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笑看客 男  
  • 注册日期:2020-03-24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269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落魄诗人的盛世样本——读《黄仲则诗与评传》

笑看客 发布于2022-04-26 15:04   点击:8413   评论:26  
张维屏《诗人征略》:“天才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来,其惟仲则”。包世臣《齐民四术》:“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黄景仁,字仲则(1749—1783),是清朝乾隆年间最著名的诗人。但当今大多数中国古典诗词读者只知道他的作品,对他个人生平、名声却相当陌生。请看他的名作《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
泥絮沾来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
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首诗的颈联、特别是对句“百无一用是书生”,常用来嘲笑书生、或者被书生用来自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

黄仲则写这首诗才二十岁,字里行间透露他小小的年纪、却对自己的命运前途充满绝望、无奈。黄仲则与中国传统社会大多数的落魄书生一样,童年贫苦、特别早慧。而他的孤苦、背运,在落魄书生中也不多见。

他的童年、少年,经历了父亲过世(四岁),祖父过世(十二岁),祖母过世(十三岁),哥哥夭折(十六岁)。

到了十九岁,黄仲则被常州龙城书院主讲邵齐焘赏识。后者乾隆七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四十岁前辞官还乡讲学,是个有名的学者。邵齐焘是黄仲则的贵人,本来可望对他帮助不小,可惜一年后又撤手尘寰。

黄仲则十六岁参加童子试,在三千考生中夺标,人生中的科场第一站轻松过关、前景似乎不可限量。只可惜,他的仕途就此止步,往后的应试全部失败,到死只挣到一个秀才。

他科场成绩早早就停滞,与他的个性也不无关系。按照史书记述,他才八、九岁,就已无心学习应试必学的八股文,却相当钟爱阅读、写作诗歌。九岁时写出的诗句,连老儒生看到都啧啧称奇。

仿佛是冥冥中注定,他要成为当朝最出色的诗人。至于功名利禄,上苍无情地安排他此生一事无成。



恩师邵齐焘去世之后,黄仲则伤心欲绝、自叹孤零,无从排解之下,开启自己的游历时光。他在《自叙》写道:“公(邵齐焘)卒,益无有知之者,乃为浪游。由武林而四明,观海;溯钱塘,登黄山;复经豫章,泛湘水,登衡岳,观日出;浮洞庭,由大江以归。是游凡三年,积诗若干首。”

那时他青春年少,身材修长容貌英俊,他的挚友洪亮吉撰文写到他“长身伉傸,读书击剑,有古侠士之气”。如此翩翩书生,必有缠绵悱恻的故事。他写下的言情诗词,深受读者、诗论家称道:

唤起窗前尚宿醒,
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
禅榻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
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
细逐空香百遍行。
——《感旧》四首其二

从此音尘各悄然,
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
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鸟缄别句,
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
百转千回只自怜。
——《感旧》四首其二

几回花下坐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
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
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怀》十六首之十五

他的爱情诗作为数不少,风格婉丽清奇,诗情真挚,“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讵有青鸟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都是名句。

但黄仲则的恋情以失败告终,“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宛泪痕新。”“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感旧》其三)。如果成功,也许就没有如许哀婉动人的诗句。



黄仲则数年游历写下不少名篇,例如游西湖所写《游湖遇雨》、《秋夕》、《山房夜雨》。他游钱塘所写前、后《观潮行》二首,更被诗论家评为代表作之一。但他在二十四岁之前参加的三次科举晋级考试(乡试,如考中则由秀才升为举人)却全军尽墨。

古代有才华但暂时还考不到功名的书生,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入幕”,即被某些权力级别较高的官僚(例如州府级以上)招募、应聘进入衙门做属官,借此挣到收入维持生计。

1771年,黄仲则应聘加入安徽学政朱筠幕中。次年三月初十,黄仲则参加幕主在采石矶举办的文人雅集,即兴写成《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见附录)。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长江东岸。相传,盛唐诗人李白在此落水身亡,不远处有太白楼、李白墓(一说是衣冠冢),是文人墨客凭吊诗仙、创作诗文的好去处。那日的雅集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在好友洪亮吉笔下,黄仲则是盛会的主角:“三月上巳,会于采石之太白楼。赋诗者十数人,君最年少,着白袷立日影中,顷刻数百言,偏视坐客,坐客咸辍笔。时八府士子以词赋就试当涂,闻学使者高会,毕集楼下,至是咸从奚童乞白袷衣少年诗竟写,一时纸贵焉。”

黄仲则身材硕长,风貌玉立,身穿未考取功名书生的标志性服饰白袷蓝衫,袷是无领夹衣。一些诗论家认为,这首七言古风是黄仲则平生最辉煌的作品,全诗二十八行,很少用典,气势恢宏意象奇崛,而内蕴相当丰满,深得太白神髓。黄仲则自此名声大噪。

从黄仲则诗学笔记《诗评七则》可以读到,他最崇拜的诗人是李白,而诗风又博采唐宋众大家之长。他几乎在同一时间写成的七言古风《太白墓》,也是相当出色,笔者相当喜欢:

束发读君诗,
今来展君墓。
清风江上洒然来,
我欲因之寄微慕。
呜呼,有才如君不免死,
我固知君死非死。
……
人生百年要行乐,
一日千杯苦不足。
笑看樵牧语斜阳,
死当埋我兹山麓。



黄仲则入朱筠幕三年,到二十七岁那年(1775),他竟决定移居北京生活,后来又典当乡下家产筹集路费,将家眷接来北京定居。

翩与归鸿共北征,
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
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
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
故作冰天跃马行。
——《将之京师离别》其一

一个未考到功名的书生,拖家带小来京都定居,他想过生存的艰难吗?他想过如果在京都混不下去的后果吗?似乎都没有,他更像孤注一掷。“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仿佛此行北上只为诗歌。燕赵剑客的豪气,自古以荆轲刺秦为最高大上的榜样,黄仲则生于江苏高淳县(今南京高淳区),籍贯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是地道南方人。他认为北京的冰天雪地,能使自己的写作风格升级。而他住在北京希望一边提高自己的诗歌品位、同时也积极应试科举、争取尽快考取功名。

可惜,他始终没有被好运眷顾,在京都应试许多次全都铩羽而归。直到他的至交好友都一个个考中进士,他止步不前还是童生。唯独他诗人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被一些诗人团体推选为盟主。

当时活跃于京城的“都门诗社”,汇集翁方纲、蒋士铨、程晋芳、吴锡麒等名士,大多赏识黄仲则的诗才。但黄仲则却有一身戆直书生的“傲气”,“比贵人招之,拒不往也”。白白损失不少被贵人提携的机会。

于是,他在京城诗名越高,生计越困难,越是贫病交加。而生计越艰难,他那种“好作幽苦语”、“咽露秋虫,风舞病鹤”风格的写作,就越走越远。他的诗写尽天下落魄诗人的凄苦、悲哀,例如这首《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仲则在京城写出的作品中,《都门秋思》(七律组诗四首)特别值得欣赏,写作时间在他入京生活的第四年,三十岁。不少诗论家认为,黄仲则的创作成就以七言诗为最,而《都门秋思》位于他七言诗作的顶峰,所有诗论家评论他的作品,都不会漏过它。甚至有诗论家认定:黄仲则有了这组四首诗,才能入围中国古典文学超一流诗人的名册。

当时一些读者读完这组七律,立即打赏付钱。诗论家陆祁生在《继辂春芹录》写道:“秋帆宫保(指毕沅),初不识君,见《都门秋思》诗,谓值千金。姑先寄五百金,速其西游,好事惜才,亦佳话也。”《都门秋思》被传抄流传到西安,巡抚毕沅读罢,说这组诗价值千金并即时寄送五百金,请黄仲则尽快来西安相聚。五百金即五百两白银,按照清朝乾隆时期的流通币值,一两白银的价值超过当今人民币三百元,那么《都门秋思》四首诗获得打赏竟然超过十五万元,还是一个人的打赏。史书还有另一种记载说,《都门秋思》得到的赠款竟达三千金!

这年秋天,诗人登上京都城门,黄昏时候,徘徊瞻眺,千年往事,涌上心头。才华自负,身世飘零,满腔不平之气,喷溢而出,诗意沉郁顿挫——

四年书剑滞燕京,
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
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
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
好寻驺卒话平生。
——《都门秋思》其二

五剧车声隐若雷,
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
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無修竹倚,
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
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门秋思》其三

当今读者阅读这组诗,有一定难度。原因是这四首诗几乎行行用典,但却用得相当恰切、自然生动,没有匠气雕琢的痕迹。

用典即用事,即诗句中运用/加入经典故事营造意象。用典既不宜过于生僻、又不宜过于庸熟,即半生半熟之间,是古人崇尚的最高用典境界,往往能使诗歌营造的意境显得格外典雅、广博,而又更加含蓄。



细品黄仲则的作品,常为他的奇思妙句所惊叹。他的传世作品被收进《两当轩集》,二十二卷、一千一百七十首诗。著名诗论家、学者对黄仲则诗作的评价,记在下面:

包世臣《齐民四术》:“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张维屏《诗人征略》:“天才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来,其惟仲则”。吴兰雪《石溪舫诗话》:“海内诗人,能从古人出,而不为古人所囿者,藏园蒋士铨而外,必推仲则第一。”洪亮吉《(黄仲则)行状》:“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后稍变其体,为王、李、高、岑,为宋元佑诸君子,又为杨诚斋。卒其所诣,与靑莲最近。”

黄仲则的文学创作思想理念、实践活动,追随同时代的性灵诗派领袖袁枚,写作崇尚抒发心性、张扬个性,鄙视形式主义。他写有组诗共四首,表达对袁枚的赞美、仰慕:

一代才豪仰大贤,
天公位置却天然。
文章草草皆千古,
仕宦匆匆只十年。
暂借玉堂留姓氏,
便依勾漏作神仙。
由来名士如名将,
谁似汾阳福命全?
——《呈袁简斋太史》组诗四首其一

偶逢佳日径开三,
丝竹声搀笑语酣。
帳内金钗分左右,
宴前竹剑尽东南。
张灯高会星千树,
荡浆清歌镜一潭。
不与西园冠盖末,
可知才具本难堪。
——《呈袁简斋太史》组诗四首其四

可惜一个乾隆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在号称中国古典社会最后一个太平繁华时代“乾隆盛世”里,死于贫病缠身。

写作《都门秋思》五年之后,乾隆四十八年(1783)阴历四月二十五日,黄仲则去世。那年他极度穷困潦倒,在京城四处被人催债,已经走投无路。几年前他已把家眷迁回江苏原籍,独自住在京城。饥寒交迫中,他出入伶人戏班,登台唱歌举止颓唐,甚至靠行乞果腹。是年二月,他带病离京远走西安,投靠赏识他诗才、曾经慷慨赠金的毕沅,途中因肺病客死他乡,年仅三十五岁。

*《黄仲则诗与评传》,章依萍 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附录】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黄仲则 / 诗


红霞一片海上来,
照我楼上华筵开。
倾觞绿酒忽复尽,
楼中谪仙安在哉?
谪仙之楼楼百尺,
笥河先生文章伯,
风流仿佛楼中人,
千一百年来此客。
是日江上彤云开,
天门淡扫双娥眉。
江从慈姥矶边转,
潮到燃犀亭下回。
青山对面客起舞,
彼此青莲一抔土。
若论七尺归蓬蒿,
此楼作客山是主。
若论醉月来江滨,
此楼作主山作宾。
长星动摇若无色,
未必常作人间魂。
身后苍凉尽如此,
俯仰悲歌一徒尔。
杯底空余今古愁,
眼前忽尽东南美。
高会题诗最上头,
姓名未死重山丘。
请将诗卷掷江水,
定不与江东向流!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41) 查看   收藏(76)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