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誉山居

誉山居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苦尽甘来慢自省,平平淡淡悟生活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终南山寺南五台圣寿寺禅诗两首 [七律]   作者:誉山居    简体 繁体

【终南山圣寿寺简介】
圣寿寺位于南五台塔寺沟内。背靠送灯台,前临竹谷山涧,四周峰峦起伏,林木阴翳,溪水淙淙。古寺依山而建,占据了一面山坡,林木繁茂,鸟语花香。圣寿寺建造于隋代仁寿年间(601~604),据说隋炀帝的母亲曾在圣寿寺修行,原为应身大士塔院。圣寿寺兴于隋,盛于明。曾住僧1300余人,寺院面积曾经达到达400余亩。圣寿寺唐朝大历六年称南五台圣寿寺,岱顶观音寺改寺为圣寿寺上院。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兵乱,圣寿寺遭毁,唯宝塔未倒。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岱顶六现圆光,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自此圣寿寺又改为观音台圆光寺下院。因其为观音化迹之地,又有隋文帝建,宋宗赦额之誉,故受到各个时期大德信士的重视。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夏天,因为附近的大台前后六次显现圆光,宋太宗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自此圣寿寺又称圆光寺下院。明代圣寿寺再次兴盛。到清末民国佛教的衰颓年代,圣寿寺也一同衰败下去。不过,这里却走出了虚云、来果、印光等多位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僧大德。其中,印光法师是陕西本地人,是净土宗的第十三世祖师。大师21岁辞亲离家入沙门,一段时期都在终南山隐修,与圣寿寺结下了特殊因缘。大师圆寂后,十方信士于民国三十四年,将印公舍利移到圣寿寺内,建塔供养。其门额为国民堂元老、爱国志士、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印光大师影堂"石铭。汉地观音信仰中,将观世音的成道日,定为农历六月十九,这和印光法师在圣寿寺的修行大有因缘。印光大师在专门阐述观世音信仰的《普陀山志》一书中,收录了一篇古寺碑文,《南五台山观音菩萨示迹记》,并写到“南五台示迹之记,乃大士现比丘身,救苦实迹,亦六月十九香会之根源。故附录之,冀阅者生正信焉。”这块碑就在圣寿寺,立碑是在元至正七年(1270年),碑文详细记载了隋朝仁寿年间终南山出现毒龙残害生灵,比丘现身说法化解,并在建寺一年后六月十九日入灭,火化时出现观世音尊容示迹的情形。正因为有这段奇妙因缘,六月十九才成为大家公认的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代代相传至今。这也是寺中宝塔取名“大士应身塔”的原因,就是观音大士示迹的意思。今日的圣寿寺,坐西朝东,仍保留清代修葺的山门、前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圣寿寺塔历经千年不倒,和山门前两株根深叶茂的唐代古槐,合称隋塔、唐槐。


万境忘机即帝青,何须妙处总非形。
冥心要似风幡动,瞑目先如雪夜听。
一念契通三乘外,千年槐寺两禅灵。
从今莫把无思虑,空向人间号不停。

【注】帝青:佛家所称的青色宝珠。梵言‘因陀罗尼罗目多’, 是帝释宝, 亦作青色, 以其最胜, 故称帝释青……目多, 此云珠, 以此宝为珠也。


一念行持三昧金,神珠不外更无寻。
身同达士忘情久,功等凡夫施力深。
静即妙言明佛眼,劳多歧路扰尘心。
须知方寸皆清净,莫遣迷途乱侧襟。

㊙️终南山慢生活,应亲自去转转!㊙️
标签: 禅韵 | 陕西 | 七律 |
本文发表于 2020-08-01 07:49 ,被阅读过 1470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82) 查看   收藏(2)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26)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