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木刀 男  72岁
  • 注册日期:2014-04-25
  • 最近登录:2024-04-23
  • 粉丝人数:26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从江城子词牌系列看衍词技法

木刀 发布于2022-05-21 22:54   点击:1019   评论:6  


木刀:从江城子词牌系列看衍词技法

   据《钦定词谱》载,江城子可查最早的作品是韦庄的“髻鬟狼籍黛眉长”,如下:

韦庄:江城子

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
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作为词谱,应当这样标示:

仄平平仄跟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衬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跟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

   句号(。)标示,其前一字是韵脚。
   分号(;)标示,其两边宜用骈,就是标记的两侧取同等数量的字,尽量构成排比、对仗、对偶形式。
   “衬”字标示,该句宜使用所标数量的衬字。衬字多用虚字或非关键实字,可以不定位置,也可不计平仄。
   “跟”字标示,其声律要保持与前字声律相同。

   这个词谱的主旋律是【仄平平】。主旋律的声调除非不得已或刻意安排,通常是不可更改的。

   词谱里的句子,除了刻意使用拚格(即两个子律句直接拚合的句子)外,均应用表示声调的“平”和“仄”来标示为律句。然而,律句有两种形式,统称为标准律句,简称为标律。一种是双字组内,两字声律相同,后组首字声律与前字声律相反,本人称其为诗律。另一种是双字组内,两字声律相反,后组首字声律与前字声律相同,本人称其为歌律或词律。这两种律句的差别在于声调上,词律比诗律的转折处更多,这就更有利于表达语气的跌宕。以此,词谱的律句多用词律标示,而很少用诗律。

   在句子的相互样式之间,诗与词的句子整体声律,与字组之间的声律关系类似,讲究的也是“跟”和“转”。诗的句子声律是先转后跟,强调的是变,而词的句子声律多是先跟后转,强调的是和,所以,词句在声律上,多叠句。

   从整体而言,这个词牌现在只有一阕(片)。

   那么,有了词谱,声律是不是就不可变化了呢?

   下面,我们就从江城子这个词牌的前人作品中,去看看古人是怎么作的吧。

一、句可替换一:等字数句子可同尾律句替换

   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作为这个词牌的所谓“首创者”,其同时的两首的首句就不是相同的。

   其一的句子为“恩重娇多情易伤”,声律是【平仄平平平仄平】,就诗律而言,宽限的是“恩”字和“情”字,因为其标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就词律而言,宽限的是只是“姣”字,因为其标律是【平仄仄平平仄平】,在这种律句下,其“情”字处是不可宽限的,否则就出现孤平。按照“宽限越少越好”的标准,推测韦庄选定的谱是【平仄仄平平仄平】。

   其二的句子就是例词的“髻鬟狼籍黛眉长”,声律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由这两种句子的不同可以确定,等字数的句子是可以同尾律句替换的。由此可推论出,所有的等字数句子都可以同尾律句替换。

   元末明初·舒頔“积雨陂塘五月秋”首句也是仄起,并且用的是诗律,未用词律。

   综合这两种句子的声律,就有了谱句的“中”字表达法:【中中平中中中平】。这是一个对初学者极易产生误导的标记法,它会使人觉得,凡是标有“中”字的地方,都是可以随便用字的。

   既然两种律句都可以使用,那么,用哪一种来记谱呢?由于这个句子是韵句,那么就先看哪个的韵脚声律与主旋律一致。显然,韦庄的其二满足这个条件,这也是词谱选用其二来作例词的原因。然而,韦庄的其一就不是江城子了?当然还是,这正映证了英雄联盟里暴走萝莉金克丝的一句经典: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二、字可借调:字若两音,音同但调之平仄声异,本意声调可借用它义调以合律

   还是韦庄的词,其一第二句“漏更长”。“更”字两音,但都属平水十一部,这就是“平仄声异”。在这里,“更”字之意不是指三更半夜的“更”,而是“更加”的意思。因为“漏”字代指时间、时刻,而“更”字平声义也可以代指时间、时刻,不同是特指晚上,这样,就有了两个表达相近意思的字,根据文言语法的省略原则,就要去掉一个,这个被去掉的只能是“更”的字义,所以“更”字的字义就是指“更加”的意思。按谱,“更”字处声调为平声,且是主旋律一部分,本来不可宽限,而“更”字的它义声调是平声,正好可以借来其声以满足词谱对声律的要求。

   借声本身实际上是出律了的,但由于借了该字的它义之调,使得作品能从形式上满足了词谱的要求。我们现在的声律检测软件在实际上是默认了借声的,这不是因为软件的设计者在理论上承认了借声,而完全是因为现在的软件还不能判别处某个多音字的哪个字义是作品本身所要求的。

   这里还有个例子。金末元初·元好问之梦德新丈因及钦叔旧游中第三句“重留连”,“重”字在此本意应为平声,在此借声以合谱律。

   清·华长发之湖楼有句“也似旧时王粲强登楼”中的“强”也是借声。


三、常规律句变形:对宽限规则的活用

   例子还是韦庄词其一,但这次取第四句“朱唇未动”。谱上的对应声律是【仄平平仄】,但此例的声律是【平平仄仄】,这就是由谱的词律改为了实际的诗律的例子。

四、不对称字数句的对偶

   韦庄其一的前两句构成了不对称长度句的对偶。“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这两句的前句后三字与后句构成了一个对偶,即“情易伤,漏更长”。

   还有欧阳炯的“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的“岸草平,落霞明”也是这样。

   韦庄其一作结的三句“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中,第一句的后六字与后面的两个三字句更是构成了一个四连三言对偶,即“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这其中的“缓”字,恰恰却成了一个可以去掉的衬字。

   韦庄其一的四、五两句“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构成了后衬一字的四言流水错综对,即“朱唇未动,先觉脂香”,“口”字为衬字,其“朱唇”对“脂香”,“未动”对“先觉”。

   韦庄其二的四、五两句“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中,去掉衬字“渐”以后,就构成了对仗,即“角声呜咽,星斗微茫”。

五、句内用四言骈句作核心成分

   韦庄两首里,“恩重娇多情易伤”中的“恩重娇多”,“露冷月残人未起”中的“露冷月残”都是四言骈句,只是都不是标律。

   还有牛峤其一中的“蘋叶藕花中”的“蘋叶藕花”也是四言骈格,并且其声律是词律。

   这种构词法在古人作品中是十分常见的,就不再一一列举。这应该成为我们构造句子时的一种下意识行为。

六、构造缀格

   牛峤其一中的“越王宫殿,蘋叶藕花中”就是缀格,缀字是“中”字。

七、添字

   牛峤其二的第二句“离筵分手时”,就是添了两个字,添的字应该是“分手”。在宋词里,添字惯用虚字,但这里“分手”是实字,似乎有些无理,但这里显然是考虑到了内容表达的完整性,即使这样,也费了心思将“离筵分手”按骈格构造,这就从文采上补偿了未用虚字的遗憾。

   欧阳炯也作了添字,他用的是虚字“如”,其为“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显然,由于“西子”两字挤占了空间,添字也是迫不得已的事了。

八、减字腰拆

   尹鹗首句减一字腰拆作“裙拖碧,步飘香”,其目的是为了开篇作偶,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改变句型。他在第二句做了添两字处理。但是,由于过去不标点,也许这样的断句是错误的,如果第二句首字取“织”字而不是“纤”字,则前四句“裙拖碧,步飘香,织腰束素长,鬓云光”,还可以断句为“裙拖碧步飘香织,腰束素长,鬓云光”,而其中的“腰”字实际上是个可去的废字,所以也有可能它其实是“裙拖碧步飘香织,束素长,鬓云光”。

九、三字句不计平仄

   由于本词牌三字句都是韵句,除非反韵,前两字都是不计平仄的。

   和凝其四第三句“连理枝”,其五第三句“天已明”,谱律是【仄平平】,实际声律是【平仄平】,这说明,前两字都可不计平仄。

   宋·辛弃疾“一川松竹任横斜”中结句“只此地”的“只”用了仄声字,谱律【平仄仄】成了【仄仄仄】,非主旋律的第一字通常是不计平仄的。

十、叠一片

   苏轼首创将一片叠为两片,由此少有人再填单片词。

   这里特录其一首: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十一、反声韵之

   黄庭坚将平韵词改为了仄韵词,

   这里也照录如下:

新来曾被眼奚搐。不甘伏。怎拘束。
似梦还真,烦乱损心曲。
见面暂时还不见,看不足、惜不足。

不成欢笑不成哭。戏人目。远山蹙。
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
一贯一文跷十贯,千不足、万不足。

   我们知道,韵脚反声,有三种办法,其一是逐句逐字反声;其二是仅对韵脚反声;其三是律尾反声。这前两个都好理解,第三个办法,是将韵脚声律与其前隔一字位置上的声律交换,其特点是不会改变律句性质以及句子前部的声律走向。黄庭坚的这首反声江城子,是采取的第二种办法,只将韵脚全部直接反声,从而构造出了一种整体上的促声效果,营造了强烈的语气氛围。

   也许是不认可这种从整体上大肆破残律句的做法,【钦谱】以涉俗为借口,将它一脚踢出了“又一体”的行列。

十二、叠句和排比

   在黄庭坚的反韵江城子里,两结都用了叠句来表达情感,即“看不足、惜不足”和“千不足、万不足”。在某种意义上讲,叠句与排比是互为伯仲的,因此,这两个结句,也可以视其为排比。而“不成欢笑不成哭”是句内用排比,“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是句间排比。这些衍词手段的使用,使得作品极为生动,情绪的表达,极为强烈。

   辛弃疾的“晚风吹。晓风吹”和“欲开时。未开时”也是排比写法。

十三、简单摊破

   秦观其一在下片第四、五处,将两句直接合句,然后作六、三分断成叹格,得“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这个操作也是改换句型的常见手段。由于过去的刊印是不作标点的,这就是在不破坏原先的整体声律框架下作的机动处理方式。

   这样处理的,还有秦观其二同样位置上的“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实际上,把这两处摊破看作是简单合句,也是说得通的。

十四、顶针

   宋·李纲有句:“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山”字作顶针状。

   元·张翥之惜花有句“纵使留春春有几”,“春”字非叠,而是顶针。

十五、叠句

   宋·王之道上片开句“新篁初上箨龙陂。绿阴稀。绿阴稀”,下片开句“流莺娇婉燕双飞。雨晴时。雨晴时”以作呼应。

十六、用邻韵

   宋·辛弃疾“乱云扰扰水潺潺”中,第五句韵“凡”属十四部,其余韵脚均为第七部,显然是用了邻韵。

   宋· 刘儗“华堂深处出娉婷”中,“婷”属十一部,而韵脚“深”、“斟”属十三部连用,属于间入邻韵。

   宋·张镃试“试霜池面浅粼粼”中,韵脚“粼”、“纶”均属第六部,其余属十一部。这应该是模仿了律诗的“孤雁出群”格的用韵方式。

十七、换韵

   宋·辛弃疾“簟铺湘竹帐笼纱”中,上片用第十部,下片除了“花”字仍用第十部,其余均用的第九部,显然是换了它部平韵。这可以看成是按片换韵。由于上面的韵字有的是九、十两部声,也许致使有此用法。由此联想到教员蝶恋花转韵,似乎也是这样的情况。

   其另首“两轮屋角走如梭”中,也是第九、十两部混用,但第九部韵中,只用了两个连续的第十部韵“花”和“嗟”。但这个似乎应该属于间韵。

十八、三仄尾

   宋·辛弃疾“两轮屋角走如梭”中有句“漫道长生学不得,学得后,又如何”,其后“学”字处为非主旋律可宽限处不论,前“学”字显然造成了三仄尾,但“不”字有平仄两声,可视为借平声而换用了准律句【仄仄平平仄平仄】。

   明末清初·王夫之咏雪其二第六句“唤醒梅花月下梦”,是“以入代平”还是“相对平仄”?

十九、用三声韵

   宋·朱淑真“斜风细雨作春寒”中,下结有“天易见,见伊难”句,白脚“见”字显然属于以仄声叶韵。

   元·张之翰首句“闲中自合故人束”中,此首句韵脚“束”字,乃强用仄声字叶。

   清·华长发“水涨烟汀碧似罗”第二句“夜船过”亦乃强用仄声字叶,也可视为借平声。

二十、用倒装句

   宋·汪莘“鹧鸪声里别江东”中,有句“洞口桃花如恨我,飘满地,任春风”,正常语序是“洞口桃花如恨我,任(凭)春风,飘(去)满地”。

   宋·郭应祥“开尊拟对菊花黄”中,“争驰逐,利名场”里,后句常写为“名利场”,此为倒装词。

二十一、邻韵兼三声叶

   宋·李壁“露荷香泛小池台”中,第三、五部混用,且韵脚“咳”字处应平却用了第五部仄声。

   宋·张炎“奇峰相对接珠庭”中,韵以十一部为主,间以第六、第十三部邻韵。白脚“寻”字用邻韵,白脚“静”字三声叶。

   清·杨夔生之春阴中,

二十二、多用韵及多用邻韵

   宋·方岳“窗绡深隐护芳尘”中,上片第四句白脚“晴”字用邻韵;下片第四句白脚“痕”字多用韵。

二十三、用叠、多邻韵

   宋·周密“玉肌多病怯残春”中,第六、十一、十三部韵混用,“瘦棱棱。睡腾腾”,“似多情。似无情”,以及“真真”用叠,分属排比和叠字。、

   周密“罗窗晓色透花明”中,在第十一部中间入第六、第十三部韵,“依依”,“爱莺声。怕鹃声”,“人自多情,春去自无情”,“把酒问花花不语”,“花外梦,梦中云”为用韵,分属叠字、排比、顶针。

二十四、叠韵

   宋·刘辰翁“涌金门外上船场”中,“湖山堂。众贤堂”,“怕昏黄。又昏黄”均为排比型的叠韵。

二十五、合句

   金·蔡松年“半年无梦到春温”中,将下片四、五两句直接合句,有“唤起一天星月入金尊”。旧时断为四、五言两句,实为勉强。

   金末元初·元好问“二更轰饮四更回”中下片四、五两句也是这样,即“何用东生西没苦相催”。

二十六、句可替换二:准格律替换

   金·尹志平“重阳佳节醮西山”中,句“共庆吾门祖师祐”就是用【仄仄平平仄平仄】替换了谱律【平仄仄平平仄仄】。

   明·文徵明之陈氏牡丹盛开而不速客戏作中,下片有句“却笑东君杀风景”也是准格律替换。

二十七、暗韵

   金·尹志平“素光皎洁暮天晴”里,下片有句“今夜澄澄垂普照”,其中“澄澄”是第十一部,是在节拍上用韵,它属于暗韵的一种。如果不在节拍上,就不能视作暗韵,而应视为撞韵,因为它破坏了韵的节律。

    金末元初 · 元好问“行云冉冉度关山”中有句“心事情缘千万劫”的“缘”字也是这样。

二十八、减韵

   金末元初·侯善渊“丹华虚托假形骸”下片首句“海底金乌初出现”异尾律句替换减韵。

   明末清初·屈大均“春魂如雨复如烟”中,第二句“暗吹断”减一韵

二十九、唱和叠句

   金末元初·元好问之绣香奁曲中,下片首三句“仙家说有瑞云枝。瑞云枝。似琼儿”,“瑞云枝”可视为叠前句末三字唱和,若与后句相联系,也可视为与首句三言顶针。

三十、隔句叠人名

   金末元初·元好问之嵩山中作中,有句“笑刘伶,酒为名;不道刘伶,久矣笑螟蛉”。“刘伶”人名,隔句叠。

三十一、多用韵以为顶针排比

    元·张翥“阖闾城外绿杨枝”中,上下片第四句添字叠前三字句,上片“比吟髭,比似吟髭,不似少年时”,中间句构成顶针,后句与顶针句构成排比;下片“比红儿。比似红儿”,仅为顶针。

三十二、减字

   元 · 无名氏“人生七十古来稀”中,下片后七字句减律跟字(即第五字),成“阳少阴多染患”。此也可能是漏刻所致。

   明末清初·沈谦之春日感旧中,下片首句减一字为“愁魂落瘗荒原”。

三十三、减字合句

   元末明初·舒頔“戴郎昆仲太风流”中,上下片第四句减前两字再与后句合,成“醉中摸索玉搔头”和“琼花骑鹤两悠悠”。

   明末清初·吴伟业之风鸢中,下片四、五两句也是减两字合句为“江南二月听呼鹰”。

   清·顾光旭“明灯迭鼓饮交酬”中,下结末两句减一字合句为“独立月当头”。

三十四、非对称排比

   元末明初·高启之舟妇中,下结有句“不怕鸳鸯惊起了,怕江上,有人愁”,此乃不对称排比句。

三十五、句内外顶针

   明·杨慎“滇南春似锦江春”中,有句“千树梨花,花底草如茵”和“不是不归归未得”,“花”字是句间顶针,“归”字是句内顶针。

三十六、添三字句

   明·俞彦:咏梅

古梅芳榭悄含英。冷香凝。满空庭。
我共花魂,相对惜孤清。
更值众芳摇落后,捻吟髭,霜月下,最关情。

罗浮梦断晓参横。句初成。自丁宁。
从此一杯,歌底莫教停。
化作玉鳞君便见,小桥边,篱落外,巳星星。

   两片倒数第三句即是添句,自名其《江城梅花引》,然少下片一个意群。

三十七、句可替换二:异尾律句替换

   五代·牛峤其二中,“渡口杨花”可以视为用【仄仄平平】替换了谱律【仄平平仄】。

   减韵后如句子仍是律句,则也可以视为同时做了异尾律句替换。

三十八、三平尾

   清·叶申芗之新柳第三句“丝丝摇”。三言叠字可也。

三十九、下片换韵

   明末清初·王庭有词,上片用第四部韵,下片用第三部韵,照录如下

遗文收得喜何如。是诗馀。手亲书。
犹记当年,唱和日无虚。
三两同心曾共定,旁点墨,更涂朱。

心成珠玉侈宏词。仅存兹。少乎而。
为谢妒人,江水尚留遗。
便必崔家枫落句,不多也,著人思。

四十、反声、转韵、少用韵、异尾替换

   明末清初·柳是之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路”、“语”反声;“泪”反声不用韵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误”反声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来”白脚反声;“么”反声不用韵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事”、“被”反声转韵,“笺”不用韵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计”多用韵;“去”反声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七言异尾替换,“处”反声

四十一、增韵、三声叶、邻韵三声叶

   清·王士禄“秋千摇影月微明”中,“影”字暗韵,“一点红灯”的“灯”字增韵,“敲遍栏干佯不应”的“应”字三声叶。“拨兰烬”的“烬”字邻韵三声叶。

四十二、字可借韵

   字用本义不叶韵,可借字之它声以合谱。

   清·王士禄步韵宋·秦观,下结韵脚为“行”,秦观用“一行行”的字义,王士禄用“行走”的字义。因此,这里就是借韵的用法。
   
四十三、独木桥体

   清·曹贞吉用一个字作所有的韵脚,如下:

贫家今日聚多钱。是荷钱。是苔钱。
怪底三春、常费买花钱。
乱撒东风浑欲尽,留不住,似榆钱。

纷纷人世竞青钱。拔钉钱。捋须钱。
绝胜嗷嗷、九府一文钱。
昨夜邻家喧社鼓,频吹落,纸黄钱。

四十四、排比改对仗

   清·汪懋麟“荷花映水叶田田”中,下片第二、三句为构建对仗,将第二句声律由谱律【仄平平】改为【平仄仄】,即成“人济济,兴翩翩”,同时也就减了一韵。

四十五、添字合句

   清·屈凤辉“春雨濛濛草色齐”中,两个三言结句添字合句为七言,成“乱红飞过小桥西”

四十六、穷叠

   清末至民国·周岸登:拟蒲江

羽衣霞帔倚通明。凤排笙。雁排筝。;“排”字排比一叠
合舞钧天,同踏绛都春。
千乘载花红一色,虹作盖,盖成阴。;“盖”字顶针二叠

遥怜电笑与星颦。佩环声。步虚声。;“声”字排比三叠
认是多情,偏自又无情。          ;“情”字排比四叠
举酒问天天也醉,天似梦,梦疑云。;“天”字顶针五叠,排比六叠,“梦”字七叠

四十七、叠极出新为江城梅花引

宋·程垓:江城梅花引

娟娟霜月又侵门。对黄昏。怯黄昏。  ;原胎,娟字第一叠,黄昏二字排比第二叠
愁把梅花,独自泛清尊。                   ;原胎
酒又难禁花又恼,漏声远,一更更,总断魂。;中添三字句,又字句内排比第三叠, 呼应第四叠,更字第五叠

断魂。断魂。不堪闻。被半温。香半温。    ;原胎过片摊破为三,断魂二字和拍为第六、七叠,半温二字排比第八叠
睡也睡也,睡不稳,谁与温存。            ;增意群,睡也二字和拍第九叠,睡字第十叠,温字隔句十一叠
只有床前、红烛伴啼痕。                  ;原胎,下句中添三字句
一夜无眠连晓角,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也字隔句十二叠,梅花二字呼应叠十三,瘦字隔句叠为十四

   三番四抖,叠之还有。若非如此,情绵何已。

四十八、敷衍成江城子慢

   江城子慢出自江城子,当是毫无疑义的。

   先说一下首创词牌者是谁。

   钦谱认定是吕渭老,可能有误。涉及这个词牌的宋代作者有:田为,吕渭老。蔡松年属于金人不论。

   田为生卒年不详,但记载他于“政和末,充大晟府典乐。宣和元年(1119)罢典乐,为乐令。”
   吕渭老也生卒年不详,据记载,他“在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

   其中涉及到的年号,政和(1111年-1118)接下来是宣和(1119年-1125年),再接靖康(1126年-1127)

   但以他们各自涉及的领域来看,田是专业,呂是业余,两人年龄相差应该不超过一代人。

   从衍词技法来看,两人的一个区别是,吕渭老的下结比田为少一字。田为的上下片的字数分布变化,更符合敷衍上下片所惯常采用的手法:过片处增两字,下结处减两字。这样,恰恰印证了吕渭老的业余不如田为的专业,那么,最有可能的创词牌者,则非田为莫属。

   关于意群的划分,这里附带说一下,笔者认同湖边小镇的判断,现行断句构成的意群划分是不对的,它将本属于上一意群的三字句,划分到了下一个意群。这是由于不明白,江城子慢是如何由江城梅花引的下片敷衍出来。此外,从田为和吕渭老的词意分断看,田为的词作,更接近江城子和江城梅花引的用韵风格——即较多的存在两个声律上很紧凑的韵句。从逻辑上来说,敷衍出的慢词,应该承继原词牌的特征和风格。

   下面是新的断句和意群划分:

江城子慢 宋·田为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
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
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
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

教人红销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
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
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
恨伊不似,馀香惹、鸳鸯结。

   以此,我们就以田为的词为敷衍的终点。

   江城子每片三个意群,江城子慢却有四个意群,这多一个的意群从何而来?有名《江城梅花引》者,除在江城子两结处各添一三字句外,在下片第一意群后,添了十一字,并作四、三、四分句,构成一个新意群。因此,有理由推断,江城子慢是在江城梅花引下片的基础上再敷衍而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以此作为词牌敷衍的出发点。

   经过比较可知,敷衍前后的两个词牌,虽是派生关系,但韵声相反,还可知,此处反声采用的方法,多是直接将韵脚反声而致,从而造成了许多的【仄平仄】,从而构成与原先【仄平平】不同的新主旋律。由此可确认,【仄平仄】应该是江城子慢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下面作详细解读,为了方便叙述,将江城梅花声律引简称为引谱,江城子慢声律简称为慢谱。

第一意群:

   引谱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我们将韵脚直接反声,得【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慢谱是【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两相比较,可知,慢谱的三、四言叹格,是引谱的七言律句反声韵脚后,再稍加变化而来。慢谱第二句,则是添加的三字句。慢谱末句的反声变化,可以看作是按律句反声,当然也可以认为是直接将韵脚反声,再对第一字不计平仄所致。

   这里需要指出,与韵脚同韵部的字,有可能不是韵脚,如果认为,凡是属于同部的字,都是韵脚,则极有可能造成断句错误。本例中的“月”字就应该不是韵脚。是否韵脚,还要看文意是否连贯,句子是否通顺,然后才能确定。例如,现在断句的吕渭老的句子,“新枝媚斜日。花径霁、晚碧泛红滴。近寒食”,就语焉不详,如果按慢谱的断句看,就显得自然多了:“新枝媚、斜日花径。霁晚碧,泛红滴,近寒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引谱有三个韵脚,你这里的断句少了第一个,为什么?

   首先,我们讲,在词牌的敷衍过程中,增减韵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二,引谱的下片首句是韵句,而对应的慢谱首句却减了韵,因此,有理由相信,第一意群的首句也被减了韵。其之所以其中有“月”这个属于韵部的字,完全可以解释为撞韵。

第二、六意群:

   这里都取引谱下片第二意群为缘起,其声律是【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将它韵脚反声,得【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慢谱第二、六意群,声律都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两相比较,可以认为,慢谱第一句是将引谱第一句添了一个衬字,慢谱后面两句,是为了与前面意群的形式上呼应,从而将三、四言叹格,改为四、三言断句。

   问题是,为什么不能将慢谱的五言非律句,按照吕渭老那样断句以合律?

   从田为的文字可知,“金莲衬小小”中的“衬”字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衬字。衬字是不计平仄的。而其正式谱也应该标为【衬平平仄仄】。作为旁证参照,吕渭老的“蜂蝶乱、点检一城春色,倦游客”,如果这样断句,就是“蜂蝶乱点检,一城春色,倦游客”,显然,这样的断句,使文意更为合理,其中的“乱”字,也恰恰是衬字,这就再次说明,吕渭老是跟填者,而不是原创者。

   至于后面七言的前子句声律,属于合摊后的声律捋顺,就不多说。

   慢谱设计为两个韵句,与上一意群保持尾部形式一致,从而保留了原词牌的三字句两个韵脚的声律特色,只不过将这个特色由后面搬到了前面。

第三、七意群:

   慢谱这两个意群对应的,是引谱的第二、六意群。引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慢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先说韵脚,显然是采取了全句反声的技法。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慢谱多出来的句子,有六个,应该都集中在中间。从相应的文字也可以看出,“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中,去掉中间的“声渐远,远山外”,剩下“楼外孤鸿、行人音信绝”,更突出了去掉的六字是衬字性质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慢词都是从令词加衬“加”出来的。而田为下片的对应句,就不再虚而转实了。

   这里还有吕渭老是跟填者的一个旁证。田为的文字体现除了敷衍为慢词的文字痕迹,而吕渭老上下皆实,没有那么多的“闲”字,而且,田为上片头两字是“楼外”,吕渭老对应处是“门外”,跟填的模仿痕迹十分明显。

第四意群:

   引谱是十六个字,慢谱是十二个字,所以可以看作慢谱回到了江城子的谱,但把首句的七言减了一字。钦谱在此意群中,是将两个三字句合句为一个六言句的,这是因为,它将吕渭老的词作作为了正体,然而吕渭老的文字是“行云自没消息”,这个不能拆为两个三言句。但显然,吕渭老是做了合句处理。但这样一来,江城子的构句特征,就被合句无形的消解掉了。

第八意群:

   与第四意群同样,慢谱只是简单地将江城子首句的前三字减去。相应的,吕渭老多减了一字,就没有两个三字句尾的声律特色了。

第五意群:

   由上片复制的两片词牌中,在构造的时候,为了不使上下片完全雷同,往往会作这样的安排,即将过片添两字,同时下结减两字。

   慢词在第一意群断句的基础上,首句减一字,挪到第二个三字句,第一个三字句添两字,这就构成了六言句跟一字领四言,在跟一字领三言排比句型,即【衬衬平平仄仄,领平平仄仄,领仄平仄。仄平仄。】

   因此,其谱应为: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衬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衬平仄平仄。
衬衬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衬衬平平仄仄,领平平仄仄,领仄平仄。;仄平仄。
衬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衬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总之,词牌在填制时是有着相当多的选择的,但目前词界却奉行一种故步自封的做法,即凡是古人没有做过的,哪怕是合理的宽限,都绝不允许。这真是现代人的悲哀。

   作为一个作业,读者能将下面的江城子慢重新断句吗?你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以下是近现代前的所能搜到的江城子慢,未按田为第一意群断句。

1、北宋·吕渭老
新枝媚斜日。花径霁、晚碧泛红滴。近寒食。
蜂蝶乱、点检一城春色。倦游客。
门外昏鸦啼梦破,春心似、游丝飞远碧。
燕子又语斜檐,行云自没消息。

当时乌丝夜语,约桃花时候,同醉瑶瑟。甚端的。
看看是、榆角杨花飞掷。怎忘得。
斜倚红楼回泪眼,天如水、沈沈连翠璧。
想伊不整啼妆,影帘侧。

2、元·无名氏
林泉养素拙。放落魄、慵居世缘绝。志如铁。
翛然处、一味真欢杂说。日逍遥,
野鹤岩畔为道侣,松轩下、沉烟犹未歇。
夜深独听孤猿,高峰上叫明月。

他年功成行满,驾祥云直至,瑶池仙阙。个时节。
神游自有鸾鹤迎接。舞空碧。
仙仗飘飘来迎竭。桃源会、琼林方信别。
到此无限逍遥,作蓬莱客。

3、元·王吉昌:江城子慢·伪坐

谷神死不作。蛰窟彼、心迷用功错。妄穿凿。
搜玄妙、水谷云根为托。谩消索。
扭捏一身常把捉。相专著、地关无锁钥。
天门不折弥封,岂留气,有无若。

难为三宫升降,执一性返失,西来糟粕。道情薄。
乖魂魄、动静龙虎盘礴。昧橐籥。
怎鍊玉垆金水结,无丹体、何能云步乐。
傥还剔透玄机,会蓬莱约。

4、元·王吉昌:江城子慢 真坐

修真万缘撇。心地下、功夫要刚烈。育愚拙。
放四大、自在安闲不惙。志如铁。
强斩马猿双足折,罢颠劣、都收归寂灭。
八关六腑三宫,总和畅,万神悦。

龟息玄通无间,得澄湛子母,团圆交结。两情泄。
显阳体、鍊就飞行时节。意冰洁。
造化真空归物外,无为道、圆成还若缺。
放开性月辉辉,贯乾坤彻。

5、元·姬翼

莲塘雨初歇。波面倚、琼花照澄彻。命童折。
银瓶浸、姑射仙姿凝洁。默时说。
大地寥天俱捻聚,无巨细、收来藏贝叶。
放开微蕊真光,尘沙界,尽朝彻。

一枝冥传亘古,向无声色里,出广长舌。莫分别。
纤毫受、入眼还同金屑。拂陈迹。
物物般般无尽藏,闲桃李、真容俱漏泄。
再拈谁肯承当,付花梢月。

6、元·姬翼:江城子慢·咏香

玉童报朝彻。仙梦断、华胥太平国。素屏侧。
金垆煖、灰衬云心虚白。御封坼。
一瓣才拈清馥馥,氤氲满、灵空无间隔。
遍飘三境融融,通高厚,贯金石。

神州初凝玉釜,记不萌枝上,微露春色。几人识。
尘凡阻、岂许垂瓜明得。气绵密。
洞府高真俱默会,游蜂蝶、纷纷无处觅。
杳然曳缕虚凝,入寥天一。

7、元·长筌子

扫除六尘迹。点检现前,真个消息。慧光赫。
亲拈出、妙用灵根端的。越声色。
一曲威音非律吕,超今古,琅琅谁听得。
湛然万里云收,晴天阔。月华白。

纵横金田觉海,笑巴歌诌诌,葛藤千尺。泯情识。
空劫外、门掩苍苔闲寂,致虚极。
枕上江山春色好,松花老、香风飘广陌。
此时作个,逍遥一烟霞客。

8、清末民国初·沈曾植:江城子慢·阁夜

寒更欺病客。江阁夜,虬箭伶俜滴。金粟尺。
玉带砚,隐约避人书迹。陨星石。
万里归来鹃血污,天门泪、仙人兵解厄。
人间直恁休囚,星汉更无消息。

年时连环共解,对雪江愁晚,眼迷朱碧。枉抛掷。
行云梦,神女今来天隔。了无说。
袖里衣冠飘撇下,第几劫、昆池灰晕赤。
冥冥碧火,巢中鸮夜吓。

9、清末至民国·陈洵

林泉漫相识。年事晏、拥叶带门寂。闹红客。
秋色渐、好景不曾知得。况寒汐。
听水听风流梦去,霓裳冷、霜华摇冻壁。
断锦正感才人,微云自缀空碧。

白头疏疏俊侣,几梅边搜句,灯外携笛。怕寻觅。
天宽处、花底欢肠终窄。有谁忆。
红萼无言歌意懒,相将见、凫翁来趁席。
再三不似,空尊解怜惜。

10、清末至民国·周岸登:江城子慢·滕王阁远眺

晚霞转明灭。孤鹜远、拚飞飏芦雪。暮天阔。
层梯迥、翠扑烟岚千叠。浪声咽。
星斗垂芒江练静,寒波卷、云开初见月。
有人泪尽西风,吟秋怨,叹轻别。

霜飘愁红万叶。促沧洲客思,书恨凭血。总哀歇。
空文藻、旧迹三王能说。镜边发。
催换年涯人未老,华鬘影、虫沙无量劫。
仲宣聊赋登楼,解中肠结。

11、现当代·胡先骕:江城子慢·和癸叔滕王阁晚眺

远鸿影明灭。迷暗渚、芦花乱晴雪。练波阔。
烟岚拥、画出西山重叠。听呜咽。
江水滔滔流恨去,秋涛涌、林端摇淡月。
古今剩付危楼,经兴废,记离别。

凄清霜枫战叶。沐衔山夕照,红似鹃血。几消歇。
词仙渺、赋笔凭教争说。笑华发。
轻换悲欢人易老,惊弹指、风花千万劫。
望穷天际归舟,总心如结。

【附】
感谢潭州雨梦指出,王夫之“依依欲待人帘栊”之“人”字,乃“入”字之误。因此从例中删除。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