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关于论诗十五(辨析)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19-08-18 08:52   点击:954   评论:3  
七绝 以诗代序
知否人人何以昏,俱缘有个小私魂。可怜自作聪明处,怕遇锋芒破命门。
——这部分重点解读不懂理的危害,关系到论诗的本质和性质,如有疑议或不适,亦不必在此讨论,请自行问医。

 

十七、理与论诗(4

现实证 明,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攀比出来的优越感恰恰不是多数人可追求的东西,哪怕这种追求中有侥幸成为少数人的可能。

事实上,在势力就是“尊严”的天下里,不择手段便无端“上位”表面看是攀比的胜利,深层看则一概是侥幸的结果,不仅不意味自己跟自己比的必然胜利和享受,更是人性的自寻悲哀,与动物性单纯比拼生存的活着并以之为乐没有两样,故而大多数人还是不应为了多数人实际不可能追求得到的东西,为了永远不靠谱的偶然性,而在利令智昏中麻木和迷失自己。

换个方法说,从“井田制”到“均田制”起,在中国国情里就有着几千年对“公平”、“公正”、“平等”的生存愿望和尊严保障的追求,直至新中国建立才让这种实际生存方式和尊严制度得以成为确定的现实,且是用无数先烈的血换来的,如今少数人的行为已经意味对这种国情的抹杀和对先烈的亵渎,大多数人又怎么能甘愿随波逐流反而葬送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难道一个忘本的时代到来了吗?难道一个从昏昏欲睡中终于苏醒过来,从赴汤蹈火中终于站立起来的民族,在走向富裕的时候就是为了在满足吃饱穿暖这一低级追求中重新倒向昏昏欲睡?难道血的遗志就是为了在另一个台阶上换另一群少数人得意洋洋,大多数人依然感受不到尊严而不得不随势力摇摆?

追求生存条件改善而享受富裕生活没有错,渴望当少数人也没有错,错在不该以人人自我否定而不自知的姿态,不该以举着前进的大旗而实际走回头路的方式,不该以不论是非而乱了法则地在争相攀比中纷纷以自私自利的手段和出发点来谋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身就对人性提出了与非社会主义制度不一样的要求。即,一个人的身体已经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了,这是民族血的抉择,是必须服从的意志,是枪杆子决定的,那么不管他是不是先烈的后代或反动者的遗嗣,也不管他今天愿不愿意,这都是埋在血里的注定且不可更改的事实,他的头颅就不应在别的社会里,也不应存有如此幻想和侥幸,因为他没有这样的权利。

哪怕他的头颅落后一些,尚跟不上这个跨越而来的社会,哪怕枪杆子在和平时期相对温和,还构不成对他的专政,哪怕大多数人都淡化了对民族苦痛的回忆和居安思危意识,他也不应该趁机以莫须有的理由来偷换成他有让头颅与身体别在的权利。

或者说得直接一点,什么人都没有一边享受社会主义的机遇,一边同社会主义离心离德的资格。这是所有身在这个社会境内的人,也包括来此谋利益的外国人,最起码的良知。

尽管改革开放免不了让外面的风吹进来,也免不了让里面的人自沾风尘或主动到外面取来的不是经而是拾人牙慧,这都不是谁该有的理由。该有的理由就是,谁身在这个国度内,谁就要用脑袋认同社会主义这个现实。

这个地方是没法玩个人自由主义来想怎么言行就怎么言行的。世界上不仅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而且社会主义性质更加决定了自由非但不是绝对的,还要是先进的,是不得不带有选择和排除性的。

社会主义性质注定了社会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实质属性,即以公大于私的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和以革命奉献精神为主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这样的价值观。

这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早已有了的优良传统,也是对党领导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发动人民战争直到取得胜利所做出的光荣经验总结的一贯坚持。纵然在今天这样的传统越来越遭到淡化,但封建腐朽化和资本主义自由化都是被这个社会所打 倒而不可复生的东西,这毕竟曾经是无法动摇的事实。

想想看,这都是任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主义公民应该有的基本认识,写诗论诗的人难道不应有这样的良好意识,而非得像一群旱地鸭子似的瞎折腾乱扑腾不可吗?

十八、理与论诗(5

要知道,没有公大于私的主人翁精神和甘于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都像今天这样自私自利而害怕革命、不提革命,不仅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也直接等于没有了今天的富裕生活,仅凭这一点便清楚一个人该怎么在这个社会里活着。

今天的实际情况是,马克思发明的“社会主义”这个巨大智慧,在毛泽东离开以后还没有人真正读懂它,也就不免出现一些探索中的矛盾,特别是自相矛盾的地方。

这样说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认识,也包括对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认识。例如,一方面“法无授权即禁止”是所有成熟社会共有的政治特征,在中国还明显具有避免人治教训的意义,一方面“法无禁止即可行”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人性自由式发展的必然政治结果,既是其制度的天然缺陷,也是政治无能和虚伪的表现,而在中国这恰恰是阻碍自身体现制度优越性的地方,是有待发挥政治智慧和激发社会主义公民主人翁意识的余地。

中国既然先于大多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这就意味这个制度不但是随当时人民利益需求应运而生的,此后也必须顺应这个利益,进而这便决定了这个制度不再是顺应某些人群的一时一地落后意识,哪怕人数众多,而是要求所有落后人群和落后意识必须顺应和服从这个制度。

这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因而社会主义制度才有理由具有自身无可比拟的凝聚力,进而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不这样看,苏联和东欧演变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用这样的眼光来看看当今社会上的是非,也来看看写诗论诗的是非,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个人应该镜鉴之处?毫无疑问,不好的东西肆无忌惮地公开化总是不正常、不合理的。

不要以为,一说这些就是圣人的标准。圣人既没有标准,也并非高不可攀。圣人是每一个人自己,其代表就是那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秀模范人物,所以不要借人人一时有“圣人少”、“调子高”的错觉,就来偷换概念地嘲讽圣人的不存在、不可能,进而拉抬和维护不正常不合理的东西以满足更加肆无忌惮的心理。

人为什么要拉抬和维护不正常不合理的东西?为什么要有肆无忌惮心理?还是因为个人自由主义在作祟。个人自由主义既有来自动物天性的一部分,又有来自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式发展所渲染和放大的一部分。为所欲为是个人自由主义的核心倾向,利己主义是其看家犬,偷换概念和牵强附会是主要伎俩和伪装。一旦个人自由主义泛滥开来,以自我正确或自我迷茫为特点的怀疑一切和否定一切就成了最主要的特征。

抱有个人自由主义的人,不一定是不明是非的,而是刻意不论和规避是非,或以己论是非,这是个人自由主义最显著的特点。这时就要知道,即使一个人的躯壳大可伪装空的东西,哪怕这是最不好的“礼”,有就比没有好。

又如,不止一次地听说,有些年轻人面对家人突然去世的情况,竟然说:“早知这么死就不如先买几百万保险。”这是什么心理?混蛋心理!即使真这么想,也要忍住,这个伪装还是要有的。

一个人有这个伪装就证 明还有所忌惮,一旦去掉这层伪装则连空的东西也将不复存在,那么“道”就连虚伪也做不成,其结果就真的没有什么可让他忌惮的了。

有形的东西尚可不要,无形的东西自然也可不要,那么就注定无“理”可讲。既然无“理”可讲,也就等于没有了实际共识,接下来又是可想而知的。

这种情形下,知识又怎样了呢?成了死记硬背下来便可肆意玩弄的东西,于是智力也代替了智慧而备受世人宠爱。如果不用吃饱肚子做借口,试问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用此来观察当今写诗论诗,是不是如出一辙?可见写诗上的人诗不一,论诗上的人言不一,这些还是好理解的。

换个角度看,写诗论诗在这种情形下也无须“一”与“不一”的,因为人人用的都是自以为似乎与己无关的本本主义中僵死的知识,全犹如光秃秃干巴巴冷冰冰的铁石蛋子,这就逃不出小聪明般的拿来主义,与一个个赤裸裸自以为是滚来滚去刷存在感的人没什么实际分别,又怎么能按通常的规律和想法,把这样的写诗论诗同活生生的生活和应有的人性联 系起来?

这又如用冻僵的手玩冻僵的泥巴,怎么都不可能玩到一起,还非得要玩,如之奈何?这时什么“理”都是讲不通的。

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最终在清朝末期仅仅剩下了一小撮人洋洋得意,作威作福,而总体上让中国人成了一个被压迫得嗜睡的民族。如果说旧社会的穷困潦倒让人不争,为了活着而人穷志短地不辨是非,那么才站起来七十年的民族在吃饱穿暖了以后怎么还想睡去?难道就为了在幻梦中去做那些换来换去的一小撮人吗?

但凡头脑还有清醒认识的人,就知道这时是昏昏欲睡地抱着本本主义,还是痛定思痛地把眼前的“理”弄明白,哪个更重要。时刻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不仅是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做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理”,也是写诗论诗的“理”。

即使这样的“理”暂时对有些人讲不通,即使他们没有醒来的希望,不见得他们的后人没有醒来的时候,哪怕醒来一小会儿也是好的,就总比不醒有意义。



先诌几句诗道一道写此文的感想,权当对冒出来的诗意给予一下尊重。题《文后感》,俟下:

一日千余字,攒来未费时。但容敲键响,不敢遣思迟。

四十年成习,万余天入痴。讲台初有责,即把此生知。

要写诗,尤其要论诗,单靠本本主义是不行的,这点知识和本领还不足以搭台唱戏。只有糊涂的人,才直眼达子似的盯住台上那一分钟的荣耀羡慕不已,千方百计偷点架势就争先恐后地鸠占鹊巢,而明白的人则要么就踏踏实实看戏,要么就付出十年努力学艺再来与人为伍。

归根结底,先要弄明白写诗,才能论诗。写诗不是本本主义的套路复制,而是灵魂的坐念唱打是长期心表结合而集中于手眼身法步系统磨炼的结果。这就是写诗要弄明白的东西,很多都不是死的知识,且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对一般知识之外有着更加的依赖,因而论诗不同于一般诗词教学,既不是照本宣科的“授业”,也不是概不论的想发言就发言,而是在有实践经验和懂得授业的基础上有特定资格的“传道”和“解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保持应有的是非观和规律意识,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总结实践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最终有助于写诗走在合理的方向上并得以顺利发展。

这才叫论诗,是越论道路越明的论诗,而非一个蛙一个坑地瞎吵吵。本本主义本来是指教条主义,今天看来教条主义还仅仅是本本主义的一部分,又多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可见今天的本本主义是发展了的本本主义,不仅教条而且很不老实。

教条是可怕的,唐诗宋词不仅被教条搞下了坡,还被五花大绑了起来,至今未有松身的机会。不老实就更可怕,非但让在捆缚中步履蹒跚的传统诗词有变成肉酱的危险,更有改头换面变成李鬼的危险。

尽管本本主义之于写诗论诗是不死人的,不像战争年代之于中国革命所造成的生死抉择的危害那么显而易见,但性质是一样的,都有着什么是正确的道路这一智慧和前途问题。

以上以系列的方式,谈了论诗如何避免本本主义和离开本本主义所需要的头脑、修养和积淀。所涉内容都属是非问题,无意引起什么人来争议,也不屑在这上面见仁见智,实在是没有商量和妥协的地方,来不得毫无实际意义的蛙鸣。

除非有人敢于超越蛙鸣,有了写诗如歌如泣,如刀如枪的本领和底气,从他笔下的功能让人能够见诸对诗自有见地,已然有着智慧独具的思维存在,而不止一堆仅供考试攀比的本本主义。

如果这样,发言就定然是从坑里跳出来的,定然有一定高度和让人欣兴的视角,也定然懂得人与人、人与诗的默契,不仅富于可学习的地方,而且费不着不必要的解释,犹如给瞎子点灯白费蜡。

文章是给做得到开卷有益的人看的,或发人深省,或戳之有痛,既基于读者的悟性,又利于读者的悟性,这是写文章的原则和本质意义,不是供麻木不仁的人掩盖有眼无珠的,也不是供任性的人大发龃龉和刷存在感的。

既然如此,要读文章,或推而广之做任何事情,其正确意识首先就是尽量开卷有益,这也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意思,不然就反证和自证出了一个人很不好的一面,是必须反思的地方。最后,以诗一首道来,即兴言之,如下:

夜郎自大好悲哀,有眼无珠竟恃才。一点皮毛书上得,万般俗种瞬间栽。

盲人摸象夸全晓,县令好龙凭未来。遍地水仙装大蒜,不如寸土不生猜。

就此结束本文。不妨用文中的东西敲敲什么人的小聪明,对比一番其刷存在感的东西。

  期望少点夜郎自大、有眼无珠、盲目自恃和无端任性的局限,减少人云亦云、人人能想得到做得出的低级重复劳动,多点实际心血付出、肯于开卷有益和能够超越自我这方面的有用智慧,尽量改变怀疑一切和选择性心态,扔掉还没有深入洞察是非的眼光,就肤浅地自作聪明,自以为永远正确,胡乱以己度人,以致盲目发言和行事的坏毛病,进而努力把视野从狭隘里露出来向远处敏锐一些,也不枉人生曾摸过诗,也算个已经成熟而真正懂得自主灵魂的人。


本文系列:                另文系列:

1、《关于论诗一(涵义)》           1《写给有些人:写诗与思想感情一》

2、《关于论诗二(自知)》           2《写给有些人:写诗与思想感情二》

3、《关于论诗三(刷存在)》          3《写给有些人:写诗与思想感情三》

4、《关于论诗四(文能)》           4《写给有些人:写诗与思想感情四》

5、《关于论诗五(文骨)》

6、《关于论诗六(利令智昏)》

7、《关于论诗七(品位)》

8、《关于论诗八(站位)》

9、《关于论诗九(眼光)》

10、《关于论诗十(任性)》

11、《关于论诗十一(思想感情)》

12、《关于论诗十二(通识)》

13、《关于论诗十三(传承)》

14、《关于论诗十四(现实)》

15、《关于论诗十五(辨析)》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