商代的“铙”称为“钲”的。成语“鸣金收兵”及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中的“金”就是指铜钲。古代军中以“金”----即敲击铜钲为退兵信号。


秦家,指秦朝。出自唐代李嘉祐的《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诗:“秦 家故事随流水,汉代高坟对石碑。”(此处有错,见下方评论区留言)


上计,年终考绩制度。始于战国,计指“计书”,即统计的簿册。统计的范围包括仓库存粮数,垦田和赋税数,户口数以及治安情况。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称为上计。” 在秦朝,各郡每年九月必须定期地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等。此处喻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大罗天,乃最高最广之天,亦是三清天之统称。《云笈七签》:玉京山冠於八方,上有大罗天,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故称大罗天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和《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等所阐述的三十六天说,则称三清天之上弥盖大罗天;道教又称三清天为“无上三天,皆是证果极地”。故将大罗天与三清天应为一体,皆为三清尊神所统的最高天界。此处喻指科举高中。


戢戢,音jí jí,此处的意思是密集貌。唐·于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


黄庭坚《乞猫》:“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陆游《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诗中提到的“裹盐迎狸奴”,“穿鱼聘狸奴”,源于古代的习俗,宋朝人把接猫回家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像娶妾一样,要给出“聘礼”,如果是主人的猫所生的小猫,那么就要给主人盐。而如果是野猫的小猫或者猫贩子的猫,就要将小鱼穿成一串,给母猫送去,表示郑重。


灵和殿前柳,典故,《南史·张绪传》:“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后遂以为咏柳常用之典。


叶绍楏,(?-1821年),字琴柯,一字振湘,浙江归安县(今属湖州市)人。叶佩荪长子。乾隆五十年(1785年)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二甲第三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嘉庆四年(1799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改江西道。嘉庆六年(1801年)出督云南学政。嘉庆十一年(1806年)任工科给事中,次年升刑科掌印给事中。后嘉庆二十年(1815年)护理广西巡抚,两年后实授。因事降职。道光元年(1821年)卒。著有《谨墨斋诗钞》。


低鬟,音dī huán,意思是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


白术,音bái zhú,别名于术、冬术、浙术、山蓟、山精。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略呈拳状。生于山坡、林边及灌木林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黄梅,释义:1、成熟的梅子。2、腊梅的别名。3、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的发源地。4、黄梅季。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方连续下雨,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也叫黄梅天。

官桥,旧指官路上的桥梁。杜甫《长吟》:“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闲言碎语】


读过本条诗话记载的清代女诗人周映清的诗,只觉得书卷气、闺秀味、慈母情,全部扑面而来。没有深厚的文史功底,丰富的生活情趣,浓厚的慈母之心,是难以写出如此诗篇的。


周映清出生于浙江归安(今湖州)长兴的名门望族——潼溪周氏。该周氏一族的先祖为宋代道学开山祖周敦颐。周敦颐汲取了孔孟儒学的精神内核,融合道家与佛家,创立了自己的北宋道学思想体系,经过程颢、程颐的进一步阐发,最终由朱熹集成为南宋理学硕果。周敦颐官位不高,在世时影响不大,但他的思想后来深刻影响了中国百姓一千年。我们说周映清是周敦颐后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渊源清晰,有族谱可证。


周敦颐是湖南道县人,因为官而居无定所,晚年终老于九江,长子周寿随父徙居在九江,次子周焘仍回道县原籍。周寿第五子季仲,曾任德化县丞。季仲长子兴裔担任过武功大夫,兴裔有昺、昱二子。周昺袭父荫担任过苏州常熟县尉,因此徙居在常熟。周昺的儿子是周玙,周玙的儿子是周才,周才的长子是文华,次子是文英。周文英字紫华,号梅隐,元代至治年间任杭州北关副使,于是携子孙迁居嘉禾桐城(今桐乡),他是周敦颐第八代孙。周文英有三子:南、肯、甫。周南在元末曾任浙江权知理问,周肯字正甫,另字柱采,号笃宇,随兄任府僚。周肯生二子:子辉、子祥,这是周敦颐的第十代孙。明朝洪武年间,子辉、子祥兄弟从桐乡迁至长兴潼桥,开始建立宗祠。此为潼溪周氏开端,至第二十世,有周瑞麟(1705年—1737年),字玉音,生子震恒1735--1806,字履东,号易居,官至巡检。女映清,适乾隆兵部主事后升河南布政使叶佩荪。从这个族谱上可以知道,周映清是周敦颐的第二十一代后裔。当然,如果说周映清仅仅是名人后裔,那也没有啥了不起的,其令人敬佩之处在于她本人在诗歌上的成就。


我们说周映清的诗有书卷气,在于其诗中所用的词语、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其范围极广。比如“铜钲”、“秦家”、“上计”、“大罗天”、“裹盐”、“典衣”、“白术”等等,这些词语,若非读书极多者,不能运用自如。说其诗有闺秀味,从两首《爱蚕词》,到《都门即景》“捣杏新添调酪碗,尝瓜不惜买冰钱。”《首夏》“花因辞树偏多态,鸟为催春已变声。”就可以感觉出闺秀诗的情感细腻、活泼灵动、但又多愁善感的特点。至于其慈母心,一首《令阿缃入学》,通过对一个母亲连哄带“逼”送儿子去上学的刻画描写,展露无遗。


最后说一下周映清诗运用典故似脱实贴,复嚼多味,还蕴含科学知识的例子。《春蚕词》:“典衣买叶不论钱,要趁晴明乍暖天。却似灵和殿前柳,春来三起又三眠。”这里说到的“灵和殿前柳”,是一个典故。《南史·卷三十一·列传二十一·张裕》附《张绪》:“绪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庙。虽终日与居,莫能测焉。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其见赏爱如此。”此典故成为后世咏柳常用之典。而周映清以此典来比喻蚕,咋一看,似乎不搭,但再一想,蚕宝宝细长的身子,吃食与结茧时来回摆动的优雅姿态,与轻风中的柳枝颇有几分相似,加上后面的“春来三起又三眠”的结句,我们就完全知道此处是以柳比蚕了。这里的“三起又三眠”,指的是蚕从卵孵化后,通常称为一龄,经过大约3天左右的吃桑叶后,就进入了一个不食不动的休息期,也就是蜕皮期,经过蜕皮后,它长大了一岁龄,进入二龄的生长期。所谓“三起三眠”就是蚕经过三次休眠蜕皮,就吐丝结茧的蚕。可能有读者会说,现在饲养的蚕要经过4次蜕皮才吐丝结茧。一点不错,现在的蚕为四眠蚕。三眠蚕品种的幼虫期经过短,食桑量少,蚕茧的茧形小,丝量少,茧丝纤度细,只有四眠蚕的60%以下。所以,现在饲养的都是四眠蚕。但三眠蚕可以生产细纤度的生丝。用这种丝编织的布料,具有高度透光,极度轻巧的特点。著名的西汉墓穴马王堆中出土的国宝——素纱禅衣,就是使用三眠蚕的丝纺织而成的,此衣不到50克重。而现代复制品的重量比原品重5克,且一直没有达到完全一致,其原因就是现在蚕都是四眠蚕,吐的丝比三眠蚕粗。当我们了解了这个典故与三眠蚕的知识后,是不是觉得此处用此典,回味妙无穷啊。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