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水龙45 男  
  • 注册日期:2023-02-21
  • 最近登录:2024-04-12
  • 粉丝人数: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声调诗系列之一」不辨声调难以为诗

水龙45 发布于2023-03-03 16:06   点击:340   评论:6  
【提 要】 汉语声调语言的特性决定了诗的基础节奏是声调节奏,也决定了诗的基础句律是“声调律”。格律诗词和古体诗使用的平仄句律只是在声调律的基础上简化和衍生出来,是声调律的一种特例。声调律是现代口语和现代诗的句律,不辨声调难以为诗。在不写格律诗词时,直接使用声调律可以轻松地写出不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诗篇。
「声调诗系列之一」

不辨声调难以为诗
水龙先生

  有人说“不懂平仄难以为诗”。平仄是什么?写诗是否一定要讲平仄?汉语诗句有没有统一的基础句律?相信这是不少诗歌爱好者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其中有的只是“一人之言”,请智者甄别、批评和指正。

  1、声调节奏是诗的基础节奏
  韵律和节奏是诗的基本要素,“无韵不成诗”,无节奏也不成诗。诗的节奏主要反映在诗句的顺畅上,诗句的节奏规律称为诗的句律。
  汉语一字一个音节,是一种元音为主的声调语言。因为汉语是声调语言,所以说话要自然流畅就要注意各个音节的声调搭配,这种声调形成的节奏是口语的基础节奏。诗语源自口语,口语性是诗的本质属性,声调节奏也是汉语诗歌的基础节奏。
  中古汉语口语有“四声八调”。东晋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没有平仄概念的时代,他的诗句纯粹是声调节奏的反映。我们可以用“平上去入”古四声来分析诗句用字的声调关系,得到声调节奏的规律。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入平去平上,上平平上平。)①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去平平平上?平上去去平。)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上入平平上,平平去平平。)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平去入入平,平上平去平。)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上平上平去,入上上去平。)
  我们可以看出,诗句用字的声调排列规律是:“相邻偶数字声调不同,如果声调相同的话则之间的奇数字声调不同;句末三字不同声调”。
  我们可以称诗句的这种声调排列规律为“声调律”③,按声调律写作的诗句称为声调律句。声调律是汉语诗的基础句律,诗句的其他节奏或句律只能在声调律的范畴内简化和衍生出来。

  2、平仄与平仄节奏
  南北朝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发现四声并运用“四声八病”于诗歌创作,最终归纳出了平仄概念。平仄并不神秘,它只是对汉语声调的分类。中古汉语口语语音被归纳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声是平,其它三声为仄;现代汉语语音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以阴平声、阳平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例如,“近树鸟戏客”是五个仄声字,“临畦香迷人” 是五个平声字。平声字发音开扬平直,仄声字发音婉转低抑。平声与仄声的语感明显不同,它们在诗句中以不同的规律出现会形成不同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平仄节奏”,“讲平仄”就是讲诗句的平仄节奏。
  唐代是平仄节奏开始盛行的时代。平仄节奏以平仄声两元对立取代了声调节奏的多元对立,是对声调律的简化,使得对诗句节奏的控制变得简单可靠。平仄节奏句出现之后逐渐取代声调律句成为诗句节奏的主流。
  唐人把平仄节奏的诗句分成律句和拗句两类。律句需要在诗句的偶数字交替地使用平仄声,造成一种有规则的抑扬顿挫节奏;拗句用字的平仄比较随意,具有与律句不同的节奏效果。
  拗句也要受声调律约束,才能在吟咏或朗诵时通顺上口。众所周知的 “谁知盘中餐”、“路有冻死骨”和杜甫的“摧頺苍松根,地冷骨未朽”(《述怀》)、李白的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北上行》)等全平或全仄句,除个别需要特拗效果之外,大多数符合声调律的要求。

  3、写格律诗要用平仄律句
  平仄律是控制诗句节奏的一种方式,也是格律诗(律诗、绝句和排律)的句律。平仄律重点是要求诗句相邻偶数字平仄不同,这种诗句就是平仄律句,简称为律句。
  律句的平仄布置有四种基本格式④,一首绝句就包含了这些不同的格式。
  例如,《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句中相邻偶数字“日”与“山”、“ 河”与“海”、“穷”与“目”、“上”与“层”的平仄不相同,这些诗句都是平仄律句。平仄不同也是声调不同,平仄律句是声调律句的一种。
  格律诗的格律是一个预制的框架,不但要使用律句,而且含有押韵、对仗和诗句间的粘对等诸多规定。平仄与格律不在一个层次,讲平仄并没有牵涉到近体诗的其他格律层面,只讲平仄写不出格律诗。
  现代人可以用古平仄写格律诗,但是古今语音的差异在诵读时会使诗句的节奏发生改变,现代鲜活的时语、仂语也难以入诗。我更欣赏以现代平仄写现代格律诗,这样可以保持读写的一致性。

 4、古体诗也讲平仄
  唐人把当时仿照古诗和乐府民歌体式的诗称为古风、乐府和歌行体等。古风是齐言诗,乐府和歌行体多半是杂言诗,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平仄和押韵也较自由,不要求对仗,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但是唐代以来古体诗有律化倾向,它的句律以平仄为基础展开,可以用所有构成流畅诗句的平仄组合。古体诗除了使用平仄律句之外,更多地使用“失替句”和“三字尾拗句”⑤ 等拗句,保持着一种古朴的风格。三字尾“仄平仄”和“平平平”,“两者都是古体诗的标准平仄,尤其是后者”⑥。但是三字尾不管是“平平平”还是“仄仄仄”,也逃不过声调律的约束,绝大多数由不同声调的字组成。
  例如,《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全部是失替句或三字尾拗句。

  又如,《悯农·其一》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除第四句是律句外,其他都是失替句和三字尾拗句。

  乐府和歌行体也大致如此。
  如李白的歌行体名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⑦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这些都是失替句或三字尾拗句。
  可见,古体诗不是不论平仄,而是对平仄使用有着特殊的要求,它是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如果分析它们的声调运用,发现失替句和拗句也是在声调律的框架内写作的。
  再用古平仄分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详见本文第1节),全诗只有“采菊东篱下”是律句,其余都是失替句或三字尾拗句等拗句,唐代古体诗的节奏与唐以前的古体诗一脉相承。
  认为古体诗不讲平仄,把不讲节奏的诗或失律的格律诗也归入古风一类,其实是对古体诗的一种误会。

  5、不讲平仄也要讲声调
  一些诗者主张写诗不论平仄。分辨汉字的平仄和熟练地应用平仄律来写格律诗,确实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诗者的思维也会产生一定的束缚,平仄律句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汉语的全部节奏效果。
  诗是要讲究节奏的,写诗可以不讲平仄,但是一定要“讲声调”。现代语音的声调已经简化为“阴阳上去”四声,并且呈现出四元对立状态,为现代声调律的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现代人写诗讲声调就是用现代四声调,按“声调律”来规范诗句的声调节奏,以此来保证诗句的通达顺畅。
  声调诗⑧ 就是一种用现代语音写的讲声调的诗。笔者写的《广州塔》就是一首声调诗:
  《广州塔》
  日如长戟刺紫霄,
 (↘↗↗∨↘∨→,)
  夜舞霓裳也妖娆。
 (↘∨↗↗∨→↗。)
  伟岸婀娜皆得体,
 (∨↘→↗→↗∨,)
  南天一景小蛮腰。
 (↗→→∨∨↗→。)
  用平仄律的观点来看,这首诗除第四句是平仄律句之外,其他三句都是平仄律的失替句。
  用声调律写的声调诗与不讲平仄随便写的诗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诗句的节奏一定要符合声调律呢?这是因为声调律是诗句节奏的底线,不符合声调律的诗句一定是不顺畅上口的,甚至是诘屈聱牙的。
  有网友说:“个人喜欢有感而发,朗朗上口、前后押韵、表情达意就行,至于格律从不去管他。”我非常同意这位网友的观点,诗本来就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押韵和畅达也是我们对诗的基本要求,不写格律诗就完全不用考虑格律和平仄。可是,诗句怎样才能做到朗朗上口呢?如果没有规则的保障,光凭感觉往往保证不了诗句的顺畅。
  看看我从网络上收集到的诗句:
  牛琴难弹相知歌。
 (↗↗↗↗→→→。)
  暮落正是清凉秋。
 (↘↘↘↘→↗→。)
  这两句读起来是不是不够顺畅?这两句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分别摘自两位理工科教授写的诗。不注意节奏,违背了声调律,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教授写诗尚且如此,何况一般的诗歌爱好者呢。
  所以,讲究声调变化是诗节奏的底线,不辨声调难以为诗。

  6、用口语的节奏写诗
  声调律是口语的节奏,是包罗所有顺口诗句的基础句律。除了包括格律诗使用的平仄律句之外,还包括平仄律的失替句、三字尾拗句以及更多的声调组合所形成的顺口诗句。这些声调的不同组合给诗者的创作带来极大的回旋空间,大大减轻了对诗者思维的束缚。
  在极端情况下,声调律句甚至可以是全平或者全仄句:
  近树鸟戏客,临畦香迷人。声调诗《暮春》的前半篇
 (↘↘∨↘↘,↗↗→↗↗。)
  这样的诗句在讲平仄的格律诗词中是见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声调律符合日常说话的习惯,按声调律调配语句用字声调使说话流畅是每个国人具有的、不需要专门学习的基本技能。除了创作格律诗和古体诗之外,写诗者都不用刻意考虑用字的声调,可以完全按口语的习惯进行写作。在诗作完成之后再按声调律的要求对诗句进行校对,把在口语精练为诗句过程中出现的个别节奏错误修正过来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汉语诗歌的基础句律是声调律。如果写格律诗或古体诗就一定要讲平仄;反之,您可以使用声调律轻松地写出不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诗篇。



          水龙先生于广州  2023/03/02




【注释】
① 括号内标注上方诗句的平仄或声调。
② “问君何能尔”一句,“君”属古阴平声,“能”属古阳平声,仍属相邻偶数字声调不同。
③ 声调律的概念及其忌讳详见笔者《声调律及其应用》。
④ 平仄律句的四种标准句式不是本文重点,请参看其他资料。
⑤ “失替句”,相邻偶数字平仄相同的诗句。“三字尾拗句”,有句尾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四种。
⑥ 摘自《王力·汉语诗律学》第7.10节。
⑦ “如”字为古阳平声,“丝”为古阴平声,“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符合声调律。
⑧ 声调诗的写法详见笔者诗论《声调诗及其优势》。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