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8-02-14
  • 最近登录:2024-04-22
  • 粉丝人数:12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治好蔡京便秘顽疾的神药到底是啥?——闲读《随园诗话》(267)

真老实人 发布于2021-06-22 20:57   点击:941   评论:1  
写文章,尤其是有关专业知识的文章,一定要多查资料,自己把这个知识真弄明白了再动笔。

【原书补遗卷四·五八】

汪研香司马摄上海县篆,临去,同官饯别江浒,村童以马拦头献。某守备赋诗云:“欲识黎民攀恋意,村童争献马拦头。”“马拦头”者,野菜名,京师所谓“十家香”也。用之赠行篇,便尔有情。


汪研香,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资料缺)


摄篆,音shè zhuàn,指**官职,掌其印信。因印信刻以篆文,故名。出自邵长蘅《青门剩稿》:“而会县令摄篆旁邑。”


江浒,音jiang hǔ,释义为江边。出自《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吴国勤任旅力,清澄江浒,愿与有道平一宇内,委心协规,有如河水。”


马拦头,即马兰,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较多,马蓝、马兰头、鸡儿肠等。常见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它有红梗和青梗两种,都是可食用的,药用一般选红梗马兰头,作为野菜食用时,一般是采集它的嫩叶、嫩茎,在3-4月左右采集。


守备,明清两朝的官职名。城市镇守武官,管理营务,职掌粮饷。清初为四品,后改正五品。受各省提督,巡抚或总兵管辖。清军绿营的军阶由高至低分别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守备一职亦可由参将,游击充员代之。另,清初于少数民族地区设卫,长官亦为守备,卫守府为守备府。类似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闲言碎语】


本条诗话中,能够让袁枚动心的,就是“马拦头”这三个字。汪研香以同知(知府的副手)身份**上海县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临时**县里的主要领导职务,在**工作完成后,同僚为其在江边设宴送行,此时,有村童以野菜“马拦头”相献,参加宴会的某守备赋诗:“欲识黎民攀恋意,村童争献马拦头。”借用现场村童献菜之事,巧用“马拦头”之名,即席赋诗,一语双关,恰如相声艺术中的“现挂”,收到了极其火爆的艺术效果。连袁枚这样的大诗人都觉得“马拦头”一词,可在赠行诗中采用。不过,时代发展都今天,出行不用马了,这个词的用处就极小了。笔者觉得,“车前子”或许可代替,“官道一路车前子,侧目两望不敢言。”呵呵,意思有点变啊。


说到“马拦头”,我一开始以为是马齿苋(又称马齿菜,五行草,长命菜等)。后来,仔细查了资料,才发现,这两者并非一样植物,而且,马拦头的名气与作用,远大于马齿苋。


据百度百科,马兰是菊科植物,学名马兰,亦作“马蓝”、“马兰头”、“马拦头”、“鸡儿肠”。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有匍枝,茎直立,高可达70厘米,上部有短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舌片浅紫色,5-9月开花,8-10月结果。中国西部、中部、南部、东部各地区均有分布。生长在林缘、草丛、溪岸、路旁。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幼叶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据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马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野菜,在路边、田边、山上都能采摘到。花朵像小菊花,所以还被俗称为“田边菊”、“路边菊”。生长最多的地方是在长江流域一代,以马兰作蔬菜也是江浙一代人民的风俗。不过,作为在长江边长大的我,只是见过这样的花朵,真没有在餐桌上吃过此物。


或许是因为能够食用,还是药材,并且遍地都是,由此,人们对她颇有好感,于是便有不少有关马兰头的故事流传于民间。当然,最常见的模板就是,一个美丽的村姑名叫马兰,爱上了一位勤劳勇敢的帅哥。不久,帅哥因为见义勇为或者自然灾害而殒命,该姑娘矢志不渝地等待其归来,最后化作美丽的马兰花盛开在华夏九州。玩笑归玩笑,这里说明了一个文学创作问题,当一种叙事方法成为一种模式之后,许多作者会不自觉地落入这个窠臼。由此提醒我们,在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创作中,一定要避开模式,力求创新。新奇新奇,无新难奇。先有新,后有奇。文章有新奇,方引万人迷。不咸不淡,不如不看。


有关马兰的传说,有一个确有历史记载的故事,说的是用马兰给蔡京治病的事情。蔡京是北宋徽宗时的宰相,因大肠秘结不通,痛苦异常,虽经御医调治,然病情毫无好转。原因之一是蔡京不肯用泻药大黄,怕损伤正气。御医们束手无策,于是有人推荐精通医理的官员史堪为其诊治。当时史堪的官职不高,医术也不是名震朝野的大家,到蔡家出诊时,还被门人刁难了一番。入室后,史堪经过详细切脉诊查,也不动笔开方,只是对蔡京说,给我二十文钱。蔡京闻言莫名其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一会,才叫人给了史堪二十钱。史堪嘱人买回马兰一味,当面碾成粉末,叫蔡京调水服下。蔡京服药后不久,其肠须臾遂通,立见奇效。蔡京惊喜万分,一定要史堪说说原委。史堪笑着说:“道理很简单,气与肺相连,大肠乃肺之传送**。由于你所患的大肠秘结不通是由肺气浊而造成的,我用马兰给你清理肺气,这样大肠也就随之通达,药到病除,原委在此。”蔡京听后,连连称奇。


读者们看到这里是不是也觉得神奇无比,于是牢牢记住了中药马兰之名。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故事说的药材名是错误的,史堪给蔡京治病使用的药名为紫菀(wǎn),不是马兰。《中医大辞典》载:“权贵蔡京苦大肠秘固,不服大黄,治不效,史只用紫菀一味治愈,由是知名。”之所以许多文章中把“紫菀”说成“马兰”,是因为此两种植物十分相似,二者同为菊科管状花亚科紫菀族植物,但分别属于马兰属、紫菀属,株植外形、花形都很相似,不仔细观察很容易混淆。不少初学中医者也常常为此大叹苦经。而我们有些写文章者更是不知究竟,以致以讹传讹。今日本文,也算是科普了一下小小的中药知识,同时也告诉我们,写文章,尤其是有关专业知识的文章,一定要多查资料,自己把这个知识真弄明白了再动笔。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0)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