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羽佳蒙汜 男  
  • 注册日期:2017-03-06
  • 最近登录:2024-02-11
  • 粉丝人数:17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诗词的立意

羽佳蒙汜 发布于2020-11-19 09:51   点击:1090   评论:1  
 一、立意的重要性。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认为,“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体态”。注意这里的诗包涵词。情是诗之根,无情则无诗。写诗不但要情,而且要有激情、真情,如此才能写出好诗来。意境:是形象,是生动美,鲜活美,是诗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诗词以境界为最上。至炼意则未必知也。故知炼意者可与言诗。”就是说,作词的高手必是要练意境,词格和字句都在后面,你的字句再好,没有好的意境,也是不行的。
   这些名人的高谈,足可以见其立意之重要了,这是立意的重要性。所以说,写诗不但要情,而且要有激情、真情,作词的高手必是要练意境,词格和字句都在后面,你的字句再好,没有好的意境,也是不行的。
二、浅谈怎样立意
      历来诗论者提出的立意标准和要求很多:
有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那么“意”又是什么呢?意:就是思想,就是诗的主题。郑邦利指出“人云诗词有三柱:即情感构成诗之魂,思想构成诗之骨,意象构成诗之象。诗之有情感、有思想、有意象,犹人之有魂、有骨、有貌”。所以写诗必先立意。必先立好意。炼诗必先炼意,修改诗必先修改立意。由此看来,立意至关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一首诗的存亡绝续,非比一般。(注意这里的诗包涵词,下面就不再提示了。)
        杜牧在《答杜充书》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意:意义,即现在所说的思想内容。气:气势。兵卫:卫兵。这几句话的大意是:写文章应以思想内容为主,以贯通全文的气势作为辅助,以好的文辞章句作为它的卫兵。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好的内容,好的气势,好的文辞。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其次是气,然后才是文辞章句。如果主脑不立,辅佐和兵卫也就没有了着落。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思是:无论诗歌还是长篇文章,都以“意”主旨为主,“意”是诗文的主帅,没有主帅的兵,叫做乌合之众。张其俊在《诗词炼眼》的“炼意”中指出:“意高则格高,意深则旨趣远,意雅则情韵超凡脱俗。”清人叶娇然《龙性堂诗话》说:“作诗高手在炼意,炼格炼词次之,词格之炼,人恒知之,“新、奇、高;”“新、高、深”;“高、深、雅;”“新、奇、巧”;“高远、新深”;“精深、健朗”;“高远、超逸”等。“新”与“奇”密不可分,新亦奇,奇必新。“高”与“深”紧密关联,高包容深,深有助于高。把立意归纳成“新奇”与“高深”来探讨,可以简洁一些。诗的立意首先要“新”和“奇”,不“新”不“奇”,不能吸引读者,平淡无奇令人难以卒 zú读,遑论其他。(遑huáng论--不必论及)也就是谈不上别的了)
        所谓新就是要有新的立意,物情厌旧,笔意喜生;拾人牙慧,为人不耻。袁枚说:“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李树喜指出:“意重在出新,同样事物和题材的作品,新意往往就是亮点”。尹贤指出:写诗“要注意避熟趋新。求新求真,始终是一切艺术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这里的熟,就是我们说的熟语,注意避熟。臧克家提出诗要:“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李元洛指出:“不论是佳篇乃至精品,都离不开“新其意境、”“新其想象”、“新其语言”。陈中寅则提倡“求异思维”、“反向思维”、“超前思维”,其他还有“翻案法”等等说法,提法不一,意思相同,都指诗意要新。累见鲜花吐艳,未见陈言流传。张安民说:“待有新意再赋诗.”所以说:“诗无新意休轻作,平淡无奇莫浪吟。”像大家常说的凑字,尽量不要,当然了,现在写作业,都在凑字,但是,等你有了不凑的基础,又有了真实写作的冲动,那你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写诗要认真炼意,不仅要炼“深”意,而且要炼“新”意,才有韵味。
       再说“奇”。奇:是新奇、神奇、奇趣、奇妙之奇。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奇趣,是因有奇,才有趣;奇与趣相连,趣与味相连,奇趣即味,味即诗。一字之奇便可使境界全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就是一个奇字。  所以 诗有神奇美之誉。如诗仙李白,诗鬼李贺就有不少神奇美的诗篇与佳句。下面举数例为证:
                  1.洞庭湖君山石碑诗云: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道君山自古无。
           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曾于方外见麻姑”纯属神话,但说得活灵活现,神奇之极。且所说的君山“原是昆仑山顶石,是被“海风吹落洞庭湖”的。可能么?一昆仑山顶石,吹到洞庭湖中竟变成了一座君山,岂非又是奇中之奇么? 但读者却不认为是荒唐,反倒觉得奇趣无比,喜闻乐见。这就是,诗贵新奇的特殊效应。
               2、杨逸明《元宵节漫笔》
              闹市观灯遍绮罗,小斋闲坐欲如何?
              水仙一室清芬气,酒鬼三杯潋滟波。
              今夕倾城放花炮,几时寰宇息干戈!
              书生且把幽帘梦,包入汤圆手自搓。
         "书生且把幽帘梦,包入汤圆手自搓”。奇思妙想的把幽帘梦包入汤圆中,而且亲手慢慢的包好,搓圆。岂非又是奇而且美么?"酒鬼”是近二三十年才有的湘酒品牌,与“水仙”作对,工整有趣,古人笔下没有。从元宵放花炮,联想到世界还有战争,从而发出“几时寰宇息干戈”的悲天悯人之叹。冷兵器时代的古人不可能有此联想。把“梦”包进汤圆的想法匪夷所思,而这“梦”还是“幽帘梦”——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期盼。因此,这首诗境界不俗,构思新奇,语言驾轻就熟,乃是佳作。
             3、盛树森《观光衡山大源渡电枢shū 纽》中有句:“渔人欲识诗中句,钓出红鳞问仄平”。渔人可向红鳞问话,而问的是渔人不懂的诗中之仄平,倒象鱼儿也深谙诗词格律似的,又岂不是新奇而有趣么?再如
                 朱元璋鸡年欢宴作鸡诗: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传说是朱元璋在一次鸡年元旦欢宴翰林学士席上,有人提出以金鸡报晓为题,每人一诗,以助酒兴,朱元璋随口吟到:“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众人听了暗暗好笑,但又不敢笑,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朱元璋诗锋陡转,奇峰突起,妙句回天。群臣欢呼:万岁万岁!好诗!好诗!奇之又奇!这些诗皆以奇趣流传于世。奇的效果,可见多么神奇。这种写法叫 “奇崛法”,也称 “逆挽法”,先平淡,后崛起;先惊险,后挽救,惊险奇特。如唐伯虎的《咏雪诗》、李调元的《麻雀诗》等等,也属于此类。
再谈立意的“高”和“深”。“高”与“深”相互包容,互为依存,相互促进,互为里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很重要。先谈立意高,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诗词的思想境界高。也就是必须具有爱国主义的伟大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疾苦的博大襟怀等高贵品质。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 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吉鸿昌临刑时,以大地作纸,用**作笔,为我们书写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这些,都是光昭日月,掷地有声的不朽诗篇。
        二是艺术境界高,下面也举两例:
          1、 欲飞还敛,欲露还藏。比如辛弃疾的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就是艺术境界很高的一个范例,可谓精彩之至。这里“欲说”、表明胸中块磊,不吐不快;“还休”,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不容说得,只好对今天的天气哈哈哈了。最妙的是末句“却道天凉好个秋”一语,此乃“欲说还休”的最佳注解。刚说“欲说还休”,却不直说出原因,而一下却跳到“天凉好个秋”去了,直是“顾左右而言他”之意。 奇特跳跃,出人意表,引人遐思。比直接批判南宋偏安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效果,不知好到多少倍,真是风流千古,妙不可言,韵味无穷的绝妙好词。同样是批判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方式尽可不同。 林升的“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是直接批判。李清照的《绝句》(项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是影射批判。辛弃疾的《采桑子》下阕是“欲飞还敛,欲露还藏。”作者是欲擒故纵批判。以上批判的方式不同,各臻妙境。但辛词构思别致,亦庄亦谐,颇富情趣,使人喜爱,因而更具韵外之致。
         2.包孕丰富,意函多层。如杜甫的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意涵八层(上下联各四层),一层:常年作客在外苦,有家归不得更苦;二层:秋天作客苦,秋风瑟瑟,触景添悲。三层;在离家万里的秋天作客更苦,正是:极目乡关何处是,万里悲秋倍添愁。四层;怀愁登台苦,居高凭远,触景伤怀。五层:满怀艰难苦恨独自登台更苦,忧国怀乡,思念亲人,情何以堪!六层:抱病登台苦,集国破家亡,疾病于一身,焉得不苦。
七层:百年多病独登台更苦,长期艰难苦恨谁为分忧。
八层;百年指一生。根据杜甫当时的情况真是万苦千愁。然而能在一联中包涵八层意思,确实是古今罕有,所以有人把此诗誉作千古第一律诗是很有道理的,当是立意高的又一典范。
最后谈“深”。“深”指含蓄隽[jùn]永,蕴籍丰厚,艺术高超,精湛,使人回味无穷。下面也举两例
           1、含蓄蕴籍。一般说来,词贵含蓄曲折,含蓄曲折乃诗词之大美。司空图《诗品》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斯谓含蓄之善品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的“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亦是此意。丁芒说:“诗作多义解,诗无达诂gǔ,其实就是多用暗示、象征手法达到含而不露,这才是诗的最高境界。”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诗人以燕子之主人的变换,描写了时代变迁,王侯第宅成了普通人的家的住处,以婉曲的构思,表达了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沧桑感,没有一句议论而感慨无穷,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被公认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千古名篇与典范,真可谓尽得风流者矣。
       2、复合运笔
        石理俊在《复合运笔——诗词审美小札zhá》中例举的李清照的“绿肥红瘦”,即是享誉千古的艺术修辞美的光辉典范。  借助高人 石文之的解析:“绿、红”以色代叶、花、借代;以形容动物的肥瘦来形容植物,移就;“绿肥”与“红瘦”对偶作对比。而且种种修辞元素,一经形成“绿肥红瘦”便产生质的飞跃,出现崭新的诗意。不仅如此,它反映出经风历雨中此长彼消事物的运动与变化,“绿肥红瘦”是对立统一的新鲜、独特的形象,这诗句闪烁着自然辨证法的光辉,这可谓艺术修辞的千古绝唱,真可谓高之又高了。
        我国是诗词大国,诗词之乡,古往今来名句佳章极多,上面所举数例只是说明立意必须“新、奇、高、深”,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不能一一拿来描述。至于修辞的暗示、象征、反常得趣等,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9)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