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社 (管理员邀请方可加入)
31
成员
81
粉丝
214532
人气

读温庭筠《湖阴词》笔记

华夏戎狄 发布于 2016-11-20 15:07   点击:1076   评论:1

2016.11.20.始为切社作。“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此为“诗家语”,而非“史家语”,但是歌诗之最精彩处,不惟在“诗家语”么?

读温庭筠《湖阴词》笔记

 

湖阴词

 

王敦兵至湖阴,明帝微行,视其营伍,由是乐府有《湖阴曲》,而亡其词,因作而附之。

 

祖龙黄须珊瑚鞭,铁骢金面青连钱。

虎髯拔剑欲成梦,日压贼营如血鲜。

海旗风急惊眠起,甲重光摇照湖水。

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

五陵愁碧春萋萋,霸川玉马空中嘶。

羽书如电入青琐,雪腕如槌催画鞞,

白虬天子金煌铓,高临帝座回龙章。

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

 

注:

 

1】《晋书·明帝纪》:“(太宁二年)六月,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书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巳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又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帝仅而获免。”“于湖”为地名,飞卿谓“湖阴”,是断句错误。序云“由是乐府有《湖阴曲》”,是自制新乐府之托词。

 

2】飞卿称明帝为“祖龙”,亦误。

 

3】森索妖星阵前死:《晋书·明帝纪》:“丁卯,加司徒王导大都督、假节,领扬州刺史,以丹阳尹温峤为中垒将军,与右将军卞敦守石头,以光禄勋应詹为护军将军、假节、督硃雀桥南诸军事,以尚书令郗鉴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以中书监庾亮领左卫将军,以尚书卞壸行中军将军。征平北将军、徐州刺史王邃,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祖约,北中郎将、兗州刺史刘遐,奋武将军、临淮太守苏峻,奋威将军、广陵太守陶瞻等还卫京师。帝次于中堂。秋七月壬申朔,敦遣其兄含及钱凤、周抚、邓岳等水陆五万,至于南岸。温峤移屯水北,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躬率六军,出次南皇堂。至癸酉夜,募壮士,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左卫参军陈嵩、钟寅等甲卒千人渡水,掩其未备。平旦,战于越城,大破之,斩其前锋将何康。王敦愤惋而死。”

 

【4】五陵愁碧春萋萋, 霸川玉马空中嘶:曾益注:《瑞应图》:“王者清明尊贵,则玉马至。” 刘学锴注:玉马长嘶,群贤毕至,乃形容乱平后祥瑞景象,如杜诗之“五陵佳气无时无”也。

 

5】羽书如电入青琐,雪腕如槌催画鞞:顾嗣立注:以上四句,追叙离乱及征发诸路刺史也。刘学锴注:上文既已明言“森索妖星阵前死”,又追叙前事,章法紊乱,恐非。此二句当是写平乱后报捷之羽书急传至皇宫,宫前画鼓声振,庆祝胜利之景象。盖王敦死后余党如钱凤、沈充等犹在,“既而周光斩钱凤,吴儒斩沈充并传首京师。。。余党悉平”(《晋书·王敦传》),“羽书如电入青琐”,当为此也。狄按:这四句,估计还是倒叙。1“玉马空中嘶”,王导以下,皆欲效命也。2“羽书如电”,言其急速,报捷似不必如此。3“催画鞞”,亦非庆祝之景况。4“雪腕如槌催画鞞”,言“帝躬率六军”也。前言“入青琐”,是明帝尚在宫中(侦查敌垒后),若此处不言亲出,则下一联的“回龙章(龙旗)”即无着落。“雪腕”,盖照应下一联之“白虬天子”也。

 

笺评:

 

1】胡仔:温庭筠《湖阴词》警句云:“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

 

2】陆时雍:温飞卿有词无情,如飞絮飘扬,莫知所适。《湖阴词》后云:“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余直不知所谓。

 

3】朱彝尊:义山学杜者也,间用长吉体作《射鱼》、《海上》、《燕台》等诗,则多不可解。飞卿学李者也,即用太白体作《湖阴》、《击瓯》等诗,亦多不可解。

 

4】翁方纲:飞卿七古调子元好,即如《湖阴词》等曲。。。然飞卿多作不可解语。且同一浓丽,而较之长吉,觉有伧气,此非大雅之作也。

 

5】刘学锴:诗分两段。前段八句描述晋明帝微行窥探王敦营垒,敦追帝不及,帝亲征王敦,敦旋即败亡等事。后段八句描述敦余党悉平后羽书捷报,明帝高临帝座,朝廷上下一片祥和宁静景象。所咏者虽为东晋军事政治大事,且颇有戏剧性情节,然诗人之兴趣,主要不在事件本身之整个过程,亦不在通过事件的吟咏,抒发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看法,故既非叙事之作,亦非一般意义的咏史诗。诗所要着意表现的,乃是一种历史事件的整体氛围,一种对当时场景的鲜明想象。此正是李长吉体咏史一类作品之重要特征,非所谓太白体。庭筠所处之世,藩镇反叛被朝廷平定者,有武宗朝昭义镇刘稹之事,此诗或有感于此类事件而作。

 

狄言:

 

【1】刘学锴先生之言,可谓深知李长吉体者。长吉歌诗,不惟在“造句”,更在“以句造境”。所造者,“情境”也,是以情领境,以境言情,爱憎自己不说,全凭“句、境”来说。一方面,一首诗中的诸多意象,都是很鲜明的,另一方面,意象的组合虽不见得是连续的,但是却是有机的。许多人抱怨读不懂,首先是意象读不懂,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种不连续但是有机的组合读不懂。我想,今天大家看惯了电影里的“蒙太奇”,或许更容易读懂了吧。

 

2】长吉也好,飞卿也罢,我想写这种历史题材,“兴趣”当然还是要“抒发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看法”,并通过对于历史的看法表明对于现实的态度。只不过,他们的表现手法能够独辟蹊径,从而使得自己的观点更为鲜明。文学的作用与优势,或许就在于此。什么最“感人”?细节最“感人”,以小见大最感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家国覆亡,非得着落在二乔的悲惨命运上才好。“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盛衰之慨叹,一尽于此。当然,其他先贤的做法,似乎都是浅尝辄止,李长吉,才是勉力“编派”的自觉实践的先行者。

 

【3】读《史记》的鸿门宴,就会猜想,种种细节,难道都是司马迁采访所得,会不会有他的文学创作在?就算都是采访所得,那内容会不会已经被前人文学加工过了?我觉着,或许两者都有。当然,作为叙事散文,情节都是连续的,不同于李长吉体的歌诗。但是,这种文学创作与加工,也就是对于种种细节的想象,正是李长吉体的惯用手法。用这种想象来“造句”,再组合诸句来“造境”,那神采就飞扬起来了。

 

4】《金铜仙人辞汉歌》,除了对于朝代兴替的感慨,长吉之主要目的,在于表扬忠贞、表扬对于旧情之坚持,“忆君清泪如铅水”,何其细腻。《公莫舞歌》咏的是鸿门宴中的樊哙,长吉是站在刘邦这边的,“绝膑刳肠臣不论”,真是“会中壮士,灼灼于人”。当然,除了细节描述之意象,还应有概括性的意象。如《秦王饮酒》,是长吉叹惋英雄有始无终的,起首四句云“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 劫灰飞尽古今平”,至“ 劫灰飞尽”都很具体,最后以“古今平”来总结,当时格调就高上去了。

 

5】说回飞卿此作。“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当然是指代“朝廷上下一片祥和宁静景象”,这个没什么难解的。翁方纲说飞卿较长吉“有伧气,非大雅之作”,是在“浓丽”的帽子下面,他说的是辞彩。对此我并不认同,飞卿之“雪腕”等语,并无不妥。那么较之长吉,在意象方面,飞卿会不会“伧气”一些呢?昌谷《上之回》之结尾说:“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绝对高大上。可是飞卿只说“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实有《花间》味道。我以为,这只是趣向不同,并无高下之别。

 

6】写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必须要写出“力道”来,当然也不是整篇都是“力道”,刚柔并济才好。飞卿之“日压贼营如血鲜”,“力道”真不让李长吉!但是这首诗中,我最欣赏的,是“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王敦遣人去追捕明帝失败,当时就懊恼非常,更兼忧惧:“这小子英明神武、胆气非常,不好对付啊!”于是乎死掉。这当然不符合史实。东晋是士族政治,王敦第一次称兵向阙,大部分士族都认同,领袖王导都默许,所以他成功了。而这第二次,王敦企图打破士族共政之格局,他是想吃独食,所以失败是必然的,晋明帝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次要因素。(对此,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论述甚详。)但是飞卿的用意,全在拥护唐之皇室合法政权,反对军阀叛乱,所以这诗中,就要突出晋明帝,功劳都是他一个人的,其他人,“玉马空中嘶”一下也就罢了。于是乎,中间的鏖战就放到了后面,“追骑尘外归”直接“妖星阵前死”,仿佛王敦是被晋明帝探营吓死的。此为“诗家语”,而非“史家语”,但是歌诗之最精彩处,不惟在“诗家语”么?

 

2016.11.20.始为切社作。华夏戎狄。

礼物 打赏 赞(1) 收藏(1)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