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老夫灌灌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7-06-26
  • 最近登录:2024-04-25
  • 粉丝人数:53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诗的非大众化(二)

老夫灌灌 发布于2020-03-17 12:05   点击:2001   评论:13  

诗的非大众化(二)

作者/左之左之

 

评诗是个苦差事,也是个硬功夫,评与写的能力水平基本上是正相关的,所以评诗并非什么人都能够胜任。

今人最恶俗的事情,是雌黄古人。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写诗基本功都没过关的人,到处发文,把杜甫的诗说成一无是处。古人已逝,不能起来与人对质,但我们要对古人有起码的敬畏心。其实,就我们腹笥中可怜的一点儿见识,古人即使能复生,也会不屑于与我们辩论争论。古诗能够流传下来,既有诗作的硬实力因素,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例如,被人称为字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因为被《文选》选录,所以能够保留下来,而同期的作品,有很多艺术性也同样很高,却没有这么幸运,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古人的诗未必全好,否则也就不会存在代表作这一概念。但作为诗词爱好者,对古人的作品要足够地客观,这既是对古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动辄对古人指手画脚,横加妄议,表现出来的只是我们的无知,以及无知之下的无畏。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那种以抹杀古人的成就来自抬身价的人,直与痴人说梦无异。

格律是近体诗的骨架,无骨则不立。但格律不是一个静止的死的东西,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既要有保持传统的定力,也要有发展的眼光。如今,诗韵的争论不绝于耳。诗的好坏,与韵无关。韵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今人(包括我自己)奉平水韵为正韵,但不意味着用新韵写出来的诗就不是诗。迟早有一天,会有一种新的成熟的韵取代平水韵,这是历史的规律和必然。有些人评诗,喜欢用标准的格律框架去套,套不住的就斥为出律。所以,他们不承认拗救,不承认折腰体,不承认什么孤雁格,等等。如果以这个标准,古人的出律作品比比皆是,无论你承认与否,这些作品依然是诗,依然在那里。现今的诗坛,流行着所谓的摞眼、撞韵、挤韵等概念,从我所读过的唐、宋、清人的诗集中,这些所谓的诗病都很常见,说明在古人眼中根本不以为病。尤其是撞韵挤韵之说,难道不是用新韵套平水韵的发音吗?为何今人热衷于这些甚至无法考证出处的概念,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把握不了诗气诗格这些精微的东西,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把卡尺量,以皮毛之得,舍本逐末,以此掩饰自己学力学养的不足。以此主导话语权显示权威性,虽然谬误百出,却也不乏人云亦云者的跟风。

不了解诗人和诗的写作背景,评诗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古人诗还相对易评一些。在评今人诗时,就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想当然。有人说过,评诗,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情绪,哪怕是你最厌恶的人,在评论他的诗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秉持客观的态度。评诗,首先能够依靠的是文本。从文本中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网络给了我们最有力的工具,有工具就要借用,不要不懂装懂,臆断乱解。其次要善于演绎和归纳,由全篇到句字,再由字句到全篇。篇是否贯通,句是否顺畅,字词是否稳。句与字词都要结合全篇看。第三,诗有诗气风骨,这是诗的精髓。把握不了诗气风骨,就无法评论高水平的作品。不是说不可以评,但要明白,学问不足不是问题,要求别人的基准线必须与自己拉齐才是问题。诗有可评有不可评,中等以上的作品,才有评论的价值。此下的作品除了纠正格律错误外,基本上没有多少评论的必要。如果非要给出建议,就是回去多读多思勤加练笔,坚持写上三五年后再说。

有一类人,以评诗作为党同伐异、自抬身价的手段。更有甚者,打着评选当代诗词的幌子,表面上互相恭维利用,暗地里勾心斗角互相贬低,这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诗坛的一股暗流和逆流,是对诗的玷污。大音希声,真正有水平的诗人,越来越少开口评论,因为无论哪个论坛里总有一些一知半解的人混杂其中,喜欢纠缠不休,心思根本不在诗上。对这样的人及其评论,笑一笑,无视,是最好的回复。有个朋友说,诗人是个堕落的群体信然。水平不够或者心术不正,评诗,只是一种糟蹋。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2) 查看   收藏(8)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