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王明文 著 | 封面
王明文 著
王明文,1983年8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北大法学院,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富宁县委宣传部。曾获全国首届友谊杯文学作品大奖赛优秀奖,云南省第二届新课改理论与实践知识大赛一等奖,文山州“金城杯”征文三等奖和《文化文山》系列丛书品读征文优秀奖,文山州2019年度“优秀通讯员”,其作品散见于《中国朗诵艺术杂志》《云南日报》《文山日报》《文山教育》等10余家媒体。
Loading...

《情感的滋味》

王明文 著

序言

       读王明文电子诗文集《情感的滋味》(暂定名),走进其诗文情感的世界,犹如走进一脉削岩峭壁的高岗,渡过苍茫扁舟的汪洋,穿过荆棘丛生的狭径……在其间会感受到他对纯真爱情的心驰神往,尔后却一脸茫然,也会感受到他对人生失意的长吁短叹,更多的会感受到他对身边时事的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
       一切缘于文字,一切皆因文字。在芸芸众生中文字让他锋芒毕露,他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驰骋于浩瀚无垠的草原,他亦如一块经过精雕细镂的宝石,从深山碎石中被人拾起:“你用一双睿智的手/把一颗不起眼的石块/打磨成光滑亮丽的美玉”(《现代诗·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玉石需要被发现,此诗叙述了作者亦如一块经过精雕细镂的宝石,从深山碎石中被人拾起,作者的生活由此发生了改变,他从一个整天围着学生转的教书匠转变成了一个整天对着电脑屏幕的文秘人员,也从乡村碧野走出大山,走进乡(镇)党委政府办公室,随后又走进县委机关办公楼。“命运把一扇门关上时,又把另一扇门打开。”作者一边在文字里飞舞着才华,在生活中憧憬着梦想,一边在挫折失意中成了别人的箭垛:“鄙夷、麻木、嘲讽/瞬间将我吞噬/拖着苟延残喘的躯体/遁土逃去”(《现代诗·情碎今夜》)。
       通读王明文的作品,有一种难以抹去的伤情笼罩着,面对情路的波折、命运的多舛、曲意从人的无奈、家的分崩离析、于女儿残缺父爱的悔恨,让他不得不寄身于烟云酒池:“寄身于灯红酒绿的都市里……”(《散文诗·文字情殇》)。一路走来,他有惊无险地走过了多少暗礁险滩,却找不到无处安放的灵魂,无处寄托的精神,最终将人生的失意寄情于烟酒和苍白无力的文字,让本该绚丽多彩的人生显得如此惨淡无光……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某种无法摆脱的东西:“我无法用一种确切的概念去衡量自己,我近乎只能用模糊抽象去定义自己的人生”(《散文·无奈的人生》)。他在红尘中兜兜转转,只为找寻一个红尘作伴的鸳鸯绣枕,等待那一份迟归的期盼。他怀揣着炽热的心,行走在广阔的苍穹下,用笔尖想象着神仙眷侣,留下一窜相拥相依的足迹,带着不离不弃的执念走向远方:“河岸与河水一路走来,一路相拥相依……”(《散文·啊,三腊瀑布……》)他把河岸与河水比喻成一对相拥相依、不离不弃的恋人,足见其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但,在这个多数不看品看脸、不看脸看金的时代,纯真爱情在他笔尖下是多么壮美绮丽,物质包裹里的爱情又是那么渺小苍白:“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散文·哀婉那些即将消失的爱情》),这恐怕是他撕心裂肺发出的呐喊吧!
       读着王明文的作品,就想到他无边无际的孤独:“夜宵好酒,举杯买醉亦难眠。孤影风尘涯路,寄往孤身何处,别后更难圆”(《水调歌头·中秋》),他在醉里却清醒着,清醒地面对自我的渺小和无能为力,面对前程渺茫的苦闷,面对命运的坎坷和哀嚎:“旦夕饥餐露/鸣声日夜初/风鸣音几里/路遇可知呱”(《五绝·鸣蝉》),简练的诗句里,饱含着直抒胸臆的耿耿情怀,情切而意笃,慷慨而激昂,这俨然是对人生失意的尽情倾诉。几乎是在同样的感情驱使下,在其他作品里,则更加托出一位祖国儿子的拳拳之心:“碧海天霾钓岛关/高峰怒指盗华山/雄兵海战三千万/不灭倭人誓不还”(《七绝·还我钓鱼岛》)。在另一篇散文诗《春之祭》更是写出了他对昆明“3·1”暴恐分子丧尽天良惨绝人寰杀戮无辜群众的声讨和谴责:“但如今,我只能祈求上帝赐给我一把宝剑,容我杀死那狞恶卑劣的敌人!”他的文字绚丽多彩、委婉细腻、情感真切、诚挚感人。他的作品还吸取了古代骚体诗赋的特点,抒发感情往往激情奔放、淋漓尽致,精髓得近乎灵异,意境深远,回味无穷……
       王明文的电子诗文集《情感的滋味》虽不能说是章章首首珠玑汇集的佳作。但,通读全篇,不难发现其中余味悠远、各有千秋,散文有散文的韵味,旧体诗词有旧体诗词的诗赋,现代诗有现代诗的美感,让人手不释卷,越读越有味。或因费用之故,只可惜我们只能通过网络电子阅读,未免有些遗憾,即便如此,也足以引人注目,也是弥足珍贵的,愿我们用各自的心灵,久久地珍藏着她,永远,永远……            

     
王明文 著
关注 留言
《情感的滋味》
切换风格版式:
经典   线装书   动感   圆趣  
关闭
将诗集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